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小学科学师资状况调查与探析

2011-08-15 00:44陈亦人
台州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素养科学

陈亦人

(台州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台州市小学科学师资状况调查与探析

陈亦人

(台州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对台州市部分小学骨干科学教师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科学教师兼课兼职过多过重,学生班额过大,实验室和仪器不足,教师科学素养存在缺失和差异性,制约着科学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会爱科学、会学科学、会懂科学、会用科学、会教科学是小学科学教师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建议从关心重视、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自身养成四方面加强小学科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小学;科学师资;现状;科学素养;调查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儿童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由于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性和影响力较为深远,加强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也就成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目标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完成的任务。

本课题研究切入口之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来研究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调查对象为参加台州市级“领雁工程”培训的全体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台州市小学科学教师的状况。此外我们还对一些科学教师进行了访谈和交流。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1)被调查教师的个人基本情况;(2)小学科学课教学现状;(3)科学教师专业提升发展;(4)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问卷共51题,主要采用单选和多选两种方式答题。此次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发放问卷总数为66份,回收问卷62份,回收率93.94%,有效答卷61份,有效率为98.39%。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参与被调查的61人均为在编正式小学教师。其中男教师36人,女教师25人;在村小任教的9人,乡镇小学任教的46人,城区小学任教的6人。

年龄分布情况:20-30岁的21人,31-40岁的30人,41-50岁的7人,51-60岁的3人。年龄结构呈中青年为主的状况。

教师任教科学课时间小于5年的占54.10%,任教5-10年的占22.95%;任教11-20年的占21.31%;任教21-30年的占1.64%。任教科学课时间短的教师占较大的比例。

学历达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36人,占59.02%,专科学历25人,占40.98%。作为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高,都已达到专科或本科层次,但在作为科学专职教师中具有科学教育专业背景的几乎为零。

职称结构:小学高级22人,小学一级37人,小学二级1人,见习期1人。

参与调查的61位教师中,被学校认为是担任科学“专职教师”有23人,但从调查问卷统计反映出,23人中单教一门科学课的“纯”专职教师只有8人,仅占总数的13.11%,还有15人兼教其他课程或其他工作,所谓专职教师实际上是专职不专。此外大多数教师没有科学教育的专业背景,也非个人选择和要求,科学教师的任课由学校安排。

在非专职的53位教师中,都是科学课与其它课互兼,或兼任其它工作。其中兼教语文的9人、兼教数学9人、兼教综合实践4人、兼教信息技术3人、兼教音体美2人、兼教品德与生活1人,兼任学校管理工作10人、兼任其他工作6人。还有7人兼教了2-3门课程。兼职教师比例高达占86.89%。兼职比例过高,从一个层面反映出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小学科学课教学现状

小学科学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包括教学工作量、班级学生数、科学课周课时、科学专用教室、教学仪器、多媒体及网络等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师工作量过重。要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保证任课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而调查显示:

教师每周任科学课11-20节有20人,其中有13人兼任其他课程,5人兼课在5节以上。每周任教5-10节科学课有17人,其中有13人兼教其他课程,7人兼课在5节以上。24人虽然每周任教5节以下的科学课,但都还兼教其他课程,兼教5节以内的7人,兼教5-10节的9人,兼教10-20节的8人。专职教师都兼有管理实验室和器材室的工作任务。可见总的教学工作量大,负担较重。

学校开设科学课的周课时数:填写2课时的16人;填写3课时的39人。还有5人分别填写每周2和3课时。1人填写1课时,但教的是三、四、五3个年级的科学课。

在61位教师中,2人任教一年级科学课;2人任教二年级;10人任教三年级;9人任教四年级;14人任教五年级;13人任教六年级。此外还有11人任教两个年级以上的科学,其中1人任教三、四、五三个年级的科学课。

(二)学生班额过大。学校班额过大,学生人数过多,给科学课组织活动和准备材料带来困难,不利于小组学习,势必影响到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也容易出现失控现象。

所任班级学生容量状况:45.90%的教师任教50人以上的班级,32.79%任教41-50人的班级,13.11%任教31-40人的班级,只有6.56%的教师任教21-30人的班级,还有1.64%教20人以下的班级。由此可见班额大的占的比较高,且集中在城区和乡镇学校。小班化教学很少,非常不利于科学教学分组和学生实验指导。班级学生数一多,对学生指导根本无法到位(22位教师反映),科学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受到影响。

