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地铁车站技术

2011-08-10 05:28廖鸿雁
都市快轨交通 2011年6期
关键词:山口管片站台

廖鸿雁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广州 510380)

由于地铁工程地下车站和区间隧道的结构断面尺寸差异较大,往往采用不同的工法实施。地下站多采用明挖法,当地面施工场地不足时,则采用明挖—矿山法结合的方式。地下区间一般采用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少数采用顶进法施工。

各城市地铁全线工程筹划,常规为“先站后隧”,即先完成站台隧道结构,提供过站条件,区间盾构通过站台隧道,重新始发。由于前期存在征地拆迁等问题,部分车站的施工场地移交滞后,导致个别盾构机到了站外,车站站台隧道尚未完成,盾构机需在站外停机等待。后续的地铁轨道、机电系统进场安装,受制于区间隧道的贯通时间,因此区间隧道的贯通往往是全线工期的关键节点。

广州地铁在个别车站,尝试了“先隧后站”的工法,分别采用明挖法扩挖盾构隧道、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车站,均顺利实施完成。从工程筹划角度,确保了区间关键节点的贯通,为全线的“隧通”、“轨通”、“电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明挖法扩挖盾构隧道是明挖—盾构法结合的技术,在广州地铁5号线五羊村站成功采用;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是矿山法—盾构法结合的技术,在6号线东山口站成功采用。真正实施“先隧后站”的案例鲜见,设计、施工可借鉴的经验不多。笔者以东山口站为例,对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车站的技术进行介绍。

1 修建地铁车站技术

1.1 明挖法

地下车站大多采用明挖法修建。该工法需占用大面积的施工场地,常会遇到征地拆迁、交通疏解、管线迁改、绿化迁移等问题,导致迟迟不能开工,影响全线的通车运营时间。在城市繁华地区,建筑物、管线密集,交通繁忙,施工场地严重不足,地面愈发不具备明挖的条件。

1.2 矿山法

当地面没条件时,部分地下站采用矿山法修建。矿山法占用施工场地较少,断面的尺寸、形状灵活,但由于车站的结构断面大,人工作业量大,施工安全风险多,劳动作业环境恶劣。矿山法施工步骤多、开挖速度较慢,工期长。由于城市用地紧张,目前愈来愈多的地下站采用明挖—矿山法结合修建。

1.3 盾构法

盾构法多用于区间隧道施工,施工速度快。国外已有用异形大断面盾构直接修筑车站站台结构的尝试。大断面盾构修建地下车站的局限性是:国内地铁车辆一般为4~10节列车编组,单线区间隧道,采用结构外直径为6~6.7 m,外径约6.26~7 m的中等直径盾构机。而地铁车站单线站台隧道,结构外轮廓在9~10 m以上,需要特殊定制价值上亿元的大直径或异形大盾构机,并相应修建较大的盾构始发、到达井。

盾构法的优势在于长距离掘进,机械开挖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工法。4~10节列车编组的地下站,长度一般在200~300 m,若用大断面盾构仅仅修建站台隧道,盾构机往往需分体始发,掘进工效低;除去盾构始发及到达井,车站有效掘进里程约100~200 m,掘进距离短,不经济;若用大断面盾构同时修建车站及区间隧道,区间隧道的空间浪费严重。

1.4 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工法修建地铁车站

该工法是盾构掘进和矿山法相结合的技术,即采用区间隧道的盾构机,先行开挖成洞过站,然后拆除盾构管片、用矿山法扩挖修筑地下车站。

该工法既能充分发挥盾构法、矿山法各自的优势,又可避免采用大断面盾构机造成的施工机械、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

2 工程背景

广州地铁6号线采用4节列车编组,成功应用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东山口站。

东山口站位于城市繁华区(见图1),站厅采用明挖法;左右线站台隧道及其之间的各类横通道,均采用矿山法。其中,左线站台隧道长91.1 m,为马蹄形断面,宽9.568 m,高 9.784 m,原设计采用 6 个分部的CRD工法,约需9.5个月。

图1 东山口车站总平面

左线站台隧道上方为A6框架结构的省二轻综合楼,采用摩擦桩基础,桩底为冲洪积土<4-1>、残积土<5-1>。左线站台隧道拱顶距地面18.8~19.845 m,距上部A6综合楼桩底净距约7.1~9.5 m。

东山口站地面场地不足,工程筹划为:东山口站台隧道完成后,盾构机过站。

因受前期征地及管线迁改工作滞后的影响,东山口站左线站台隧道未按计划施工,若采用CRD法施工,则无法及时提供盾构过站条件,左线盾构机将在东山口站外长期停滞,而按当时的广州亚运开通线网的策划,该盾构机将赶赴机场线施工。此时适逢全国各地均处地铁建设高潮,盾构机资源缺乏,该盾构机在东山口站外长期停滞,将影响机场线的开通。

为保证机场线的节点工期,并规避盾构机在站外长期停机的经济损失,东山口站采用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见图2~图3)。

