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道德资本经济价值观研究——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

2011-08-15 00:45史慧明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双汇德福市场经济

史慧明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企业道德资本经济价值观研究
——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

史慧明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研究道德资本的经济逻辑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种新型经济价值观和经济伦理秩序,即德福一统,拥有道德资本的企业和个人将获得更多的收益,反之,德福分裂的经济价值观必然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德福一统;道德资本;经济价值观

一、问题的提出:“双汇”瘦肉精事件的伦理反思

2011年3月15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一期名为《“健美猪”真相》的3·15特别节目,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收购用瘦肉精喂养的“健美猪”猪肉。此新闻一出,引起了全国人民关注,作为业内世界第三、亚洲和国内第一的双汇集团深陷食品安全丑闻。3月31日上午,双汇集团在漯河市体育馆召开“双汇万人职工大会”,参会人员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及新闻媒体,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受损超过121亿元。

对“双汇”瘦肉精事件的伦理反思,让我们又重新回到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经济的“逻辑预设”。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家)是预设的“经济人”,“经济人”都有一种最大限度寻利的自然冲动,追求利益(利润)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理性要求和正当的经济价值观。斯密认为人们“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1]斯密的本意为是“经济人”主观利己的行为进行辩护,因为利己的行为客观上会增进公共利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倡导树立利益优先、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价值观,可以推进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斯密看来,只要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存在,个人追求利益的动机和行为既促进了公众利益的实现,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合乎道德的,哪怕是牺牲社会一些阶级或者一些人个人的利益。“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市场秩序井然的依据和动因,其作用远比政府的有计划、有目的行为更有效[2]。然而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和理性经济价值观解释,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被无情地推翻,现实的市场经济中“无形手”的理论在很多领域出现失灵现象,不仅不能导致资源的优化配置,增进社会福利,还造成了市场经济的痼疾——经济危机与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固然是利益主体自身的一种冲动和需要,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正当的、理性的,这一倡导性的经济价值观鼓励了“经济人”的逐利行为。经济事实证明,被鼓励的个人的理性逐利行为,做出对自己利益最有利的选择行为,而这种选择所得来的结果却是“集体的非理性”、“理性本身的非理性”。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认为,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在于市场机制本身,即市场无法解决公共物品供给、外部效应存在、信息不对称、垄断等问题[3];考察经济人最大化自利行为的深层原因,与斯密倡导的“个人理性”的经济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现代经济伦理学认为,这种逐利冲动往往被两种基本的社会要素所规制,那就是道德与法律强制。如果法制不健全、法治不成熟,就会出现不用付出代价或承担少量代价便能使这种被压抑甚久的冲动得到满足的机会,而其他践行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主体相对来说却是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满足自身的利益需要。具体地说,“双汇”企业对成本—收益的考虑正是一种社会博弈方式,这种方式一经形成,其强大的外部制约力量会约束企业的行为,置身局外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管理层,企业与销售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利益关系决定了,只有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才能促进他们各方的利益。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不能哄骗欺诈消费者,不能销售伪劣商品,也不能与别的企业恶性竞争,管理者不能敷衍塞责,劳动者不能消极怠工。如果他们违背市场经济道德的要求,就会损害别人的利益,别人一定会反过来使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就形成了对非道德行为的有效制衡。市场的残酷竞争决定了企业必须考虑道德资本的存在,企业违背商业道德,就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维护自己利益的方式就是离开他们,购买其他企业的商品,违背商业道德的企业其市场份额就会缩小,甚至还可能被虎视眈眈的其他企业所收购,非道德选择的企业家因此可能失去他多年辛苦,甚至几代人辛苦撑起的家业。

二、问题的分析:“德福一统”的道德资本经济价值观的解读

研究道德资本的经济价值观是建立在道德资本作为一种宏观的社会资本角度来进行解读的,社会资本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经济学家提出并作研究,第一位对社会资本进行相对系统的现代性分析的是法国学者布尔迪厄。他在1979年的《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中,提出了三种资本形式: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资本成为一种流行的关键词汇,成为国际机构频繁使用的概念之一,同时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尽管对于社会资本,不同的作者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的意义和指向是相同的,都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4]

