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水心理咨询理论的意志维度研究

2011-08-15 00:43杨文圣朱育红
关键词:情绪反应咨询师心理咨询

杨文圣 朱育红

(1.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上海 200240;2.华东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上海 200237)

哲学与文化

涧水心理咨询理论的意志维度研究

杨文圣1朱育红2

(1.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上海 200240;2.华东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上海 200237)

涧水疗法中的意志维度可以分为思想和行动两极,其中思想为阴,行动为阳。思想一极的内容,包括梳理当事人的思想,发现问题的另一面,修正当事人的思想等三方面;行动一极,包括评估已有的应对方式,减少无效的应对方式和增加有效的应对方式等三方面。在咨询中,思想和行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都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内心欲望演出的和谐与有序。心理咨询是一门对话的艺术,咨询师可在意志的阴阳两极之间自由穿梭,在两极之中任何一个小的侧面之间自由穿梭。

涧水疗法 意志 思想 行动 心理咨询

多元视角下的心理咨询理论是当今国际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①[美]艾伦·艾维:《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多元文化视角》,汤臻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3页。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根。近年来,有研究者基于易经思想,并吸纳西方心理咨询理论之精华,提出中国本土心理咨询理论——涧水疗法。②杨文圣、王重鸣:《涧水疗法要义——心理咨询的中国阐释》,《医学与哲学》2006年第11期。该疗法认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在咨询师与当事人之间进行的,旨在帮助当事人战胜自我、自在生活的对话艺术。③杨文圣、朱育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咨询概念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期。这种对话可围绕六个维度(分别为时间、意志、身体、爱心、参照和战略)展开,且每个维度具阴阳两极。其中,意志是六维中重要一维,然而研究者在阐释意志时非常稚嫩,整个阐释含混、笼统,鲜有适用价值。现结合西方咨询理论以及个人咨询实践对意志一维给予重新阐释,阐明其内在机理以及内涵,期待为实践者带来帮助,亦为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心理咨询中意志两极之划分

在心理学上,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为心灵的声音。当它仅仅置于人的心灵,未作用于外部世界,即表现为思想;当它走出人的心灵,作用于外部世界,即表现为行动。行动若成功,则世界因此而改变。根据中国传统哲学,在内外关系中,凡是显于外的属阳而隐于内的属阴。因此,在思想与行动的关系中,行动属阳,而思想属阴。

二、心理咨询中思想一极之内涵

心理咨询可以在思想一极做工。古罗马斯多葛派代表人物马可·奥勒留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而现在消除这一判断是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①[古罗马]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何怀宏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3页。这里的“消除这一判断”就是对思想做工。在传统的西方心理咨询理论中,认知疗法、精神分析和叙事疗法等均聚焦于此。那么,具体如何在思想一极做工呢?

1.梳理当事人的思想

中医上说,人在忧愁的时候,气血就结聚;在喜悦的时候,气血就舒散。人体郁结风寒,汗散发出去,就好了。人的心理也一样。在当事人受到困扰的时候,当事人的心理经常是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这个时候,将当事人对问题的认识和体验都倾倒出来,整理清楚,人心常常也会放松下来。然而,当事人在诉说的时候,内容经常非常庞杂,包罗万象,情感和理性交织,假设和事实交织,千头万绪。如何梳理,显然是一个问题。梳理的要点是什么?

其一,当事人的内心欲望是什么。梳理当事人的思路,首先要明白的就是当事人要什么。从表面上看,是当事人的现实利益的追逐问题,如如何获取某人的芳心,如何得到某份高薪的工作,如何进入某一名校……不一而足。问题是这些东西何以具有如此的吸引力,何以让人如此癫狂?因为欲望的力量,当事人期望借助这些事物实现心中的欲望。这些事物只是一种载体,可以同时承载着不同的欲望。如几位男士为同一女士癫狂,可有的为了性,有的为了财富,有的为了获取政治权力。在心理咨询中,人们如果只关注现实利益而忽略背后的基本欲望,即如买椟还珠一般舍本而求末。

