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习 提强素质 力为大庆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助智

2011-08-15 00:50闵裕道
大庆社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专家读书

闵裕道

(大庆市专家委员会,黑龙江 大庆 163002)

增强学习 提强素质 力为大庆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助智

闵裕道

(大庆市专家委员会,黑龙江 大庆 163002)

有效应对考验和挑战,充足释放专家潜能,当好学习型专家,唯一路桥就是增强学习,提强素质。学习可以成就伟大事业,学习可以坚守理想信念,学习可以解除“本领恐慌”,学习可以深度解放思想,学习可以提升思想境界,学习可以增扩聪明才智,学习可以终不自以为大,学习可以提振治学精神,学习可以给力身心健康,学习可以塑造光彩人生。学习应与思考结合起来,学习应与研究结合起来,学习应与工作结合起来,学习应与修养结合起来。

专家;学习;素质

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这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对各位专家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是学习。与一般社会成员相比,专家更加注重学习,也具有更多知识和更强能力。但是,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快速进步,过去的专业知识不一定都适应现今的发展,以往的成功经验也不一定能破解当前的难题。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把实现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和战略目标,决定提前五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给大庆专家增扩了极大发展空间和高强素质挑战。不增补知识“缺陷”,理念和思路就会出现“缺点”;不填齐素质“短板”,建言和献策就有可能“短路”。有效应对考验和挑战,充足释放专家潜能,当好学习型专家,唯一路桥就是增强学习,提强素质。因此,一切有志于发展大庆的专家,都应牢记列宁的训导:“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这是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既是个人进步的前提和先导,更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一)学习可以成就伟大事业。纵观古今中外,凡有作为者,无一不是善于学习的人。特别是一些伟人、国手、大家,更是笃志好学的典范。诚然,成就伟业不唯学习,但伟业成功本在学习。凡是伟大的领导者,都是伟大的学习者。马克思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坚持长年累月在大英博物馆研读,书桌下留下了深深的脚印。他不仅有着丰富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而且还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对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生理学、数学等也都有深入的研究。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就参阅了1500本书。被马克思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的恩格斯,会讲会写的各国语言有12种,算上大致懂得一点的语言有20种之多。他才思敏捷,下笔如流,一生中给人类留下著作和论文800多篇,书信2200多封,充分展示出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造诣。1920年,列宁在填写《党员登记表》时,在“您读过哪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这一栏里,他在其他人的名字下各划了两道线,写下了“几乎全部”这几个字。有人统计,仅在《列宁全集》中,列宁引用自己看过的书就有16000多册。至于毛主席学识的博大精深,更是人所熟知,甚至敌对分子也无不为之叹服。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说过:“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以后,他又多次讲“: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一天不读书是缺点,三天不读书是错误。”据不完全统计,仅从《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上有文可查的,就有中国历史事件300多起,世界历史事件40多起,中外历史人物100多名。在毛主席的床头上、桌案前、饭厅中、厕所里,都放着书。他年逾花甲还专门拜师学习英语,在晚年双目几乎失明的情况下仍找人为自己念书。就在他逝世的前夕,全身插满了管子,只要清醒过来就让工作人员为他念读文件,真正做到了“坚持学习,至死方休”。周总理一直把“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作为座右铭,不仅在国内学习,还到外国求学,使他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成为杰顶的治国理政之才。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不仅始终强调学习,作出深刻论述,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这些领袖人物的学习和实践,为全党、全社会和包括专家在内的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

(二)学习可以坚守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迷雾中的太阳,也是黑夜中的明灯。坚定的理想信念,既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专家有所作为的指南。没有理想,缺乏信念,丧失了精神支柱,什么事情也干不好。所以,歌德说:“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要是不能主宰自己,他就永远是一个奴隶。”一个人,理念信念坚定,就能处顺境而不张狂,陷困境而不沮丧,遇险境而不惊慌,遭逆境而不失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中国历史上,凡是成就大事的人“,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理想信念坚定,甘于艰苦奋斗,始终自强不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众多,就是佐证。当然,那时的理想信念与现在的理想信念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理想信念的坚定,源自思想上的清醒,而思想上的清醒,又源自不懈的学习。李大钊、邓中夏等许多革命先驱,正是在学习《共产党宣言》等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后,才最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为之英勇献身。专家只有通过坚持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坚守理想信念,并把它融入现在决策咨询、论证建议和工作生活之中。

(三)学习可以解除“本领恐慌”。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非学无以立德。当今社会,最大的挑战就是能力的挑战,最大的危机就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恐慌就是知识的恐慌。早在70多年以前,毛主席就说过“:我们队伍里也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这段话对专家而言,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时至今天可以说,放弃学习就是放弃进步,选择学习就是选择明天,加快学习就是加快创业,抓住学习就是抓住未来。正如马克思所言: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作为一名专家,首先应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还要努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律和科技、管理、历史、艺术、网络、国际等各方面的最新知识;最好对天文地理、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国外文艺也要力争有所涉猎。学习不仅应向书本学习,还应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外界学习。“吾生有涯,而学无涯”。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知晓。但是,总要尽量博学求知。“腹有诗书气自华。”掌握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才能得心应手,厚积薄发,规避“书到用时方恨少”。否则,坐吃山空,不进“新货”,知识就会老化,思想也会僵化,能力还会退化,生活可能腐化,哪里还谈得上奋发有为的专家!列宁说得好:“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这也是争当学习型专家的内在要求和最佳路径。

