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还是精造?“十二五”中国城市建设发展攻略

2011-09-07 06:30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十二五营造战略

规模效益与边际利润似乎在微观经济学中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大就是好。

于是我们看到,在中国城市发展方面,以“大”所表述的各类概念。

然而,只有这样,中国城市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吗?

勿需违言,中国经济,与全球先进生产力相比,还是主要以粗放的方式发展,中国大量的城市也在更具规模的粗放方式发展,这一切让我们警醒;尽管改革面临的问题惯性巨大,中国经济已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中国城市,是大建还是精造?相信在“十二五”规划下的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会给我们一个确定的答案。

中国城市发展存在的重点问题

做大做强,还是做强做大?“十一五”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们作出了部分解答,其中负面的内容是;建立在中国长期粗放型经济基础发展和社会模型上的城市建设,暴露出很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影响力的严重问题,归纳起来有:

1、城市发展缺乏系统性

城市发展主要包括城市经济的个性竞争力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优化配套、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三大内容,伴随而生的是发展中的民生问题需要良好解决,这要求城市发展需要建立系统性的推动模型,而惯性的城市发展架构和战略及执行能力难以承担,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城市难以形成持续成长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换届产生新的城市建设口号和似是而非的缺乏战略操作性的城市规划,城市在逐波中随机性成长。

2、短期、局部利益、内部利益影响了城市的长期建设与发展

长期利益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利益,必须优先于短期利益,但在现实的利益目标、体系影响下,长期利益缺乏深层次的研究确定,短期利益取得了优先权,内部利益更获得了通行权,GDP、财政收入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因子,地方发展的短期利益与行政业绩紧密关联,条块分割及对上负责的权限阻止了横向利益协调与整体的控制,行政机构主要在各自能控制的范围内调动资源以实现目标,低效的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品质影响严重。

3、粗放经济发展破坏城市环境

中国大量的经济发展项目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仍然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发展,高能耗、高污染、输出原始资源、劳动密集,没有品牌、没有技术含量,似乎看起来经济收益能直接保证发展的全局,而破坏环境只是牺牲局部利益。但事实上正相反,粗放经济收益只能解决城市的阶段性发展,而环境的破坏不可逆地损毁了城市长期规模发展的基础,地方政府看到的仍然是短视的粗放经济利益,至于环境的破坏,一任又一任,积重难返,环境问题带给我们将是沉重的代价。

4、短线投资重于长线投资,硬件型的长线投资重于知识型的长线投资

受本届政府的目标考评限制,长线的投资,尤其是短期收益不明显的知识型长线投资,在城市的发展考量中被放在次要的地位。

比如教育,一向在政府的投资中处于面子工程的地位,政府并没有高水平地把中高等教、职业应用教育的战略发展与就业、创业及经济的高附加值增长结合起来,看不到应用教育领域带给城市的未来战略价值,既使能看见,这一效果的显现可能需要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用本届政府的财政去投入本届政府看不到的收益,而且下一届能不能坚持这一方向还是一个未知数,这样的长线投资难以成为城市成长的重点。

当我们在被低素质人群就业、维持社会平衡以及环境的恶化等问题弄的疲于奔命的时候,那是知识领域的长线投资被忽略和次要化所产生的恶果。

5、城市发展中本土文化流失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发达国家的文化在经济扩张、全球化的旗帜下冲击着我们五千年文明,经济强国的强势经济所带来的对科技、知识更加完美的运用,这一高水平的经济能量加上雄厚的资本基础来进入中国城市,最终以文化的形式来强化其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固有的民族文化在强大的经济外力下正在弱化,这不仅使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更使城市发展缺乏内力,本土文化的价值及传承正在边缘化,甚至快速消融。

6、城市低水平规模营造

中国城市在膨胀性发展中,对城市建设的深层次发展肌理极度缺乏研究,由于城市行政高层对专业水平的有限能力及兴趣偏好,在中国大量的城市处于低水平营造的状态,而且呈现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在新城市区域建设缺乏具有高度的整体规划,在建筑营造方面也缺乏水准,以住宅开发利益驱动的城市改造更是从硬件角度极大地破坏了城市个性,城市风貌并未在发展中达到新的高度,这一问题的普遍存在也反映了对上负责的政府行政思维对城市发展决策方面的严重后果。