那么,人有哪些最基本的欲望呢?美国心理学家Steven Reiss认为,有十六种基本愿望,分别为权力、独立、好奇心、容忍(对于被包容的追求)、有序、储备、荣誉、理想主义(对于社会公平的追求)、社交、家庭、身份、复仇(对于平等的追求)、浪漫(性和美的追求)、吃、健身运动、安宁。②[美]史蒂文·赖斯:《成就一生的16种欲望》,于洁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这些欲望几乎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对它的需求不同,这缘于个人遗传基因的不同。莎士比亚说,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其实,人心也是一个大舞台,一个欲望的大舞台。对于有些人,有的欲望长期占据着舞台的中央,其他欲望则偏安一隅,昏睡一生;对于另外一些人,几种欲望,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咨询中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识别出舞台的主角,因为是他们主导着戏剧的发展。欲望是人看不到的,人看到的是利益。那些承载着舞台中央欲望的利益构成了人们的核心利益。人们为核心利益癫狂。

其二,当事人的现实挑战是什么。所有欲望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当事人的欲望经常受到客观条件的阻碍,具体如经济上的紧张,知识上的匮乏,亲友们的反对等。这些阻碍就是当事人面临的现实挑战。这些挑战是如此的具体与丰富,很多时候成为了当事人关注的焦点。人的历史,一方面看是欲望的表演史,另一方面看是与现实挑战的斗争史。人们在欲望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同时需要很多不同的挑战,这些挑战的联合作用给当事人制造了压力。这个时候,理清人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排定各种挑战解决的优先次序,一个一个地讨论,一个一个地克服,无疑可以帮助当事人赢得自在的生活。同时,一个一个地讨论挑战,也可以让当事人清楚地看到谈话的进展,而不是让当事人感觉讨论始终在天上飞,虚无而飘渺。

其三,当事人的个人认知是什么。结合肖群忠先生的儒学研究,笔者以为咨询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当事人的思想认识。②曾文星:《文化与心理治疗》,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8页。首先是当事人对于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是非判断。例如,我不该向别人求助,我不该想离开相爱很久的他;或者,他不该这样对我,他不该这样说。其次,是对当事人对自己或他人知识、能力、性格以及优缺点的判断。这种评价有时针对自己,例如我人文知识少,我动手能力强,我比较内向 ;有时针对他人,例如他口才好,他健忘,他比较粗鲁。 其三是当事人对于当前局势的判断,包括对问题性质的判断。例如我大学物理要挂了,她不爱我了,我遭遇了抑郁症……局势判断的要义为自己对个人追求的行与不行的现实性及可行性的分析评估。

最后,当事人的情绪反应是什么。当事人来心理咨询常常情绪很复杂。《黄帝内经》认为人有七种基本的情绪,分别为喜、怒、忧、思、悲、恐、惊。②这里,喜为欢喜,怒为愤怒,忧为忧愁,思为思虑,悲为悲伤,恐为恐惧,惊为惊讶。很多时候,人的情绪是各种基本情绪的结合体。如人们常说“内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因此,咨询中识别当事人的情绪是一件并不轻松的工作,需要耐心与智慧。需要指出的是,情绪虽由当前事件激发,但它常常强烈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基础。情绪是人面对外界刺激正常的反应,但如果太过就会影响人的健康。《素问》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②,说明了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脏腑均有一定的损害。广义太过的意义为太暴(太突然)、太过(太激烈)、太久(太持久)、太多(太频繁)。

以上四个因素中,人的内心欲望是根本,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的基本认知和情绪反应,基本认知和情绪反应只是影响着内心欲望的实现程度和实现方法。在基本认知和情绪反应之间,二者是一种交互影响的关系。人的很多认知都是一定情绪状态下的思考。当情绪变化的时候,人的认知常常有所不同。因此,抛开情绪反应谈人的基本认知总带有一丝荒诞的色彩。另一方面,情绪反应亦深刻地受到基本认知的影响,认知疗法充分地揭示了这一点。至于现实挑战,它是一个外部因素,构成了内心欲望、基本认知和情绪反应的背景。另外,所谓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的内心欲望和现实挑战之间的矛盾。

2.发现问题的另一面

涧水疗法认为,当事人来咨询是因为他们遭遇了困境。困境中,人们容易看到问题的负面效应,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事人在困境中亦定有收获。发现这些收获对当事人是一种很大的安慰,一种心理的平衡,甚至彻底扭转其对问题的看法,给当事人带来好心情。那么,当事人在困境中常有哪些收获呢?

