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的亚哈船长
——从基督教道德观解读《白鲸》

2011-08-15 00:49王婷婷张奇才
关键词:道德观白鲸基督教

王婷婷,张奇才

罪恶的亚哈船长
——从基督教道德观解读《白鲸》

王婷婷,张奇才

小说《白鲸》引用了《圣经》中大量的人名及典故,作者梅尔维尔在小说中也明确地展现了自己的基督教意识。从基督教道德观视角对《白鲸》中主要人物之一亚哈船长进行道德分析,指出亚哈船长并不具备基督教道德观中的德性,其基督教德性的缺失及种种缺点和不足是当时美国一些社会问题的生动写照。

《白鲸》;《圣经》;亚哈船长;基督教道德观

《白鲸》(Moby Dick)是美国作家梅尔维尔有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堪称美国文学史上的史诗之作。它展示给我们的是亚哈船长(Captain Ahab)为了复仇,带领“裴廓德号”及其船员追杀一头名为莫比?迪克的白鲸,最后走向毁灭的不归之路。《白鲸》中出现的《圣经》中大量的人名以及与《圣经》相关的众多典故都昭示了这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麦尔维尔在小说中也明确地展现了他强烈的基督教意识,这就奠定了从基督教道德观视角解读《白鲸》的基础。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亚哈船长是“裴廓德号”上绝对的领导者、独裁者,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船人员的生死存亡。从基督教道德观出发来剖析亚哈船长,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白鲸》中船毁人亡的厄运以及小说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一、亚哈船长的道德特点

根据基督教的道德观分法,德性可以分为七种,四种叫做“本德”,三种叫做“圣德”。“本德”是文明人类都承认的人的基本德性,即“谨慎”、“节制”、“正直”和“坚毅”。“圣德”通常只有基督徒才讲,分为三种:爱、盼、信[1]。

在基督教道德观中,“坚毅”是指勇于面对危险而不惧,勇于忍受痛苦而不屈和坚持[1]。显然,亚哈船长是“坚毅”的,在面对抹香鲸这样凶猛的庞然大物时,勇敢应该是捕鲸人所具有的最为起码的品质。亚哈船长的鱼枪不知使多少其重量和体积数百倍甚至上千倍于自己的巨鲸丧生。亚哈船长不畏惧在许多人认为不可战胜的神化了的白鲸,并发誓将其捕杀。亚哈船长的坚毅品质还体现在他一旦确立了目标,就始终不渝地为之努力,他为此目标发痴发狂,捕杀白鲸是他日思夜想的唯一心愿。在航行过程中,“裴廓德号”与任何一艘捕鲸船遭遇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对方有没有看见白鲸。另外,不论航行中遇到了多大的困难和阻力,他的意志始终如一,绝无动摇。

至于基督教道德观中“本德”的其余三德,也即“谨慎”、“节制”和“正直”,亚哈船长做得就远远不够了。“谨慎”指脚踏实地,做一件事之前用脑想一想,想想会有什么后果[1]。表面上看来,亚哈船长很谨慎。为了捕杀白鲸,他准备了以利亚等后备军,在航行初期,他极力使航行看起来是一次比较正常的捕鲸行动,所以他要求瞭望人向他报道任何鲸的迹象,连海豚都包括在内;为了保证航船的安全,他甚至采取了迷信的作法,下令在船的右舷上挂颗抹香鲸的脑袋,在左舷上挂一颗露背鲸的脑袋。但是,本质上亚哈船长并不够谨慎,他做了诸多准备说明了他对自己这次航行的信心不足。他一心梦想着实现自己的目标,却无视白鲸这大自然神力的象征,他并不知道白鲸究竟有怎样的破坏力,他也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因此亚哈船长没有做到“谨慎”。

“节制”方面,亚哈船长做了许多努力,但他并没做到根本意义上的“节制”。“本德”中“节制”这个词的英文是“temperance”,现在多用来指戒酒;可是,此词用指第二种德性的时候,指的不只是饮酒,也包括对各种酒食征逐的节制。 “节制”是“适可而止”[1]。 在航行过程中,亚哈船长已远离了尘世的欲念,他不会像斯德布那样迷恋鲸肉的美味,迷恋于烟斗带来的快意,他甚至于将烟斗这一享乐的象征丢入了大海。另外,亚哈船长总是可以控制住自己对斯塔勃克的怒气。例如当斯塔勃克建议用滑车将鲸油桶吊起来以检查是否漏油时,亚哈船长首先是和他争吵,但他最终能控制住自己的怒气,答应了斯塔勃克的要求。但是,亚哈船长并没有控制住心中的最强烈的欲念,而是不断地激化它,使之无限扩大。“睡觉时还握紧了拳头,醒来发现自己的指甲掐进了掌心而鲜血淋漓。他在白天被紧张的欲念搅扰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又被弄得他心力交瘁,难以忍受的逼真的梦境逼得他跳下吊床来,这些欲念在彼此冲突的种种癫狂状态中不停地在他熊熊燃烧着的脑海中辗转翻腾,直到他的心脏跳动成为无法忍受的痛苦。 ”[2]220

