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导向下党校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构建

2011-12-24 20:17
理论导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党校学术期刊导向

谭 焰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南宁530021)

“核心期刊”导向下党校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构建

谭 焰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南宁530021)

21世纪以来,我国学术期刊进入发展新阶段,“核心期刊”已经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风向标,在学术期刊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呈现出对构建学术期刊优良品牌的导向作用和对学术期刊价值追求的引导作用,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介入也成为主流导向。党校期刊学术影响力构建应当在“核心期刊”的导向之下,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办刊质量。

核心期刊;期刊评价;党校期刊;学术影响力

目前,我国各种机构研制的“核心期刊”种类趋多,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权威性在学术界、教育界、期刊界获得普遍公认的,按其最早研制发布的时间排列,计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中文核心期刊”(研制者: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研究会,1992年)、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研制者: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的“核心期刊”(研制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2004年)、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的“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研制者: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图书馆和信息管理学院,2009年)等4种。尽管“核心期刊”的评定一开始就引来了诸多争议,至今仍众说纷纭,但经过20年的实践总结和不断改进、完善,这些期刊评价体系日益受到期刊界的广泛重视。21世纪以来,我国学术期刊进入发展新阶段,“核心期刊”已经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风向标,在学术期刊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核心期刊”的导向作用及其趋势

当前,“核心期刊”对构建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导向作用正逐渐显现。其导向作用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

1.对构建学术期刊优良品牌的导向作用。这个作用主要表现在聚集优秀作者和吸引优质稿源上。从期刊工作的规律出发,研究这种趋向和功能尤其必要。在学术期刊界,作为名牌期刊,有着聚集优秀作者和吸引优质稿源的功能,这个功能还有着越来越强大的趋向,并在期刊群中形成一种向两端分化的导向作用。就是说,名牌期刊能够聚集和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稿源,其发表的优质文章就越多,从而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力,而更加固化名牌期刊的声誉;反过来又能借此吸引更多的优质稿。如此形成有利于名牌期刊发展的良性循环,直至形成出版方市场。核心期刊就具有这样的聚集能力和吸附能力,它可以利用期刊的名牌效应聚集众多的优质稿源乃至顶尖稿源。而与核心期刊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则是,非核心期刊的其他期刊会失去更多的争取优质稿源的机会。这种现象可以喻之为“洼地效应”(或曰“盆地效应”),以流水向低洼处聚集形容,在流水向低洼处聚集的同时,高处、半坡处则很难留得住流水。

从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现实轨迹来看也是这样。一方面,作者对于期刊投稿的选择开始呈现出积极的“趋光”意识这样一种“集体无意识”。在北京大学的“核心期刊”(1992年版)刚发布的最初几年,作者的投稿选择并无特定的指向,对于是否核心期刊并不像今天这样普遍关心。当然,作为优秀作者对于论文的投向选择还是存在的,也都希望能在一个与自己的论文质量相匹配的期刊上发表,但这个要求并未与核心期刊相联系。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非核心期刊不投的趋向不仅已经呈现,而且已经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各期刊编辑部则想方设法彰示自己的核心期刊称号,在期刊的显著位置或其他场合标示出来。在这个导向面前,一些期刊史上曾有被遴选为核心期刊的,也想方设法保留核心期刊的名号。

从积极的意义上说,“核心期刊”起到了构建学术期刊优良品牌的导向作用。由于对优秀作者和优质稿源的聚集和吸引,这对于引导期刊向优质化方向发展,作用无疑是积极的。

2.对学术期刊价值追求的引导作用。从实践上看,是否积极、主动地追求“核心期刊”的达成,即是否以被相关期刊评价体系遴选为核心期刊为荣誉、为办刊的高层次目标和价值追求,其预后效果是不一样的。为此,许多期刊及其上级主办单位也都在各自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设定上将核心期刊作为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这与“核心期刊”刚发布的最初时期,许多编辑部所持的淡然和做局外观的心态,形成强烈反差。在国内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几乎所有“211”大学或有深厚科研实力的学术机构,或确定了较高办刊目标的期刊社的主编,都不再对“核心期刊”持漠然态度,往往把是否进入核心期刊作为评价期刊工作的重要标杆。

在学术期刊发展的最近20年中,由于导入了“核心期刊”评价机制以及以全计量统计数据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其他相关的期刊评价体系,各种学术期刊自觉利用这些评价体系作为促进和改进自身工作的重要参考和成效评价,已是普遍的事实,并且已经在实际中体现出这种导向的积极效果。

3.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介入成为主流导向。无疑的,政府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态度将对“核心期刊”的走向产生很大的影响。来自相关渠道的最新信息表明,政府主管部门已由对“核心期刊”的评定持谨慎态度开始转向积极引导与推介上了,这对于学术期刊界和期刊评价界来说,是一个显性的信号。

