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2011-08-15 00:45郭惠香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1500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郭惠香(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1500)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郭惠香(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1500)

跨文化交际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中国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已越来越受到我国外语教学界的重视。英语教学是语言教育,而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育。因为,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与其所处的文化不可割裂。鉴于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跨文化交际教学,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交际能力;策略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英语成为地球村通用语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紧随时代步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已由单纯的语言学习发展到既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关注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层次上。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实现跨文化交际,这也正是世界语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

“跨文化交际”,在英语中被称为“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1]。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持积极理解态度。通过发现和对比双方文化的异同,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难免产生冲突与碰撞。要使交际取得成功,必须克服文化障碍,提高适应能力;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际手段,因而,需要在这方面掌握一定的实际技能[2]76。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如身体语)、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组成的综合能力。

顺利的跨文化交际应使交际双方能够充分发出属于自己文化的声音,又能够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实现两种语言和文化价值系统之间的互动,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二、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必然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正如著名符号学家Juri Lotman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一门语言,就是教一种文化,学一门语言,就是学一种文化,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不可分割的[2]133。离开了文化的土壤,想要全面正确地掌握某一民族的语言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西方语言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及社会文化。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阶段,总共要学习十多年英语,大部分时间花在抠语法、记单词上。他们觉得只要学会外语,剩下的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解决。然而,常识并不具有普遍性。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在英语国家就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3]。单纯的英语语言学习无异于闭门造车,往往会因为母语思维而导致交际失误甚至失败。举个交际失败的笑话:有位王先生携太太一起参加外国朋友John的派对,John一见到王太太就直夸:“Your wife is very beautiful!”王先生闻言立马自谦道:“Where?Where?”(哪里,哪里)John误以为王先生问他他太太哪里漂亮,于是答道:“every part,every part.”王先生一听又自谦:“You can't see.You can't see.”(不见得,不见得)结果一头雾水的John回答:“Of course I can't see,because she's your wife.”由此,只有掌握必要的跨文化知识及能力,才能消除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作用,纠正对语言理解的偏差与错误,培养目的语思维,发展实际交际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可以说跨文化交际教育是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为了全面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必须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英语教学应该是一个跨文化知识传播和获取的双向过程。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中西文化转换的灵活性、适应性。赋予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等于赠与他们系统掌握英汉语言的“敲门砖”及全面理解中西文化的“纽带”。在新的世纪,英语教学应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三、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词汇讲解法

文化发展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词汇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同一个词,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头脑中反映出来的意象和想象是不同的。如:“龙(Dragon)”一词在汉语中,象征中国人的精神图腾;在西方文化中,龙则是罪恶的化身。因此,英美报刊将“亚洲四小龙”转译成了“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of Asia”。又如:由于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在中国,“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一词带有贬义,代表自私;而在崇尚个性解放的英美国家,“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则代表了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奋斗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英语词汇文化意义的讲解,防止学生望文生义,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顺利完成思维的文化转换。

(二)阅读法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命题,让学生课下自己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再辅以讨论、回答问题等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如:在讲到美国社会的“TheHomeless”(流浪者)时,可以让学生对美国的贫民区、社会福利制度,乃至不同阶级的生活现状做一番初步了解等等。

(三)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比较外国与本民族文化的异同。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必然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中,如果用母语文化预测和评价目的语文化中人们的言语行为,往往会导致交际障碍甚至交际失败。例如:在做客礼仪上,中国人讲究含蓄谦让,英美人则直爽大方。当主人问客人还需要什么时,在英美国家,客人往往回答干脆,要就说要,不要就说不要;而在中国,客人往往会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再三推让:“谢谢,饱了,饱了!”如果一个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中国人去英美人家里做客,很可能会饿着肚子回家。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从习俗、思维方式、心态、价值观以及非语言文化交际(如身体语)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母语文化对目的语的干扰,形成英语思维。

(四)情境法

吸收和体验一种文化,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置身于该文化所处的环境之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全面开放的语言实践环境和文化氛围。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创设语言交际的实践环境[4]。需要把握的是,情境创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语言应用潜能。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好、更全面的语言环境。如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组织学生观摩原声电影,排演英语音乐剧、舞台剧、话剧、小品,举办英语沙龙、辩论赛,组织英语卡拉OK比赛、创立英文广播台等。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形文交融中动情,在文化感悟中移情。同时,适量的社会实践,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文化环境。如找外国朋友交谈、到外教家中做客、自发地过西方节日(圣诞节、万圣节等)、去有外国人的工作场所兼职等。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从而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利交流。在世界张开双臂拥抱中国,中国越来越融入国际社会的今天,必须将跨文化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当中,实现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双向统一。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7.

[2] 孙彩霞.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 李明珠.论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内蒙师范大学学报,2006(5):233.

[4] 陶涛.情境创设: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双语学习,2007(9):23.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GUO Hui-xiang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China's internationalizati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s a key part of English teaching,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circles.English teaching is a kind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FLT),and FLT,in a wide scale,is culture education,becau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can't b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Henc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ust be enhanced in teaching progress,so as to promote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of Chin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English teaching;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trategies

H319

A

郭惠香(1982-),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