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花盆效应”

2011-08-15 00:50本刊编辑部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花盆智力营造

本刊编辑部

打破“花盆效应”

本刊编辑部

高职教育课堂生态环境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它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有人称之为“花盆效应”,亦称局部生境效应。表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在花盆环境中进行的,学生的能力是在花盆环境中发展的。教育的质量不尽如人意,社会对学生的知识才能评价不高。”(汪霞.一种后现代课堂观:关注课堂生态)花盆环境的课堂教学特征是封闭在校园里,局限在课堂上,定位在知识上。就是说,它所奉行的依然是封闭在校园中的校本教育的办学思路,沿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教授的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性知识。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是违反高职教育的规律的。因为:1、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首先关注的是学生“会了什么”,而不是“知道了什么”,即“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这里“会做”比“懂得”更重要。而“会做”决不是靠“黑板上开机器,教室里种庄稼”所能奏效的。2、高职教育所要传授的是指导人们“怎么办”、“如何做”的程序性知识以及“怎样做更好”的策略性知识,旨在提高实践活动的效能。而这样的知识和技能是靠练出来的,而不是靠讲出来的。3、按照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的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著名的“三重智力理论”来看,高职生是擅长实践性智力的群体。高职教育应当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加强实践教学,并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减少学科理论知识的灌输,不要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陷其于挫败、难堪的窘境。

高职教育应当打破“花盆效应”,实施开放式办学,以便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加强校企合作,拓展环境空间。高职教育要想有大作为,必须以大环境为背景,以大视野为基点,打破学生培养局限在校园内单纯由学校培养的封闭办学传统模式,扩大人才培养的半径和空间,将高职人才培养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社会更广阔的领域去,扩展到实验室、工厂、车间、办公室等各种实践场所。否则,人才培养之路就会越走越窄。拓展环境空间,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这样才能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开辟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二、突出职教特色,营造职业情境。高职教育要想打破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科知识传授的“花盆模式”,还必须突出职教特色,营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联系的职业情境。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这种能力不是靠课堂上空对空的理论宣讲得来的,而是要靠创设“在场的、直接的、真实的境域以反映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的情境,借此激活学生的经验,帮助他们理解、体验、操作,完成技能和知识的建构。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去符号化的情境式学习,它是训练为主、实践导向的教育类型。如果我们不能保证学生在特定的职业情境中获得必要的、足量的训练,学生的岗位技能和从业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

三、转变课程理念,改进课堂教学。高职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再由“能力本位”向“职业本位”跃迁。但这样的演进轨迹并不意味着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否定。事实上理论知识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依然具有奠基作用。但即便是理论知识的教学,也要打破花盆环境的局限,通过实物、图象、音乐、表演、模拟、语言、录像等手段演示和语言描述,创设一些形象直观、联类感悟的教学情境。以便激活经验,刺激联想,强化感受,加深理解,增进记忆,促成内化,提高理论知识学习的效果。如采用录像原型再现的方式或挂图、投影实物演示的方式,能够拉近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化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熟悉,利于诱发学习的主动性,强化感受性,提高知识识记和掌握的效果。借助语言工具对具象的营造,通过比喻、类比、建模等方法,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情境化,为学生学习搭建形象化平台。

猜你喜欢
花盆智力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搬花盆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为什么花盆花盆底部有小洞?
欢乐智力谷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