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沾益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1-08-15 00:48沾益县农业局蚕桑站655031孟学智
云南农业 2011年11期
关键词:蚕茧桑园蚕桑

□沾益县农业局蚕桑站 655031 孟学智

□沾益县盘江镇蚕桑站 655033 卢晓斌

沾益县栽桑养蚕具有独特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群众素有栽桑养蚕的传统习惯。在盘江等乡镇,已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

1 沾益县发展蚕桑产业的优势

1.1 气候条件优越

沾益县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900~1300mm,年无霜期240~250d,适宜桑树生长发育的需要。

1.2 有充足的土地资源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728万hm2,人均0.084hm2,在保证粮食生产以外,还有大量土地可用于栽桑养蚕。

1.3 人民群众有丰富的栽桑养蚕实践经验

早在汉朝时期,栽桑养蚕技术就随着南方丝绸之路传入沾益。到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沾益县的蚕桑生产就初具规模。蚕区农民在多年的栽桑养蚕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通过各项新技术的培训、推广应用,蚕农的科技意识进一步提高。

2 市场前景

蚕丝业在全球及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都起过功勋产业的作用。由于丝绸产品的不可替代性,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自然、享受纯真的消费观念越来越浓,茧丝绸产业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浙江一带抓住了茧丝绸市场的国际间转移,大力发展蚕丝业,取得经济的高速发展。今天地处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沾益,如能借鉴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抓住茧丝绸市场的地区间转移机遇,借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的政策东风,充分利用好沾益的气候、土地、人才优势,必能把蚕桑产业发展成为沾益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3 产业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到2010年,全县累计桑园面积达到4333.3hm2,产茧208万kg,蚕茧产值7800万元。桑园主要集中在盘江镇,另有零星分布在大坡、炎方、菱角、播乐、西平等乡镇。仅盘江一镇,桑园面积就达3666.7hm2,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蚕桑成为该镇最大的经济支柱,蚕茧收入占到全镇农业经济收入总量的一半,规模优势效应凸显。其他乡镇除大坡具有一定规模外,都是零星分布,因而粮桑矛盾、烟桑矛盾特别突出,蚕桑经济效益难以体现。

4 存在的问题

1)桑园基础薄弱,规划不合理。桑树老、稀、瘦、病、缺现象严重,影响整体效益。零星分布的桑园均是粮桑混种,造成粮桑矛盾和烟桑矛盾突出,且易受粮烟治虫农药污染。

2)蚕室建设滞后,人、畜、蚕同居现象普遍,给标准化饲养和防病消毒工作带来困难。

3)桑园水利设施差,春不能灌,使桑树发芽偏迟,夏秋天低洼处无法排水,影响桑树正常生长发育。

4)市场监督缺失,蚕茧收购无序竞争。

5)蚕桑产业链短,综合利用率低。6)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

5 对策及建议

5.1 总体设想

抓住茧丝绸市场的地区间转移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的政策,挖掘沾益县的环境、土地、人才潜力,再造二到三个盘江。

5.2 科学规划,加快发展

首先通过加强对现有桑园潜力的挖掘,夯实基础。以盘江为轴,向菱角纵深发展,形成松会线蚕桑产业带。其次以大坡海峰湿地为点,围绕牛栏江东岸,向菱角方向发展,形成蚕桑产业圈。再次以炎方为点,向播乐方向发展,形成蚕桑产业线。这样一带、一圈、一线整体发展,形成沾益县西北部蚕桑产业区。在“十二五”期间使桑园面积发展到1万hm2,“十三五”期间达到1.33万hm2的规模。

5.3 加大对蚕桑生产的扶持力度

一是由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对农户新建小蚕共育室给予适当的补助,新建蚕房给予土地和建房手续的特批。二是对新购方格蔟、简易蚕台、自动升温补湿器等大宗物资给予补贴。三是加强对水利设施的投入,解决桑园的用水问题。

5.4 加强蚕茧收购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非法收购

首先严格蚕茧收购市场的准入制度,坚决打击无证收购的单位和个人,维护正常收购秩序。其次是推行“合同收购,订单蚕业”的市场机制,价高随行就市,价低实行保护价收购,维护蚕农利益。再次是探索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新路,把分散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蚕茧产销关系,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济共同体,实现共赢。

5.5 延伸蚕桑产业链,探索桑蚕茧综合利用新路

1)桑:每亩桑园一年可产桑枝1t以上。目前农户大多都将桑枝堆积在房前屋后,既不卫生,又带来消防安全隐患。如能加以开发,桑枝可用于造纸,制胶合板,种食用菌,生产木灰等。

2)蚕:蚕沙在工业上可以提取叶绿素,还可以生产有机花肥。

3)茧:蚕茧不仅可以供给缫丝企业生产生丝,还可以加工成丝绵被、丝棉衣裤等。沾益县虽有众多个体加工者,但大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建议政府拨出专项资金,逐一开发利用,延长蚕桑产业链,使之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6 加强蚕桑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待遇

现有的蚕桑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已经不适应沾益蚕桑产业发展需要。特别是基层,有两个乡连一个技术人员都没有;县级蚕桑站是全省唯一一家差额拨款的蚕桑站;乡级辅导员到现在还执行着每年1300元的补贴;村级辅导员目前还执行着每月30元的财政补贴。这些问题如能解决好,必将推动蚕桑产业高速发展。

5.7 探索新形势下的技术服务机制

建立蚕桑技术服务中心,坚持为农民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做好蚕农的“服务员”、“信息员”、“技术员”。

猜你喜欢
蚕茧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蚕茧与飞蝶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