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方言亲属称谓词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

2011-10-20 09:21
关键词:伢子词缀外甥

孙 琳

安庆方言亲属称谓词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

孙 琳

以近亲属词、二层亲属词、三层亲属词为分类依据,对安庆方言的亲属称谓词进行分类,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从中总结出安庆方言的特点,并试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探源。

安庆方言;亲属称谓词;特点;文化

亲属称谓词在历史上从未脱离过言语交际系统,它既能反应语言中的历史遗存,又对社会进步、潮流变化非常敏感。列维斯特劳斯在《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中说:“构成亲属关系系统的不是个人或个人间的血缘、血统等客观联系,而是人的意识。这种系统像音位系统一样,只是一种任意的表达系统。”[1]这种表达系统的形成和使用者的文化心理应该有密切的联系。

安庆所辖一市八县位于皖西南,南临长江,东望吴越,西连湘赣。安庆方言同时受到湘方言、赣方言和江淮官话的影响。总体而言,安庆市区还是属于江淮官话片区(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安庆市区的方言)。本文拟列举安庆方言亲属称谓词较之普通话的差异处,并分析它的特点和文化意义。

一、安庆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

安庆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很多称谓词与普通话相似,但也有一些大相径庭。下面以《汉语语义学》中贾彦德先生[2]对称谓词的分类为依据,将安庆方言的称谓词记录如下:

(一)近亲属词

近亲属词,即以配偶关系、生育关系或同胞关系构成的只包含一层亲属关系的词[3]。

表1 近亲属关系词

(二)两层关系亲属词

两层关系亲属词,即生育关系、配偶关系和同胞关系的叠加。

表2 两层关系亲属词

(三)三层关系亲属词。

三层关系亲属词,即生育关系,配偶关系和同胞关系的三层叠加。

二、安庆方言称谓词的特点

普通话中每一个亲属称谓都有相应的称谓用语,这一点,安庆方言基本上是对应整齐。但还是明显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一)部分亲属称谓词的缺失

表3 一部分亲属称谓词的缺失

与普通话的整齐对应不同的是,安庆方言中有几个称谓,面称几乎处于缺失状态。

1.“弟媳、妹婿”,当面一般都称呼其名字或者是“小”+姓氏,如“小张、小王”,而不用称谓词。 不过,在背称中是有的。

2.“侄子、侄女儿、外甥子、外甥女儿、孙子、孙女儿、外孙子、外孙儿、弟弟、妹妹、堂弟、堂妹、表弟、表妹”,在面称时也都是喊其乳名,或者是将名字最后的字重叠,再前加词缀“小”。而背称时,以上亲属称谓词虽存在的,却也不常用。很多时候,安庆人似乎更喜欢用定中结构短语来代替这种固定的称谓词。比如说到侄子可能会说“老小的伢子”,说到外孙、外孙女时,常用的是“女儿伢子”。

由此可以推知,安庆方言中原本没有“侄子、侄女儿、外甥子、外甥女儿”这些称谓用语,所以用定中短语来表达,这是一种舍近求远的现象。上面四个称谓词很可能是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而出现的,所以非常齐整,只是比普通话多个词缀“儿”。

在对“弟弟、妹妹、堂弟、堂妹、表弟、表妹、弟媳、妹婿”的称呼中,背称都是齐整的,而面称的缺失说明安庆文化强调尊长,即便是平辈之间,对长幼之序也非常重视。只要年长,哪怕一天,弟妹都必须以“哥、姐”称呼之,绝不可以直呼其名,而年长的称呼年幼的都是呼其名。成年人在教育子女时非常强调这一点。

(二)几个亲属称谓共用一个称谓词

称谓词的作用是区别人的身份,所以一个亲属称谓对应一个称谓用语应该是最清晰的。但是,安庆方言中有几个称谓共用一个称谓词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基本上也不会造成言语交际中的混乱。比如:

1.岳父岳母会称女婿为“姑爷”,而外甥和外甥女也称姑父为“姑爷”。但这两个词在安庆方言的口头表达中是不会混淆的,一方面是结合语境,人们很容易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即使脱离了语境,这两个词的重读音节不同,还是不会混淆的。称女婿为姑爷的时候,重音在“姑”。而称姑父为姑爷的时候,重音节是“爷”。

2.“外甥、外甥女”和“外孙、外孙女”,这几个称谓和普通话是一样的。普通话中很容易区分它们,而安庆方言却不好区分,因其不同字却同音。安庆方言的“甥”读[sen],而“孙”也读[sen]。 这两个词虽然同音,但是在日常交际中也不会混淆,因为安庆方言中对晚辈面称大多数时候都是称名字,而背称时会说姐姐(妹妹)的伢子或女儿的伢子,不太使用这些称谓词。

