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禅境之思与清冷孤寂之美——品读《雪国》

2011-08-15 00:49孙中宁
山花 2011年20期
关键词:岛村雪国川端康成

孙中宁

清冷孤寂之美的情感背景和审美渊源

川端康成的思想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的。川端童年时代双亲相继逝世,闭居的生活使他养成孤僻的性格。然而,“上小学后,祖母、姐姐又相继去世,从此与眼瞎耳背的祖父相依为命”。[1]川端康成的祖父是贵族子弟,年轻时曾有书画著作,在他年老以后无法感知外部世界,生活在孤独之中。川端与祖父相伴,童年便是在这样孤寂的日子中度过的,这导致他从小便产生了孤寂悲凉的心态、情感。川端康成15岁时,祖父也离他而去,亲情的缺失使他养成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和气质,也使他体会到人生深切的悲哀。悲哀之情封闭了他的内心,他只能在心里渴望着温情与爱。童年的川端因为被悲哀之情触动,很早便萌发了对美的追求。他少年时便对文学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他的处女作《十六岁日记》记叙了感伤而痛苦的生活。[2]他孤寂的日常个性,向往爱与温情的美好情感,经过审美提炼后,促使他形成孤寂、追求完美的创作个性。而至亲接连逝世的打击更使他产生人生无常的敏感,1924年,日本大地震导致千百万人的惨死,从小就对死亡敏感的川端更是加深了人生无常的心理认知,这使他形成虚无的思想。

川端康成孤寂的性格使他喜欢清静,对佛教思想有较深入的理解。他本人就认为自己的心与佛法是相通的,于是他继承吸收了宗教精神的传统。川端康成把虚无的思想与日本禅境的空无相融合,形成虚空的思想境界,奠定了他文学思想的基础。他理解到虚空也是佛家思想的精髓,是一种空无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上,川端把他的虚空思想融入文学创作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美质加以表现,却始终不离虚空思想的基础。禅宗主张物我两忘,在心灵深处追求一种既寂静又虚无的状态,包含了佛家“无常、空寂”的思想内涵。[3]川端把禅境的简淡古朴、清冷寂静与他孤寂、虚空的思想感情相结合,在描绘雪国的一些外物时,以其简淡而又显得古朴的外形表现出了他内心孤寂虚空的思想感情。那杉林中的岩石,土坡上的细长伸展、形似喷泉的狗尾草都是外物与川端清冷、孤寂的心灵情感的融合。《雪国》全篇,可以说有处处可寻的清冷孤寂的美感:寂静寒冷,一片莹白的雪国,夜空下的茫茫大地;雪天夜色下,是静悄悄地沉浸在无底深渊中的村庄,在火车站,“亮光深深地射进来,铺席冰冷地显出蓝色”。虚空、清冷、寂静的氛围笼罩全篇。温泉旅馆冷冰冰的地板,冷冷清清的驹子住所,挂着霜柱的枯萎了的菊花篱笆,雪后一株株耸立的杉树,这些雪国的外物中蕴藏的禅境内涵反复表达了川端清冷孤寂的内心情感之美,这种美感建立在虚空思想的基础上。

《雪国》中的虚空思想是与日本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川端康成在中年后开始重视日本传统文学和日本传统文化,因为他感觉自己对西方式的虚无并没有真正的切身体会,所以他便从日本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日本传统文化讲求真实与“哀”的品格,传统文化精神包含融汇了浪漫的物哀、空寂和风雅的困寂。日本传统文化经由禅宗“无”的境界出发,产生极为纯粹的“无中万般有”的文化思想,这与川端康成的虚空思想是同一个源头。经过演变又从中发展出空寂的精神特征,闲寂从空寂中发展分离而来,具有情调性的闲寂侧重表现精神性的寂寥之情,在风雅的基调中蕴藏着淡然的哀感。川端康成吸收了闲寂的文化思想,在《雪国》中,他通过具有虚空思想的岛村来表达那种如同远距离欣赏心态般的闲寂虚空之感。比如,岛村眼中看到的宁静的夜色就具有风雅的侧重精神性欣赏的调子,“这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冰裂声。没有月亮。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星辰闪闪竟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4]岛村的闲寂虚空之感在这种欣赏中流露出来,并具有虚幻的美。

