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油企卖为上计?

2011-10-26 07:58齐铁健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壳牌跨国巨头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齐铁健

跨国油企卖为上计?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齐铁健

在国际石油市场,一股资产出售的浪潮正在欧美石油巨头间此起彼伏。这种战略,对于欧美石油巨头来说是资本运营的选择,对于我国油气企业来说可能是另一种机会来临。

对于跨国石油巨头们来说,追逐利润是自始至终的目标,任何行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点而进行。

在过去的一年,可谓是国际石油公司大笔出售资产的一年。彭博社数据显示,2010年荷兰皇家壳牌、英国石油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总共出售了价值495亿美元的资产,创12年以来新高。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彼得·沃瑟(Peter Voser)近日向外界透露,到2011年底,壳牌计划出售70亿~80亿美元资产,来优化公司的资本效率。壳牌连连出售资产,凸显这一行动力度。

而事实上,几大石油公司出售资产的规模仍在扩大,去年第四季度几大石油巨头出售的资产价值高达200亿美元,2011年,这种出售资产的趋势或将继续保持。

以退为进策略

依然清晰地记得,在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经济下滑最为明显的2009年,全球石油行业陷入低迷状况,全球石油需求量急速下挫。

上述状况直接导致全球石油巨头的石油生产受到强烈打击。从上游石油开采量的减少,再到中游炼厂设备停产待产等,这些产业链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过冬”措施。而这种冲击明显地反映在了跨国石油企业们的战略对策上。去年一年,石油巨头们开始了大手笔的资产出售。

最值得理解的当属英国石油公司。“作为一个突发性事件,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给BP带来巨大冲击,不能不说是对企业的一种致命性打击。为了保证企业现金流不中断,BP开始了内部动作和措施,该出售的就出售,该整合的整合。从内部优质资源的重组,到边缘资产的出售,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出售消息公布,拉开了BP新一轮的资产交易。”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广荣表示。

张广荣副研究员认为:“下一步BP会进行大量的资产重组。同时,BP还会加大投入以保障今后的安全生产,以及对墨西哥湾沿岸持续的法律补偿等。”

事实上,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资产出售也很引人注目。去年,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就表示,2010年上半年企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近4倍,这主要得益于出售一些资产带来的收益。在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中,还包括17亿美元的处置资产所得。

此外,壳牌的资产出售在去年也是大手笔,这种趋势在2011年还会得到加强。“2011年,壳牌公司计划出售资产套现50亿美元。”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彼得·沃瑟表示。

对于这些跨国巨头们的战略,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国际石油公司的王才良教授表示:“BP处理资产主要是为了筹集更多现金弥补之前漏油损失,保障足够的现金流。而壳牌等石油巨头们出售资产的这种手段,并不是不想经营这些产业,而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将出售资产所得集中到最有希望、更赚钱的项目上去,这是一种策略。”

“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跨国巨头并不是退出行业,而是把握更核心优质资产,这是确保经营风险控制。”张广荣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出售下游资产,主要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是欧美发达国家炼油能力过剩,很多炼厂都建在发达国家地区,近几年这些发达国地区的油品消费量却没增加,反而有所减少。炼油能力过剩的区域,关停并转炼厂是跨国企业的普遍做法。二是亚洲地区随着需求的增加,新增炼油能力趋势明显。三是大量出售发达地区的加油站资产,将那些不太赚钱的加油站卖给承包商,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但不会影响石油巨头们的控制能力,油品批发权还在自己手中。”王才良教授进一步分析道。

优化资产配置

对于壳牌来说,“更多的上游,更营利的下游”是壳牌追求的目标。

很明显,这轮出售和优化资产的过程中,在石油上游开采领域,壳牌也是有取有舍,放弃产量低的成熟油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深海油田。

去年11月5日,壳牌以4.5亿美元的价格将所持有的6块墨西哥湾油田权益出售给美国W&T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所出售的6块油气田多为成熟油田,总探明储量为2700万桶油当量。

这也是壳牌到2011年底剥离全球70亿至80亿资产的一部分。壳牌美洲部门主管马文表示:“壳牌希望将精力集中在最具增长潜力的投资领域,墨西哥湾的部分油田已经不符合这样的定位。”壳牌同时表示,将继续投资墨西哥湾。该公司最近宣布两处很有前景的深水产油区,壳牌各拥有80%和55%的产品分成权。

王才良教授分析,“相比较而言,上游资产的收缩战略规模较下游资产的出售要小得多,这是因为上游仍是加强的重点。从壳牌的上游产业链发展来看,近十年来,壳牌上游的储产量增加很快。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壳牌等跨国巨头事实上将把资本集中到赢利更好的项目上,将那些不太赢利的项目处理掉。”

壳牌不仅仅出售和优化石油业务,就连最看好的天然气业务,也要进一步优化。

去年11月9日,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以每股42.23澳元出售了总价值33亿澳元的伍德赛德股票。这些股票约为壳牌持有伍德赛德所有股票的1/3。此次交易完成后壳牌仍持有伍德赛德24.27%的股份。这次出售的原因是基于壳牌在澳其他领域的良好发展。壳牌已经不需要依靠伍德赛德来作为其投资的“壳”了。

但是,壳牌计划到2015将天然气液化能力提高20%,而澳大利亚仍然是这一计划的关键一环。

“很明显,所有这些行动都是为了让壳牌的总体资产优化配置,让资产更合理、更有效益。不是追求总量权益,而是为了保留一定的现金,更精细化地挑选资产。这些都是为了更长远的经济效益。”张广荣副研究员进一步表示。如果是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一些跨国巨头出售资产是为了获得充裕的现金需求,BP出售资产是为了弥补漏油损失而需要获得大量的现金,那么壳牌的资产出售则是从优化资源的角度从容地配置资产。

