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化教学

2011-08-15 00:45李树江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语篇跨文化学习者

李树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Claire Kramsch认为语言是文化现象的表达途径、具体的呈现和直接的象征,正是通过人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文化才得以存在和传播并对人产生影响。因此,学习外语是了解异域文化,增进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在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外语教育工作者才开始注重研究外语学习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并尝试将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研究引入常规的外语教学中来。在我国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仍然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大学英语课堂的主要模式还是以语言知识的输入为主,鲜有文化意识的专门培养和文化知识的系统讲授。这必然导致了语言习得的不平衡现象,即相对于语言知识而言,学生的文化意识较为浅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较差。这种情况也反作用于大学英语教学,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语言文化教学必须和语言知识教学享有同等的重要性。正如邓炎昌教授所指出的,学习外语并不仅仅意味着掌握其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实际上,学习外语和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影响学习效率和提高交际能力的关键。跨文化意识指的是目标语所反映的社会范畴、社会规则和标准、价值观念、道德信仰以及风俗习惯等。教师首先要了解文化信息通常出现在教学素材中的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呈现。按照可理解程度划分,文化信息通常分为显性文化信息和隐性文化信息。显性文化信息指的是那些外在的、易为学习者发觉并了解的语言内容。隐性文化信息指的是内嵌的、不易为学习者发觉并了解的语言内容。学习者需要进行演绎和推理才能理解上述语言现象的真正文化内涵。现将教学素材中涉及的文化信息列举如下。

显性文化信息包含以下方面:1.词汇:习语、典故;2. 语法:构词方式,动词的数、性和时态的概念;句法,词序及句子结构;文本中信息的逻辑分布; 固定表达方式;俚语、谚语、箴言;语言变体;专业术语及方言等。3. 修辞:写作类型;语言风格;比喻,双关,委婉语等;习惯表达方式。4. 语篇:语篇结构;语篇连贯的方式;语篇的形式与功能等。5. 文化意象:西方:圣经及圣经人物,中国:长城及其象征意义,古典文学中人物的象征意义。

隐性文化信息包含下列内容:1. 文化情境:语篇中的文化情境;交际双方的语言行为预期;语言交际的礼仪和原则;作者的语言和文化成就,写作习惯和风格,美学观点等。2. 相似背景信息的省略:在文本中,相似的背景信息知识会被省略。如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社会的主流思想等。3.附加的文化含意:词汇的表层意义和蕴含的语义。4.文化差别:语义差别;无对称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识的差别;相关心理体验的缺乏等。5. 非语言因素:不同的信仰,价值观,行为模式,思维方法以及道德标准;有差别的社交惯例等。

实践是学习者怎及语言知识习得和文化知识理解的唯一途径。因此,学校和教师还应尽力为学习者创设有助于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语言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跨文化交际讲座或组织观看西方文化教学节目。通过引导学习者阅读欧美文学作品、报刊等,教师能够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民族习性、心理状态和社会关系等内容;组织学生欣赏原版影视剧节目或教学节目,这样的活动可以很直观地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习者,增强他们对文化信息的认知和领悟能力。

二、确立文化教学的有效原则,科学地实施文化教学。

按照文化因素的内容来界定文化教学原则,我们可遵循关联性、实用性和顺序性原则。

关联性原则要求文化教学的内容应该与学习者所需的语言关联紧密。文化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并尽量与语言教学同步。实用性原则要求文化教学要与日常交际活动有联系。教师可以着重讲解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要求学习者进行不间断地训练,达到学以致用。顺序性原则要求文化教学的内容要适应学生的语言能力,领悟能力。文化教学的内容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拓展其范畴。

按照文化因素的教学实践方式来划分文化教学原则,我们可遵循对比性原则。

对比性原则要求将母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点,并着重探索差异。在文化教学中采用对比性原则能够增进学习者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懂得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这有助于学习者构建跨文化交际知识结构,减少了母语与本土文化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三、优化教学模式,促进语言和文化教学的整合。

Tomlinson(1998)指出,语言学习是一种“领悟过程”(conscious process)。在此过程中,有两种本质不同的学习:语言学习和文化习得与交际能力培养。前者是“显性”的(explicit);而后者是“潜意识”的(subconscious)、“隐性”的(implicit)。因此,为了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我们需要优化教学模式。一方面要赋予语言和文化教学同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应以文化的视角教语言,而并非从语言角度教文化。对教师而言,它是通过语言基础教学和跨文化意识培养,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过程;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并逐步转化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发展过程。结合上述理论和笔者实践,现将语言-文化教学中的基本模式列举如下:

首先,为了了解文化差异,为语言学习和使用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应讲授基础性语言文化知识。学生则要 学习词汇、句法、语篇、修辞、写作等语言知识;了解语篇中的“文化信息”,理解句法特征所体现的文化差别;

其次,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需注重语言-文化教学一致性;适当补充有关文化内容。学生则应系统学习英汉文化知识,增进对于文化差异的理解和接受度;了解欧美文化的不同方面,熟悉历史、宗教、伦理、文学、艺术等内容;形成以文化视角学习语言的习惯。

最后,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教师要加强语言运用能力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则要积极参加跨文化交流活动,正确理解欧美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学会准确理解对方传达的信息,并能口头或书面做出恰当反馈。

总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包含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等主要内容。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21世纪中国大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学英语教师要根据教材、学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系统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理念和全面发展能力的21世纪新型人才,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1]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戴炜栋, 张红玲. 《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界, 2000.

[3]高一虹.《语言文化的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戚雨村.《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J]. 外国语, 1993.

猜你喜欢
语篇跨文化学习者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