3.妻子称呼丈夫家的兄弟姐妹,都是随子女称呼。如:称呼伯父和大伯子都称为“大(二)伯伯”。称丈夫的姐妹时为“大(小)姑儿”,比子女称呼姑母的“姑姑”多一个“儿”字。普通话中丈夫对妻子的称呼是随妻子的,但在安庆方言中,丈夫称呼妻子亲属时也是随子女的。

总之,造成一词多称的原因跟安庆方言的语音特点有关,跟中国的文化也有关。夫妻双方在称呼对方家的平辈亲戚时随子女称呼的现象在其他方言中也有,比如陕西方言中妻子称呼丈夫的姐妹为“他姑”,丈夫称呼妻子的兄弟为“他舅”,这个“他”就是代称孩子。

(三)一个亲属称谓有几个称谓词

1.夫妻间的称谓词最多。从旧社会过来的老人,称丈夫为“当家的”“掌柜的”,称妻子为“烧锅的”。解放后,称对方为“爱人”的比较多(背称中也有称丈夫为“老板”的)。农村家庭中称丈夫为“伢子他爸爸”,称妻子为“伢子他妈妈”的多;工人家庭的多是互称“老/小+姓氏”,如“小张”、“老王”。 老年夫妻中,背称丈夫为“老的”,如“我家老的”;妻子背称为“老奶奶”,如“我家老奶奶”。现在的年轻人,受现代传媒时尚的影响,多是称呼“老公”“老婆”。

2.对儿子、女儿的称谓,老一辈人称“小鬼”和“丫头”,在背称时也会称女儿为“妹儿”。一般也是前面加上排行,如“他家大妹儿,他家小妹儿”。而现在,大家都是统称为“伢子”。

造成一称多词的情况与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亲属称谓的几个用词基本上不是同一个时期出现的。所以这些称谓词基本上存在于安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中,是旧词没有被淘汰殆尽,而新词已经蓬勃兴起的原因。

(四)附加式和重叠式构成的称谓词比较多

1.附加式。很多亲属称谓词都是用附加式构成的,比如二层和三层亲属中的“伯伯,妈(伯伯的妻子),佬,婶,姑,姑爷,姆舅,舅妈,姨,姨佬”前面都必须加上排行,不能孤零零地只称呼“伯伯”或“佬佬”。即便父亲只有一个哥哥,也要称“大伯伯”;只有一个弟弟,也要称“小佬”。

对长辈的称谓词中加前缀的多,而对晚辈的称谓词加后缀的多,而且也比较整齐,比如“侄子、侄女儿、外甥子、外甥女儿、孙子、孙女儿、外孙子、外孙儿”。男孩子一律是以词缀“子”结尾,而女孩子都是以“儿”词缀结尾。这两个词缀都有表示喜爱、疼爱、幼小的意味。安庆方言会强化这个词缀的读音,听起来情意浓浓。当然,这些称谓词都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而出现的,而这个增加的部分正是词缀,也正是表达感情的地方。

2.重叠式。称呼父亲、母亲,以及父亲家里的长辈的词语较多重叠式,如“爹爹,奶奶,妈妈,大伯伯”。重叠式是一种能表示亲昵的语音形式,可见,在安庆的传统文化中,子女是应该与父亲家的长辈更亲近的。同样,面称堂、兄堂姐时,都直接称“哥哥”、“姐姐”,而面称表哥、表姐依然是“表哥、表姐”,也证明了在安庆传统文化中更重视父亲一边的亲属关系。在安庆的族谱中,只有男孩子可以入谱,女孩子一律不入谱也是证明。这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文化的残存。不过,这一点现在只是形式上的保留,受男女平等意识的影响,安庆方言也受到一定的冲击,这从称男孩女孩都为“伢子”(孩子)上可以看出来。上表中列出的“小鬼”、“丫头”的说法只保留在老一辈人的言语中。

综上所述,安庆市区方言里的亲属称谓词有自己的特点,既有古汉语留存的影子(如称“岳母”为“丈母娘子”),也受了现代普通话的很大影响(如称自己的老公为“爱人”)。受普通话影响的,基本都是原本就缺失的称谓词。从安庆方言亲属称谓词中可以看出安庆文化受现代文化影响的程度,以及受时代时尚影响的变化。

[1]姚小平.《文化和社会中的语言:语言学和人类学读本》简介[J].当代语言学,1984(1).

[2]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黄柏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H172

A

1673-1999(2011)24-0109-02

孙琳(1985-),女,安徽安庆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2011-10-14

猜你喜欢
伢子词缀外甥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村庄
棉的骨头
棉的骨头
6岁外甥难倒我了
红裙
释西夏语词缀wji2
磕头
六岁外甥难倒我了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