川端康成正是以虚无思想为基础,融合禅境的空无,再通过“无中万般有”的风雅闲寂之感,展示出富有虚幻色调的清冷孤寂之美。可以看出,川端康成所追求的美感是超越现实境界的,因为他在孤寂的心中向往温情与爱,而在现实中却要承受深刻的悲痛与孤独,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他追寻文学的超然美感。

清冷孤寂之美的表现

川端康成为了使文学创作中的美感具有深广的内涵,又从日本传统文化中汲取了浪漫的物哀。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是指“人面对或交融于万物时的直观情绪及所感受到的无奈哀怨”。[5]川端康成认为物哀是主观情感与客观外物的契合,饱含着悲哀的意蕴,并具有优美雅致的情趣;所以他认为物哀是悲与美的合成体,他在文学创作中,便也很注重汲取物哀的文化思想与审美意识,这样可以理想地表达出他的虚空、孤寂,他的虚空精神之中所包含的清冷孤寂便通过物哀表达出美感。《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对物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源氏物语》中,她把物哀这种直观情绪确切地定位成观照性感动,感动的内涵非常丰富,比如同情、赞赏、悲哀、可怜等;感动的范围也扩充成社会万象,并且包含幽玄、幽情的理念。[6]川端康成自少年时便诵读《源氏物语》,他虚空的思想基础和悲伤、追求美感的心态使他接受并继承了紫式部的物哀。川端思想感情中融合禅境的清冷孤寂之美是物哀审美意识结合虚空思想在精神领域的产物。

川端康成为了把清冷孤寂的美感通过岛村虚空的思想与幽情的情感世界充分而且细致地表现,他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的对人物情感作纤细刻画的特色。由于日本人生息的环境只有四面环海的小规模景物,并且气候温和,这养成了日本人细腻纤细的感觉及感情;日本传统文学也很注意人物细致的心理和微妙的感情,《源氏物语》中便使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人物细致的心理以及纤细的情感。[7]川端从中汲取了这一点,在《雪国》中,有时岛村刹那间的联想都可以被他细致地刻画出来。比如,岛村看到驹子的住所会联想到驹子就像蚕蛹一样把透明的身躯栖居在那里。这样,岛村纯真、伤感、空灵的情思便被细致地刻画出来。由于《雪国》全文是在作为体验者的岛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展开的,所以,岛村的情思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清冷孤寂之美则在悲凉情调的感染中更强烈。在文末,岛村最终没能在现实中寻求到生活的真挚信念,于是更加向往虚空境界,他把叶子的死看成是生命自由地转变成了另一种形式,是虚空的延续、升华,岛村眼中看到的洁白的雪地与闪耀的银河映衬着火花的燃烧,悲凉与美感强烈融合,突出了清冷孤寂之美超脱现实的特征。

川端追求文学创作的完美,《雪国》全文是以岛村的思维在叙述,川端就把西方现代派意识流小说的意识流动特征运用到《雪国》中[8]。他引进了乔伊斯的意识流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岛村的意识流动结构全文,在意识流动中叙述故事。比如,他与驹子相识相恋的过程便是在他的意识流动中展开,揭示了他和驹子的精神世界,抒发了他们内心的感情。因为意识流手法便于川端洞烛幽微地揭示人物的心理,此外,他又结合了象征暗示的艺术手法。比如,岛村看到将死的秋虫,内心感叹它为何在垂危之时如此美丽,便暗示出了他内心的人生无常之感。在意识流动中,岛村内心深处的苦闷、忧愁、悲哀的情感内容被揭示出来。这样可以更直接地把清冷孤寂的美感通过幽情展示出来。《雪国》全文通过岛村的意识流动叙述出来,清冷孤寂之美也就在全篇中存在。另外,可以看出,川端采用意识流手法还有利于《雪国》的故事叙述有跳跃性,不呆板繁冗。