首先,当事人在困境的斗争中即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当事人总在自觉不自觉地和自我作斗争,虽屡败然屡战——来接受心理咨询即是当事人一次新的尝试。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即生的本质。人当为这种精神欢呼,为这种精神感动。此外,涧水疗法认为人们烦恼是因为其执著性覆盖了主动性,然而执著性绝非一无是处。实际上,在执著性里,贪(贪婪)中常现进取,嗔(嗔怒)中常现原则,痴(糊涂)中常现单纯,慢(傲慢)中常现自信,疑(疑惧)中常现审慎。挖掘出这些闪光点,提取出这些闪光点,发扬这些发光点,于我们的人生大有裨益。

其次,人在这种抗争中,人生境界也在提升。地震洪水让我们学会敬畏自然,理解生之脆弱;父母关系的不好,让我们学会独立和坚韧;个人的落魄让我们学会谦卑;坎坷的经历带给我们丰盈的人生……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相信吧,一切都将过去,而过去的将变成亲切的回忆。”

最后,在困境中当事人常有非常现实的收获。例如,一个人得了抑郁症,他可能就不再需要承担很多的工作学习压力了,身体得到很多的休息。一个人失恋了,他可能减少很多经济上和精力上的付出,从而给成绩的提高带来机会。一个人面试工作失败,他可能无须承担那份工作中蕴含的风险。实际上,任何一份工作都有你喜欢的部分和你不喜欢的部分。

3.修正当事人的思想

咨询中,人们时常发现单单帮助当事人理清思想还不足以帮助当事人走出烦恼,因为当事人的思想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这些偏差强力束缚了当事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个时候,帮助当事人修正思想无疑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梳理当事人的思想从当事人的内心欲望、现实挑战、基本认知和情绪反应四个方面入手,相应的,修正当事人的思想亦将从这四方面展开。

在内心欲望上,当事人对于现实利益的追逐常常背离了自己的中心欲望,而是受到了非主流欲望的支配。例如,一个大学女生自小对科研充满兴趣,但是进入大学后任课教师主张女生主要就是相夫教子,且老师名义上做科研但实际就是用科研谋生活,另外周围同学对科研也无兴致,他们只期待谋一份收入高、风险小的工作。所有这些让她对是否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犹豫彷徨。该生问题的本质就是强烈的好奇心受到期待周围人认同接纳的现实需要的强烈冲击。这个时候,咨询师鼓励当事人追逐自己的理想极大地帮助了当事人。人内心欲望可能出现的第二个偏差是一些人无节制地追求某种欲望的满足,而置其它欲望完全不顾。人心是欲望的舞台,各欲望之间需要保持某种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人即陷入困境之中。天地节而四时成,和实生物。人对核心欲望亦须有所节制,留出适当的舞台给非主流欲望,唯此方能可持续发展。

在现实挑战上,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正视现实的挑战。欲望的满足需要在现实中实现。没有现实的坚强支撑,所有的欲望都是未完成的牵挂。可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困境中的人常拒绝正视现实,以掩耳盗铃的姿态去回应现实。然而当我们拒绝现实的时候,现实也拒绝了我们。接受现实需要勇气,即使是核心欲望,亦存在一个起伏问题,就像戏剧的主角也不是时时站在舞台的中央。现实挑战造就了很多人生的转折。人生而有很多欲望,每一个欲望都期待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许人不必为欲望的坠落忧伤,随着岁月的流逝自有新的欲望站出来。人心的首要特质就是他的创生性。