(三)专用实验室和仪器不足。《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要求“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在原有自然实验室的基础上,增设或改建为科学教室。[1]而调查中68.85%教师反映所在学校没有科学专用教室,村小全部没有专用教室。在问及教师是否用科学专用教室上课时,67.21%表示没用过,26.23%的教师偶尔或有时用,只有6.56%教师的经常用。

在所调查的61所小学里,55所学校有多媒体演示设备,占90.16%。56所学校有上网设备,占91.80%。可见目前小学的多媒体演示设备和网络设备比较齐全。许多教师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查阅资料,但利用率不很高。问及是否利用上述两项设备教学:8人回答没有;26人回答偶尔利用;27人回答经常利用。问及是否自己动手自制教学课件:6人回答没有;41人回答偶尔;14人回答经常。

一些学校实验仪器仍然不足。在回答是否使用教学仪器教学时,3.28%的教师没用过;42.62%的教师经常用;54.10%的有时用。72.13%的教师偶尔自己动手制作教具;26.23%经常自己动手制作,1.64%的教师没有制作过。备课时用的参考资料:36.88%来自互联网;46.71%来自教学参考书;14.75%来自学校购买的资料;还有1.64%来自自己购买资料。在 “你认为科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多项选择)”一题调查中,大多数教师认为主要问题是教学实验仪器匮乏(有43人反映)。

三、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历史原因,我国的小学科学教师在专业背景和科学素养方面本来就存在着 “先天不足”,科学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仍比较稀缺。这种状况具有普遍性,在许多地区甚至初中科学教师入职前主修科学教育的也很少。[2]因此专业发展对于科学教师而言尤显得迫切需要。

目前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主要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以及教研活动等方式进行,但调查显示活动的次数并不多,各所学校也不均衡。8.20%的教师未参加过各级培训;68.85%偶尔参加;19.67%的教师每学期只参加1次培训;3.28%的教师参加每年1次培训。每学期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的次数:45.90%的教师参加过1-2次的教研活动;27.88%参加过3-5次;24.59%参加5次以上;1.64%未参加过活动。

教师专业在回答 “您目前的知识能胜任科学课教学吗?”时,9.84%认为不能信任,4.92%的教师认为完全信任,大部分教师认为是基本信任的,占85.25%。但教师对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普遍呼声较高,在期待得到更优秀的科学教师的指导、教学技能培训、学习科技与社会方面知识以及运用多种培训形式培训等方面的诉求更为强烈。

他们认为阻碍自己成为更优秀科学教师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29.51%认为得不到更优秀的科学教师的指导;27.87%认为外出教研活动和培训机会少;22.95%认为领导不重视;11.48%认为可供学习的书籍和资料缺乏;8.20%的教师选择了多项因素。

认为自己知识比较薄弱的方面是 (按选择人数多少依次为):科技与社会方面知识21人(其中有人多选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17人;科学史知识17人;数理化生知识10人。

在选择最希望通过哪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时,49.18%的教师选择的是名师带徒;37.70选择参加教师培训,11.48%选择校本教研,1.64%选择了自学。

教师希望培训的形式多样化,3.27%选择理论培训;4.92%选择参与式培训;6.56%选择体验式培训;9.84%选择实验技能培训;而75.41%选择了前面四种形式相结合。

四、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儿童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作为承担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重任的小学科学教师,自身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是毋庸置疑的。

科学教师首先作为一个公民应具有怎样的科学素养?按国家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所提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四科一能力”,即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3]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将科学素养表述为: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4]

再看教育部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领域达成科学知识(学与用……)、科学方法(尝试探究)和情感态度(亲近、珍爱、欣赏、参与、关心、养成、爱……)等具体目标,并且在科学课程标准的分目标里勾画了小学生应具有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1]

综合上述国家对公民科学素养要求以及对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我们不难将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归纳成五个会,即会爱科学、会学科学、会懂科学、会用科学、会教科学五方面,也不妨用这“五会”去衡量一个科学教师基本的科学素养水准。

(一)会爱科学。当好一个科学教师首先自身要对科学感兴趣,从喜欢科学到持续的热爱,并能日常主动关注科学的进展,逐步树立科学的意识,培养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学科学启蒙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课的教学,在儿童与科学之间建立一种初级的积极联系。只有当教师崇尚科学,对科学启蒙教育这项事业充满感情、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在科学教学中不断迸发出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对科学是有一定情感的。例如有62.30%的教师对“科技的话题”很感兴趣,有90.16%的科学教师对“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感到喜欢,反映出绝大多数的小学科学教师对儿童充满热爱,对科学启蒙教育这项事业有一定情感。

