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生就业力及其培养的调查

2011-10-23 01:53池卫东杨惠欣秦丽君
职教论坛 2011年14期
关键词:信度毕业生问卷

□池卫东 杨惠欣 秦丽君

关于高职生就业力及其培养的调查

□池卫东 杨惠欣 秦丽君

就业力是指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并使自己的岗位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甚至在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的个体内在综合实力。通过大量调研与统计学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就业力构成的要素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依次是诚信;自律、负责与再学习;目标、吃苦与沟通;心理调节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创新与主动适应;实践经历。据此提出培养高职学生就业力的五条建议。

高职学生;就业力;调查;培养

就业力是指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并使自己的岗位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甚至在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的个体内在综合实力。

有研究表明,当今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就业力严重不足。[1]

一、高职学生就业力的调查

为了深入研究高职学生就业力的构成,本研究主要运用了调查法。问卷编制采用李克特(Likerte)5分量表,问卷结果录入excel电子表格,用SPSS forwindwo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构成

100家录用高职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毕业五年以上或业绩较为突出的高职毕业生657名、高职学生可就业的498个岗位的业内人士、经历了半年顶岗实习的高职准毕业生2016名、院校、企业专家128位(其中院校专家53位,企业专家75位)。

(二)开放性调查

为了编制信度和效度更为有保证的封闭性调查问卷,本研究先进行了开放性调查。课题组针对“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问题,走访了100家录用高职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针对“高职学生择业就业的必备素质”问题,追踪调查了657名工作五年以上或有突出业绩的高职毕业生;针对“高职学生可就业岗位的共性要求”问题,调查了498个高职学生可就业岗位的业内人士;针对“顶岗实习岗位职责认知”问题,调查了2016名经历了毕业学期顶岗实习的高职准毕业生。

(三)封闭性问卷调查

在前期开放性调研基础上,围绕踏实的态度;专业知识和技能;沟通、合作、团队;主动适应性;坚持性;自律;愿望与信心;责任心;诚信;举止得体;创新;心理调节能力;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经历;目标、决心、毅力;再学习能力等十七个方面,编制了封闭性调查问卷,向院校与企业专家共发放问卷128份,回收问卷128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22份,有效率95.3%,实际参与数据统计的问卷103分,参与统计率80.5%。

二、高职学生就业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一)开放性调研结果分析

1.用人单位调查结果。排在前六位的影响就业因素分别是责任心;实践经验和能力;吃苦耐劳;良好的身心素质与行为修养;沟通与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

2.高职毕业生调查结果。排在前八位的成功就业因素分别是拼搏与付出;吃苦与忍耐;积极心态与信心;诚信、敬业与责任心;稳重、理智与细节;知识;人际关系;目标。

3.可就业岗位调查结果。排在前六位的共性岗位要求分别是有责任心;实践技能;踏实肯干与吃苦耐劳;综合素质;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意识与服务意识。

4.准毕业生调查结果。排在前五位的岗位要求分别是积极主动与责任心;沟通与合作;实践经验;坚持、吃苦与勤奋;学识。

(二)高职学生就业力构成要素的统计学分析

对来自103位专家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信度、效度检验。(1)信度检验:根据统计学相关标准Cornbach a值大于0.7,表明数据可靠性较高。该研究总量表Cornbacha值达到0.883,说明总量表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效度检验:本研究主要通过内容效度来检验总量表的效度。内容效度是指量表题项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所要测量的主题,一般采用题总(各题项与总量表)相关系数法进行检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平越高,表明量表的效度越高。本研究题总相关系数均在.390至.864之间,且均在.01水平上显著相关,表明量表效度比较高。

2.因子分析。

(1)检查项目的相关性。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分析,KMO越趋近于1,做因子分析越适合。而KMO为0.8--0.9时,则很适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KMO值为0.832,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的显著性水平低于0.01,因此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提取公因子。采用因子分析法中的a因子提取法(Alpha Factoring),提取六个公因子。六个公因子可解释的变异百分比为60.957%(见表1)。对所抽取六个因子,并进行斜交旋转(Pormxa),得到因子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因子分析情况汇总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

(3)因子命名。通过因子分析法将高职学生就业力构成提炼为六个因子构成的六个维度,为了将因子的含义表达得更为明确,采用关键词表述法对各因子进行命名,因子命名与所包含题项的内容见表3。