也许就在沃瑟任内,这家百年老字号的石油公司或许会化身为天然气公司。2004年起在天然气领域大手笔投资的壳牌,2012年的天然气产量就会超过石油。沃瑟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砍掉壳牌炼化业务的15%,把钱用到上游勘探的刀刃上。这家在下游业务有传统优势的石油公司的一个明确方向是,打算把更多力量放在上游。

挺进优质区域

从全球来看,沃瑟表示:“2011到2014年,我们计划用1000亿美元进行投资。”这里面包括了很多大的项目,我们叫做大象(big elephent),其中将有很大一部分投资到上游业务,例如投资深海钻井这样的高成本项目。

在抛售资产的同时,壳牌也在积极进军深海,像北极这样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地区,壳牌也在积极争取。壳牌开发阿拉斯加Beaufort和Chukchi海域油气资源的计划因为来自监管和法律方面的阻力已经搁置了4年。在北极开发项目上,壳牌已经花费了35亿美元。

近日,壳牌为了推动项目通过审批不惜在全美范围内做宣传,并称已经接近了最后克服监管障碍的阶段。

因为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奥巴马政府一度中断了批准任何新的海上油气开发项目,包括环境敏感的北极地区。深海钻探禁令解除后,壳牌一直在给美国内政部施压,希望内政部能够在年底最终批准其北极项目。

张广荣副研究员认为:“从长期发展判断来看,壳牌认为墨西哥湾并不是发展石油产业的优质区域,壳牌可能认为北极才是新的发展领域。在北极壳牌看到的希望更大,资产更有潜力。只有比别人更早地进入,迅速站住脚跟,才能确保尽快把握住该领域的优质油气资产、有潜力的油气资产。”

业内专家表示:“壳牌的行为足以表明,赶紧将那些非优质资产转让出去,而是为了更好地挺进那些有潜力的油气区域。今后,只要是壳牌看好的油气资产核心区域、前景潜力巨大的区域,都是壳牌等跨国石油巨头们准备介入的。”

从地域来看,壳牌是继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公司之后,又一个因为利润微薄打算退出非洲石油下游业务的跨国石油公司。然而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是,壳牌把集中力量拓展在华市场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壳牌首席财务官西蒙·亨利表示要“帮助中国公司成为跨国公司,并与之共同发展业务”。

中国油企伺机而入

针对跨国石油公司近期对内部非核心资产进行整合,将那些效益较差、品质不高的资产,甚至包括下游赔钱的加油站及炼厂设备进行转让,而保留那些优质核心资产,以便更好地实现利润的增长。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负责人、经济学博士后何曼青表示,跨国石油公司出售资产体现的是他们的资本运营战略。就是通过收购、兼并、出售、转让、交换、合资等,优化组合现有的每一份资产。通过合并与收购活动来改变公司的规模与竞争范畴,借助重组与整合来提高公司的资本与经营效率,并削减成本是跨国大石油公司扩大公司自身规模、增强实力而普遍采用的手段。例如,埃克森公司重组后年节支增效达28亿美元,BP公司重组后年节支增效达22亿美元。通过这一系列合并案,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角以新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埃克森美孚、壳牌、BP、雪佛龙德士古、道达尔菲纳埃尔夫这“五巨头”超大型石油公司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那么,壳牌等跨国石油巨头的做法,是否会对中国的石油企业造成一些影响?中国石油巨头是效仿欧美跨国石油巨头做法,还是抓住机遇获得这些被转让的资产?

王才良教授表示:“欧美跨国油气巨头出售资产,对我国油企有有利的一面。他们出售的资产大多价格较低,这意味着我们能以更便宜的价格、更多的机会购买油气资产,可以有更多机会占领市场份额。”

壳牌等巨头们出售欧美发达地区的下游资产,包括炼厂、欧洲的加油站等几年前就开始了。之前,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有较强的警惕性,很多资产不愿意卖给我国石油公司。

“我个人主张,我国石油企业可以乘机‘广种薄收’,将每个较好的项目都买一点,但不宜进行大规模地购买。这种积少成多的方式,可能更利于更大地占领市场份额。”王才良教授建议。

张广荣副研究员认为,壳牌等跨国巨头出售的资产,在壳牌等企业看来,他们认为不是最优质的资产,但其中有一部分可能适合我国的石油企业。比如某些区域内政治动荡,这些区域的油田、钻探工作存在较大的不安全不确定因素,不利于欧美国家石油企业,但中国与当地政府有良好的关系,这些资产在我国石油企业手中会发挥更大的效益。我国企业可抓住这样的机会。

“我国石油企业可以根据全球性战略,通过对国内石油需求判断、收购阻力以及油气产业链更完整等诸多环节全面评估,对风险严格控制后,再决定出手或不出手。”张广荣副研究员表示,“每个企业每个阶段的发展战略不一样,我们若有需求,可以选择性地挑选一些战略性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但并不是照单全收,可能某些区域内出售的价格低廉的资产,并不适合我国的油企。”

◎“更多的上游,更营利的下游”,是壳牌追求的目标。供图/CFP

猜你喜欢
壳牌跨国巨头
海里的巨头蝌蚪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科技巨头的未来:科技巨头为何应该害怕欧洲 精读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石化巨头35年成长记
壳牌的“气” 机
壳牌V—Power能效燃油登陆成都
壳牌的创新与合作帮助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