对待迷信现象的看法也折射了教师的科学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中57.38%不相信算命,却有39.34%的教师认为“信就准,不信就不准”,还有3.28%的教师认为算命很准。可见不少教师对科学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疑惑,其背后蕴藏的是科学素养缺失所导致的愚昧。

(二)会学科学。会学科学是科学素养的基本表现。不但体现在教师能否主动地、自觉地继续学习,进行知识更新;而且体在现能否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方法去学习,例如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博物馆、科技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还体现在教师能否会从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上学习科学,吸纳广博的科学知识。

调查显示有40.98%的教师误认为扫描隧道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微生物的,对耗散结构这一词汇有81.96%的教师不了解,对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的选项正确率只有27.87%,还有认为克隆就是转基因等等,说明一些教师缺乏对科学前沿知识的学习跟进以及对科学动态的关注,对一些科技成果的了解存在盲区,对科学新的概念模糊朦胧,从另一面也说明面对科技高速发展,会学科学才能与时俱进,学会学习更为重要。

(三)会懂科学。除了懂得基础的科学知识外,更要懂得什么是科学?通过提高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来激发对科学课的重视。要懂得科学发展的历史,懂得科学家和他们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问卷调查显示78.69%的教师认为自然界一定有内在的规律人们可以认识的,实际上这也是科学精神中最基本的理性精神的表现。但教师对科学及其相关问题理解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19.67%教师认为科学是专业的学术活动;73.77%认为科学是理解世界的方法;3.28%认为科学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关于地震,37.70%认为地震没有规律但可以预测;52.46%认为有规律但目前不可预测;8.20%认为没有规律不可预测的。对于地球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47.54%正确选择了过多使用氟里昂的选项,但还有32.79%误认为是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过量,14.75%甚至认为是人口过多造成大气污染。

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既能造福于人类,若使用不当又能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核电站安全性问题上,只有6.56%认为很安全,67.21%的教师认为比较安全,26.23%认为一定会有辐射泄漏。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上37.70%认为既然国家允许应该安全;24.59%表示对此问题仅仅会是议论一下,24.59%表示不会去吃转基因食品;13.12%表示照吃不误。能否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一些现实问题,正确对待一些科技热点问题也是否会懂科学的表现。

(四)会用科学。有科学素养的教师应该会用科学知识、科学理念、科学方法和辩证观点去思考、解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问卷调查显示了教师用科学的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对于1969年美国人登上月球的事件,85.24%认为的是真的,还有14.75%认为是假的。对于俗话“真金不怕火”的意思的理解,有21.31%理解为黄金的熔点很高;14.75%理解为金子越纯熔点就越高;6.56%理解为真正的纯金是不会在火中熔化的;57.38%能正确理解为黄金在火中不易被氧化损耗。

在问及利用科技产品问题时,对科技电子产品,8.20%的教师表示迷恋,13.11%不太喜欢,78.69%有选择地购买。问及电脑在哪些方面所花时间最多,除了3人未填写,27.88%的教师是用在看新闻,26.23%用在备课,21.31%用在看小说,18.03%用在写论文,1.64%用在其它方面。

会用科学虽然是一种能力,它却是内在科学素养的外显行为。体现在能运用科学知识原理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运用逻辑和实验,严谨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知识和信息;运用合理有效的习惯和方法等方面。

(五)会教科学。会教科学是科学教师区别其他教师的重要特征。既是一种特质,也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会运用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方法、技能、技巧去展开科学启蒙教育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科学探究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教师全面素质的要求明显高于语数等其他课程教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要求教师不仅能传授浅显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利用这个重要阶段让小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调查显示科学教师普遍有一种较强的专业角色意识,他们比较关注如何会教科学以及如何教好科学。在调查教师职后培训中最希望培训内容是什么的6个选项中(可多选),有70.49%选择教学技能,62.30%选择专业知识,55.74%选择科学教学法,从一个侧面看出大多教师需求是倾向于教学实用性的,反映出教师对学会“会教科学”的一种渴求。