在人的基本认知方面,咨询师可从三方面做工。其一,修正当事人的是非判断。咨询中,当事人常坚信自己是非判断的正确,然而人的判断常常是一隅之见。帮助当事人发现自己认为“不合理”、“不应该”的行为包含着深刻的合理性,帮助当事人发现自己认为“合理的”、“应该的”的行为包含着深刻的荒诞性,常让人原谅自己或他人,从而不再执著,不再痛苦。其二,修正当事人对己对人的看法。人虽常常对自己或他人知识、能力、性格以及优缺点有个基本的判断,然而在困境中常常出现偏差。有时候,正是这种偏差制造了问题。帮助当事人准确地判断自己或他人知识、能力、性格及其优缺点,如此方可扬长避短,对自己、对他人建立一个合理的期待,迎来一个成功的人生。最后,修正当事人对于当前形势的判断。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知进退为高士。在困境中,当事人常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例如,本还有机会为公司录用,自己却认为公司的大门已关闭;研究生导师强烈反对自己转专业,自己却认为导师愿意自己转专业。这种错误的判断制造了当事人的痛苦,修正它们自有助于帮助当事人解除痛苦。

关于情绪反应,主要是修正当事人对情绪反应的态度。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是合理的,但是人们对自己情绪反应的态度却不尽然。一些当事人压抑自己的情绪,认为它们充满羞耻,表达出来有碍于个人的形象。这个时候,让当事人意识到这些情绪的合理性,轻松宣泄这些情绪,常让当事人释怀。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当事人认为非常正当,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结果给自己、给他人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对于正当的情绪反应,儒家思想认为亦当“发乎情、止乎礼”,注意节制。帮助当事人认识到节制的意义,承担管理情绪的责任,无疑可帮助当事人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修正当事人的思想常常涉及对事物的解释。关于解释,《周易·解卦》云:“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大意为雷雨作,百果草木由此甲拆,君子观此要赦免宽恕人们的过失与错误,让人自由。①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在咨询中,这要求解释具有建设性,能够减轻当事人的心理负担,给当事人信心。一个问题,总可以进行很多解读。咨询师尽可做或科学的、或深刻的、或玄妙的解释,但有时一句乡村俚语却也价值连城。所有这些均无足轻重,解释的精妙永远在让当事人释怀。解释是一种强大的暗示,不同的解释将思维带向不同的方向。很多咨询师解释问题的性质时,着力于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并取得了成功。但是,有时这样却遭遇失败,这个时候叙事疗法的做法不无借鉴。叙事疗法咨询师Michael White提出问题外化技术,指出:“外化对话藉由将问题客观化,为原本将问题视为内化的想法解套。将问题客观化,使个案将自己和问题切割:问题就是问题,问题不等于人。在外化对话的脉络中,问题不再代表人的本质,从困境中脱身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②[澳]麦克·怀特:《叙事治疗的工作地图》,黄梦娇译,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公司2008年版,第12页。

三、心理咨询中行动一极之内涵

世界因行动而改变。当事人的困境亦不能例外,当事人可以通过自己行动来摆脱困境。咨询中,当事人常问两个问题:一个为“为什么会这样”,这属于思想的范畴,一个为“我该怎么办”,这即属于行动的范畴。很多时候,不能帮助当事人发现当务之急,不能让当事人明了该如何行动,再多的分析与安慰也枉然。

咨询中,当事人虽然嘴上在问“我该怎么做?”,但实际上当事人已经在做了,只不过当事人所做的未能帮助到自己,甚至加重了问题。关于此,焦点解决理论认为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问题。③[美]奥汉隆、戴维斯:《心理治疗的新趋势:解决导向疗法》,李淑珺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不当的解决方法,导致了问题的出现,不当的解决方法甚至带来更大的问题。例如,一位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因为过去英语听力训练的不足造成大学英语成绩不好,结果该生很苦闷,于是他选择上网游戏去逃避痛苦,结果沉迷游戏,疏于学习,导致很多功课开红灯。

1.评估已有的应对方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当事人已经针对问题采取了行动,并期待采取进一步的行动,那么咨询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弄清楚当事人究竟采取了哪些行动以及各个行动的效果怎么样。当事人的应对经常是一个行动集群。例如,一个博士生情绪抑郁,时常哭泣,来咨询。在咨询前,她采取的行动有向爱人诉说,向儿子诉说,去看中医,去寻求奇门遁甲的帮助等。这里,有的行动帮助了她,如向爱人和儿子倾诉;有的则没有帮助到她,如中医和奇门遁甲。需要指出的是,涧水疗法认为,咨询的使命是帮助当事人削弱执著性,解放主动性,从而赢得一种自在的生活。有效的行动不能够制造新的执著与依赖,有效的行动并不是仅仅帮助当事人获得愉悦,而且要能够帮助其赢得自在的生活。

