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肺心病患者的护理措施观察与分析

2011-08-06 01:53莫琨琨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肺心病措施效果

莫琨琨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医保科,广西 河池 547000)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改变,肺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态势;作为一种继发性心脏病,此类患者往往表现为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肝肿大和胃肠道瘀血以及全身浮肿等[1],因此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且对其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颇为棘手且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对促进患者康复也至关重要,所以现观察与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选取80例肺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2]中有关肺心病诊断标准,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存在恶性病变者;②因认知功能下降等原因而影响其交流沟通者;③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同时所有患者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回顾性观察8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51例、女29例(男∶女=1.76∶1),年龄65~85岁,平均(63.00±7.20)岁;肺心病原因分类: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56例、支气管哮喘14例、支气管扩张10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1例(占26.25%)、Ⅲ级45例(占56.25%)、Ⅳ级14例(占17.50%)。

1.2 研究方法

对80例肺心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同时参考《内科学》[2]及目前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80例肺心病患者护理措施观察与分析表》,同时由专业护理人员在护理前后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中表中内容主要含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肺心病发生原因、心功能分级、护理措施及其效果和生活质量等相关内容。

1.3 护理措施

所有患者均在其进行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常规护理,即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休息与体位护理和饮食护理等;②急性期护理:呼吸道管理、有效吸氧、褥疮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③缓解期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发生原因、加强营养、康复锻炼护理等。

1.4 护理效果标准

护理效果标准参考《护理学基础》[3],即显效、有效和无效。生活质量标准参考Spitzer[4]指数,即患者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生活感受、家庭支持五项,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得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数据用(±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80例肺心病患者护理效果

通过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经过护理后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χ2=28.98、▲P<0.05,提示本次护理措施效果确切。

表2 80例肺心病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1 80例肺心病患者护理效果(n,%)

2.2 80例肺心病生活质量对比

通过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经过有效护理后除了家庭支持外,患者其余生活质量各方面得以较大改善,▲P<0.05,提示本次护理措施有效及可行。

3 分 析

肺心病具有病情重、预后差等特点,临床治疗往往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而有效的护理措施作为其中重要环节不仅可以纠正缺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复发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对80例肺心病患者实施了相应护理措施,从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此次护理措施效果良好且表2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印证了护理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因此我们现将此次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常规护理,即①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呼吸、脉搏、心率、意识状态、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有无尿量减少、腹胀、颈静脉怒张以及患者口唇、口腔黏膜、指甲以及皮肤等的颜色及末梢温度等。②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环境和心理障碍类型等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同时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多讲解及多巡视等,从而建立互信的桥梁、协助其渡过精神上的难关,使之更加配合医护工作。③饮食护理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为主,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且进食时采取坐位、细嚼慢咽,而对于心力衰竭者应采取低盐饮食且补液速度不宜过快。

急性期护理:呼吸道管理,例如鼓励患者自主咳嗽,对于部分痰液粘稠、干结不易咳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对于无力咳痰者可进行吸痰处理。有效吸氧护理采取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法(即流量2L/min、氧浓度25%)[5];同时应加湿化瓶(温度在50°C),使氧气湿化且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定期行血气分析,根据其结果及时调节氧气流量和浓度。褥疮护理:经常对患者翻身、定时用温水擦洗皮肤,用50%酒精对骨突部位按摩并给予软枕且保持床单干净、平整与干燥。急性期并发症护理:例如对于心力衰竭者在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时注意患者神志、心率和心律等,同时对于此类人群应“量出为入” 、准确记录24h尿量且控制输液速度在30滴/min以内。

缓解期护理:例如保持室内通风透气、加强营养以及预防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进行胸腹式呼吸或是腹式呼吸等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黄莉萍.慢性肺心病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329-320.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

[3]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6-158.

[4]Spitzer WO,Dobson AJ,Hall J,et 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a concise QL-index for use by physicians[J].J Chronic Dis,2008,34(12):585-597.

[5]徐巧云.慢性肺心病患者56例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4):168-169.

猜你喜欢
肺心病措施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