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工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

2011-08-15 00:44张鹏陈果
关键词:教工双向主体

张鹏,陈果

(1.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537000;2.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541004)

论高校教工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

张鹏1,陈果2

(1.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537000;2.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541004)

高校党建以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为创新思路,实现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有机和谐发展。双向互动就是在一定的开放信息体之内,双方相与倾诉,相与倾听,循环交流,往复传达的境界,这种交往式的信息流动,能够达成一种良性共识,向更高的认知领域推进。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是一个复合系统。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双向互动的现实基础在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网络时代的到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双向互动的途径是:发挥高校里面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教工基层组织的模范作用;发掘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潜在活力;加强党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利用高校教学科研的优势资源;搭建网络世界广阔的互动平台。

高校;教工党建;学生党建;双向互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般来说,由学校所创造出的思想结构是坚实的,但也是可以改变的。”[1]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善高校党建正是完成这一重要使命的政治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体现,而加强和改善高校党的建设是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保证。高校的办学主体是教工,高校的教育主体是学生,因此,高校党建必然要面对高校教工与高校学生两大群体。高校党建以教工、学生为本,处理好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关系,以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为创新进路,实现高校教工与学生党建的有机和谐发展,可以作为我们基于创新时代呼唤的探索性回应。

一、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双向互动的内涵

新世纪新阶段,信息阻扼越来越小,双向互动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交往现象,“反映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独立性、平等性”[2]。双向互动,就是在一定的开放信息场中,双方相互倾诉,相与倾听,循环交流,往复传达的境界,这种交往式的信息流动,能够达成一种良性共识,向更高的认知领域推进。

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双向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对话,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倾诉角色与倾听角色在对话中频繁转换,教工党建带学生党建,学生党建促教工党建,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互动相长。

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是一个复合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其一,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之间的互动;其二,教工党建的内在互动;其三,学生党建的内在互动。对于高校党建而言,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互动处于中心地位,是互动中的核心互动表征,教工党建的内在互动,学生党建的内在互动都必须围绕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互动来进行,组成一个开放的复位建构的信息流动圈。

教工党建的内在互动是指教工党建内部各子系统群体或个体要素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有机互动。通过互动,交流传达在党建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互相借鉴,扬长避短,直接提高教工党建的效能,并且,能将教工党建的好作法适时适地地移植到学生党建之中去,为教工党建带动学生党建打下基础。

学生党建的内在互动是指学生党建内部各子系统或个体要素间直接或间接的有机互动。通过诸如讨论、辩论、谈心等互动形式,培养学生党建自我建构、自我创新、自我完善的能力,调动学生对党建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工党建提供求实的党建经验,为学生党建促进教工党建创造条件。

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互动,是指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间各子系统群体或个体间的直接或间接的有机互动。其中主要表现为群体互动和直接互动。中国共产党强调 “从思想上建党”,党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所以,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互动,除了以群体互动和直接互动为主要表现形式外,群体与个体互动,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个体间的互动也在高校党建下频频再现。

教工党建的互动、学生党建的互动、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互动,是同步进行的。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互动在这些互动中地位显赫,要实现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除了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互动,离不开教工党建的内在互动,学生党建的内在互动。否则,就不能充分调动教工学生党建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不会有良性的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当然,这种双向互动,还表现在教工党建是互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党建是互动的积极参与者、促进者。

二、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双向互动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浪潮

经济全球化始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到20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到本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浩浩荡荡的巨浪大潮。中国必须积极回应经济全球化浪潮,讲规则,负责任,在国际上追求共存、共赢、和谐的境界。在2005年举行的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同志郑重向世界宣示: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是当务之急,而市场经济体制强调主体原则、平等原则、民主原则等。适应此种现实情况,要求高校党建与时俱进,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在高校党建中都应被看作是一个平等的主体,实现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平等互动,克服传统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不平等的弊端,促进彼此间的和谐发展和共同发展。