另外,亚哈船长是不“正直”的。基督教“本德”中“正直”指的比法庭上的公正严明要多得多,它的范围包括公平、诚实、守信、互让一类的美德[1]。而亚哈船长追求的是别人对自己的公平的待遇,而不是自己对别人的公平。 “太阳要侮辱了我,我照样要揍它”[2]181,“你哪怕只是以你的最低级的爱对待我,我也向你跪拜,吻你。然而你假如君临一切,只是以最高的权力出现,即使你出动了世界上弹药给养最充足的海军,这里的人照样不以为意。”[2]518亚哈船长这么说实际是向上帝挑战,希望从上帝那儿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待遇,但是,他对待别人却并未做到公正或是正直。在亚哈船长眼中,他的船员只是他达到目的而使用的工具,他不会以对待同等人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他对待他们的态度从根本上讲是轻蔑的,所以亚哈船长不“正直”。

此外,在亚哈船长身上看不出基督徒应有的“圣德”。“圣德”分为三种,即“爱”、“盼”和“信”。《圣经》中文版本中“爱”对应英文版本中的“Charity”,指的不是感情上的那种爱,而是属乎意志,是指通过学习后,人用一种天生便有的爱自己的意愿来爱别人的意志。“望”是指不断盼望那永恒的世界。“信”指的就是“相信的心”,接受基督教的教义,承认其为真,承认上帝的全知全能[1]。

首先亚哈船长不 “信”,他不承认上帝的全知全能。亚哈船长有他自己的信仰,但他的信仰不是上帝,而是他自己。亚哈船长有“望”,但他背叛了基督教的教义,无视上帝的存在,所以亚哈船长也不可能盼望那永恒的天国世界或天堂,他所盼望的是白鲸所遮挡的真理以及消除白鲸所象征的邪恶。亚哈船长在航行过程中的目的一直就是要捕杀白鲸,在他眼中白鲸就是“遮挡真理的墙壁,是由不可思议的歹毒心肠支撑着的恶的代表”[2]558。他认为自己可以冲破这堵墙壁,“不过我会,我会解开这个谜”[2]572。亚哈船长强调的是“我”,即便他依赖船员来正常的使船得以行进,但是他在心里依赖的以及信仰的是他自己。他盼望的也是真理的获得,从而能够证明自我的价值。亚哈船长也有“爱”,但是他的爱“只是从一般的、抽象的角度关心人类的命运,而置具体的特定的人道行为而不顾”[3]。他甚至于无情地拒绝了拉谢号船长让他帮助寻找失踪孩子的苦苦哀求。

因此从本质上说,亚哈船长没有做到基督徒应有的“信”、“盼”和“爱”,不仅如此,他还犯了基督教义中的一大罪,那就是“骄傲”。魔鬼是因为骄傲才变成魔鬼。骄傲带来了诸般的恶,骄傲是人心对上帝的彻底背叛。亚哈船长把自己同上帝作比较,企图把自己放在和上帝同样的位置上,“只有一个上帝是这世上的主,只有一个船长是披谷德号上的主。”[2]448亚哈船长过于相信自己,一意孤行地去找寻真理,却全然不顾上帝发出的让他停止追寻真理的企图的警告。他不接受以先知身份出现的迦百列所作的警告,也不接受获得神谕的比普的劝阻,并在象征着上帝的直接警告的闪电中公然反抗神,“我既和你抗争,我又向你顶礼膜拜! ”[2]519亚当和夏娃尝食“知识之树”上的禁果,“眼睛雪亮”,同上帝一样“能知善恶”(《创世记》),因此受到惩罚,万劫不复。人类试图建造通天塔,以获知天上的真理,却再次受到上帝的惩罚。所以,亚哈船长想获得真理并想同上帝平起平坐的企图必将受到上帝的惩罚,并以失败告终。

