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的归因训练

2011-11-27 03:18苟小平梁燕飞
武术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归因武术学习者

苟小平 梁燕飞

(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武术教学的归因训练

苟小平1梁燕飞2

(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实践法,对武术教学的归因训练进行研究,指出武术教学同属于体育教育,武术教学与训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武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武术学习和训练的结果进行正确归因,提高教学训练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成绩。

归因训练 武术 教学训练 归因方式

1 前言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归因活动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渗透在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是个体对自己在体育运动中成败原因的认知影响着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也影响着他们对所参加的体育运动的动机和情感以及与他人的关系。通过改变归因方式可以改变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行为。努力向上的人总会对自己进行总结,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取得更好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相关体育领域的研究正日趋成熟,归因研究也日趋增多,并逐渐成为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武术教学与训练的归因同样属于运动心理学的重要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个体对自己在体育运动中成败原因的认知影响着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也影响着他们对所参加的体育运动的动机和情感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研究资料已经表明,通过改变归因方式可以改变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行为,应用于武术教学与训练同样能取得良好效果。

2 归因理论简介

归因理论是对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目前已经成为运动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eide(r1944-1958)提出来,认为人们都有理解、预测和控制周围环境的需要,大家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根据各种线索对已发生的行为和事件进行原因解释。他提出行为结果公式(Cox,2002):行为的结果=个人的力量+环境的力量,即由个人力量(“能力”和“努力”构成)或有效的环境力量(“任务的难度”和“运气”构成),或同时归因于这两个因素。

由Jones和Davis(1965)提出了“相应推断”理论,指外显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在的人格特质直接引起,或者说,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特质是一致的。但应考虑三方面因素:社会赞许性、独特性和选择自由性。

Kelley(1967)的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同时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区别性、一贯性和一致性。

Bernard Weiner(1971,1973,1979)在海德(Fritz Heider)归因理论基础上提出三个维度的归因理论对行为结果进行分类(见表1)。突出点是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受到大多数研究者支持。

表1 Weiner的归因模型

韦纳(Bernard Weiner)之后,拉赛尔(R-Russell)继续完善了韦纳的三维理论,“心境”替代了原三维理论归因模式中的“努力”,形成了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的三个维度的拉赛尔归因理论。

总之,韦纳(Bernard Weiner)归因理论是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运动中归因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多以三维归因理论为基础。

3 武术教学与训练中的归因训练

3.1 武术学习与训练归因理论相关分析

武术学习与训练是现代学校教育、竞技比赛、社会传习等的重要内容,跟现代体育教学紧密联系,武术教学与训练是教师、教练(以下简称为指导者)和学生、徒弟(以下简称学习者)的互动关系,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指导者起到主导作用,指导者的教学方法及其它因素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动作的掌握,指导者和学习者都要进行结果归因,从而提高武术教学与训练成绩。但是本文主要进行的是指导者引导学习者进行正确归因,从而提高成绩。

在武术学习与运动训练中,武术指导者要提高学习者武术学习、运动训练的效果就必须及时地了解学习者的武术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动态,并帮助他们对已出现的武术学习或运动训练、竞赛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尤其是对成绩不佳者要进行良好的归因训练,避免他们形成内部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从而形成习得性无助感。而是使他们形成外部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即通过正确归因完全可以取得好成绩,从而使他们以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武术活动中去。

3.2 影响武术学习与训练归因的因素

3.2.1 影响指导者和学习者的内部因素

个性特征因素:研究指出外向性特质者较乐观、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成功和失败时会尽力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后者则表现相反。成就动机因素:个体成就动机的高低,影响到学习者的归因,高成就动机者倾向于自己的能力,低成就动机者则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失败时归因于能力。自我效能感因素:高效能者倾向于把失败归因到努力程度不够,而低者则归因于能力低,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内部的或可控制的因素,自我效能感也将会提高。性别因素:性别差异使男女归因不同,男性与女性在成就情境中的期望不同,男性在成就情境中看重竞争性并多有乐观期望,而女性则对成功的期望较低。年龄因素:关于努力、能力和结果的看法随着年龄变化的,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归因逐渐定型并内化稳定。

3.2.2 影响指导者和学习者的外部因素

社会文化背景特征:武术文化是一种集技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于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的时代侧重于不同的层面,不同地区的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会对归因产生不同影响。运动项目特征:武术运动项目分为套路和散打,即个人项目和对抗项目,都是由裁判评分决定的竞赛项目,运动员通常将成败归于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制因素,对于散打这样的双人项目,运动员更可能将失败归因于自我因素,而不会因失败而责备对手。训练年限: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的稳定性归因要比训练年限少的运动员高。比赛结果在现代运动员归因的影响越来越大,运动员通常对比赛结果看得较重,失败的结果比成功的结果更可能引起归因,尤其是出乎意料的失败比预料到的失败更趋向原因探究;此外还有教练员、运动员的凝聚力以及家庭背景等均是影响归因的因素。