(二)网络时代的到来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 “开始在全球普及,这个新兴的通讯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3],中国和世界不知不觉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4]网络社会既具有信息的广泛性和无边性,又具有信息的多重性和堆积性,还具有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由此而引申出来的漫交流化、泛生活化、去中心化,造成了现实社会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统一性、调节性,也就是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有如下特征:“第一,主体间性意味着双方的共同了解,不仅了解自我,而且了解 ‘他我’;第二,它意味着交往双方的彼此承认,承认与自我有相同的地位、权利;第三,它意味着交往双方人格平等与机会平等,反对强制和压迫;第四,它意味着默守共同的规则,交往双方必须遵守共同认可的规范;第五,它意味着主体与自然界的和谐。”[5]网络社会加速了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造成了 “主体——客体——主体”的交往模式,使平等主体间存在的关系成为了 “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 “我与他”的关系,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就成为了一种包容共进、互求尊重、协调一致、互助共赢的关系,既强调学生党建向教工党建的 “顺向”学习,又强调教工党建向学生党建的 “逆向”学习,也造成了这种相互学习交流的普遍化、生活化、社会化和渗透化,有利于高校党建营造消弭个性的 “机械团结”向尊重个性的 “有机团结”的健康转型,在高校党建中形成 “把我们的人格和特征表现出来,使我们变成个人”[6],使高校校园达成多样统一、统一多样的和谐局面。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明确战略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有利于解决我国现时期随着改革深化发展所产生的现实矛盾。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这六大特征,我们可以理解为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精神。

“人的主体性是现代人最重要的观念之一”[7],高校党建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人的思想问题,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和谐精神要求高校党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 “以人为本”,落实和谐理念,要求高校党建在处理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关系上,扬弃传统的主体性哲学理念,弘扬现代的主体间性哲学理念,由对待物的 “主体——客体”的主体性理念模式向对待人的 “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间性理念模式转变。高校党建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和谐理念,以教工党建带学生党建,以学生党建促教工党建,相互包容,相互宽容,相互理解,化解矛盾,和谐共处,互相促进,实现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解决高校党建中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 “两张皮”的不良状态,达到荣辱与共、共存共赢的和谐境界。

坚持 “以人为本”,落实和谐理念,要求高校党建建立 “教工党建——人——学生党建”的互动关系链,重视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双向互动关系中 “中介性”主体的建设,也就是要求我们把人既看作 “教工党建”、“学生党建”的实践主体,又是实现二者双向互动的中介, “人”要作为这种双向互动的中介,就应当能够作为高校党建的创造者和执行者与高校党建实践不断地沟通、适应、融合。“人”的状况就决定了这种双向互动的状况。

三、实现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双向互动的途径

(一)发挥高校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高校党建,教工和学生是根本,领导班子是关键。“党的领导是和谐校园的政治保证。”[8]高校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通过领导班子的能力显示出来的。高校领导班子是高校党建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能不能够、善不善于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带领教工学生处理好高校党建中的各种关系,决定了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双向互动的成败得失。高校领导班子要按照党中央关于高校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努力增强工作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促进公平正义的和谐氛围,利用高校班级、社团、公寓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注重党建各主体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紧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师生,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为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良性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

(二)发挥教工基层组织的模范作用

对学生而言,教工党支部的组织人员阅历丰富、知识广博、思想成熟,无疑应该对学生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 “手拉手共建活动”。在手拉手共建活动中,每个教工党员联系几个学生党员,做学生党员的 “成长导师”,不断提升学生支部的党建境界。同时,也使教工支部在 “手拉手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理论实践水平。教工党支部要发挥自己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就必须搞好自身建设,在搞好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同时,又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三)发掘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潜在活力

学生党支部通过组织依托,将党支部建在班上,利用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党支部的教育载体功能。通过在班级成员中发展党员,积极实施思想信念工程、党员形象工程、文明工程等灵活多样的党建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在广大青年学生当中确立起党是我们事业领导核心的思想,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主动性作用,使学生基层党组织成为班级团结进步、学习创新的核心力量,有助于发掘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潜在活力,实现学生党建的内在互动,为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注入强劲活力。

