呼吸兴奋剂加营养支持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08-06 01:53麦麦提敏巴热提图迪麦麦提麦麦提敏热合拜尔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肺性兴奋剂脑病

麦麦提敏·巴热提 图迪麦麦提·麦麦提敏 热合拜尔

(1 新疆和田墨玉县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100;2 新疆和田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卫生院,新疆 和田 848100)

肺性脑病(PE)又称肺气肿脑病,是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衰竭,引起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而出现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呼吸内科急危重症,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无创通气的不断成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肺性脑病的治愈率[1],但其高昂的费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该时期的患者多无法进食,而营养物质是呼吸器官的物质基础,故营养支持是治疗该病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肺性脑病患者应用呼吸兴奋剂加营养支持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性脑病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80年全国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2]: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或加重伴有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PaO2<8 kPa,PaCO2>10 kPa);②有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以及某些病理性神经体征;③排除感染性脑病、脑动脉硬化、代谢性碱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其中男65例,女39例,年龄45~77岁,平均(64.3±7.6)岁。病程3~20年,平均(17.2±5.8)年。精神异常兴奋、多语25例,意识模糊19例,嗜睡42例,浅昏迷10倒,昏迷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各52例。二者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积极抗感染,畅通呼吸道,平喘化痰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综合治疗,同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可拉明1.875g+洛贝林15ml+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7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营养支持治疗,具体方案如下:按患者每日基础热量的130%~150%进行补充,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根据患者状况,可通过饮食或静脉给药的方式供给能量,重症患者可采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与白蛋白等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7 d。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呼吸功能显著改善,神经精神症状全部消失;好转:呼吸功能有所改善,神经精神症状基本消失;无效:呼吸功能未得到改善,神经精神症状加重甚至病情恶化死亡。其中显效与好转均视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气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PaO2均显著上升、PaCO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kPa,±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kPa,±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 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PaO2 PaC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2 5.28±1.7 11.2±1.9*△ 10.4±1.1 7.3±1.2*△对照组 52 5.16±1.6 8.3±1.8* 11.2±0.9 8.4±1.7*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PE是慢性肺胸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由于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造成机体缺氧与二氧化碳大量潴留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变,主要表现为神志恍惚,精神异常兴奋、多语,嗜睡,谵妄,躁动及昏迷等,是导致其死亡的首要原因[3]。

可拉明作为一种呼吸兴奋剂,是治疗PE的常用药物。呼吸兴奋剂能够通过兴奋呼吸中枢或周围化学感受器,提高呼吸驱动,使PaO2提高,PaCO2下降,调节酸碱平衡紊乱,同时也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改善,从而使呼吸衰竭的症状减轻,意识转清。对于慢性CO2潴留患者,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降低,且缺氧刺激在吸氧后得到解除,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PaCO2升高,呼吸兴奋剂可降低PaCO2,增加氧合作用,促进患者苏醒,以便于咳嗽、排痰。呼吸兴奋剂在纠正CO2潴留,由于呼吸功增加,机体耗氧量增加,同时也加重其缺氧[4],故使用呼吸兴奋剂治疗过程中应适当提高吸氧浓度,使患者血氧饱和度达到90%为宜,必要的时候可给予面罩吸氧,并应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但是对于肺炎、肺水肿等所致的换气功能障碍者,不宜使用呼吸兴奋剂[5]。

慢性肺部疾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较长,多数患者伴有营养不良,其主要原因为机体能量消耗增加,机体分解代谢增强,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等。营养状态与患者的通气功能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营养不良可降低呼吸肌耐力与肌力,易出现呼吸肌疲劳,甚至衰竭,进一步加重缺氧及CO2潴留,从而促使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产生。此外,还会造成呼吸肌结构功能改变,正常通气动力降低,通气功能下降,影响肺的免疫和防御功能,使感染不易控制[6]。因此,治疗中提供足够热量与营养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气状况都有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提示营养支持疗法联合呼吸兴奋剂在PE患者中的疗效是确切的,由于营养支持会增加呼吸负荷,而呼吸兴奋剂会增加呼吸肌做功,故二者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具有安全、经济、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1]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6-61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3]曲强,杨蓉佳.醒脑静注射液佐治肺性脑病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08,9(2):96-97.

[4]王岷.营养疗法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肺性脑病 5 2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12):29-30.

[5]叶任高.内科学[M].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55.

[6]陈碧芳,彭传锋.慢性呼衰患者营养治疗与免疫的关系[J].临床荟萃,2000,15(3):105-106.

猜你喜欢
肺性兴奋剂脑病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关注肺性脑病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全面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85例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