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现代教育视野下的文学改革

2011-08-15 00:49孟庆娜
山花 2011年20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文学改革

孟庆娜 王 洁

文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21世纪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全球化的文化,涉及多元语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中国文学研究与外国文学研究统一到世界文学体系当中。因此,为了实现中西方文学的交流与发展,在文化改革实在势在必行,而外国文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学改革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是关键,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文学教学改革主要涉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方面。

(一)教育者方面

首先,在教材的选用上,要选择顺应时代趋势,符合教学实际的材料,但是当前很多教材不具有层次性,例如高职高专与大学本科院校有时有的教材是一致的,由于教材内容高深、容量大,专科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真正适合专科院校教学实际的需要。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由于某些教材内容较深,授课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造成了课时短与课程容量大的矛盾,设置的课程结构与安排的内容也不符合教学规律。本科院校的文学课程教学重心应当在文学史研究领域,而专科院校的重心应是在对著名作家重点作品的研究上,通过讲解、学习、点评与消化,让学生真正领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再次,在师资特色上,很多院校的文学教学方式、方法仍相对单调,与高等院校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文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略对学生在文学上读、看、说、写等实际能力的培养,而且考核方法比较传统,以应试教育为主,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文学素质的培养。

最后,在教学方法上,很多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不高,尤其是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上,部分教育者外语水平较低,外国文学原著阅读不了,过多依赖于传统的译本和观点,很难实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和超越,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二)被教育者方面

由于东西方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使东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受文化知识储备、自身阅历、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难做到对西方文学的全面把握和了解,学生在文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例如外国的宗教信仰、经济地理环境、生活风俗、文学形式,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流派,未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当前文学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是当期高等院校教学课改的重要内容,经实践证明,创新教育理念是文学教学改革的前提。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观念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前高校要主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师更要紧跟时代发展节奏,在现代教育视野下,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文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要打破应试教育模式的状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大文学教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更新教育观念

目前,一些教师固守很多传统教育理念,例如,知识能力相对欠缺、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高教前沿动态了解较少、目标定位不准、培养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这已经很难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文学教学改革质量的提升,所以,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观是提高文学教学改革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整合优化课程结构

当前的文学改革,要选择使用最好的教材,这是文学教学改革的保证。所以,高等院校一定要在现代教学视野下,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努力解决教师传统授课方式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之间的矛盾,不断优化整合文学课程的内容,解决课程容量大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实际。优化文学课程结构,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三)改革教学模式

灌输式的传统文学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传统文学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充分挖掘能够适应学生发展的新模式。文学教学模式的革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达到进一步深化文学改革的目标。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视野下的文学改革,要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坚持利用网络资源与采用教材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设备,充分利用文典影视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实现文学情景的再现与塑造。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观赏性、思想性于一体,增加了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非常适合文学课程的教学。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水平和效率。

文学教改的趋势及建议

(一)实现文学与文化的结合

在当前教育视野下,进行文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东西方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从文学与政治、经济等社会层面研讨复杂多变的文学内容,而忽略了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人类文化系统中,文学是人类文化的特殊形态,是最接近精神文化的子系统,因此文学改革需要我们从民族文化心态、审美心理、哲学、宗教等多个角度探讨分析文化传统对文学的影响,要求我们树立全球化意识和文化观念,尤其是在把握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在传授外国文学基础知识时。在全球文学的大合唱中,每个民族的文学都在演奏着自己的音符,唱出自己的特色。例如欧洲文学圈,其深层的文化底蕴是古罗马精神、古希腊精神以及后来的日耳曼精神。总之,在文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把文学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和现代意识,能够在广阔的世界各国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阐述文学的含义和意义。

(二)实现文本与人本的融合

有人说过:文学就是人学。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有时又互相辉映,各具特色,共同演绎着东西方文学的壮丽篇章。所以,在文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文本”和“人本”这两个基本要素,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关注艺术美,追求人性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自身的人格。文学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的观念的发展史。人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逐渐深邃和复杂,致使文学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强烈而深沉的人本精神和生命意识。所以,在文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丰富复杂的观念、观点,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激励。在文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把人本与文本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文学的深层含义和哲学意蕴,还可以认识到人不能只顾追求物质利益,还应当有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看重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及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实现知识与智慧的统一

在现代教育下进行文学改革,要提倡人文教育模式,并不意味着就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提倡素质教育,也不意味着忽视技能的培养。在文学教学改革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基本的研究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文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来自文学的智慧,具备整体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塑造其主体人格。教师要对文学流派及作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详细阐述,尤其是在新方法层出不穷的教育界,教师要及时传授文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时地介绍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满足学生的求新心理和求异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学术视野和学术水平,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文学改革的新领域。

(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未来的文学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视赏美学,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革新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所以,本文主张推广全程多媒体教学、数字化、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的视觉资源以及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文化教学课件。现代教育视野下的文学改革,特别需要创造精神的出现。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创建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教师的主体性不仅要体现在传授知识、解答疑惑上,还要由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转变为鼓励学生主动创造的支持者、引路者、帮助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教师还要主观能动地创造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进步成才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高度评价。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上,要一改过去一张试卷决定成绩的传统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构建出由课堂表现、课外作业、论文、闭卷考试、社会创新实践等多种内容组成的综合考核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科学的评价,进而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挥个人的才能,为其个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束语

为深化现代教育视野下文学改革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鉴赏水平,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拓展学生的的思维空间,我们要坚持文学的改革与探索,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构建能与国际教育体系接轨的教育模式和文学改革模式。社会要求我们在高校文学教学中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现状趋势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交流能力,使其具备迎接全球化挑战所应有的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

[1] 刘欣.现代教育视野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2] 张沁文.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15).

[3] 霍贞吉.《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4]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 苏卉.外国文学教育如何面向现代化[J].外国文学研究,2002.

[6] 熊华军.马斯洛“创造性理论”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02).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文学改革
我们需要文学
阿来对外国文学的择取与接受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改革之路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改革备忘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
改革创新(二)
新媒体语境下外国文学经典的传播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