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创即富,2011年让创业板多“飞”一会?

2011-11-07 07:16吴凡
华东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创业板国务院高管

□ 本刊记者 吴凡

不创即富,2011年让创业板多“飞”一会?

□ 本刊记者 吴凡

2010年,创业板迎来扩容之年。如今的创业板,经过一年多发展,已经成就了158家企业的融资需求。全年共有117只新股发行,另有24家闯关途中折戟。据统计,117家创业板公司近一半来自北上广,广东29家,北京17家,上海7家,这些省市成为“两高六新”著称的创业板集中区域。作为不折不扣的话题制造者,创业板几乎每上市一家公司就抛出一个造富传奇,监管层最初“2亿资金点燃一个企业”的设想,在巨额超募资金面前踏空。而高管离职套现潮涌也为这一刚满一周岁不久的新板块招致非议。

然而首批限售股2010年11月1日解禁之后,市场所担心抛盘、大跌的景象并未出现,与监管层及时更新了有关规定、延长高管持股锁定期及窗口指导效应不无关系。可以预见,在目前的审批制度下,创业板的高市盈率仍会吸引着企业、风投趋之若鹜。

十年磨砺青云路

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筹划,2009年3月31日创业板最终瓜熟蒂落。回首创业板推出的十年历程,足迹依然清晰可见:

1998年12月,原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

1999年1月,深交所向中国证监会正式呈送《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并附送实施方案。

2000年4月,证监会向国务院报送《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设立二板市场有关问题的请示》。

2000年5月,国务院原则同意证监会关于设立二板的意见,将二板市场定名为创业板市场。当年10月,深市停发新股,筹建创业板。

2001年11月,由于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全球各股票市场开始单边下跌行情,科技网络股泡沫破灭。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表示,主板市场整顿好后才推出创业板市场。

2004年5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市场,标志着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以创业板市场为重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方案。

200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建立创业板市场。

2008年3月22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就创业板规则和创业板发行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有人说,中国的创业板是10年磨一剑,从对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意义,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高新产业来说,中国的创业板无疑还承载了科技进步、科技强国的重任。如此说,这一剑,已是大器铸成。

但创业板上市后,超高的发行市盈率、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超募融资,暴露出创业板目前存在的畸形发展态势,如此发展下去,必然打击实体创业、催生包装上市,错配资金资源。这一剑,锋利有余,韧性不足。长久以后,随着问题的逐渐暴露,中国的创业板是否也像香港等地的资本市场一样,成为“鸡肋”?

创业板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新生儿,正因为如何,就需要各方的呵护。正视其所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每个有前途的企业都想在创业板成功上市,逐步完成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创业板正是为了鼓励企业不断的创新才设立的,但是很多企业成为创业板后众多高管辞职套现,完全颠覆了创业板的初衷。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辞呈的递交等于大把的财富,原始股权的转让使持股者一夜暴富不再是神话。

在过去的一年中,创业板已有158家上市公司,平均发行率在60倍以上,融资额逾千亿,更是催生了500多位亿万富豪,造富效应十分惊人。如果扣除掉非交易日,过去一年中,创业板大约平均每天就“生产”出两位亿万富翁。

在形成纸面财富之后,市场担心的套现行为果然发生。迄今已有50余名管理人员辞职,涉及30多家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不是新鲜事,但频繁的主动辞职现象出现,投资者不能不为此加以怀疑。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有些高管们的辞职理由五花八门,如“夫妻两地分居”、“身体健康堪忧”和“参加董事会不方便”等种种个人原因,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公众面前。面对种种不堪一击的说辞,业内普遍认为,高管频辞职主要还是限售股解禁惹的祸,他们的目的是早日将限售股套现。

曾有一家创业板老总倒过苦水,“现在一提创业板,都是些什么业绩骤然变脸,高管纷纷辞职。但实际上,凡是我了解的创始人都不会这样做,那是我们的孩子啊……”然而,监管层还是赶在创业板首批限售股解禁之后第四天出台了新政策——收紧离职套现。此后,对首批创业板高管而言,“半年前离职,一年后解禁日即可套现”的想法不复适用。

>> 有人说,中国的创业板是10年磨一剑,从对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意义,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高新产业来说,中国的创业板无疑还承载了科技进步、科技强国的重任。

“给力”小企业

当初开放创业板这块市场无非是要降低门槛,为小企业提供更多机会。两项定量业绩指标,一种要求其他条件符合同时“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另一种要求其他条件符合同时“最近一年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但鉴于申报上市企业过多等原因,使得发审委默认盈利指标“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已成公开的秘密。

审核流程繁琐、上市等待难熬等等实际的问题,又在2010年把许多中国企业逼向海外。对于企业放弃家门口的创业板,选择赴美上市的现象,甚至有财经评论员如是感慨,“中国的创业板不在深圳,在美国。”尽管如此,中国火热的资本市场还是聚拢了越来越多觊觎创业板的中小企业,这块也成为了风投们的乐土。“暴富,首先就对创业家有一个示范效应,可能会改变主意留在国内上市,给了创投纷纷涌入的机会。”深创投北京公司总经理刘纲说。

除此以外,由于基金生命有限,一般5年必须有所回报,但在国内还要经历上市审核、排队并考虑推出时机等等。国内风险投资就更倾向于选择“Pre-IPO(预期可上市)”的项目。正因为现在有了创业板的新平台,一些原本小规模的、没有上市希望的民营企业,之前根本不去考虑,但是现在也会关注一下。从这个层面上看,创业板的确给了小企业更多机会。

创业板推出已是一年有余,它正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这过程中,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正所谓“瑕不掩瑜”,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能阻碍创业板的发展。而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救赎”,还需要通过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来实现。创业板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新生儿,正因为如何,就需要各方的呵护。正视其所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创业板国务院高管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国务院确定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