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

2011-08-15 00:49崔成玉
关键词:二语意愿动机

崔成玉

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

崔成玉

梳理1996-2009年间二语交际意愿研究成果,从学习者个体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时间因素出发,整理和分析了影响二语交际意愿的诸变量以及它们与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

二语交际意愿;个体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时间因素

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 o Communicate)这一概念最初是由McCroskey和Baer提出来的,目的是解释母语交际中人与人表现出的巨大差异。MacIntyre等人拟构了一个二语交际意愿的启发性模式,将交际意愿的研究拓展到二语习得领域。在这一模式中,二语交际意愿被定义为:“在某一特定的时刻,个体发起同某人或某些人使用二语交流的愿望。”这种愿望决定学习者在给予机会的情况下,使用二语与另一个体进行交流的频率。也就是说,学习者交际意愿直接影响到他/她是否参与语言交际及其在交际中的表现。

MacIntyre等人提出了一个明确的二语交际意愿的概念和一个层次分明、结构有序的二语交际意愿模式,为以后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基础。本文将梳理1996-2009年间二语交际意愿的研究成果,从学习者个体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时间因素三方面出发,整理和分析影响二语交际意愿的诸变量以及它们与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

一、学习者个体因素

(一)二语自信

在众多个体因素中,交际焦虑和自我感知的交际能力是交际意愿最主要的两个预报因子。交际焦虑和交际意愿呈负相关,而自我感知的交际能力与交际意愿呈正相关;较低的交际焦虑和较高的自我感知的交际能力能够带来较高的交际意愿。需要指出,Clément和Kruidenier把自我感知的交际能力和交际焦虑融合成一个新的概念,即二语自信。因此,在MaIntyre, et al的二语交际意愿模型出现的“具体交际情境中的自信”就是指具体交际情境中的交际焦虑和自我感知的交际能力。

(二)性格

MaIntyre,et al的二语交际意愿概念认为性格是基础。MacIntyre和Charos探索了了五个主要性格变量对交际意愿的影响。五个性格变量分别是:内/外向、随和、尽责、情绪稳定、理智。研究发现:理智通过自我感知的交际能力影响交际意愿;内/外向通过语言焦虑对交际意愿产生影响;数据推动路径分析显示,只有随和直接对交际意愿产生影响,当然这需要实证研究来证实。

(三)动机/态度

动机和态度是影响二语交际意愿的重要情感变量。Gardner关于二语习得的社会教育模型提出两个最基本的态度——融合与对学习情境的态度,二者共同构成了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动机。MacIntyre和Charos尝试把社会教育模型与MacIntyre交际意愿模型融合,探索动机与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路径分析显示动机和交际意愿之间的路径系数并不显著,尽管二者的相关性还比较高。Hashimoto部分模仿了MacIntyre和Charos的研究,以社会教育模型和交际意愿模型作为理论框架,但是研究却发现,交际意愿与动机显著相关。Yashima的研究发现,在外语环境下,动机影响二语自信,从而进一步影响二语交际意愿。同时,本研究还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国际态度,指二语者对国际社会、文化、事物等的态度。研究发现,国际态度积极的学习者,二语交际意愿较高。Yashima et al的研究也发现,对国际事务更感兴趣的学习者,更愿意用英语进行交际,自愿参与交际的频率也就越高;同时,学习英语的动机就越强,这与Yashima关于国际态度的研究一致。MacIntyre et al的研究证实,有类似浸泡式强化学习经历的学生,他们的交际意愿和语言学习动机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对那些没有类似学习经历的学生,二者的紧密程度大大降低,有效系数不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交际意愿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需要指出的是,分析MaIntyre,et al启发式模型中第四层中的“人际/群体间动机”和第五层中的“群体间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上述研究中的动机、国际态度等概念。

其他的一些个体变量,比如性别、年龄对交际意愿也会产生影响。但是研究较少,就不在赘述。

二、外部环境因素

与母语交际意愿不同,二语交际意愿在承认性格、情感、心理因素基础作用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情境的影响作用,认为二语交际意愿是基于情境的。在影响二语交际意愿的外部环境变量中,既有宏观上的社会、教育环境,也有微观层面的具体交际情境环境,后者是研究的重心。同时,还要考虑到二语交际意愿在跨文化环境中的新变化。

(一)社会教育环境

MacIntyre和Charos研究双语环境对学生二语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语环境中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与二语群体进行交流,交流频率的增加能够降低交际焦虑,从而促进了二语交际意愿。Baker和Mac-Intyre比较了浸泡式学习和非浸泡式学习对学习者二语使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处于浸泡式学习中的学生交际焦虑较低、自我感知的交际能力更强,因而二语交际意愿更高。MacIntyre,et al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特别是来自朋友的支持,对二语学习者的课堂外二语交际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Clément,et al探索了双语社会环境、社会准则、种族语言重要性对学习者二语使用的重要影响。对以上诸变量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位于MaIntyre,et al交际意愿启发式模型第5层和第6层中的“社会情境”、“群体间态度”、“群体间氛围”等变量。

