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护士长能力培养中的实践与体会

2011-08-07 04:02葛文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22期
关键词:护士长专科护士

葛文娥

(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无锡,214062)

护理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体现的是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和精品的成效,实现的是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1-2],这意味着在原有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做得比原来更加细致、更加准确有效。护士长是医院基层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完成护理组织管理和业务管理工作的主体,护士长能力的提高对深化护理内涵,提高护理质量将起积极的作用[3-5]。作者围绕医院精细化管理整体工作思路,以“质量、安全、服务”为主题,建立以问题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策略,针对护士长管理存在主要问题,以改善护理服务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转变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责任、细化管理目标、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综合能力、完善内部机制为抓手,在专科护理内涵建设、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顺利启动、患者满意度有效提高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1 问题分析

1.1 护士长综合素质偏低

本院跻身于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才2年,护理人员613人,护理单元34个,在护士长素质提高上本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底子薄、日常事物重等因素仍制约护士长整体素质的提高,如2年前全院护士长大专以上学历只占78%,中级以上职称只占29%,同时大多数护士长未接受管理知识系统培训等。

1.2 在专科内涵建设方面有畏难情绪

本院有3个省级重点专科和6个市级重点专科,即便是重点专科的护士长们由于种种原因,仍缺乏接受专科系统培训或进修学习,以至于专科护理特色不够鲜明,同时从专科护理论文上看,总体论文质量偏低,护理科研、新技术开展难度较大。

1.3 管理工作依从性强,缺乏创造性,成效不突出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是护理管理的主体,但是以下问题在护士长工作中普遍存在,如有不被重视心理误区,积极性不高;应付日常事务工作,目标不明确;质量不能持续改进,思路不创新;管理护士无抓手,机制不健全等。

1.4 管理者法律意识、循证意识较薄弱

护士长的提拔一般是从具有一定学历、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经验丰富的护士中产生,然而对于逐渐进入法制社会的当今,护士长们习惯性思维、经验性管理作风依然存在;工作中制度、规范、流程执行随意性较大;业务指导不够,护士对专科病情观察及处置能力欠缺;不良事件事后被动应对,缺乏主动上报和防范意识等。

2 精细化管理对策

2.1 普及管理培训,提高护士长综合素质

首先,明确聘任条件,把学历、职称等条件作为护理管理人员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鼓励护士长们对学历的提高,并制定相应的配套奖励制度,选拔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丰富的医学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不断钻研业务的护理骨干充实到管理队伍中。其次,定期组织管理培训,建立分层培训机制,新上岗护士长接受省级系统培训,更新管理新知识,大多数护士长接受市级护理管理继续再教育培训,管理薄弱的护士长围绕医院实际工作开展指导性院部培训。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每年读好一本书,如《做最好的自己》,《没有任何借口》,《谁动了我的奶酪》、《管理只做三件事》等,写好一篇读书心得或管理论文,争当优秀员工、执行者、管理者、创新者。

2.2 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专科内涵建设

制定《护理人才培养基金管理办法》,每年选送重点培养人才、重点专科建设、重点技术项目的技术骨干进行国内进修学习。实施《护理人才发展规划》,公开选拔12名护理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培养高级专科护士如ICU、急诊、血液透析、手术室、母婴护理、肿瘤、营养、糖尿、儿童危重症、造口护理等,并逐步实行技术准入,引领学科建设和发展。实行专科护理目标化管理,年初即对护士长的进修、论文、科研、新技术、继续教育等项目均有明确要求,并及时组织中期评估、年度考核,与护士长风险管理考核及科室综合绩效考核挂钩。开设肿瘤专科特色护理门诊,如PICC维护门诊、造口门诊、心理咨询门诊、疼痛护理门诊等,满足患者需要,提升专科护士社会影响,打造肿瘤专科护理品牌。

2.3 创新管理机制,改善护理服务

强化管理责任,建立三级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做到年计划、中评估、季考核、月反馈。年度工作通过下达《护理管理目标任务书》、《护理管理量化考核表》、缴纳护理管理风险金等途径实行三级目标管理,有明确的考核办法,各级管理人员责任明确,重点突出,年终与管理人员风险金、评优考核挂钩。

实行专业委员会管理,促使护理专业化发展:医院实行委员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技术指导作用,如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糖尿病护理、管道护理、伤口造口护理、呼吸机护理等指导小组。

引进FOCUS-PDCA质量管理新模式,建立以质量持续改进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模式:护士长年初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有健全的质控网络,每月组织质量督查、质量改进分析会,每季度参加护理部质量分析会,每半年至少有1例流程改建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全院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学习,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不断了解和满足患者需求的开放性服务模式:明确“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质量指标为考核重点,考核重心转移,淡化护理记录、管理台账记录,突出患者床边现场管理,细化分级护理制度工作要求。

