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

2011-08-15 00:48韩彦榕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美术德育课堂

赵 巍,韩彦榕

(哈尔滨市平房区少年宫,哈尔滨 150060)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

赵 巍,韩彦榕

(哈尔滨市平房区少年宫,哈尔滨 150060)

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德育教育却常常被忽略。作为教师要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本身已经隐含了大量的德育信息,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它们发掘出来,在结合课本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一些德育渗透。在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不能太刻意,有教师适当地启示、引导才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生拉硬套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是不可取的。

德育;渗透;课堂;教育;效果

少年儿童是我们祖国发展建设的未来、希望,在当前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中,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由过去的单一型变为复合型,而对于人才本身的要求也由重专业、重成绩转向了重视素质和修养。这些由社会进步所形成的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这对我们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将如何在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

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那么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德育教育常常被忽略。德育教育包含人格教育、品德教育、是非判断能力及道德水准等等。在时下的素质教育中,德育常常被简单地理解为政治教育,这主要是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受“左”的思想影响,教育形成一种泛政治化倾向,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育人教育”看做政治教育。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德育课即政治课。德育政治化的倾向缩小了德育教育的视野,影响德育其他部分的教育内容。其结果一方面不利于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单一强调政治教育,势必影响德育中其他教育内容的开展,从而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政治教育依赖于思想、道德、心理等课程,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一个没有良好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及正确世界观的人很难有正确的政治观、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作为教师要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现在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下的德育,它的内容很广,意义深远,涉及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学生纪律观念、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及爱国爱党思想的形成,与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德育在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实质性方法、手段和它要达成的目标与效果,是与涵盖学校所有学科内容的大审美教育分不开的。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具有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的教学特点与优势。

作为一名教师将如何在课堂上恰当好处地融入德育教育呢?其实教材本身已经隐含了大量的德育信息,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它们发掘出来,并恰当好处地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例如美术教学,教师首先应清楚地认识到美术课应保持以美育为主,德育为辅;美育是首要任务,德育为必要补充,只有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本课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一些结合课本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一些结合课本的德育渗透,才能真正被学生所领悟和接受。

我是一名少年宫的美术教师,由于没有国家统一的美术教材,我就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自编了一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欢并能融入德育的教材。比如说,带领学生上撕贴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棵没有树叶的枯树,让学生撕树叶,然后把树叶粘贴到枯树上,撕完树叶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往大树上粘贴树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很开心也很兴奋。借此机会我提示学生,我们同学在撕贴树叶时都很开心,那么同时枯树也很开心,因为它有了树叶,不是一棵枯树了,所以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体会了其中的快乐。通过这次课,我认为在美术课中融入德育教育不能太刻意,只要教师适当地启示、引导就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就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生拉硬套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是不可取的。

在美术教学中做好德育的渗透还要做到一点,就是先在语言上作适当调整,不应总以“你们应该 ……”“你们要……”“你们必须……”等这一类的语言进行教育。现在的学生可以说是见多识广,聪明过人,个性极强,他们每个人对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当然,由于他们的身心尚不够成熟,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和盲目性。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想法。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不再是从前那样神圣的,至高无上的,而是像长辈、像朋友,甚至有时也会犯错误的普通人。想让这些聪明的孩子们心服口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观点,以为单凭一两句“你们必须……”的话就能轻易打发了,学生们能听进去吗?教育会有效果吗?说不定还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适得其反了。

比如有一串珠子,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是串珠子的那根线,让学生通过绘画欣赏等,在直观的美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体会。另外,可以适时地拓展一下背景资料,比如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一点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生平事迹。通过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们联想到战争时代的凄惨残酷,和平时期的繁荣富强;爱情的纯洁高尚,亲情的和睦温馨,友情的深厚真挚等。使学生们在自然愉悦的联想中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充分升华,这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比起那种叫学生们头昏脑涨的说教式教育方法,当然要高明得多,有效得多了。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就像陶行知提出的少年儿童的“六大解放”:解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双眼,让他们去看;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时间,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解放他们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作为美术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就应从这几方面出发,多设计一些手工、自我创作画等,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快乐自主地学习,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学生在美术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尽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大胆创作,有助于个性和良好的思想心理发展。夸张的造型、鲜明的色彩、无拘无束的想象,这些都是鼓励学生在创作上采用的表现手段,它使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内心思想的机会和媒介,同时给每个学生的作品以充分的肯定,也会增强学生成功的喜悦感,这也是培养他们树立健康的品德和良好个性的有效方法。

美是无处不在的,但重视美育的过程、思想品德的传授更为可佳,它不但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同时也融于我们的日常和社会活动中,它能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劳动的快乐,在社会中辨析真、善、美和假、恶、丑,让学生体验到祖国山河的自然美,科学知识的深刻、严谨的美,生活丰富的美,激发他们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因此重视美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便更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教师应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积极地给予他们指导性的建议,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见解,欣赏他们的判断力,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学习和创作,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自然地接受。

教师要教给学生完整的、理性的、健康的、崇尚的符合艺术客观规律的审美知识,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所担负的使命,这些知识是前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积累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展示了美的规律。因此,教师应在对学生进行良好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培养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求他们严格地用理性的客观绘画规律来表现美好的事物,提高他们感知和欣赏科学美的能力,绘出美好的未来和开放统一的广阔蓝图。

在欣赏大师的作品时,学生们都陶醉在这些绘画大师们精心创作的经典画卷里,这时候,教师有选择地举一些现代的行为艺术与之相互比较,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含义,从而进一步了解到艺术中的道德问题。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是学生们必须先接受一定的艺术熏陶,才可能正确认识到行为艺术的糟粕所在。假如一上来就大谈特谈行为艺术,说不定只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却不会想到拒绝与排斥。相反,假如我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德育上不但本堂课的内容上不好,还会令学生摸不着头脑,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切不能将美术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不可主次不分。

最后,再简单地谈一下进行德育渗透的重点倾向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一节课里应该有重点地进行德育渗透,而不能扯出太多太杂的道德内容。比方说,这节课我们打算让学生们通过作品欣赏理解亲情、友情价值含义,而下堂课则要进行热爱生活、增强责任感的德育渗透。这两方面的德育内容自然不可能全塞进某一堂课都提出来,那样做只会弱化学生的印象,效果不可能好!另外,还得密切结合本课的知识点才行得通。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德育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会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艺术美、欣赏艺术美的同时了解社会,懂得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是培养全新素质人才的需要。但教师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有主有次,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真心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知识体系当中去。

G421;G410

A

1001-7836(2011)04-0097-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4.041

2010-08-05

赵巍 (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学一级教师;韩彦榕 (1971-),女,黑龙江依兰人,小教一级,从事德育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美术德育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意美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