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与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为例

2011-08-15 00:43王运宏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人才需求高技能

★ 王运宏

“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在长株潭地区已经进行了两年。整个城市群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配套改革。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概念深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每一个局部,各行各业各地区发展都显示出两型特征与效果。高技能人才资源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求与供给都不断上升。本文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按照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方式,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进行基本预测,以促进高技能人才规划、培养培训、人才使用符合需求规律。

一、“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自确定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长株潭城市群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逐步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长株潭城市群改革试验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以及三市一体化不断拓展,低投入、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发展渐成气候。

1.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转变。长株潭改革试验区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例如为推进新型工业化,长株潭改革试验区着力技术创新,推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有色冶金、建材等产业集群发展,努力节能减排;长沙市、株洲市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面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长株潭改革试验区的一些企业也在调整发展思路,比方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制造企业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施扩能改造,提升制造能力和水平;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也着力做大做强。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长株潭改革试验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沙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株洲市特别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究,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如株洲冶炼集团已近竣工的渣山窑渣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湘潭市在装备制造、冶金、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其中湘潭钢铁集团回收中温中压蒸汽余热发电,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长株潭改革试验区实施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长株潭三市共同努力改善湘江流域的环境质量,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株洲市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工业污染防治,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并在城区清水塘这个污染严重的片区试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湘潭市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长沙市设立环保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4.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和集约利用资源。长株潭改革试验区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区域内水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和集约开发,保护城市绿心,构建生态人居。比方,针对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工业化的矛盾,在长株潭城市化过程中,三市都在探索集约利用的有效方式。长沙市已经按照同地同价、合理补偿原则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最大程度利用城市土地,科学划分现代都市农业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区,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交易许可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粮食安全。株洲市深化城乡户籍、社保制度改革,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

5.形成全社会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涉及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需要也必须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除了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要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以外,也必须在消费环节形成节约型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包括端正消费观念。目前长株潭改革试验区各地都在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相关企业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三市居民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逐渐成型。

二、高技能人才基本现状分析

1、总量大幅度提升但技能人才比例还较低

2006年以来,湖南以及长株潭城市群三市按照中央要求,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各行业、企业以及其他部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责任,实施高技能人才建设配套政策。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以及鉴定规模每年都大幅度上升,高技能人才使用、薪酬、奖励政策进一步激励有为青年走入高技能人才队伍。长株潭城市群目前有高职学院30多所,年培养能力接近70000人,高技能人才培训机构以及企业培训中心年培训人数接近4万人,高技能人才鉴定合格者每年接近5万人。2009年统计显示,湖南350万产业工人中,长株潭城市群占了40%;湖南高技能人才77万,长株潭城市群占了45%,5年来增加9万人。虽然高技能人才规模有了上升,但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依然较低,长株潭城市群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仅为26%,只比2007年提高2%。长沙市高技能人才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位,与其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不适应,更不能支撑其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2、质量逐渐提升但难以全面适应经济社会需要

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相关高技能人才培养机构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力度,专业与课程开发、教师队伍水平与实践训练条件都显著改善,推动培养质量显著提高。部分毕业生技能操作水平已经符合岗位要求,上岗能力与适应性都得到提升。长株潭地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加强,通过委托培训、自建培训中心培训和校企合作培训,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总体水平得到提高。三一集团还成立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培训完全适应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不足的是,大部分毕业生签约企业后还需要较长时间的上岗培训,完全适应高技能岗位还要相当时期的磨练,大部分毕业生两三年内只能胜任中级技能岗位。昨天还能适应相关岗位的部分高技能人才,今天就难以适应发展中的岗位变化。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不够经常,培训规模、培训层次以及培训质量提升幅度都相当有限,培训质量跟企业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发展需要脱节。

3、结构出现合理性走向但还没有达到基本合理

高技能人才结构要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合“两型”人才标准。从现状来看,长株潭城市群高技能人才结构在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的促进下,结构失衡现象得到缓和。总体上,高技能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现象还十分明显,大龄高技能人才偏多,中年高技能人才不足,技能大师、高级技师、技师少,影响关键生产技术的落实,不能推动产品创新,制约品牌建设与国际化发展。可喜的是,相关高技能人才培养机构正根据市场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供给加速,促进了结构向合理层面的积极走向。虽然市场调节能力有限有时甚至出现失灵现象,但政府也有计划的进行调节,并加大相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推进高技能人才专业、年龄、性别、层次结构适合“两型社会”建设需要。

三、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基本预测

1、规模需求。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总量得到稳定性增长,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冶金等产业集群带动效应提高明显,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力度加快,高技能人才规模需求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尽管个别企业人才观念、用人制度、工资规模制约高技能人才规模需求的扩张,但高技能人才岗位实际增长显著。长株潭城市群行业发展不够平衡,高技能人才行业需求规模差异明显,主导产业高技能人才规模需求普遍上升,特别是服务业、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需求规模持续走高。企业集团以及跨国企业的出现,推动大型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规模明显上升。校企合作定单培养高技能人才规模以及培训高技能人才规模年增长在15%以上。随着高技能人才培养条件逐步改善与教学效率的逐步提高,随着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支持力度,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也显著上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技能人才供求矛盾。

2、质量需求。高技能人才质量根本驱动在于市场或者说技术发展的现实要求。“两型社会”建设要求高技能人才消费遵循性价比的原则,对高技能人才工作效率非常看重,高技能人才效率反映于高技能人才质量。长株潭城市群自“两型社会”建设启动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技能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传统技术的根本改变,都要求长株潭城市群高技能人才除了掌握传统技能外,还需要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与创新能力。长株潭城市群相关企业自动化、一体化改造速度对复合性高技能人才产生强大需求。企业生产精细化、规范化,都要求高技能人才除了高水平操作能力外,还需具有熟练的外语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强劲的学习能力,具备协作、沟通、交际、撰写等多种素养,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技能人才常常带领一个班组或者一个技能团队进行生产操作,一定的管理能力应该成为新时期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长株潭城市群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应该确保队伍质量与水平的稳定提高。

3、结构需求。产业发展水平决定不同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差异。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株潭城市群,装备制造业作为传统产业和重点产业,制造类高技能人才需求一直保持高位。建设、工程、水电等专业高技能人才也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城市规模的扩大而保持较强增长;生产性服务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强劲,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服务型高技能人才的较大需求,营销、物流、旅游等专业高技能人才逐步替代中初级导游人才进而出现相关高技能人才需求抬升。集约化、机械化以及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要求农业高技能人才的批量培养。技术创新与企业应用技术升级、全球品牌的塑造都要求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快速涌现。文化产业作为长株潭城市群近年发展劲旅,相关高技能人才需求也明显上升,比如动漫高技能人才需求增速明显。环保产业作为新型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呈现节节攀升。高技能人才结构性需求与结构性供给还存在很大矛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与市场调节机制滞后性,都制约高技能人才结构性需求不能有效得到满足。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人才需求高技能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