7、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中心的空心化

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并未建立起具有高水平成长性的城市经济循环体,新区、开发区的纷纷设立也未能以足够有力的外部资源来相应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更多的是以稀释内部资源的方式挤占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城市中心区原本已有的中心价值被削弱,空心化现象弥漫,经济新增区域的城市环境同质化现象严重,新区域的中心价值也未能建立起来,城市发展动力在一轮投资涨潮过后并未带来城市应有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大潮退去,泥沙俱下,众多乏力的城市经济与建设项目需要解套。

8、贪大思维与投资推动的城市病

未对经济循环充分考虑,就吸引投资进入城市,投资拉动在短期内不容易暴露问题,而在进入经济循环中就会暴露出掩盖城市真实需求、粗放建设与成长以及不可逆的土地价值破坏,同时带来民生问题的复杂化,破坏清晰的城市发展战略思路,众多城市上大项目、快上项目所带来的城市病正在蔓延。

城市发展主要问题的“十二五”应对

“十二五”期间,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成为转变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特别是消费需求,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多依赖;“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亦很难再提速,规模扩张的工业化模式必然要让位于质量提升的增长模式。

1、建立城市发展的系统性

在城市发展战略方向上,“十二五”规划仅仅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标准,城市发展必须在多个领域形成系统性的成熟发展思路,在现行体制下,可通过针对性地广泛引入外脑顾问,在强化城市发展战略方向上诸多领域进行研讨与交流,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城市建设、文化、民生等领域建立起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持之以恒的市场驱动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以城市发展的长期利益平衡短期、局部利益、内部利益

以开放的城市形态面对广泛市场,以城市公平的竞争环境来鼓励多领域的投资机构进入,以城市战略定位和在推动短期、局部利益、内部利益时保证长期利益目标的推进。

3、建立升级的经济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发展中优化建设城市环境

在经济的高端发展,重视在城市主要产业领域的升级成长,重视引导推动产业领域的研发、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与投融资项目,根据市场的趋势引导提升经济的附加值,有效解决经济与环境的矛盾,使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环境。

4、重视城市战略利益的长线投资,尤其是知识经济的长线投资

地方政府行政高层对城市发展需要建立更为理性的责任态度,并由此实现在法制化、战略化的城市发展理念,重视在知识领域的城市长期投资,为城市产学研、政企非的合作活力营造城市建设的发展基础,为城市的长期发展发挥政府职能与责任。

5、在城市高水平发展中强化本土文化力量

在城市发展的本土文化方面,应该积极地从经济升级与本土文化传承两方面下功夫,重视在人与科技领域的投资,使其规模和效率,一方面加强高附加值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营造,另一方面以复兴当地文化融入核心经济成长,在城市高层的核心工作内容中,把更高层面的城市策划与战略发展领域放在塑造城市文化这一工作内容里。

6、高水平地营造城市

从地方政府行政角度,建立一个相互认同的城市发展行政团队,以城市最高领导层具有的责任心、人格魅力、胆略、心胸、创意与专业知识的行政素质,推动组成一个学者型、市场型、资源组合型及执行型的行政团队,在现有建设行政流程基础上进行高端创新与控制,才有可能以技术与专业精神营造出具有魅力的城市。

7、与经济成长相适应的扩大城市规模和城市中心的改造复兴

通过新一轮的投资建设,城市建立起了一定水准的发展架构,“十二五”规划下的城市发展将会更注重建立起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同时需要对已经投入建设和运行的项目进行现实嵌套,把已有资源调整到系统内标准,以此进行高效的城市发展循环。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对城市中心的改造不能仅局限在改造的心态,而是要通过改造赋与城市中心区更具发展魅力的城市内核。

8、从投资推动到市场拉动的良性城市营造

良性城市营造必须建立在城市经济良性成长的基础上,因此在建城市的城市规模扩张首先需要建立对未来新城市的经济发展定位,并对整个经济循环胸有成竹,然后再以市场加引导方式推动投资,在投资中重视整个过程的短、中、长期利益,使城市的真实需求与建设发展相适应,以建设项目的成功营运推进城市的战略发展进程。

“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发展重点预测

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有可能在以下方面形成良好局面:

1、从城市整体规划发展到区域整体规划

中国的直辖城市、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己基本找准自身定位,相对于三线以下的城市更注重高附加值的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更注重开放的国际合作、经济与文化交流、品牌与多元市场化的经济体系。部分二三线城市将脱颖而出,包括沿海重点城市、华东与华南城市、长三角与珠三角部分城市通过几轮的经济发展与探索,也具有了一定的持续竞争力,从经济高端升级的未来确定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并对城市提出更远见的发展模型,这就包括与乡村形成恒定发展关系的整体区域规划,一、二、三产的关系也将基本稳定下来,随着对全局战略的强烈需要和系统性效率发展的水准,未来的城市整体规划将发展到区域整体规划,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学科。