道德资本在宏观上表现为一种社会资本,必然影响和制约经济制度的确立、变革,为经济制度的变迁作出解释。道德资本的概念是王小锡教授在21世纪初提出的富有原创意味的概念,所谓道德资本,从内涵上,它是指投入经济运行过程,以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为主要手段,能够有助于带来剩余价值或创造新价值,从而实现经济物品保值、增值的一切伦理价值符号;从外延上,它包括一切无明文规定的价值观念、道德精神、民风民俗等等。从表现形态来看,道德资本在微观个体层面,体现为一种人力资本;在中观企业层面,体现为一种无形资本;在宏观社会层面,体现为一种社会资本。德福一统是道德资本经济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中国正在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有其内在的伦理支撑,而道德资本正是通过形成一种共同的经济价值观来引导人们对新制度的认同,从而加速新旧制度的变迁。“没有任何一套制度的建立不是在一定的价值追求和意识形态下实现的;同样一次制度变迁过程,包括制度变迁的方向、方式,如果同人们关于‘正义’、‘公正’的观念相吻合,即人们对制度变迁过程具有认同感,人们就愿意参与、支持这一过程,并为此暂时放弃某些个体利益。人们对制度变迁过程的价值认同感越强,愿意暂时牺牲个体利益的程度也越大,反之亦然。”[5]道德资本中德福一统的经济价值观便是这样一种共同的经济价值观,它要求人们区分“经济人”与“道德人”,把经济人与道德人有机统一。事实上,在现时代,“道德人”一定是“经济人”的道德人,只有通过经济行为过程和效益,才能体现和说明经济行为主体的生存境界和行为价值;同时,“经济人”也必须是“道德人”之经济人,经济行为主体只有统一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于一体,才不至于置经济发展于畸形状态下,也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6]。

著名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在《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一书中描述了在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的传统价值观与战后现代化理想之间的冲突,列举了南亚国家的12种“现代化理想”,包括理性、发展计划、生产率的提高、平等化等以及具体的13种态度,但这些理想不得不与得到宗教支持的传统价值观竞争。缪尔达尔认为,要改变阻碍经济发展的传统价值观,“从现代化理想的角度看,所需要的仅仅是消除非理性信仰及有关价值观的形成基础”[7]。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也认为,“事实上,资本主义经济的高效运行依赖于强有力的价值观和规范系统。”[8]实际上,要想使人们接受或形成某种价值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本身应该具有给予其拥有者或享用者使用价值的特性。道德资本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发挥作用时,与其他有形资本一样都是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稀缺资源,它的职能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套评价行为与学会如何生存、发展的工具。从满足人类各种需求来说,道德资本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认知世界的价值观体系。这一价值观体系将一切事物和行为的价值进行排序,为我们做出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减少了人们判断决策的代价。从价值层面看,这种对于新制度的价值认同能为个人带来持续的收益。道德资本具有经济逻辑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种新型经济价值观和经济伦理秩序,即德福一统,拥有道德资本的企业和个人将获得更多的收益,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受到正激励。降低积极伦理选择行为的成本,建设一种德福一致的监督、赏罚机制,营造一片和谐的伦理氛围,让有“德”(这里的德是指伦理道德的资本化)者享“福”(这里的福是指给主体带来价值的增殖),那么就可能大大普及积极的道德行为。

三、问题的对策:“德福一统”的道德资本经济价值观的实践

公共地的悲剧告诉我们,追求私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动机,如果没有德福一统的制度监督和约束,人人都不会采取有利于集体理性的行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进步。因为在道德资本的一面是收益,另一面将考虑道德成本。人们在作出行为选择尤其是作出伦理选择时,总是基于一定的良心思考,而良心的考量要转化为现实的行为又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人们最初是选择了节制的行为,可是当他们与无节制者比较成本与收益时,特别是在没有监督制度的情况下,往往就会得到负激励,作出自认为理性的非理性行为。“一个有良心的人,也许在履行道德义务时很少直接去想到回报,但却不能不考虑成本”,“除了个别品德特别高尚和有坚定道德信念的人,一般的道德主体是很难始终如一地去坚持道德选择的”[9]。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种新型经济价值观和经济伦理秩序,即德福一统的制度应注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从主体的状况来看基本层次的道德立法问题

从以往的道德教化来看,人们总是被要求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道德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义务。道德规范的确立来自于人们的经验生活和某些超智慧的圣人贤士的反复提炼,人们把规范内化为信念、良心,外显为道德行为,人在现实的生活中成为纯粹的义务主体。而中国目前的生活状态发生变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扩大,城市化进程加速,传统社会舆论、熟人环境对人们的约束力大大减弱;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内心信念,就整个社会来说,难以形成统一的价值规范体系,甚至会形成矛盾、冲突的社会价值理念。所以,混沌的思维只能使得价值主体在价值实践过程中进行错误的行为,每一个利益主体总是按照最大化实现自身利益行为,难以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目标。各个利益主体预设的价值目标要么偏离社会价值总目标,要么在实现正确价值目标的过程中采取非道德的手段,所以把有利于整个社会(主要指经济、政治领域)有序运行的道德规范以法制的形式确立,倡导统一的价值理念,这样可以减少大量无序、失范行为。

