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的一点思考

2011-08-15 00:50李玉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毕业生

李玉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的一点思考

李玉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经济制度、就业制度改革以及社会需求的进一步变化,对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的方式、方法和内容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而高校应适时地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改革,构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做到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同时还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激励机制。

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工作体系构建

一、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够

各高校虽然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一般都是管理职能突出,教育职能不足,服务职能欠缺,对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甚至狭隘地把职业指导理解为跑市场、找工作、落实单位,忽视了职业指导的教育功能,忽视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忽视了就业工作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没有发挥职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没有根据学生的就业状况、市场反馈信息及时指导学校的招生、专业和课程设置及教育教学的改革,还没有意识到职业指导工作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职业指导的内容、形式具有局限性。

很多高校通过集中的就业指导课形式进行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及面试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还没有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甚至根本没有开设,只限于季节性的讲座,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对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三)职业指导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职业指导人员没有进行专业化的的培训,比如,很多高校的老师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生,他(她)的自身所学的专业非常好,但缺乏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因此要加强他们的职业指导工作方面业务的学习和培训,逐步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学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充分理解职业理念和职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四)高校职业指导的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

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很多高校还没有意识到信息网络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就业指导部门信息处理功能单一,往往只是在学校的网站上发布一些就业信息。信息流通渠道不畅通,学校就业网站缺乏互动,就业指导部门对就业信息缺乏筛选和分辨,还没有真正实现就业管理、职业指导和信息采集的网络化。

二、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构建

(一)实行全员化的职业指导工作体制

全员化的职业指导就是动员身边的人都要去参与,这是职业指导的公共性。高校进行全员化职业指导,除了动员教师、学生,还有动员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建立一个五级工作网络。即一级为校领导班子,二级为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三级为就业指导教师,四级为班主任,五级为学生代表,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只有通过这样的一个工作网络才能得以贯彻。全员参与,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具有系统性,工作体系才能日渐完善。搞好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实现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

所谓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就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临近学生毕业、择业时才开展的临时性的工作。高校要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把职业发展理论作为一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其特征是:职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要相结合。在具体的工作中应按不同的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学校可从大一到大四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念、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就业技巧、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等方面的系统指导,并通过指导大三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实习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毕业前学校应通过开展就业政策、程序、技巧的讲座,向学生集中传授求职知识,使毕业生迅速掌握应聘技巧、了解就业程序及回避就业风险,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

在发达国家,职业指导工作一般都由专家来进行,职业指导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而在我国,从事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大多数是职能部门、辅导员或班主任,大多数都未经过专门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应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围绕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特点、社会就业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过程、途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寻找职业指导工作内在的规律性,加强职业指导学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高校应定期组织职业指导人员培训,邀请校内外专家、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职业指导专家等为学员讲授职业指导知识,通过系统而专业的培训来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还要不定期地派人员参加职业指导研讨会、培训班,与相关高校交流职业指导工作经验,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职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化和服务水平,最终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强有力的职业指导队伍。

(四)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

1、学校成立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中心和职业指导教研室,各相关院(系)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机构,落实责任,层层抓落实,努力使招生、培养、就业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招生就业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教学工作相互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目标和计划,要按照重思想、宽专业、厚基础的要求,根据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从动态的、富有适应性和弹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设定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各院(系)也应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积极主动开展就业咨询与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向社会有针对性地推荐毕业生。

2、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学校和院(系)均成立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门的工作机构,专人负责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年终召开总结会,表彰先进,对就业工作较差的院(系)限制定期整改,同时制定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建立联系和挂钩制度。一级联系一级,把各系部的职业指导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情况和就业数量及质量与其就业工作经费及招生计划挂钩。

(五)建立职业指导工作的平台

1、打造现代化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就业信息的网络化是指高校在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毕业生信息资源网络化、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网络化和职业指导、就业咨询与服务网络化,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同时,建立毕业生信息数据库以及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就业市场预测系统和毕业生跟踪评价系统,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及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完善信息渠道,使用人单位可及时将需求信息上网,同时也可以在网上查询毕业生的有关资料情况,真正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网上双选,保障就业渠道的高效畅通。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逐步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2、建立大学生自主实践平台。这一平台的搭建,真正为学生实现“自我造血”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我院几年前就成立了“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大学生发展协会,是由大学生自主建设和管理的学生社团,实行开放的管理模式,不仅面向在校生服务,同时吸收往届毕业生为永久会员。协会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就业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指导大学生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协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观念,提升求职能力,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更好地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协会协助开展或自主开展的主要工作有:组织职业指导相关的讲座或报告;组织会员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培训;组织会员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做好宣传,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开展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和分析在校学生的就业心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学校毕业生“双选会”的活动;参与组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协助开展学校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的状况;开展人才需求调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从业人才需求信息和结构;参与学校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心理调查,为学校的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工作做好前提服务。

3、建立大学生素质训练与拓展平台。这一平台的活动主要以职业指导和各类相关的大赛、比赛为主要形式。是大学生毕业前求职的提前演练。

这些活动包括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求职信的撰写和简历的制作比赛,模拟面试比赛,职业素养比赛等。这些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重视求职能力的培养,提高求职能力,为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职业,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拓展综合素质,进而为毕业时顺利实现就业和在今后的职业中得到健康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学生的素质训练与拓展,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进行,力求做到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在活动的组织中,经常性地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指导并参与评判。这种仿真性体现在活动场景的设计、活动过程的安排及活动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活动的开展将会有力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求职能力以及职业发展。

搞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毕业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和研究,真正发挥职业指导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导向性作用。

[1]肖池平.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全程化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陈贤忠,虞志方.职业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M].合肥:黄山书社,2006.

[3]田光哲,李祥伟.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2、63、99.

G71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1)02-0023-03

2011-03-25

李玉荣(1973-),男,安徽定远人,助理政工师,职业指导师。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