(四)加强党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高校的党员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兼任学生班级党支部书记,肩负着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提高高校党组织执政能力的使命;作为各方面工作的组织者、联络者和实施者,肩负着维护学生切身利益和高校党建良性运作的重任。党员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每位大学生都希望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渴望自己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党员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第一线,与大学生朝夕相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求,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同时增长工作才干,促进自己的成长。实现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利用高校教学科研资源

课堂教学应该是高校实施党建双向互动的一个基本途径。教工党员在教学过程中以平等、谦逊的态度和作风对待学生,“承载和体现自由和平等这两个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9],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把教学过程变成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又是与学生切磋学问、交流思想、相互勉励、共同进步的过程。同时,可以利用网上评师、座谈评师等对话方式,反馈信息,促进教工党员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高校科研活动多,有许多直接涉及党建的生动材料,学生也往往钦佩擅长科研的教工党员,对这些教工结合学术、科研活动渗透的党建教育容易接受,这些都是利用科研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党建双向互动的有利条件。在科研活动过程中,通过师生的相互往来,相互对话,相互理解,和谐互动,全然没有强压和征服,在思想上共进步同升华。

咨询服务是指教工利用专业知识、教研成果通过咨询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双向互动的过程。开展咨询服务工作应该成为当代高校党建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党建中,开展咨询服务,并融党建内容于其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通过咨询服务这一途径,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不同个体之间容易进行情感沟通、心理协调,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从而增强党建互动的实际效果。

(六)搭建网络世界广阔的互动平台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硬软件条件上都已建立内部局域校园网,“建构在网络与自我的互动,以及网络社会与认同力量的互动”[10]。高校党建可以利用局域网络搭建网络世界广阔的互动平台,在网上党课、网上座谈会等形式上做文章,开展主旋律教育、法制教育,重点解决知与行、理想与现实、德治与法治、他律与自律等问题,实现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教工党员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并公布给学生,同时也分配每个班级一个公共的电子邮箱。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这方面的困惑通过邮件传递给党员教工,党员教工也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密切关注和跟踪,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通过网络搭建的平台,有利于主体与主体的深层次的双向沟通交流,实现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提高高校党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法]格罗塞.身份认同的困境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0.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7.

[3]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4][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34.

[5]王锐生等.社会哲学导论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5.

[6][法]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 [M].上海:三联书店,2000:990.

[7]郭湛.主体性哲学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89.

[8]段建国.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3.

[9]周保松.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M].北京:三联书店,2010:5.

[10][美]曼纽尔·卡斯特.千年终结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35.

On the Bilateral Interac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Between Faculty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y

ZHANG Peng1,CHEN Guo2
(1.YulinNormalCollege,YulinGuangxi537000,China;2.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4,China)

The innovative approaches of university party construction is based on the bilateral interaction between faculty and student party construction to achiev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faculty and student party construction.Bilateral interaction is mutually listen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a certai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ircumstance.This type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can reach a benign consensus and advance to a higher awareness field.Bilateral interac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between faculty and student in university is a compound system.The realistic basis of bilateral interac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between faculty and student in university lies in the arrival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ided and network era and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The way to achieve the bilateral interac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between faculty and student in university is that we should play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the model role of faculty model of staffs'basic organizations and explore the potential vitality of students'basic organizations,strengthen team construction of counselor and class adviser,build a network interactive platform utilizing superior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resources.

University;Faculty party construction;Student party construction;Bilateral interaction

G40-014

A

1671-816X (2011)02-0157-04

(编辑:佘小宁)

2010-09-26

张鹏 (1956-),男 (汉),湖南平江人,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党理论方面的研究。

广西 “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重点研究项目 (08DJ005)

猜你喜欢
教工双向主体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基于双向预测的图像去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