图2 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东山口站

图3 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施工现场

3 水文地质

东山口站地层自上而下主要为:人工填土层<1>、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冲洪积砂层 <3-2>、冲积土层<4-1>、河湖相淤泥质土层<4-2>、残积土<5-1><5-2>、岩石全风化带<7>、岩石强风化带<8>、岩石微风化带<9>。岩层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局部存在砂砾岩(见图4)。

图4 左线站台隧道地质纵剖面

左线站台隧道中下部为中、微风化岩,顶部地质北部为中风化岩层,向南逐渐变差,南部隧顶1.5 m范围内为全风化岩。

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87~5.20 m,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有关,地下水赋存方式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

4 关键技术

4.1 区间隧道的盾构机直接施工过站

区间隧道采用φ6.28盾构机,按盾构隧道中心线,掘进过站。保持合理的土仓压力、出渣量,以保护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因站台隧道范围内的管片需拆除,因此管片背后仅需同步足量注浆,无需二次超量补浆,目的仅是确保盾构机的姿态。

管片宜通缝拼装,封顶块位于拱顶。本次管片错缝拼装,封顶块位于隧道顶部1、11点处(见图5)。

图5 现场管片拼装

4.2 隧道外长距离超前支护

站台隧道拱顶采用大管棚、袖阀管长距离超前支护,并注浆加固地层(见图6)。

4.2.1 大管棚超前支护

φ108壁厚5 mm的热轧无缝钢管,超前支护拱顶以上围岩,抑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坍塌。

左线站台隧道长91.1 m,利用车站北端的2#施工竖井及南端的横通道G断面,向中间对打大管棚。大管棚单根长度70 m,搭接长度5 m,在站台隧道拱顶120°~150°范围内,距站台隧道拱顶30~50 cm,环向间距0.45 m。

4.2.2 袖阀管补偿

袖阀管进一步封闭大管棚之间的围岩节理裂隙,在拱顶形成有效的止水,减少地下水流失。仅利用车站北端的2#施工竖井,单向一次钻进袖阀管。袖阀管单根长度70 m,在站台隧道拱顶部120°~150°范围内,沿纵向水平梅花型布设2排。实施后开挖面渗水情况轻微,日渗水量小于20 m3。

图6 隧道外超前支护

为防止左线站台隧道上方的省二轻A6综合楼沉降过大,在该楼的摩擦桩基下方1 m处,同样利用2#施工竖井,单向一次钻进第3排水平袖阀管注浆,加固桩底所在<4-1>、<5-1>土层,并根据A6楼的沉降情况,跟踪补偿注浆。袖阀管间距2 m,单根长度60 m。

4.3 移交需拆除的盾构隧道

盾构隧道贯通后,拆除盾构施工用的水电管线、轨道等,将车站范围内需拆除管片的盾构隧道移交给矿山法施工用。

4.4 构筑管片拆除平台

以左线隧道正上方的2#竖井为起始作业面,进行隧道扩挖。用炮机破除竖井内管片顶部的封顶块(见图7),通过该缺口往盾构区间内填砂土,构筑管片拆除平台(见图8)。

图7 竖井内管片初始破除

图8 堆砌管片拆除平台

边扩挖边利用部分渣土回填反压尚未破除的管片,将管片拆除平台往扩挖方向推进(见图9)。目的是既确保管片在破除期间的稳定性及施工安全,又可形成纵向流水作业,避免出渣延误扩挖初支的支护,以便加快施工进度。

图9 管片拆除平台往开挖方向推进

4.5 矿山法扩挖站台隧道

在超前大管棚、袖阀管预注浆加固护顶下,采用三台阶进行扩挖(见图5),根据地质变化,必要时架设临时仰拱及中立柱。

4.5.1 工序

上台阶扩挖6~9 m→拆除管片连接螺栓、炮机配合挖掘机松动拆除管片→中台阶扩挖6~9 m→下台阶扩挖。

在扩挖的过程中,及时穿插初支背后注浆:初支封闭成环前,采取无压力填充注浆;初支成环封闭后,进行压力填充注浆。

4.5.2 扩挖台阶的划分原则

为方便拆除管片,台阶分界尽量设在管片的分块位置。上台阶初支应快成型,在满足锁脚锚杆、隔栅架设等操作空间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上台阶的高度,快挖快支。中台阶需快跟进,上台阶高度小,洞型较扁,不利于保持长期稳定。拆除中台阶位置管片后,上台阶右侧拱脚下方围岩削弱较大,为保证上台阶初支的稳定,避免上台阶拱脚同时悬空,设计方案分左右侧开挖中台阶,先左侧后右侧。

由于现场地层较好,且每环管片的左右侧基本需同时对称拆除,实际扩挖时中台阶一次成型。为形成纵向流水作业,下台阶循环进尺长度应放大。下台阶施工时,需破坏隧道内施工便道,且出渣量大(包括上台阶、中台阶部分渣土),因此上、中台阶循环进尺几次,下台阶才循环进尺一次。

