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延安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略论

2011-12-10 09:46
关键词:延安马克思主义理论

沈 郁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一、宝塔山的光辉召唤着无数有志救国图存的青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主张抗日。党中央到陕北后召开了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种救国存亡的抗日主张通过东征、西安事变和国共合作等事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赞赏。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也走出了山沟和国门。党的抗日主张通过广泛宣传后,中共中央的驻地——延安“成为指引中国革命的方向,照耀中华民族前程的红星”[1],也成为一大批爱国青年的聚集地。海内外青年们“或者持当地党组织的介绍信,或者持当地救亡团体的介绍证件,或者受社会著名人士推荐,或者是南京、武汉、重庆等地八路军办事处介绍,或者什么都没有只凭一颗赤诚的心,一批又一批地潮水般地涌进了延安,涌进了中国共产党举办的各类学校”[2]。

“割掉我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我还有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这首小诗生动地道出多少革命青年的心声。毛泽东曾对此高度评价:“你们从很远的地方辛辛苦苦地来延安学习,我看是已经有了决心的。什么决心呢?延安没有升官发财的机会,你们来此一不为升官,二不为发财,那末远道来此,究竟为什么呢?无疑的是为了抗日救国,所以你们是有抗日救国的决心的。”[3]但是青年们的决心只是一种自发的意识,并不是由坚定的政治方向。为了提高革命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承担这一任务的是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延安举办的各类高等院校。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延安的各类高等院校陆续兴办起来。除1936年1月恢复的红军大学(后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外,从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又创办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中国女子大学、华北联合大学(成立后随即向华北敌后挺进,到达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办学)、自然科学院、行政学院、医科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民族学院、军事学院、中央高级党校、中央马列研究院等十多所高等院校。

建立家庭。这个家庭的一家五口包括婆婆、丈夫、病人和两个孩子。其中有前妻所生的女儿5岁,病人自己所生的女儿3岁。病人的小姑子在教会学校上学,学费是由婆婆从自己卖房的资金中支付的。小姑子住在家里,她自己不交费用。

二、延安时期延安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尽管延安各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学员成分而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展开的,但此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已成系统化。如鲁迅艺术学院把政治理论列为全校各系各专业的共同必修课。其中,设有中国共产党、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问题、辩证法等教学内容。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以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为核心,以哲学、抗战形势和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党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为基本内容,在延安各高等院校重点讲述。

(一)延安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

1.以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教材。1937年七八月间,毛泽东为已经改名为抗日军政大学的红军大学学员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著名的演讲,《实践论》系统阐明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强调了实践第一而不是理论第一的观点,指出人们的社会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动力和源泉,而且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揭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认识运动规律。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和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应认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论右倾机会主义或‘左’倾错误路线,就哲学世界观方面来说,就其思想方法的特征来说,都是主观主义的,形而上学的,都是违反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原理。因此,为了要彻底克服这些错误倾向,不但要在政治上、军事上给以批判,而且还应该从哲学上来进行斗争,从方法论方面来把它从根本上加以摧毁。这样,不同政治路线的斗争,终于要引向哲学世界观方面的斗争。”[4]这两篇演讲,是毛泽东对高级干部进行的一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教育,也是一次党的思想路线教育,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向人们展示了党的抗战策略:从实践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抗战的胜利保证。延安各高等院校一直以《矛盾论》、《实践论》两篇哲学著作作为基本教材,开展哲学教育。

4.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尤其是马列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马列主义,认真研读马列原著是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必修课。延安时期,党的领导带头在党和人民军队中掀起了学习马列主义的高潮,即使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里,总会抽出时间认真研读马列原著,并与实践结合,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一大批在实践中有丰富经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到延安各高等院校,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尤其是马列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说,并着重进行了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后来,他们成为各级思想政治理论骨干,发挥其思想教育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去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教育使学员认清历史规律,明确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坚定的成为共产主义者;与唯心主义划清界线,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抗战初期,党内教条主义残余尚未肃清。“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吓唬工农干部,把他们俘虏起来,充作自己的佣人,而工农干部不易识破他们;也可以吓唬天真烂漫的青年,把他们充当俘虏。”[7]比如当时的中国女子大学就有学员称王明为“王妈妈”,有些青年整天抱着教科书死记硬背,却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的关系。如何将青年们从教条主义的“俘虏”中解救出来呢?首要的任务就是整顿学风,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就是让青年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要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应将经典作家的理论甚至个别结论当作教条,而是应着重学习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方法,总之就是要将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2.抗战形势和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在抗战初期,国人都关心中国人民能不能取得最后胜利?国家民族前途会怎样?要怎样才能够争取最后胜利?这是迫切地需要得到回答的问题。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为包括广大知识青年的在内的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文章深刻分析了敌我面临的形势,反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系统阐明了通过持久战和达到最后胜利的必然规律。因而《论持久战》也是延安各高等院校学员的必修教材。同时结合党内的具体工作,借助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的批判等党内的典型事例,进行抗战形势政策教育。使学员对我党的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均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认清全党同志在新阶段中所应肩负起的重大历史责任。