事实上,在“本德”和“圣德”中,各种德性所处的地位并不相同。而“本德”同“圣德”之间也是不无联系的。“本德”中,“坚毅”处于基础地位。若无坚毅不屈,即使有其他三种德性,那些德行也维持不了多久。“节制”和“谨慎”若不能坚持,也不能称之为德性。只有勇敢,人才能敢于挑战不公正和丑恶,才能做到“正直”。在“圣德”中最主要的是“信”,只有真正接受了基督教义,有了基督教的信仰,相信了上帝的全知全能,人才能去盼望那永恒的天国,人才知道自己为什么去爱人。而在“本德”和“圣德”所有的德性中居于中心地位的仍是“信”。有了“信”德,基督徒才会“爱”和“望”,他才能具有“坚毅”的德性,进而拥有“节制”和“谨慎”,做到“正直”。没有信仰的人是不会坚毅的,没有精神支柱的坚毅是不存在的。亚哈船长的坚毅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坚毅同样是有他的信仰支撑起来的,但是他信的不是上帝,而是他自己。从根本上来说,亚哈船长的坚毅也是由“邪念”支撑起来的,所以也不能成为一种德性。

这样看来,亚哈船长身上唯一的闪光点在基督教道德观看来都显得没有意义,甚是无力。从“本德”层面上来说,亚哈船长具有坚毅的品质,但是他未能做到节制、正直和谨慎。从“圣德”层面上看,亚哈船长不具备最基本的对上帝的信仰,他没有去盼望那永恒的世界,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爱,同时他又犯下了骄傲这一大罪。因此,从基督教教义来看,埃哈伯实际上是一个大罪人,等待他的只能是上帝的惩罚。

二、对亚哈船长进行基督教道德观分析的历史意义

美国的19世纪是一个激进的个人主义的年代。美国人以国家独立为荣,以个人独立为荣。童子军、边疆拓荒者以及后来的商业企业家及 “白手起家者”都应证了美国独有的“强劲的个人主义”的理念。美国的19世纪也是个扩张的年代。广大的西部地区特别是在1849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以后得到了较好的开发。赫拉斯?格林雷“去西方吧,年青人”的名言回荡在每个人的耳中。19世纪强调勤劳,勤劳成了美国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成了每一位白手起家的人的成功秘诀[4]。美国的西进运动使其版图从俄亥俄山谷扩展到了太平洋沿岸。铁路运输、电报、电话等发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美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当时的政客们大肆渲染美国的进步“已经超出了共和国缔造者们最乐观的希冀。 ”[5]

小说《白鲸》中亚哈船长所体现的正面品质,如坚毅和对物质享受的节制与当时美国社会独有的强劲的个人主义一样具有推动美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而积极的意义。正是由于亚哈船长之类的捕鲸人的坚毅品质,才成就了捕鲸业的繁荣,成就了整个新贝德福、南塔克特乃至整个美国的崛起。正如作者梅尔维尔所说的:“新贝德福所有这些气象万千的房屋和繁花似锦的园林都来自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他们没有一件不是用鱼枪射得从海底拖到岸上这儿来的。”[2]54

与此同时,亚哈船长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映射出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当时的美国社会也起到了警示作用。首先,宗教遭遇冷落。其次,美国大众淡化了仁爱的概念。再者,不公正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时的美国社会。另外,当时的美国大众不够节制和谨慎,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过于强烈,以致他们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去节制自己心中强烈的欲望。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超验主义片面乐观的影响,人们意识不到谨慎的重要性。例如:随着在加利福尼亚黄金的发现,一股疯狂追求迅速致富的热潮使得美国人从各地蜂拥而至。当时,在心中欲念的驱使下,美国人做事显得很草率,根本就没有好好考虑到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6]137。

三、结语

亚哈船长并不具备基督教道德观中的德性。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亚哈船长做到了坚毅,但是他不能公正地对待他的船员,不能谨慎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能节制自己强烈的欲望,他不信、不爱、不盼,最终他的骄傲给他自己以及他的船员铺平了走向不可躲避的厄运的道路。亚哈船长基督教德性的缺失,以及其种种缺点和不足也是当时美国一些社会问题的生动写照。通过《白鲸》,作者梅尔维尔给读者展现了一幅19世纪美国社会德性丧失的画卷。

[1]鲁益士教授广播专题课程:美哉基督信仰[DB/OL].http://www.pcchong.com/Christianity/Christianity12.htm,2006-07-12.

[2]梅尔维尔.白鲸[M].成时,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张秀明.《白鲸》中的辩证法[J].厦门大学学报,1997(3).

[4]Laurence Macphee.Herman Melvills’sMoby Dick[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5]Jr.John P.M cW illiams.Haw thorne Melville and the American Character:A Looking-glass Business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6]Horton RW,Edwards HW..Backgroundsof American Literary Thought[M].New Jersey:Prentice Hall,Inc,Englewood Cliffs,Inc.1974.

I106.4

A

1673-1999(2011)17-0100-03

王婷婷(1983-),女,湖北随州人,硕士,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外语系教师;张奇才(1981-),男,安徽淮南人,硕士,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2011-06-16

淮南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0QNW 14)。

猜你喜欢
道德观白鲸基督教
我的白鲸朋友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海豚VS白鲸,谁更聪明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白鲸
空中“大白鲸”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