(二)交际情境

在加拿大双语环境下,Baker和MacIntyre探索了影响浸泡式学习项目和非浸泡式学习项目学生交际意愿的情境变量。研究对象是以法语为二语的英裔学生。研究发现,非浸泡式学习学生更愿意使用法语交际的情境是:约见新朋友、旅行、课堂讲演;不愿意使用法语交际的情境是:对法语本族语者讲法语,对方却使用英语回复。关于浸泡式学习环境中的学生,当他们使用法语和关系亲密的朋友交流、课堂讲演、与法语本族语者交流的时候都很轻松;可是,当他们与法语本族语者交流而对方作出负面反应的时候,就变得不愿交流,并且这种挫折感比非浸泡式中的学生更加严重。尽管如此,经过这种负面的经历之后,两组学生都指出决定以后更加努力地学习法语。

同样是在双语环境下的加拿大,MacDonald,Clément,MacIntyre研究在何种情况下二语学习者最愿意/不愿意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研究发现,学习者最愿意使用二语的情况是:当对方寻求帮助的时候,或者当对方不使用这些学习者母语的时候。而且,当他们有足够的自信自己的语言不会被修改的时候,他们也愿意使用二语交谈。另外,当他们认为自己的二语水平和在场的其他人不相上下的时候也最愿意使用二语进行交际。另一方面,当学生对自己的语言水平不自信以及与陌生人交流的时候,他们最不愿意使用二语。和Kang的研究结果相似,一些二语学习者不愿意同自己有着共同母语背景的人交流。

House研究的内容是学习者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到自己的二语交际意愿。有6名学生参与本研究,他们被要求汇报五周之内的学习经历,并且说明这些学习经历是如何影响自己的二语课堂交际意愿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当学习者自己认为交际机会合适的时候,他们才会感觉自己能够真正地参与其中。自我感知的礼貌、交际场合、异性的参与、心情、话题等因素也是影响交际意愿的因素。

Kang探索了学习者的二语交际意愿是如何随着具体交谈情境的变化而动态地发生变化的。研究者分辨了三组主要的情境变量:(1)话题(如兴趣程度、背景知识、个人经历);(2)交谈者(如亲疏程度、数量、态度兴趣);(3)谈话情境(如当被误解的时候、犯错之后)。这些变量相互作用催生并影响了三个心理先导因素,分别是安全感、兴奋度、责任感。最后,这三个心理先导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引发学习者基于情境交际意愿动态的波动。

Cao和Philp的研究发现,小组成员数量的多少,对话者之间的熟悉程度和参与程度是影响学生课堂二语交际意愿三个最主要的因素。研究发现,小组成员数量越少,学生越愿意发言。这与McCroskey和Richmond’s研究发现一致。两个研究另外一个一致的发现是,会话者之间如果是朋友关系,交际意愿就越高。本研究同时发现,对话者的参与程度,尤其是在两个人交际的情况下,最能影响对话者的交际意愿。

(三)跨文化环境

McCroskey和Baer提出的交际意愿的概念根植于北美环境。MaIntyre,et al的二语交际意愿框架是基于加拿大双语环境。然而,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影响交际意愿的重要因素。适应西方环境的交际意愿模式不一定适应东方的情况。随着跨文化研究的深入,东亚学者对交际意愿模式尝试进行重新解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Wen和Clément的中国课堂环境下的英语交际意愿模式。

新模式关注的重点是启发式模型中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层次的“与某一特定个体交际的愿望”和“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前者是指有意识的选择和偏好,而后者指的是开始交际的心理准备。Wen和Clément依据中国环境下关于学习者社会心理的大量实证研究提出,分属于4个范畴的8个变量会干预“与某一个体交际的愿望”对“交际意愿”的影响。Yashima对日本本土高中生的动机、态度与二语交际意愿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

三、时间因素

动机是二语学习开始、进行、成功与否的主要推动因素。MacIntyre强调,动机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提示我们,交际意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动态变化。Baker、MacIntyre、MacIntyre et al等研究发现,支撑交际意愿诸变量之间,以及它们与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会随着学生语言水平和学习经历的变化而变化。

Diane和Neomy探索了学习者课堂活动的认知和态度对课堂交际意愿的影响。研究历时一个学期。研究发现,随着学生二语水平的提高,对自己更有自信,他们对课堂活动的认知和态度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因此,更加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其他课堂活动。

四、结语

总的来说,交际意愿是语言教学中一个新生的变量,支撑交际意愿的诸变量之间也呈现出神秘而复杂的关系,研究发现这些关系会随着学生语言水平和学习经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探索影响学习者的二语交际意愿变量时,应该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学习者个体因素,同时,也应该从历时的角度,动态地考察二语交际意愿所发生的变化。

H059

A

1673-1999(2011)01-0136-02

崔成玉(1984-),男,山东临沂人,重庆大学(重庆400030)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专门用途英语。

2010-10-18

猜你喜欢
二语意愿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动机不纯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