4.6 拆除回收管片

拆除顺序为由上向下,拆封顶块(K)→拆邻接块(B、C)→拆标准块(A)。由于拆除的管片无人回收,本次采用爆破破碎管片。如管片拆除得当,是能够回收利用的,钢绳与小型炮机或挖掘机配合,管片可整块拆卸;单块管片最大重约4 t,可从2#竖井吊出。

5 实施效果

5.1 隧道及建构筑物变形小

盾构机先行掘进,完成大部分的土方开挖工作,然后采用矿山法扩挖站台隧道,对围岩的扰动少,有利于控制地层失水及围岩变形。相比完全采用矿山法开挖大断面的站台隧道,其拱顶沉降及收敛小,地表、建构筑物沉降小。

理论计算及监测结果均表明,隧道结构、地表、建构筑物变形,在盾构机先行掘进阶段较小;变形主要来自之前的右线站台隧道、横通道的矿山法施工,以及之后的左线站台隧道的矿山法扩挖阶段。

从车站开工(2007年5月)至左线站台隧道二衬完工(2009年2月),地表最大沉降点XJ11累计沉降77.41 mm,其中盾构施工阶段沉降7.98 mm,扩挖阶段沉降19.3 mm。左线上方的省二轻A6楼,结构差异沉降满足规范要求,无损伤,最大沉降点J12累计沉降77.3 mm,其中盾构施工阶段沉降小于10 mm,扩挖阶段沉降21 mm。左线站台隧道断面净空收敛累计17.03 mm,拱顶最大沉降累计21.35 mm。

5.2 施工安全性高

由于盾构先行掘进,后矿山法扩挖,人工开挖量大大减少,掌子面可快速支护封闭成环,施工安全性大大提高。

5.3 工期评价

5.3.1 常规“先站后隧”方案

若东山口站坚持“先站后隧”,左线站台隧道采用CRD法施工,约需9.5个月,提供盾构过站条件。

5.3.2 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方案

左线站台隧道完成拆管片、矿山法扩挖历时88天;完成左线站台隧道的二衬历时74天。

5.3.3 评价

区间隧道实际工期比原方案提前约9.5个月完工。虽然东山口站左线站台隧道扩挖,比常规方案滞后约8.5个月完工,但累计工期约5.5个月,有效工期大大缩短:比原设计CRD法直接开挖大断面节约4个月。即使该站点的地层条件较好,全断面站台隧道优化为台阶法开挖,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仍可节约工期2~3个月。

5.3.4 与其他扩挖工程对比

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破除的是预制盾构管片,比直接开挖大断面工效高。

目前已有不少工程,采用矿山法扩挖矿山隧道,改造扩建工效往往比直接开挖大断面要低,主要原因在于破除的是非预制的初支、二衬(见图10)。扩挖的主要工效对比见表1。

图10 矿山法扩挖工程对比

5.4 经济评价

正常情况下,“先站后隧”的工程筹划最经济。在特定的背景下,若东山口站坚持“先站后隧”,盾构机在站外停机等待约9.5个月,增加停机期间的设备折旧、维护费用补偿285万元,评价为最不经济。

采用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地铁站,盾构机不在站外停机,区间盾构先过站,后扩挖车站。盾构区间增加掘进、管片拼装等费用约300万元,车站开挖投资减少约32.8万元,合计增加投资约267.2万元,评价为较经济。

由于拆除的管片无人回收,东山口站采用爆破破碎管片,左线站台隧道91.1 m范围的管片全部报废约100万元。若有人回收拆除的管片,则更经济。

6 结论与讨论

6.1 全线的工程筹划

从经济角度考虑,地铁全线工程筹划时,应首选“先站后隧”。若区间隧道贯通为工期关键节点,“先隧后站”修建车站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6.2 适用地层条件

由于可利用车站端头的施工竖井或横通道挑高,提前对站台隧道及其上方的地层进行超前支护并加固,因此矿山法适用的地层及埋深,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均适用。

[1]广州地铁六号线十标项目经理部.东山口站施工方案[R].广州,2009.

[2]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首期工程浔峰岗至长湴总工期策划[R].广州,2009.

[3]中铁第一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东山口站施工图[G].广州,2009.

[4]广州地铁六号线十标项目经理部.东山口站左线站台“盾构隧道扩挖”施工小结[R].广州,2009.

[5]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中铁第一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22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广州地铁六号线东山口站左线站台“盾构隧道扩挖”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报告(中期成果) [R].广州,2010.

[6]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穗莞深城际(洪梅至长安金沙段)矿山法扩挖段施工图[G].广州,2010.

猜你喜欢
山口管片站台
为黑恶势力站台撑腰的县委常委
人生的站台
新型有机玻璃在站台门的应用及有限元分析
管片拼装技术研究
盾构管片封顶块拼装施工技术研究
八号站台的那只狗
nevi 加维亚山口的雪
地铁盾构管片受力分析及管片破损的控制措施研究
「李香蘭」の真実に迫る——山口淑子さん没後1年トークセッション
下沉式管片试验平台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