2、高效经济提升城市高水平建设

高效经济以研发、设计为核心竞争力,以品牌与产权为深层次价值,以高水平的营销与销售进入国际竞争,以行业特点的一、二产产能为基础,以三产形态的企业体赋与产品、服务以高附加值,以规模资本与放大的市场份额获取边际利润,在开放国际市场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当这样的竞争力成为中国先进城市着力打造的经济核心力时,所有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发展要素将获得提升。城市战略、城市规划、基于城市高素质成长的专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开放的国际国内贸易,产业的轶序聚集、精尖专业教育与研究、更高水平的城市管理、生态与节能运行,综合商务与研发设施,各类生活配套设施,高素质人才的汇聚与流动,将带来城市超越前所概念的成长。

3、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营造

以往追求繁荣的城市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所倡导的生态文明时代将会升级至生态城市的营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著《生态城改造分级关键技术》一文中,已在建筑节能技术、绿色交通技术、水生态系统技术、垃圾处理技术、城市绿化、垃圾处理技术、城市规划方面对中国生态城市的发展领域及发展水准以世界范围内的资讯与比较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我们将会看到部地合作所产生的一些地方城市生态化发展案例,城市将会根据自身的城市地理特点、产业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态城市项目,同时,生态城市的营造也一定是与城市发展的经济核心所协调,全新的城市运造机会有限,更多的城市生态发展将是在现有城市的生态化升级及城市区域扩展方向上产生成果。

4、城市文化的挖掘与塑造

在高速发展期地方文化特质的价值处于被削弱的地位,表现出来的是表面化的包装和同质化的现代改造,“十二五”规划期中,城市的文化特质将会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文化内核的人文特质将会在更深层次展现价值,浮于表面的文化表达也将被更纯粹、更原生态的内容所更新,中国地方的文化特质将在新一轮的城市成长中焕发历史价值,对城市文化的理解也将更为丰富与多视角,重视文化建设的城市将以强大的人文魅力与精神调动更多建设资源,城市规划建设将更具魅力与吸引力。

5、在城市发展中缩小贫富差距

“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发展扩大了弱势群体人群的领域与规模,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下不和谐音杂陈五味,长期积累的民生问题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将更为尖锐地表达,“十二五”的城市发展中需要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状况,加强社会体系的高水平建设及建立相对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就业方面从保障型到引导教育型促进以构建新经济和新型城市发展中的和谐劳动关系,鼓励创新与价值正相关的城市市场经济体,同时提升城市基本生活保障能力和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

6、城市发展中的开发效率与战略合作

未来的城市开发项目将会从现在的点状模式发展到政府与战略投资体的区域开发合作,以此对城市开发进行更具战略性地推动和营造,这种战略规模开发由政府多取向组合体与富有城市项目发展经验的多个战略投资组合构成,这一开发合作不仅能促进产业和城市形成一个效率混合体,而且在开发短期目标、开发时序和品质营造上,都具有强大的成长性。

7、大交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进程

从最近情况看,“十二五”期间,高铁建设与商用及支线航空的发展将是中国战略的重点,会给诸多节点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以大交通节点为核心规划配置的高铁城与航空城,将会在快速大交通的优势中提升城市的重要性,如能以远见的战略进行产业与新城市区域的整体规划,完全有机会在新的一轮成长中使城市实现超越式发展。

8、新型产业及高端发展所带来的城市提升

在诸多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将为城市注入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品牌的发展使城市更具新经济时代的人文精神,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带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发展, 未来中国城市完全有可能根据自身已有的产业底蕴和市场需要打造出具有领导能力的竞争力,并因此在城市建设方面更具水准。

9、国家开发战略带来新城市发展机会

中国广博的土地开发差异巨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主权及社会进步的需要,自然条件恶劣、不宜人居的中国西部广大地区有希望成为新一轮国家发展的重点区域,营造新型城市的国家战略可能带来高品质的城市发展项目机会。

2010年底,世界经济在调整与盘整中复苏,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相关城市的竞争与发展,以及来自经济、文化、民生等重要领域的考量,中国各级城市以扩大规模的方式发展有区域环境的特点,新的规划阶段必须在已有的扩上以系统战略思维精心营造,以发挥扩大城市规模所带来的增值效益,建立公平活力的城市发展环境,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未来。

猜你喜欢
十二五营造战略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战略
战略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