五、小学科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对台州市部分小学科学骨干师资状况调查显示:小学科学教师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整体结构方面较为合理。教师兼课兼职普遍过多过重,学生班额较大,实验室、仪器设备不足,都制约着科学课的教学质量;职前培养先天不足,职后培训机会不多,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呼声较高;教师科学素养存在一定的缺失和差异性,且科学素养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关心和重视小学科学师资队伍的建设。2001年教育部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关于师资队伍建设中曾提出了加强科学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以及理解和支持科学教师的工作的两条建议。十年后的今天,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尽管“让上不了语文、数学课的教师教科学”的状况有很大改变,但目前科学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仍不能满足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小学科学课程若恢复从一年级起就开设,科学教师的需求量增加,则缺口会更大。其次很多学校对科学教育在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被充分意识到,对小学科学教师的重视程度很不够,对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关心较少,科学教师普遍兼课过重过多的现象没有扭转过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校长既要正视现实问题,也要充分认识科学教师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意识到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要性。不能把科学课当成副课,要切实减轻科学教师的工作量,不折不扣执行有关政策和标准,在排课、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其它课程教师同等对待。

(二)高校加紧科学教师职前培养。尽管《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早就指出:“首先要做的是在中等与高等师范教育中设置和科学教育有关的课程,以保证新任的小学科学教师有充分的科学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1]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对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对于其他课程教师而言相对滞后,未能给予小学科学教育足够的师资支撑。

近年来小学教育已经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专业在高校设置和铺开,高校应加紧健全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体系,尽快改变多年来小学科学教育师资薄弱的现状,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学校仍为数不多,有些将科学教育依附于某个专业(如小学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方向,亦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开设与小学科学教育相匹配的科学教学论、科学史、现代科技概论等课程,达到教师必备的知识与小学生认知结构对接的要求。将一些科学教育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程,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对科学领域的整合意识。[5]

国外有些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将小学教师作为“通才”而非“专才”来培养,特别强调其对文理通识知识的掌握。[6]目前我省也将开展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试点,但不能忽视对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二是强调实践取向,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对科学教法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功能性联系。三是制定科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7]

(三)继续加大科学教师职后培训的力度。因大多科学教师缺乏其科学专业的培养背景,故继续加大科学教师职后培训力度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升科学课教师专业素养,促进科学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实践证明,多年来我省在各级各类如校本培训、领雁工程、教师专业发展等培训项目中,结合相关内容,聘请专家和教学骨干组成培训团,建立异地学校探讨的平台,对在职科学教师进行职后培训。采取专家理论指导、名师传经辅导、整体教材分析、专题分析研讨、实践活动等形式,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科学教育具有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程的特点,如在亲历探究、实验合作、动手制作、运用科学知识和探究科学方法等实践性方面还需要强化培训,特别是要增加科学素养方面的培训内容,在培训实践中逐渐建立多种适宜的、有效的培训模式。

(四)科学教师要关注自身科学素养的养成。大多小学科学教师缺乏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背景,“先天”的不足特别需要科学教师自身关注后天的科学素养养成,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提升科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词义上讲,素养与素质是有所区别的。素质是指人的生理上原来的特点,而素养注重于平日的修养,它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指在品德、知识、才能和体格等诸方面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学习与锻炼的综合结果。所以科学素养的形成主要是后天的,是长期积淀的。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显著的科学教育改革之一”,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台了“2061计划”,即在1985年到2061年哈雷彗星两度临近地球的长达76年时间周期里,对全体国民进行科学教育以期提高美国人的科学素养。而且提出“总统应向美国人民大声疾呼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把科学素养作为一个国家的目标”。[8]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从中亦可见一斑。

小学科学教师作为科学启蒙任务的承担者,务必要注重自身的一些基本科学素养的养成。面对如何养成科学素养,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这种知识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来储备;应具备一定的认识,这种认识需要通过长期的内化来修炼;应具备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来提高。

[1]教育部.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洁.上海初中科学教师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0(6):18.

[3]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6-03-26.

[4]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戢守志,金庆和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S].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5.

[5]白秀英,王较过.美国科学教师教育及其对我国科学教师培养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2):14.

[6]王刚.中西方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策略比较[J].教学与管理,2009(6):61.

[7]田守春,郭元婕.美国《科学教师培养标准》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0(2):79.

[8]美国科学促进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190.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Science Teachers in Taizhou Primary Schools

Chen Yiren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An survey on science teachers in Taizhou primary school show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oo more classes and students,not enough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and dele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eachers’ scientific literacy,which restrict the quality improving of science class.The basic scientific literacy for science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are liking science,learning science,knowing science,applying science and teaching science.Th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s more attention,training pre and after-jobs,and self improving quality.

primary school;science teacher;status quo;science literacy;investigation

G451

A

1672-3708(2011)05-0069-05

2011-09-03

陈亦人(1951- ),男,浙江临海人,教授。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素养科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