落实护理规范,建立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的绩效考核体系:启动6个护理优质示范病区,并且通过建立基础护理工作量通报制、患者及医生满意调查、家属陪护人数变化等,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动态关注工作成效。积极探索护理部、科室条块结合管理的模式,以“功效挂钩”为指导,制定《护理人员50%的绩效分配方案》,有效将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效率等体现护士主要工作业绩的指标与奖金挂钩,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2.4 依法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营造以法律知识武装人,以循证思维引导人的环境氛围:每年组织护理管理培训班,对《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适时进行培训、考核、竞赛,学习和应用循证护理新方法,做到循证科研、循证用药、循证操作,如开展《肺癌患者盖诺化疗中使用的输液宝的循证护理》、《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深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化疗患者便秘护理的最佳干预方法及最佳药物应用》等科研。

注重事先环节管理,全面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措施:围绕以患者安全为目标,全面梳理和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规范、流程、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如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查房、会诊、讨论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和复核流程,输液反应的防范及处理流程,转运患者流程,沟通规范流程,病情变化应急预案等,规范护士技术权限和化疗静脉给药的管理,制定各类特殊药品的管理规范,如高危药品、麻醉、精神类药品、剩药管理、避光药物、自备药品,确保用药安全。

发挥护士长业务指导作用,提高护士临床护理核心能力:指导护士长根据各专科特点,制定《疾病病情观察及处理要点》、《常见疾病病情观察记录要点》、《常用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观察要点》、《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风险应急预案》等,更好指导和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并将以上内容作为质量督查、节前检查考核护士专科业务能力的核心内容,及时组织重危患者护理查房、病例讨论,每周组织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三基培训考核、每季度对护士专科知识、技能进行考核,与护士绩效考核挂钩。

建立主动上报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从系统流程、管理上分析、整改:正确引导护士长对不良事件的有效管理,规范各类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和时间要求,鼓励非惩罚性主动上报不良事件。要求对用错药、特殊药物外渗、跌倒、压疮、坠床、管道滑脱、投诉等不良事件及走失、患者突然死亡等意外事件,要求在第一时间(2 h内)电话报告护理部,24h内书面报告,各级管理人员要注重从系统、流程上分析原因、改进工作,建立FOCUS PDCA流程改建模式。对事发后隐瞒不报者、纯属个人责任性不良事件、屡次发生同类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后果或社会影响较严重等情形,将严格追究护士长管理责任。

3 成 效

3.1 护理管理团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近年来,医院跻身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省级肿瘤专科护士培训试点基地、率先推行心理护理、简化护理书写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支高素质护理管理队伍,统计我院2008年年底与2010年年底护理管理人员学历和职称的情况见表1,在学历和职称提高方面使用单因数方差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表1 无锡四院2008年与2010年护理管理人员学历、职称比较表[人(%)]

3.2 专科护理内涵建设有新突破

培养了国际造口师、肿瘤护理、血液透析、糖尿病护理、母婴护理、危重症护理、急救护理等省级以上专科护士10名,引领学科建设与发展。

专科护理门诊量逐年递增30%,更好满足患者需要,提升专科护士社会影响。

成功创建为江苏省首批肿瘤专科护士培训试点基地,已开班两期,为全省培养肿瘤专科护士34名,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专科业务指导作用。

护理科研、新技术及学术地位等有新突破。本院2001~2005年(“十五”期间)获市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开发市新技术1项,发表论文236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27篇),入选省级专业门诊委员会1人;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开发省新技术1项、市新技术4项,发表论文 314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 84篇),有10名护士获专科学历,增加专科护士2名,入选省级专业门诊委员会6人,举办省级以上继续教育项目8项,与“十五”期间比较有显著进步。

3.3 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护理服务不断改善

实现护士长主动型学习、管理模式 ,步入制度管人、机制管人的良性循环。管理工作大胆创新,省内率先开展心理护理、简化书写、表格式电子病历等,得到推广、交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服务不断创新,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顺利启动,护士长主动请战,护士逐步承担原由家属或陪护工做的基础生活护理,一对一陪护工基本取消,示范病区患者满意度有96%提高至99%。

3.4 强化依法管理意识,有效保障患者安全

有效落实护理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非惩罚性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保障护理安全,未发生危害性不良事件,护理投诉、非危害性不良事件下降50%。年内对200余名有自杀倾向、骨髓抑制等潜在危险行为的患者,实行预警备案和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1] 张丽萍,蔡月丽,陆赋生,等.医院护理精细管理的实践[J].中国医院,2006,20(7):67.

[2] 蒋联群,朱迎阳.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好模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6):406.

[3] 张新红.护士长素质及护理管理技巧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3(14):54.

[4] 仇少丽.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J].九江医学,2008,12(2):35.

[5] 陈 彬.提高护士长素质改善护理管理质量[J].医院管理,2006,6(3):117.

猜你喜欢
护士长专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