(四)学习可以深度解放思想。当今时代,天下大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政治格局、经济利益和国际金融,正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全球市场、高新技术、能源资源全方位竞争,博奕日趋激烈。在这个时空背景下,知识急剧“折旧”,信息转眼“失效”,市场瞬息“万变”。新学科、新产业、新技术、新创造“层出不穷”,新思想、新理论、新名词、新概念“目不暇接”。有关专家考证,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80年至90年翻一番;到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翻一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速度3至5年翻一番。最近50年中,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知识折旧律”也告示,一个人一年不学习,他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百分之八十。如果说,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够用一辈子;那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则需要一辈子学习,方能有所作为。因此,作为专家,加速知识更新,转变知识结构,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和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必须和紧迫。只有主动学习,加快学习,才能彻底解放思想,不断更新理念,具备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担当起专家工作的重任。

(五)学习可以提升思想境界。强化学习,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提强能力,还可以完善自我,提高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作文为例,“心如日月,文方有日月之光”,思想境界崇高,才能写出千古不朽的华章。从古至今,莫不如此。孟子如果没有对大丈夫气节的崇尚,说不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豪迈格言;范仲淹如果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做不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不朽名章;岳飞正是出于对山河破碎的悲愤、收复失地的热望,才奋笔疾书:“还我河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文天祥正是出于誓死不降敌的气概,才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诗篇;如果没有救亡图存的无畏斗志,林则徐不会秉笔直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果没有“亟拯斯民如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急迫使命,孙中山不会率先喊出“振兴中华”,提出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毛主席正是满怀对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力的坚强信念,才写出《论持久战》;邓小平正是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深忧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才作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惊世报告,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这类人事和著作,真是不胜枚举。这也见证,善于学习,勤于借鉴,不仅能提升思想境界,还会丰富语言文字,高水平、高质量地履行专家职责,释放专家潜能。

(六)学习可以增扩聪明才智。履行专家职能,既要熟知专门业务,更应发挥聪明才智,而聪明才智的增扩,也离不开勤奋博学。这是因为,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哺育心灵的母乳,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人们熟知“:开卷有益。”益在何处?首先的收益,就是刘向所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毛主席曾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的东西;没有学问,就好像在暗沟里行走,容易到处碰壁。”华罗庚也认为:“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可能是爱迪生。他仅在小学读了三个月书,全靠刻苦学习钻研,一生发明创造1300多项,平均15天一项。在创造发明方面,几乎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境地,成为人类科学史上迄今最伟大的奇才。高尔基所以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文学巨匠,他总结自己的人生就是“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呛死”。这也实证中国古人所言:“读书使庶人变为贵人,不读书使贵人变为庶人”“,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正如培根概括的那样:读书学习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对专家而言,读书学习能够力助专家走出自我的狭小,畅游历史的长河,触摸时代的脉搏,观照广阔的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展“拳脚”,展放聪明才智。

(七)学习可以终不自以为大。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终不自为大”,谦虚谨慎,永不满足,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人物。因此,“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也应是专家的学习态度,更是专家的应有品质。“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必自迩。”谦虚的人,承认自己不足,从不妄自尊大,深知“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苏格拉底曾说:“我唯一确知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无知。”牛顿也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在古希腊,一位学生问老师:“您掌握的知识比我多许多倍,可是为什么您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点怀疑呢?”老师用手杖在沙地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和一个小圆圈之后说:“大圆圈的面积代表我掌握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代表你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无知的部分。因为大圆圈比小圆圈大,因而接触的无知的部分也比小圆圈大,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这就告诉人们一个哲理:一个人的已知与未知,往往成正比。还有这样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当我以为什么都懂的时候,学校只颁给我学士学位;当我觉得自己一知半解的时候,学校却颁给我硕士学位;当我发现自己竟是如此孤陋寡闻的时候,学校反而颁给了我博士学位。”这位教师的话与“越熟的麦子头垂得越低”,有着同样的深刻寓意。从这里也可以启迪专家,“学然后知不足”,“山外青山楼外楼”,必须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强劲的工作能力。

