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因素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分析

2011-08-15 00:49魏伟
关键词:学风专业学校

魏伟

学校因素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分析

魏伟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高校品味和格调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高校因素对学风建设的影响,认为高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明确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

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素;无形因素;有形因素

学风的好坏,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更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在质量意识逐步提升,高校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和广大家长以及在校大学生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学校因素的内涵

(一)学校的无形因素

首先体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如果一所学校的决策层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先进,教师充满对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敬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管理者科学民主,管理育人,职工热情周到,服务育人,那么,学生置身于其间,如坐春风,入沐春雨,犹如成长成才的精神家园。其次,体现在室风和班风的群体氛围上。由于优良学风具有导向功能和榜样作用,它给学生展现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严明的学习纪律是可以感知和效仿的,如果普及开来,就会形成群体作风,就会表现出共同的行为倾向,就会在广大学生中形成勤奋学习、刻苦研究、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再次,体现在和谐的人际氛围上。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调动师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和谐的人际环境体现在领导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上,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关心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他们能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和科研,调动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要尊师重教,虚心求教,教学相长;同学们要相帮互助,形成创先争优、公平竞争、相互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

(二)学校的有形因素

首先,教学改革应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改变高校专业学科设置、人才培养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如果专业适应性差、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方法与手段落后,这必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高等教育在设置学科专业、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满足社会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都要尊重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把学风建设作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将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与培养人的总目标结合起来,使学校教育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如果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脱离人才培养这个根本,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都无从谈起,不仅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会受到贻误,而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也将受到贻误。再次,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奖惩激励措施,也会对学风产生正效应。有的高校学风教育和建设内容比较空洞、措施不够得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使高校学风建设不容易找到着力点、突破点,其重要原因就是高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导向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公开透明的约束机制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风建设。最后,使学生置于优美的建筑群体、幽静的林间小道、怡人的湖光山色、别致的人文景观所形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受到优雅环境的自然熏陶,就会充满对学习研究探索的激情。

二、学校因素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第一,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导致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教学矛盾突出。目前,有的学校不注重实际,不顾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学校整体实力,急于求成,追求轰动效应,忽视教育规律,过分强调综合性和多层次性,追求大而全,盲目扩招,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高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严重跟不上,导致教学质量不断下滑。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高额的贷款和利息使学校财务运转紧张,很多用于教学的设施不能及时到位,教学条件不能及时改善,学生学习资源紧张。二是教学质量下降。急于引进教师,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新来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就匆忙上岗,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的课时增加,教学任务加重,疲于应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三是学生的维权意识高涨。由于学生缴费上学和自主择业,学生和学校的利益关系突出,学生要求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一流的师资和科学民主的管理,但是,这些要求高校在短的时间内无法满足,导致部分学生对学校采取不理智的行为,如在网上谩骂老师和学校、诋毁老师和学校,甚至状告母校。

第二,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适应,导致部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缺乏。目前,相当部分高校专业设置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与市场需求不足的专业——夕阳专业和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朝阳专业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一是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不足;二是一些已经明显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夕阳专业,由于历史的原因不能及时退出,从而阻碍了专业的调整;三是专业调整需要支出巨大成本,表现为需要购买大量的设备和培养、引进师资,许多老师面临专业转型,经费开支很大,矛盾较多。大学专业设置的弊端还表现为课程设置中理论课多、实践课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等不合理现象。专业设置滞后的后果是严重的,它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强烈不满,更为严重的是引发学生的结构性失业。调查显示,“不想学”的学生占13.64%。所以,高校应结合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专业设置和加强课程建设。

第三,部分高校教学改革缓慢,导致学风建设缺乏有效的主导机制。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改革进展缓慢,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直接载体,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要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适应人才培养目标而不断更新、不断充实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多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知识传授与提高素质的关系,这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部分高校的教学内容大多数陈旧落后,不能反映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课程内容重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调查显示,“对课程不感兴趣,没有认真学”的学生占46.70%。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些高校教学方法大多数采用“注入式”、“加工式”、“驯化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体现为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封闭式过多、发散式多少的特点,弱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上,部分教师还不适应和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不会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传统沉闷,教和学的矛盾比较尖锐。三是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是导向,是指挥棒。目前,部分高校的考核方式单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对学生学业情况的判断主要是看考试成绩,并与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评优甚至入党挂钩,给学生造成“分数至上”的观念,鼓励学生片面追求分数,使学生知识面不宽、视野狭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所以,加快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积极性,是从根本上改变学风现状的途径。

第四,部分高校教学管理不严格,学风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目前,教学管理不严格主要表现:一是规章制度管理执行不力,学籍管理松散。学校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学习行为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对学生实行目标管理,强化控制手段,维护教学秩序。但是,由于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维权问题等比较突出,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学校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常常会遇到很多干扰,造成管理者不敢大胆管理,怕惹麻烦,不能管理,干扰太多,不愿管理,得过且过的不良局面,学生逃课、旷课现象严重,对考试作弊处罚不力,学生作弊的风险成本较低,学生学籍管理执行不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二是课堂监管不严,教学课程管理松懈。表现为对老师的上课质量监管不力,对老师的备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出勤状况缺乏有效督导,教学反馈信息不及时或者失真,导致部分教师教学随意,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纪律不严格,教师教书不育人,这些都是不良学风的催化剂。

三、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学风建设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高校品味和格调的重要标志,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社会精神文化中心,传承着人类先进文明成果,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阵地,能否在主阵地上有所作为,学风建设是关键;要充分认识到优良学风是治校之本,是学校治校和治学的客观需要;要充分认识到优良学风是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保证,为学生完成学业,提高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遵循教育规律,进一步加深对学风建设系统性、长期性和短期性等规律的认识,增强学风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刻领会学风建设的反复性、波动性和艰巨性等特点,常抓不懈,绝不动摇,让学风建设成为高校建设与发展中的永恒主题。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学风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好的学风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等学校要把学风建设纳入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优良学风建设。要成立学风建设领导机构,各级党政一把手为学风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考核。要发扬本校的优良传统,结合学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学风建设的长远目标和近期规划,明确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目标要求和主要措施,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创新的文化育人机制和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内需力,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格教学管理,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1]吴克明.高校专业设置滞后的多元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2]刘杰,庞凤.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3).

[3]林静华.高校学风状况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2).

G641

A

1673-1999(2011)01-0171-03

魏伟(1977-),男,四川巴中人,硕士,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

2010-10-10

猜你喜欢
学风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校推介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