2.道德失范行为的严格惩戒问题

对于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失信行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严厉的处罚,所以失范行为屡禁不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总是在成本与收益之间博弈,道德失范的机会成本如果大于收益,企业的非道德行为就会受到限制。在倡导德福一统的道德资本经济价值观的同时,加强道德资本的投入,尽快把较低层次的道德制度化,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家庭领域和职业领域率先执行,运用道德资本的市场机制发挥经济惩罚作用。其次,是政府部门依法对失信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统计法》、《建筑法》、《法官法》、《检察官法》、《教师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的出台是强有力的保证。再次,试行企业道德失范惩戒诛连制,企业的道德失范行为固然是出自自身“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但当地政府监管部门疏忽与纵容,利益的裙带关系让企业有了失范的理由与依赖,所以,打破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利益裙带关系,试行诛连制是实践操作维度的勇敢尝试。

3.建设信用代码问题

建设信用代码可有两个方案选择,一是政府强制的政务代码(如个人身份证代码、组织机构代码等);二是社会自愿的商务代码(如银行贷款证号码、企业诚信编码等)[10]。在美国,信用局向客房出售的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其内容、格式都有严格的法律限制,通常情况下,一份标准的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应该包括辨识信息、信用信息、公共记录信息、查询信息四个部分。可以在总结我国经济实践和借鉴外国信用体系经验的基础上加以考虑建设中国的信用代码。在国内也有类似的制度探索,在青岛市经营的78304家企业的详细信息已被录入该数据库。同时,数据库面向社会开放,失信企业名单在青岛“红盾网”上发布。2004年3月9日青岛3282家失信企业遭到公开曝光,其法人代表也被示以“红牌”——3年内不得以法人代表人身份注册新公司。同时,615家企业因诚信经营被认定为2003年度年检免检企业,并且今后到工商部门办理业务,还可享受直通车服务和信息查询免费等。围绕建立企业诚信档案,青岛市工商局在全国较早制定了《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办法》设定5个大类、4个级别、340多个数据项,涵盖涉及企业信用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身份信息、良好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和综合信息[11]。

4.道德资本管理问题

信用是道德资本中最富操作性的项目,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专门管理信用的机构。个人信用管理、调查主要由商业化的消费者资信调查服务公司进行,即通常所说的信用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家信用局分别是英国的Experian、美国的Equifax和Trans Bureau,三大公司业务的触角涵盖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每年仅出售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项的收入高达15亿美元。以总部设在亚特兰大的Equifax公司为例,它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信用服务和保险信息服务两个方面[12]。中国必须从现实存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出发,吸取经验和教训,努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道德资本管理机构,把个人、企业、政府的信用记录管好、用好,为经济建设服务,既要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又要注意保护商业秘密。·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7.

[2]章海山.经济伦理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9-11.

[3]王小锡.经济道德观视阈中的“囚徒困境”博弈论批判[J].江苏社会科学,2009,(1).

[4]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61.

[5]王跃生.非正式约束、经济市场化、制度变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3).

[6]王小锡.道德资本与经济伦理—王小锡自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

[7]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42.

[8]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61.

[9]罗能生.伦理道德的经济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2000,(3).

[10]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经济蓝皮书(2003):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40.

[11]http://www.xinhuanet.com,新华网山东频道,2004-03-11.

[12]苏东斌,袁易明.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形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92.

On the Valua of Moral Capital Economic

SHI Hui-m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Study of the economic logic of moral capital,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 new economic order of values and economic ethics,the telford and unification,with moral capital of the companies and individuals will get more revenue,whereas split telford necessarily hinder economic values,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elford and wnification;noral capital;economic value

F279.23

A

1009-6566(2011)04-0020-04

2011-04-11

史慧明(1977—),男,江苏常州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伦理学。

猜你喜欢
双汇德福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双汇
厚德福酱肉为什么那么火
厚德福九大行业优势 让你加盟无忧赚钱快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二十多年老字号经久不衰 厚德福以真技术谋发展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研究
——以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为例
背着铁锅长征的女红军贾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