毋庸讳言,由于“核心期刊”对于构建学术期刊的优良品牌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遴选核心期刊,无论是事实上还是评价机构未言及的潜意识中,都包含有推崇、推介优秀期刊的意图在内。“核心期刊”的隐性功能之一,就是对学术期刊的分导和分流。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央与国家有关部门就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新闻出版机构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制定了期刊发展规划与改革规制。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出版机构进行改革的设想与规划中,推动学术期刊的进一步改革,也是其规划的总要求和大方向。目前已经推出的各种“核心期刊”和“名刊”的评选,①正好切合了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思路:推动各种优质学术资源向“核心期刊”和“名刊”倾斜,从而推动一批优秀的学术期刊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及与学术国际化接轨,使学术期刊的发展走向科学、健康的道路,从而促进学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这就是说,优秀期刊中的核心期刊、名刊将不仅越来越受到读者、作者的关注,吸引更顶尖和更多的优质稿,还将受到各种权威机构甚至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肯定、褒扬、资助以及推动,不仅民间的期刊评价机构起着发端和推动“核心期刊”前行的作用,政府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引导与推介。这种情形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加剧期刊两极分化的速度。

二、党校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构建党校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隶属于三大系统,即高等院校、社科院(联)和党政干部院校。党校包括在党政干部院校之中。在这三大系统主办的期刊中,各期刊的基本定位依托所在机构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党校期刊由于所依托的机构担负的任务具有特定的内容和要求,因而也显现出不同于其他机构期刊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了各级党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方面肩负着重要任务。党校期刊作为党刊,它的性质决定了在上述任务的基础上所负有的宣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研究党在各个时期总的路线方针,从而实现以正确的理论引领社会思想、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职责。因此,对于党校期刊来说,政治性的要求就是党校性质和党刊性质决定的。党校期刊有着为政治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服务这一根本性的要求,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阵地。

党校期刊的主要任务,还具体表现在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侧重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建设、政府管理与公共管理、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二是侧重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研究,完整、准确、科学、及时地阐述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开展咨政研究,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咨政参考。需要指出的是,党校作为党委政府的咨政研究机构,负有为地方党委决策服务的重要职责,党校主办的期刊,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上,还体现在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和对实践的指导及其实施效果上,如地方公共政策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政府执行力研究等等,表现为它的非纯学术性即实用性和应用性。由党校期刊肩负的重要任务出发,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坚持引领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就是党校期刊的首要任务和始终不渝的办刊目标,也是构建党校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基点。

2.构建党校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构建党校期刊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问题,既是党校期刊的性质任务所要求,也是其定位方向决定的。如前所述,党校期刊的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政治学学科研究的构成部分,即使是地方公共政策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政府执行力研究等非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即实用性、应用性的研究,也依然要以政策理论的研究作为基础。为此,党校期刊必定要以研究的理论深度、理论创新和理论应用为重要特征。一句话,学术品位和学术影响就是党校期刊风格的重要构成内容。只有具备相应的理论深度和理论创新特质,并且在理论应用的研究上发挥独有的作用,党校期刊才能完成作为党刊所规定的任务,实现其正确理论导向的目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②党校期刊大多定位为学术性期刊。③作为学报,对于学术性的要求就是其基本的内在要求,追求学术品位和学术成就,也是学报的题中应有之义。绝大多数党校期刊朝着学术化方向发展已成大的方向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趋势。党校期刊在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也承担着推动学术研究与理论发展的重任。

党校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同类期刊中的整体情状,可以借助期刊评价手段,通过相关的分析得出。摘取《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汉大学研发,2009年,以下简称《评价报告》)中的“810政治学”学科专题中有关党校期刊的情况加以统计和分析(见表1),可以看到党校期刊在政治学研究领域的情况。由于党校期刊主要偏重于政治学领域的研究,《评价报告》亦将党校期刊主要集中于该学科中,被收录于政治学学科的党校期刊共有73种,约占党校期刊④的80%以上。在这个比率之上进行相关分析,能够反映出党校期刊的概貌。

《评价报告》对各学科领域(专题)的学术期刊进行了等级划分,分别为权威期刊(A+)、核心期刊(A)、准核心期刊(B+)、一般期刊(B)、较差期刊(C)五个等级。由表1可见,政治学学科的期刊共有231种,其中党校期刊73种,占该学科期刊总数的31.6%。假定党校期刊在各个等级的分布都是平均的,那么它在各等级所占的平均率也应该都是31.6%。而上表表明,党校期刊进入权威期刊(A+)的占权威期刊总数的16.7%,比平均率低14.9个百分点;进入核心期刊(A)的占核心期刊总数的48.6%,高出17.0个百分点;A+、A两项一共占了40.4%,高出8.8个百分点。此外,准核心期刊(B+)中党校期刊也占到了38.6%,高出7.0个百分点。等级越往后,即B、C两项的比率比平均率越见减少。