(八)学习可以提振治学精神。优良的治学精神,也是专家所应具备和传扬的精神。这里说的治学精神,主要是指学习、写作的专注、执著精神。在学习态度方面,始终坚持苦学。自古就有“韦编三绝”、“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苦学范例。荀子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劝学》,劝诫人们刻苦学习。他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都是激励苦学的名言警句。在写作文字方面,始终追求极致。程颐说:“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袁枚也说“:一诗千改始心安”;韩愈说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郑板桥还说自己“: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古人甚至要求:“尽百家之美,以成一人之奇”,“板凳要坐10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经典论述,都是名家经验之谈。在读书方法方面,始终精于用脑。马克思有“博、记、读”三字诀:博,就是博览群书;记,就是折书角、画上线、做记号以增强记忆;读,就是朗读诵读,读出声来。茅盾也有“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式,形成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遍,消化式,吸取书中精华。欧阳修还倡导“三上”读书:马上读书,枕上读书,厕上读书,也就是把点滴时间用于学习和思考。在著书立说方面,始终不懈奋斗。94岁的罗素还在著书;92岁的肖伯纳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岁的冯友兰才开始编纂《中国哲学史》。中外历史上的伟人、名家,其治学精神,也应成为专家的学习动力和工作追求。

(九)学习可以给力身心健康。健康是人类最为珍贵的财富,也是生活和事业的基石。新的世纪“,社会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对专家而言,保持身心健康,对于开创局面,发展才智,成就事业,更为重要。人的衰老往往是从不再学习开始,求知是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坚持学习,不仅能使政治坚定,头脑清醒,增长才智,提神鼓劲,还有益于身心健康。学习可以化解人的饥寒孤忧。南宋尤袤有个读书“四当”的名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外国的一些医院,已经开始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书籍疗法”服务,解除思想烦恼,消化精神障碍,使之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养心怡神,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学习也是极好的“美容”方法。清人吴嘉纪说:“不读书形体陋”,讲的是不读书,使人粗俗;黄庭坚也认为:“士人三日不读书,对镜则面目可憎”,讲的是几天不读书,相貌就会变得使人厌恶;清代学者朱锡绶甚至讲:“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口不浊”,就是指人谈吐不凡。所以古人总结:“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念;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学习还会使人心情愉悦。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书学习是一种享受,“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陆游丢官后作诗云:“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五溪诗。”他一生仕途不平,生活坎坷,爱情挫折,但他始终与书为伴,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享年85岁。“病须书卷作良医”,正是陆游的生活总结。宋代诗人韩驹还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丁玲也深有体会。她说“: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许多专家,由于经常超负荷工作,加上作息时间缺乏规律,造成心身“透支”,健康“成本”叠加,坚持学习,科学养生,就会保持旺盛的创造激情和充沛的工作精力。

(十)学习可以塑造光彩人生。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曾国藩也曾说过:学习“可以变化气质”“,可以变换骨相”。可见,学习是立身之本,增能之径,修身之道,成功之基;相反,不学习无以立足,不学习难以创业,不学习只能碌碌无为一生,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曾经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其所以崛起于荒丘沙漠之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与这个民族具有读书学习的优秀传统有关。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犹太人人均占有的图书量、每年人均读书的时间和数量、人均拥有的图书馆,都居世界第一。从1901年到1995年,在64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就占121位,位列世界各国之首。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门德尔松、萨缪尔森等等,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犹太裔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经济学家。即使是天资不好,机遇不巧,健康不妙的人,只要顽强拼搏,勤学苦练,也能成就人生,创造奇迹。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人,也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两腿全截的人,还可以比常人游得更快。显而易见,在立身创业的比赛之中,他们是强者,也是冠军。同时,学习还可以给人以机遇,不断创建新的发展平台。一切机遇,往往偏爱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很难抓住机遇,有准备随时都有机遇。这个“准备”,就是学习。学习才能使人成为有准备的人,成为善于捕捉机遇的人。古人尚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专家更应把学习作为完善人生的根基,当作一种政治要求,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完善自我,奋发有为,彰显人生价值。当好学习型专家,既要有好学之心,更应有善学之举。学习应与思考结合起来。古人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思考中还应善于质疑,因为“学贵质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坚持学思结合,养成“俯而读、仰而思”的良习,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习应与研究结合起来。大庆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统筹发展的攻坚期、城市通病的临界期、多元文化的融合期、生态建设的提升期和实现小康的决胜期,已有大量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求解,还有许多新矛盾、新挑战要求回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坚持学研结合,就能更好地用敏锐的眼光洞察新形势,用开放的理念谋划新思路,用务实的态度探索新方法,助推大庆发展提速。学习应与工作结合起来。学得好,才能干得好;干得好,源自学习好。专家大多是兼职,有些专家还担任党政领导。理论务必联系实际,学习目的全在应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做好专家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做好领导工作,用工作实绩检验学习成效。学习应与修养结合起来。培根说过:“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通过博学求知,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推进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极致展示专家的才华和风采。

(本文摘自作者在2011年1月20日召开的“大庆市专家委员会二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李 霞〕

G614

A

1002-2341(2011)02-0030-05

2011-02-22

闵裕道(1945-),男,湖北罗田人,主任,从事宏观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专家读书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致谢审稿专家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请叫我专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