表3 因子命名与所包含题项(N=103)

(4)因子信度检验。本研究为探索性研究,根据美国统计学家海尔、安得森等人给出的分析标准:a值大于0.7,说明数据可靠性较高;探索性研究a值应该大于0.5。[2]六个因子的信度,除F6信度水平为0.281,小于0.5外,其他因子的信度水平均大于0.5,符合探索性研究要求。

(5)因子调整。由于第六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偏小,可靠性不够高,因此将第六因子再次分解为专业知识、技能(F6)和心理调节能力两个因子(F7),最终高职学生就业力由七个因子构成,七个因子的内部信度均符合探索性研究要求。

(6)因子排序。根据各因子平均每题得分进行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F4、F1、F2、F7、F6、F3、F5。

3.就业力构成要素。综合上述研究,高职学生就业力构成的要素主要包括七个方面,按照重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诚信;自律、负责与再学习;目标、吃苦与沟通;心理调节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创新与主动适应;实践经历。

排在前三位的不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是以诚信为首的自律、负责、吃苦等个人品德,以及再学习、沟通等非专业能力。

三、高职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建议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高职学生就业力研究结果表明,就业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两者的联系具体表现为:其一,内容上具有相关性。就业力的构成要素大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比如诚信、责任感、自律、吃苦、目标等。其二,客体、主体上具有统一性。就业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是人,两者具有共同的客体,但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教育活动是外因,受教育者的成长愿望、经验系统、个人努力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就业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又拥有共同的主体,而且这个共同的主体是同一个人,就业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人面对的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的两件事。要抓准两者的契合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与专业课程开发相结合

在课程开发标准的制定、评价、验收中,要加强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就业力培养的导向性要求。就课程开发现状看,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已经将就业力的诸多因素写进了素质培养目标,但对于非专业能力的就业力要素如何在教学计划、教学环节、教学考核与评价中具体落实,还不够清晰,也不够明确,培养就业力的行动还不够自觉,这种现象在课程开发中很普遍,因此需要加强引导。

(三)加强学生管理与职业指导

基于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如:自律性、自觉性、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弱;吃苦精神不够;自我要求不高;自信心不足等,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将就业力培养融入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诚信、自律、负责的良好品格是就业力培养的又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在就业力培养中,职业指导人员具有专业化的指导优势,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比如:将有代表性的就业力研究成果写入职业指导教材,指导学生将就业力的培养行动分学期写入学习计划,跟踪学生计划落实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总结成功经验等等,都将是职业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就业力培养的有效行动。

(四)引导学生“做中学”

引导学生“做中学”,发挥体验教育作用,提高学生提升就业力的自主性。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高职学生就业力的构成要素。第二,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做中学”的积极性,事实证明,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做”就会发现问题,就需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就会积累经验。第三,要培养好几支学生队伍。包括学生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学生团体负责人队伍、特别是宿舍长、小组长队伍(容易被忽视),强化其角色意识与责任意识,明确其做事标准,指导其做事方法。将就业力培养的过程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利用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3]高职学生就业力构成要素既反映了企业的用人标准,更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一方面使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感知与体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在岗人员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这些都是在大学校园里难以实现的教育过程。

利用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进行学生就业力培养,需要积极采取具体措施,如:将实训实习基地同时建设成就业力综合训练基地;将就业力培养任务指标化,明确列入实习实训计划;加强实训实习过程中就业力训练的考核与评价;校企共同研发就业力培养方案,共同探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有效形式等等。

[1]唐矿.就业能力建设:一种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途径[J].中国图书评论,2007(5):11-14.

[2]Hair Joseph F. Jr.,Rolph E.Anderson,Ronald L.Tatham,and William C.Black.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Fifth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1998:4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池卫东(1968-),女,河北丰宁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课题组成员还包括:甄珍,师寸丽,储静,张一风。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学生就业力调查及培养研究”(编号:HB09BJY028)成果之一。

G715

B

1001-7518(2011)14-0087-02

责任编辑 何颖萍

猜你喜欢
信度毕业生问卷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平衡损失函数下具有时间效应和通胀因子的信度估计
问卷网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问卷大调查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