这些数据表明,第一,党校期刊主要集中在政治学领域,并在该学科专题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显著份额。第二,党校期刊进入权威期刊(A+)的仅有2种,这说明占据全国领先地位(即权威期刊)的相对较少,而核心期刊的入围份额较大,占据了二分之一的份额;如果将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合并考察,党校期刊入围的比率依然高于平均率;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之后较靠前的准核心期刊等级,党校期刊的比率也超出平均率,占了五分之二。综合起来看,党校期刊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占据了较大份额,表明党校期刊在学术影响上也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在政治学学科领域中,党校期刊占据的位置呈向中间靠前的位置集中的趋向,顶尖的不多,靠后的也不多。这也体现了党校期刊在学术研究中的优势方向及整体的学术影响水平。诚然,这种状态并非理想状态,这个情况表明,在构建学术影响力方面,就党校期刊整体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努力构建党校期刊的学术影响,进一步提升其学术地位,更好地实现党校期刊所肩负的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就是各党校期刊主办单位及其编辑人员的努力方向。

三、借助“核心期刊”的导向作用积极推进党校期刊的改革

在学术期刊发展与创新的语境下,党校期刊也同样面临改革与创新的要求。前文述及的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对学术期刊改革的推导,对学术期刊改革的总要求和大方向,也将是党校期刊的改革要求和发展方向。面对学术期刊的改革要求,尤其是来自自身的、由其肩负的职责以及内在追求所推动的改革,已经迫切地摆在了党校期刊面前。进一步提升党校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则是改革的目标所在。

1.以“核心期刊”为导向,确定党校期刊的优质化方向和特色营建。目前,编辑出版的优质化和特色营建是党校期刊改革的重点。首先,是党校期刊优质化发展的问题。各学术期刊之间存在着竞争,目前这种竞争更多地表现在发行量、网络点击量和web下载量等反映读者关注程度,以及被使用和被引用指标等反映受重视程度上。这些竞争,归根到底也是对优秀作者和优质稿源的竞争。近些年来,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以进入“核心期刊”、“名刊”作为中心内容的竞争。这种竞争加深了学术期刊对发展与改革要求的紧张度和紧迫感。为此,应借助于期刊评价手段推动学术期刊以及党校期刊的改革,提高编辑素质,完善工作制度,改进编辑工作以及组稿、审稿方式,保证期刊出版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以争取更多的优质出版资源即聚集更多的优秀作者和吸引更多的优质稿源为中心内容,从而确保党校期刊编辑出版的优质化。其次,是党校期刊出版方向与定位的特色问题。特色化出版,正在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特色化道路将是打破众多的学术期刊“千刊一面”的有效途径。我国学术期刊的趋同化问题一直存在,在学术期刊的绝对数量发展到6000多种的今天,越来越呈现出雷同相似的趋势。特别是高等院校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报类期刊,由于办刊出资者的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默许或容忍所主办的期刊尽可能地照顾本单位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教研人员论文发表的需求,从而使得学报还负担着“自产自销”的担子,这种现象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导致综合性学术期刊的面孔越来越相似,发展路径也越来越狭窄。突破原来的出版定位框框,明确期刊的特色,应是众多学术期刊主编们重点思考的中心问题,也已成为当前党校期刊改革的重要方向。可喜的是,许多党校期刊已在特色营建方面探出了有益的路子。

2.借助期刊评价手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目前,各种期刊评价体系提供了多重评价手段,且日趋完善、全面。这些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科学地反映各种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其中以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两项指标最常被使用到,此外还有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海外论文比以及二次文献转载量(率)等等指标。善于利用这些指标,加强对各种期刊评价体系相关指标的研究与分析,及时追踪这些指标的变化,适时分析这些指标变化所反映出来的期刊质量、学术影响水平和学术交流状况,检验期刊工作的成效得失,用以指导期刊工作的改革。通过运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和数据,有针对性地对期刊工作加以改进和完善,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向,使改革方向和目标更加明晰和有针对性,以推进期刊的质量提高和学术影响力的构建。

注 释:

①“名刊”,指教育部2003年起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评选的高校学报类型的名刊。

②党校期刊全面走向学术期刊的发展路径,是以1983年党校教育正规化为起点的。

③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中,党校期刊中被确定为学术期刊或半学术期刊的在90%以上。参见《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汉大学,2009年版。

④为全面反映党校期刊在全国学术期刊领域的概貌,这里的“党校期刊”,包括党校所办的期刊,也包括党校、行政学院合一的校(院)所办的以“行政学院”冠名的期刊。

[1]邱均平,李爱群.期刊评价的价值实现与社会认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张雁影.浅论核心期刊评价功能的现实意义[J].理论导刊,2006,(5).

[3]陈铭.从核心期刊概念的演变看核心期刊功能的转变[J].图书与情报,2008,(2).

[4]齐昆.国内核心期刊研究综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5]温朝霞.充分发挥党校期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作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4).

[6]谭焰.新时期党校期刊的定位和功能研究——以《桂海论丛》为视角[J].桂海论丛,2010,(增刊1).

G239.2

A

1002-7408(2011)12-0090-03

谭焰(1959-),女,广东怀集人,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桂海论丛》杂志社副社长,副编审,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发展及编辑学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陈合营]

猜你喜欢
党校学术期刊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