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9年3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1-11-06 10:35吕建平黄洁敏梁金好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鹤山5297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3期
关键词:注射剂药品我院

吕建平,黄洁敏,梁金好(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鹤山 529700)

近年,由于药害事件的频发,药品不良反应问题受到医药界、公众及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并得到日益重视。我院自2005年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为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总体发生情况、特点及一般规律,我们对2005—2009年本院收集上报的34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提高监测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从广东省ADR监测中心以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5—2009年我院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346份。利用Excel软件对报告人职业、ADR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给药方式、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我院2005—2009年ADR报告情况

我院2005年开始设立ADR专职监测人员,由药剂科统一网上报告,ADR报告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以医生报告为主,占59.5%,其次是护士。随着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药师上报的ADR数逐年增多。346例ADR类型为一般的最多;新的、严重的报告例数呈逐年增多,总比例为30.0%,见表1。

表1 2005—2009年ADR报告情况(例)Tab1 ADR reports from 2005 to 2009(cases)

2.2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346例ADR中,男性 144例,女性 202例,男女比例为1∶1.4。不同年龄段均有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年龄最小7 d,最大96岁。其中≥60岁的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32.9%;其次是20~29岁的年龄段,见表2。

表2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例)Tab2 Distribution of age and sex of the ADR(cases)

2.3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346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有289例(83.5%),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口服给药,有44例,见表3。

表3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Tab3 Distribution of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of the ADR cases

2.4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按照《新编药物学》(第 16版)[1]进行药品分类,同一药品不同剂型统计为一个品种。346例ADR报告涉及的药品有11类135种。其中抗微生物药有34种,引致 ADR 189例,占45.8%,居首位。引发 ADR的药品种类分布见表4(因有些ADR报告同时怀疑为多个药品,故合计数大于346例);引发ADR的抗微生物药种类分布见表5。

2.5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根据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分类,346例ADR报告所致器官和(或)系统损害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损害、循环系统等。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5.2%),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31.0%),见表6(因同一药品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故总例数>实际例数)。

表4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Tab4 Distribution of the categories of ADR-inducing drugs

表5 引发ADR的抗微生物药种类分布Tab5 Distribution of the categories of ADR-inducing antimicrobials

3 讨论

3.1 ADR与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由表2知,我院346例 ADR报告中,女性高于男性,与国内报道相似[2,3]。一般来说,对ADR女性有较为敏感的趋势,尤其是育龄女性(20~40岁),这可能与女性有特殊的生理周期有关。提示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用药更需警惕药品的特殊影响,积极防范ADR发生。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ADR,其中60岁以上的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这是由于老年人生理、生化和病理的改变,对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耐受性下降,而且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临床上多药联用也造成了ADR发生率的增加。提示我们应重视老年人群的ADR监测,对老年患者用药应小心谨慎。

3.2 ADR与给药途径的因果关系

由表3可知,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致ADR发生率最高,达到 83.5%,是口服给药的 6.6 倍,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4,5]。分析原因,主要与目前注射剂被普遍使用有关。2009年调查显示我院门诊处方大约35.0%含有注射剂,而某些发达国家注射剂使用率在4%以下。而注射剂的 pH、微粒、内毒素、赋形剂以及药物的配制、输液过程等因素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起ADR。我院ADR上报以临床住院科室为主渠道,患者静脉给药用药易于监测,漏报相对较少;而门诊患者多以院外用药为主,不易监测ADR,可能造成口服用药引起的ADR漏报,也间接使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报告比例升高。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避免注射剂过度使用,减少ADR的发生。同时也提示我们对门诊患者应加强用药指导,做好门诊口服用药随访工作,普及ADR报告常识,减少漏报现象。

表6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Tab6 Organs and systems involved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3.3 ADR与药品种类的关系

表4、表5显示,在346例 ADR报告中涉及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类,与相关报道一致[6],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引发的ADR多见,分别占47.6%、21.2%。这与抗菌药物品种繁多而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有密切关系,其主要损害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和全身性损害可能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特点有关。有报道认为,在7位 C原子的取代基中有-COOH基的头孢菌素有阻抑血小板凝聚的功能,另外头孢菌素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 K的作用,也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类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而影响乙醇代谢,用药期间若使用含乙醇成份的药物或食物,可使血中乙醛积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部分患者存在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易感因素,容易发生变态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激活免疫反应,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氟喹诺酮类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与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与 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后导致神经兴奋有关。而新的大环内酯类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菌活性增强,临床适应证有所扩大,近年使用量增加,也致使其ADR发生率增加,不可忽视。中枢神经系统药和中药制剂亦是我院ADR高发品种,也要重点关注。其中中药注射剂引起ADR的原因与辩证用药不当、配伍不当等因素有关[7]。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制剂中的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等杂质均能引起过敏反应,加上超剂量使用、滴速过快等外界的因素更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鉴于近年中药注射剂频发严重ADR事件,我院已将其列入重点监控品种,并要求临床严格按照卫生部等三部局发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谨慎使用中药注射剂。

3.4 ADR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原因分析

从表6可知,ADR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和全身性损害,这与此类反应容易观察密切相关。皮肤损害以皮疹为主,多数伴有瘙痒,与国内报道相似[8]。对于一些需要临床进行生化检测或多方面考虑的ADR,如肝、肾功能受损、血生化的改变等,则需要医务人员高度警惕,加强用药监护,才能及时发现隐匿的ADR,减少漏报现象。

综上所述,ADR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特点、用药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开展 ADR监测报告工作的水平又直接影响本统计分析的结果。而临床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如超剂量用药、缺乏依据用药、不适宜的预防用药、滴速过快、浓度过高、配伍禁忌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医院要重视ADR的监测报告工作,建立完善的ADR监测体系,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药监护知识和急救知识的培训。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特长,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尤其要加强重点品种、重点人群的用药监护,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与监督,促使临床医生在使用药品时关注禁忌及慎用事项,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给药。医院药师通过定期对ADR报告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寻找 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了解本单位开展ADR工作的情况,及时反馈,对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和提高ADR监测水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均有重要的意义。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9.

[2]程素华.我院2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30):2864.

[3]高 伟,刘子昀.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5):470.

[4]张 伟,秦玉花,赵红卫,等.我院5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23):1809.

[5]朱志忠,范红春,唐叶秋,等.我院267例 ADR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3):266.

[6]张士勇,程 军,王儒强,等.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6):2470.

[7]陈文滨,扶 玲.中药注射剂 200例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31):2955.

[8]冯春丽,李 青.我院6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6):2472.

猜你喜欢
注射剂药品我院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