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12例诊治体会

2011-08-15 00:51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肠段肠管肠梗阻

王 楚

浙江省上虞市章镇中心卫生院 上虞 312363

笔者对急性肠梗阻12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2006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8~76岁,平均(43.7±8.8)岁。均为机械性肠梗阻,其中粘连性肠梗阻6例(小肠破裂修补术后3例,阑尾术后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1例),肿瘤性梗阻3例,腹股沟嵌顿疝2例,肠扭转1例。12例患者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排便、排气停止等典型肠梗阻症状,X线腹部平片可见液气平面。查体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部有压痛、腹肌紧张及反跳痛。根据病史、体检,结合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为急性肠梗阻。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处理 ①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②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③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防止因梗阻时间过长而继发的多种细菌感染及细菌毒素的释放,采用广谱抗生素加抗厌氧菌药物二联使用。④禁食时间超过2天者应给予相应的营养治疗。

2.2 手术方法 ①松解粘连或嵌顿性疝,整复扭转或套叠的肠管等,解除梗阻的直接原因;②对肿瘤肠段、炎症性狭窄或局部肠袢已经坏死者,则应作肠切除,以清除局部病变;③当梗阻部位切除确有困难,如肿瘤向周围组织广泛蔓延,或是广泛粘连难以彻底分离,但肠管无坏死迹象时,可将梗阻部远、近端肠管分离后行肠短路吻合术,旷置梗阻部以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④肠造瘘术,即在梗阻部近端膨胀肠管作肠造口术以减压,解除因肠管高度膨胀而带来的生理紊乱。手术不仅可解除肠膨胀,以便切除肠段,还有利于肠吻合术绕过病变肠段,恢复肠道通畅,主要适用于低位肠梗阻。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3]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腹部X线检查肠管充气扩张消失,可以拔除胃肠减压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肠鸣音基本恢复,腹部X线检查肠管充气扩张明显改善,可以关闭胃肠减压管观察。有效:腹痛、胀痛有所减轻,肛门排气、排便仍不畅,肠鸣音较弱,腹部X线检查肠管充气扩张减轻,仍需留置胃肠减压管。无效:用药3天后仍无排气、排便,临床症状体征无缓解甚至加重。

3.2 结 果 本组12例行粘连松解术6例,肿瘤切除吻合术3例,其中肠造瘘术1例,肠扭转复位术1例,疝内容物回纳+疝囊高位结扎术2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术后无1例并发症发生。

4 讨 论

急性肠梗阻诊断明确后应立即实施手术,早期手术的目的是争取时间,在肠坏死之前解除梗阻,预防肠绞窄,防止症状复发及最大限度挽救肠管生机。目前手术操作技术主要是松解粘连、解除梗阻、切除受损肠段、肠吻合、肠造口减压或肠短路吻合等,恢复肠道正常生理功能,防止再次粘连梗阻等[2-3]。另外,选择合适的切口,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其优点有:①能够快速准确到达病变所在位置,充分暴露手术部位。②不仅易于延长或扩大切口,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腹壁损伤。③缝合后张力不大,腹壁保持足够强度,便于牢固愈合。

为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术中与术后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不仅要彻底清除原发病灶及坏死组织,还应尽量减少腹腔污染。对已严重污染的腹腔,关腹前应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腔;②手术操作应尽量轻柔,避免肠管浆膜的缺损及损伤,保持肠管浆膜和腹膜的光滑与完整性,并尽量避免大张力的缝合,若遇出血,必须严密止血,防止术后腹腔内血肿形成;③为防止术后纤维粘连的形成,术中可用透明质酸钠、几丁糖吸收生物膜覆盖或局部涂抹;还可采用自体网膜游离移植来改善肠壁血供,消除创面缺损来预防肠粘连。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3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1-62.

[2]李玉清.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5(10):51-52.

[3]邱应福.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探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2):66-67.

猜你喜欢
肠段肠管肠梗阻
成年商品猪肠道可培养核心菌群的结构与组成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利用近红外-吲哚菁绿成像系统判断急性肠缺血模型缺血肠段的实验研究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不同肠段肠黏膜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意义*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成人巨结肠类缘病急诊手术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