1.重视对青年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实事求是学风的培养。延安时期,为了将青年们接收下来,党创办了各种学校,党的领袖们为办好学校呕心沥血。无论是指导学校教育方针的制定,还是为学校配备优良的干部教员队伍;无论是领导人参加学校开学、毕业典礼,还是亲自到学校授课。这些无不体现出党中央和毛泽东对青年成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悉心的指导。

延安时期各类高等院校教学内容上,能够“用马列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去分析中国历史与当前的具体问题,去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并使学生养成这种应用的习惯,以便在他们出校之后善于应用马列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去分析问题与指导实践。”[6]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坚持的方法。

(二)延安时期延安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

综上,硼替佐米辅助治疗老年膝关节周围骨肿瘤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TNF水平,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3.以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进行党性教育。刘少奇指出共产党员的使命和应该具有的修养。“我们共产党员,应该有最伟大的气魄和革命的决心。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愉快而严肃地下定自己的决心,来担负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任务。”[5]127-128这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应具有的信念。其次,要有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的准备。“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应该首先想到党的整体利益,都要把党的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问题、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原则”[5]130,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经得起这样的考验。延安各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大批知识分子和工农分子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难免会有一些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带入党内。很多人对党和党员的认识远远不够。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就是要使他们能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培养无产阶级意识,加深对党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始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而开展,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取得真正实际效果。抗战初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甚至在党内,一部分人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抗战还认识不足,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尽可能多的力量参与统一战线,1937年9月,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中明确指出:“尽管还有某些人不明了这个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及其伟大的前途,还在认为这个统一战线不过是一个不得已的敷衍的临时的办法,然而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中国是否能从如此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解放出来,将决定于这个统一战线的发展状况。”[10]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紧紧围绕各个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各个阶段中教育工作的规律、特点,并及时将教育实践中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自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熟与进一步发展。

3.坚持理论灌输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劳动是延安各高等院校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方式。这一时期的延安,气候条件恶劣,各种物资都较缺乏。全国各地涌入延安的革命志士一时间生活问题都难以解决。仅仅凭借当地的条件是无法把这些学校办下去的,所以只有依靠广大学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来解决各种困难,包括校舍的修建、学员的基本生活问题。所以生产劳动成为各学校学员的第一堂课。女大——革命女战士的熔炉。在这里,每个女学员分种着一定数量土地,因而不论在如何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各个人都想通过辛勤的劳动,夺得最好的收成。除此她们还要做些挖厕所、帮厨、背柴之类的零杂活。这些“肩未曾担担,手不曾提篮”的“千金淑女”很快就能够适应如此艰苦的环境,女大的教育效果不能不令人惊叹!抗大成立之初,由于缺乏教室和宿舍,曾两次大规模地自己动手开挖窑洞,建筑新校舍。还修建了一条长达3000多米的盘山公路——“抗大公路”。“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9]延安各高等院校师生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学习中生产,在生产中学习,这样不仅极大地解决了广大教职工学员的经济困难,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这种学习方式是理论教育上的创举。这更一步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实践的观点。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三、延安时期延安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党的任务紧密相连,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促进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延安时期各高等院校整个教育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些高等院校也坚持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统一。党的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延安高等院校以理论教育来促进党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对工农干部和知识青年的思想改造上。“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8]加强党的建设还必须不断地把广大先进的革命青年发展到党的队伍中来,给党的机体补充新鲜血液,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对知识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以发展知识青年学生入党来检验教育效果的。为此,在开学之初,有计划地进行关于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根据地以及学校等问题的宣传教育工作,以使知识青年学员很快地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消除对抗日根据地和学校的空想;继而开展纪律和艰苦奋斗作风的教育,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同时着重引导广大知识青年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经过理论教育,大多数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1 仪器 Agilent 1290 InfinityⅡ液相色谱仪,Agilent 6470 三重四级杆质谱仪(美国 Agilent Technologies 公司);低温高速离心机(德国Thermo 公司);XW 80A型涡旋混合器(上海医大仪器有限公司);Mettler AE240 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瑞士 Mettler Toledo 公司);Millipore-Q超纯去离子水净化仪(美国 Millipore 公司)。

6.4 自查自纠。倡导学校组织由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定期对食堂和集中就餐场所开展检查和测评。应将自查结果及整改情况及时向学校师生及家长公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就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时期。历史证明,越是发展经济,越是改革开放,就越是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诸如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等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回答的。当今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必须自觉回应时代呼唤,关注群众思想认识发展的新动向,为群众解答一些重大现实理论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二)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个体系和内容,无处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是以人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始终以人为中心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建构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本质内容和根本要求。延安时期延安各高等院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对革命青年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后这批革命青年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正如邓小平所评价的:“抗日战争时期吸收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后来的政治干部除了老红军外,就靠这批人,从这批‘三八式’里面选出来的。”[11]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更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正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动体现。可以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义。因此,我们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1]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50.

[2]任学龄,杨延虎,等.中国青年运动的典范:延安青运十三年[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22.

[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8.

[4]艾思奇.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75.

[5]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7-128.

[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794-795.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9.

[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47.

[9][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上海:三联书店,1979:89.

[1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64.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2.

猜你喜欢
延安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