2.减少无效的应对方式

前面提到,很多时候是当事人的无效的应对维持了问题的存在,那么减少甚至消灭这些无效的应对就可以达到问题的解决。有时,当事人也知道自己的应对是无效的,但是还是不愿意放手。焦点解决理论指出,虽然一些做法于事无补,但是很多人却常常加倍以无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认为只要他们做得更多、更努力、更好(例如更多的惩罚、更多的恳谈等等),最后就能解决问题(心理研究所的“加倍剂量法”,Watzlawichk,Weakland和Fisch,1974)。①[美]奥汉隆、戴维斯:《心理治疗的新趋势:解决导向疗法》,李淑珺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

那么如何减少无效应对呢?《周易·损卦》云:“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大意为君子在做减法的时候,关键是抑止愤怒与私欲。②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25页。为什么要抑止忿怒?因为无效的应对是一种习惯,而习惯是一种力量,习惯给人安全感。面对习惯,人们常受挫,而受挫常产生忿怒,忿怒导致冲动,冲动导致自暴自弃,自暴自弃导致前功尽弃,导致人们回到虚幻的安全。所以,减少无效的应对,抑制忿怒很重要。为什么减少无效应对还要抑制私欲呢?因为人心是欲望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种欲望受挫,就会有另一种欲望来抢班夺权。无效的应对实际上是一种欲望的表达,但是这种欲望的表达干扰了人心主流欲望的演出。若不抑制这种欲望表达,无效应对的减少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例如,一些女性在工作重压之下暴饮暴食,就是吃的欲望跑到了舞台的中央,但是旧有的压力依旧,当事人痛苦依旧。为了正确应对工作压力,当事人必须克制吃的欲望。

3.增加有效的应对方式

发现有效的应对是许多当事人来心理咨询的最大期待。那么有效的应对从哪里来呢?从根本上说,它有两个来源,一为当事人,二为咨询师。(1)关于当事人一方,焦点解决理论指出:“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不论问题有多严重或延续多久,出于某种原因,总有问题不会发生的时候。问题的例外状况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让我们知道解决问题需要的是什么。检视问题发生时和未发生时的不同,就可能从中找出解决方法。通常当事人只要做本来就有效的事,直到问题消失为止。”③[美]奥汉隆、戴维斯:《心理治疗的新趋势:解决导向疗法》,李淑珺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另外,也可以从当事人生活的其他方面里,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与技巧。当事人很可能擅长某种嗜好或工作,而这可能是其优势所在。(2)从咨询师的生活经验以及专业训练中挖掘。西人有言,太阳底下无新事。当事人经历的烦恼,很多咨询师也曾经经历过。咨询师可以将自己的解决方法推荐给当事人。(3)从相关咨询理论中挖掘。心理咨询的理论不断地向前发展,对于问题解决的技术亦层出不穷,如认知行为疗法等针对情绪问题提出了大量情绪舒缓技术,生涯辅导理论提出了大量关于生涯决策的技术,经济学提出的关于时间管理的技术等。咨询师理所当然地可以将这些方法推荐给当事人。

条条大路通罗马。所有的创意都可能成功,但都可能失败,当事人如何选择,又如何实施?《周易·益卦》云:“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风与雷有相益的关系,有迅疾的特点。君子效法风雷迅疾的特点,见善则即迁,知过则速改,不可犹豫。总之要雷厉风行,及时奋迅,无所疑贰。④同上,第334页。什么样的应对是有效的,在应对实施之前,谁也不知道它的效用如何。可行的做法是摸石头过河,感觉合理就去尝试,出现问题就去调整。若一定要确保一种应对方式有效才去实施,并为此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等待的只能是痛苦和失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启动起来,进步便一点点到来。焦点解决理论指出,我们聚焦于人的状况中最容易改变的部分,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正向改变,帮助对方达成微小的目标,就可能为其他领域带来更广的、意料之外的影响(甚至人格)。个人生活中的部分改变,也经常如涟漪般扩散到其他部分。

