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一例

2011-10-27 10:16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102300刘敏薛大鹏余春晓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24期
关键词:附图咳喘胆管炎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102300)刘敏 薛大鹏 余春晓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4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咳、喘加重半月,加重1天”,于2010年3月16日入院。患者半月前曾因“咳喘伴发热”就诊某医院输液治疗(头孢米诺、喘定、甲强龙静点)4天,后未再有发热。但咳喘症状仍较重,后转至上级医院,当天患者出现烦躁、多动、谵妄,镇静治疗后缓解,未系统诊治,即要求出院。出院后口服“头孢呋辛、茶碱片”,咳喘明显减轻。入我院前1天再次发热,最高39.6度,咳、喘再次加重,咳中量白色粘痰,喘憋、气促,活动后明显,夜间偶有憋醒。伴双下肢无力,活动后头晕、视物旋转、头痛,无意识障碍。无水肿及少尿。无恶心、呕吐、返酸、烧心,无腹痛、腹泻。既往史:有“慢性咳喘”病史二、三年,冬春季或受凉后加重,抗炎后缓解。有“高血压病”病史10余年,偶服降压药物。10余年前因腹痛,诊断“胆结石”,对症处理,后未再有腹痛。有吸烟史、粉尘接触史。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弱,巩膜可疑黄染,全身皮肤黏膜色泽暗黄,双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四肢肌张力增高,齿轮样,四肢肌力4级,双侧Hoffmann征、Chaddock征未引出,双侧Babinski征阳性。胸片提示支气管炎改变,见附图1。入院后考虑患者社区获得性感染,予以头孢呋辛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3天,仍发热,T:38.5度。但咳喘明显减轻,肺内啰音减少,胸部CT见附图2。复查血常规:WBC11.2G/L,N86%。APTT 51.6s,PT%65.3%,INR1.28,提示凝血时间均轻度延长。AST:89U/L、ALT:46U/L,GGT:183U/L,GGT155U/L,总胆红素:66.7umol/l,总胆汁酸78.4umol/l,均偏高。结合黄染、纳差,精神变弱,一般情况差,既往胆结石病史、近期反复发热、一度伴有精神症状,临床考虑“胆道感染”不除外。19日给予换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静点抗炎治疗,19日下午腹部CT(附图3)可见胆囊缩小,胆管扩张,消化科会诊考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不除外,立即转科,并行ERCP(附图4)。结果提示:慢性胆囊炎伴多发结石(附图5),胆总管多发小结石,双侧胸腹水,支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断,建议手术取石。家属拒绝,更换抗生素为美罗培南联合奥硝唑,抗炎5天,热退,复查血常规正常范围,复查AST:45U/L、ALT:30U/L、GGT:171U/L、TP:61.5g/l、ALB:28g/l、TBIL:20.8umol/l、DBIL:12.15umol/l、TBA:6.5umol/l、PALB:10mg/dl,结果恢复正常,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附图1 胸部正位X光片可见慢支样改变

2 讨论

附图2 胸部CT肺窗可见双下肺少许炎症改变

附图3 腹CT可见胆囊缩小,胆管扩张

附图4 MRCP可见胆总管结石

附图5 MRCP可见多发胆囊结石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指肝外或肝内胆管因某种原因发生急性梗阻,造成近端胆管扩张,同时并发严重细菌感染的重症胆管炎。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寒战高热,黄疸,低血压和精神异常症状,往往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常并发感染性休克,如未得到及时治疗,患者死亡率较高。本病好发于40~60岁,病死率20%~23%,老年人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在非手术病例病死率高达70%。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多为: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胆源性肝脓肿、胆道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胆管梗阻和感染两个因素互相作用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若未得到有效的处理或处理不及时、不恰当,就可能导致上述一系列严重后果。此病常见致病菌为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于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里以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最多,厌氧菌近年培养率增高。因此,及早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能有效治疗败血症和菌血症,可选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碳氢霉烯类敏感,甲硝唑对厌氧菌有效。本例患者选择内科保守治疗,积极强有力的抗炎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此外,胆道外症状为此病首发表现的病例目前尚无报道。此患者入院时主诉为呼吸道症状伴发热,无腹痛不适,胸部CT可见慢性炎症改变。当时针对呼吸道治疗后,患者咳喘症状明显缓解,但高热不退,并伴有精神进一步萎靡、食欲进一步减退,黄疸加重,而腹部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结合既往胆结石病史,高度怀疑胆道感染,腹部CT仅提示胆囊缩小,胆管扩张,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时确诊,分析:①患者入院时腹部症状不典型,不具备右上腹疼痛典型特征,且伴有呼吸道症状,初诊以肺炎治疗,常规抗炎后患者呼吸道症状减轻,但仍高热不退。仔细查体发现黄疸,结合既往有一过性精神异常史及胆石症史,想到胆道感染。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及多科室会诊,及时明确诊断,有效阻止了病情恶化,挽救了患者生命,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②这类病人处置原则为:常规治疗采用手术解除梗阻,并引流胆汁控制细菌感染,全身支持治疗和抗休克治疗等措施[1]。手术方式: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后者可以降低胆管压力、减轻黄疸,同时预防胰胆管造影术后胆管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4]。③对此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的原因:明确诊断、及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强有力的抗生素——碳氢霉烯类+奥硝唑静点抗感染,控制了胆道感染,避免感染性休克的发生,阻止了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进程,避免了死亡。

小结:一个合格的临床一线医师,不仅需要专科知识扎实,更需要全科医师的临床基本功及良好的临床思路。日常诊疗工作中及时、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完善检查,多科协作,这样才能及早发现病情中隐藏的信息,做到全面、避免漏诊误诊,解除患者的病痛,降低死亡率。

猜你喜欢
附图咳喘胆管炎
附图
附图
附图
附图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38例
红枣治疗咳喘之古法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