清冷孤寂之美的意象

川端康成从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吸取的不仅有意识流手法。由于他自幼形成的孤僻的性格以及虚空的思想,他在文学创作中逐渐形成明确的主观唯美特征,于是他大学毕业后发起了新感觉派文学运动。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有密切的关联。川端追求新的文艺形式,就要采取新的感受方式,于是,他找到了西方表现主义与东方传统物我合一思想的相通之处,即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与直觉,通过主观感觉感受客观对象,建立客观物象的主观形式的真实,这样文艺便可以充分表现自我感受。东方的物我合一的思想正是以禅宗为核心,无常、空寂蕴于其中,其发出的超社会性、超政治性的价值观成为川端在新感觉派理论的精神主导。这样,川端便没有继承表现主义的哲学观点,没有把客观外界与自我心灵感受对立起来,也没有把表现主义的主观性用以批判社会;他强调的是表现主义中的感情的决定作用,以这种方式表现外物,达到物我合一,由此主张新的表现形式。川端从感情上以个人的感觉取代理性的认识,这加强了川端继承日本物哀文学的直观情绪以及感受性的强度,更直接地展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他所关注的虚空和哀感。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通过新感觉派的创作手法使清冷孤寂的美感更强烈、更直观、更有魅力,他充分使用这种新颖的感受客观外界的方式在文中反复描绘镜子与银河两个独特意象,为清冷孤寂之美抹上了幻丽的色彩。镜子可以把一切都置于透明虚幻的状态,具有观照性特点,很能表现人的直观情绪。岛村坐在去雪国的火车上,他把车窗玻璃当成是镜子,透过它所看到的是变幻着的黄昏景色;山野里的灯火,晚霞的余晖,这些景物形成了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与映在镜子上的叶子的面庞消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叶子的脸也是透明的。此时岛村的思绪涌动着,他内心追求虚空精神的主观情感与他看到的镜中美丽透明的幻象交融在一起,这种情感上的虚空成为景物的特征,尤其是他把景物的流逝与时光的流逝相关联的思考,更体现了他的主观情感经由客观外物流动特征的直观表达。车里车外灯火交织,窗玻璃不再清晰,叶子的面容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虚幻的美感油然而生,直接展示岛村虚空的内心世界。“灯火就这样从她脸上闪过——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岛村主观上对女性美的追求、清澈之美与叶子客观上在镜中的影像之美完美融合。川端努力营造镜子的朦胧,流景的美丽,叶子的虚空,蕴蓄着幽玄的意境美,用妖娆幻丽的色彩描绘出一个超脱的象征世界。

镜子这一意象在文中出现过多次,岛村透过梳妆台上的镜子看到披上红叶的重叠山峦和明亮耀眼的秋阳,他虚空的内心对自然美的追求与镜中景物交融在一起,颇有幻丽的色彩。他在镜中看到纷纷扬扬的大雪在裸露脖颈的驹子周围漂成一条白线。他对纯真之美可望而不可即的渴望成为镜中驹子洁净之美的虚幻特征,虚空纯真的主观感情通过客观镜像洁净虚幻的美质充分抒发出来。

岛村的虚空,对美的追求精神都通过镜子中的镜像更直观地表现。镜子成为岛村主观情感的展示舞台,这使情绪具有朦胧性,也使川端可以更鲜明地描绘出清冷空灵、虚幻洁净的美质。银河也具有镜子意象的特点,岛村看到“驹子的脸仿佛映在银河上”。银河也可以像镜子一样把岛村虚空的内心情感作直观的表现,他觉得自己的身影仿佛也映入了银河。银河的明澈、深邃、漂浮正是岛村内心对虚空的追求以及清澈、深邃审美意识的体现,川端用新感觉派的技巧通过岛村主观情感描绘出银河客观的美质。银河在文末反复出现,也具有朦胧性,构成的意境美包含了一种极度超脱的虚幻,既可以看出川端虚空的内心,也可看出川端对于超越现实的虚幻美境的主观向往,其妖娆幻丽是川端主观思想情感中的清冷孤寂之美的卓绝体现。

《雪国》是川端思想与艺术的集成,他精神中的清冷孤寂在《雪国》中与日本传统文化的物哀相结合,从自然、女性、恋情、情思方面抒发超越世俗的美感。他营造的意境使清冷孤寂之美直观展现出来。

[1]周淑兰,林玉和.世界文豪自杀之谜[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83.

[2]叶渭渠.川端康成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3-24.

[3]〔日本〕川端康成.美的存在与发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46-48.

[4]〔日本〕川端康成.雪国[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7-38.

[5]〔日本〕东山魁夷.日本人与日本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6]叶渭渠.东方美的现代探索者——川端康成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张石.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8]李德纯.爱·美·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岛村雪国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肖像(素描)
雪国的炊事班
不赚钱的玄机
“雪国精灵”冯庆的冰雪之缘
川端康成共生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以《抒情歌》为中心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雪国童话
吃亏营销
吃亏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