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分析当事人既有的应对方式是正确行动的基础,没有准确的分析,寻找正确的行动就是无稽之谈。不破不立,减少无效应对和增加有效应对是正确行动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停止无效的应对为实施有效的应对创造了条件,而实施有效的应对为停止无效的应对提供了动力。战胜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有效应对与无效应对的区分也处于时时的变化之中。因此,对于应对方式的评估实际上贯穿于减少无效应对和增加有效应对的始终。

四、总结

从意志维度看,心理咨询可以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展开,其中思想属阴,而行动属阳。思想一极,包括理解当事人的思想,发现问题的另一面,修正当事人的思想等三方面;行动一极,有三个方面,具体为评估已有的应对方式,减少无效的应对方式,增加有效的应对方式。人心是欲望的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咨询就是对当事人的欲望进行重新梳理与定位,帮助当事人欲望演出的和谐与有序。从这个角度看,思想一极主要处理欲望的梳理与定位,而行动一极处理欲望演出现场秩序的维持,二者相辅相成。

一阴一阳谓之道。思想和行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二者相互滋养。从当事人的角度看,理解当事人的思想、发现问题的另一面以及修正当事人的思想,都有助于帮助当事人明确行动的方向,增强行动的勇气,促进当事人减少无效的应对或增加有效的应对。而当事人在思想未作改变的情况下减少无效的应对或增加有效的应对,也有助于当事人用新的视角审视问题,看清问题的真相,从而修正自己的思想。需要指出的是,人是一个需要说法的动物,即使行动发生功效,给行动一个说法,也将强化行动的动力,巩固行动的效果,而这显然属于思想的范畴。

思想与行动虽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的存在就是一种矛盾。思想的进展并不必然推动行动的前进,行动的变化也不必然导致思想的改变。这方面,哈姆雷特的人生对此做了最为充分的注释。现实生活中,“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屡见不鲜。术业有专攻。因为思想与行动的相对独立,二者对于心理咨询师的素质要求也有不同。对于重思辨、重感受的咨询师处理思想可能驾轻就熟,但是处理行动可能就面临很大的挑战;对于重结果、重实际的咨询师处理行动可能驾轻就熟,但是处理思想可能就面临很大的挑战。另外,由于咨询时间的有限,人对于思想一极的精力投入必然影响行动一极的精力投入,咨询师必须在思想与行动之间有所取舍。

涧水疗法认为心理咨询的本质是一门对话的艺术。关于对话,英国思想家戴维·伯姆则指出,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对话要求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每个人也都能彻底地表达出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看法,然后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之间彼此碰撞、激荡、交融,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该理论认为咨询的希望不在当事人身上,不在咨询师身上,因为二者都是受限的人。咨询的希望永远在双方碰撞的火光之上,那火光照亮了前方的路。因此,咨询师不必执著,只要追随自己的心,在思想和行动之间,在思想与行动的各个小侧面之间自由穿梭。当事人因为执著而烦恼,咨询师无须执著于一端,创造自己的烦恼。咨询师当自由。

Research on W ill Dimension in Mountain Stream Therapy

YANGWensheng,ZHU Yuhong

Will is one of the six dimensions of Mountain Stream Therapy.It can be divided into mind and action during counseling.Mind belongs to Yin and action belongs to Yang according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o mind,the counselor should help clients to know his thoughts,find the problems and modify them;to action,the counselor should help clients to evaluate existed coping strategies and decrease ineffective coping strategies as well as increase effective ones.Counseling is a kind of dialogue art.So the counselor could shift in any aspects ofwill freely.

mountain stream therapy,will,mind,action,counseling

杨文圣(1972-),男,安徽霍山人,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本土化研究;朱育红(1966-),女,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心理咨询。

B844.2

A

1008-7672(2011)04-0109-08

亚立)

猜你喜欢
情绪反应咨询师心理咨询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艾滋病住院患者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行为及情绪反应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同感的技术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心理咨询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