3.2.3 学习者归因还与学习者期望和习得性无助感有关

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受期望的驱使,会把某行为的结果归因于稳定原因的学习者比归因于不稳定原因的学习者更期望该行为再次发生。例如,如果一个学习者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那么他会认为下一次可能成功。但是,如果他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那么他会认为下一次还会失败,从而引起充满希望或者是无望的感觉。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在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这将给学习者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在学习者出现失败时,正确归因于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时,可以调节学习者的心理,影响学习者的归因稳定性。

3.3 武术学习者归因训练方法

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武术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归因训练的研究在体育领域中极少,在武术学习与训练中就更少,而在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方面,有效的归因训练则会对学生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体育研究者的重视。对于武术学习者的归因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3.3.1 观察学习法

通常让学习者观看与其相近(如年龄、性别等)的学习和训练的音像,学习学生或运动员在完成某一行为时进行归因的情况。尽可能与现实学生或运动员的实际行为相一致,并要求在观看录像后,让学生或运动员重复类似的行为。让观察学习的效果更好地迁移到平常的武术学习与训练中去。

3.3.2 团体发展法

武术学习通常以集体方式进行,可以分成多个小组,项目相同的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和分析行为的原因,并由经验丰富的武术教师或教练对各人及整个小组的情况做较全面的分析,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归因。然后,个人选出与自己行为最有关系的因素,并对选择因素进行评定,教师或教练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对小组成员反馈,指出归因偏差,鼓励比较符合实际的、积极的归因。

3.3.3 强化矫正法

让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某种武术行为,并提前制定学生相应的归因表,要求学生在事先预备的归因因素列表中做出相应选择,对武术行为归因。每当学生做出比较积极的归因时,随即给予鼓励或奖赏,同时对那些很少做出这类归因的学生给予暗示和引导。

3.3.4 积极的反馈法

对于行为结果进行积极反馈,同时偶尔给予批评的积极反馈。当学习者进行某些武术技术动作失败时,尽量给运动员提供积极或者准确的批评反馈,学习者知道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使学习者的态度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3.3.5 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法

鼓励学习者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通过对学习者设置明确具体目标,可以提高自我定向和自我调节技能,他们更愿为自己的成绩和今后的发展承担个人的责任,同时帮助外控型的运动员更清楚地意识到设置目标——做出努力——达到目标的这种因果关系,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或部分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增强控制事物结果的现实感和自信心。

3.4 武术学习归因训练应遵守的原则

3.4.1 实事求是原则

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归因,不分场合一味地进行内部、可控归因,造成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会使学习者产生对教师或教练员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等,这将不利于运动员自信心的建立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3.4.2 区别对待原则

因学习者存在个体差异,应注意使用客观的标准和恰当的期望,比如,如果使用操作性的、具体的评论来指出学习者的不足,有助于使技能较差的学习者明确了解他应当做怎样的努力才能改进技术,同时也不会产生失落感和羞愧感。

3.4.3 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原则

武术指导者应指导学习者知道什么是可控因素,什么是不可控因素,并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那些可控性因素上,而忽略那些不可控的因素,强调个人努力。例如,饮食、睡眠、准备活动、注意指向、战术应用等属于可控的因素;天气、场地、比赛时间、裁判、观众、记者、教练、队友、对手等属于不可控的因素。

4 结论

归因是现代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有效地利用正确的归因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归因对学生武术学习的成就动机、情绪反应、期望都有影响,教师指导学习者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提高学习者进行积极自我归因,最终适当调节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信心、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成就动机,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严美萍,李林体.体育教学中归因理论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3):52-53.

[2]罗湘林,张洪斌,马 妍.运动归因训练的心理效应[J].体育与科学,1995(5).

[3]傅永春.归因理论形成与发展[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版),1993(1):48-52.

[4]祝蓓里.运动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Attribution Training in Wushu's Teaching

Gou Xiaoping1Liang Yanfei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Longdong College,Qingyang Gansu 745000)

This paper uses of literature and practice,for conduct a study with the attribution of training in Wushu's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Wushu's teaching that belonged to the sports education.Wushu's teaching and training,it's common to move about to be between the student,Wushu teachers can lead student carry on correct attribution of training to result that Wushu learning and training,improve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e result,encourage the motive of student'sstudy and interest,strengthen the enthusiasm of their study,improve the score.

attribution training Wushu teaching and training attribution way

G85

A

1004—5643(2011)06—0071—03

1.苟小平(1978~),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2.梁燕飞(1981~),男,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归因武术学习者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武术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