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分析

2011-12-28 07:25斌,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时段

陈 延 斌,陈 才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分析

陈 延 斌,陈 才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运用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和分析模型,定量研究了1978年以来吉林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吉林省与全国的产业结构趋同严重,相似指数均在0.97以上;吉林省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总差距在缓慢增大;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近30年发展趋势表明吉林省的产业结构正处在向高级化演进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合理。2000年以来吉林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所提高,竞争力有所提升,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带动,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产业结构演进;偏离-份额分析;吉林省

0 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与组合形式[1],是区域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的载体。产业结构演进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内容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提高。众多学者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许多理论,如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法则、霍夫曼定理、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模型、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演替理论、赤松要的雁形产业发展形态说等[2]。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演进的驱动因素[3-5]、特征[6]、模式[7]与路径[8],以及产业结构演进的生态环境效应[9]、城市化响应机理[10]、产业结构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11]等方面。在经济体制与企业效率一定的前提下,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及演化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与发展状况[12]。因此,研究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自然与人文环境独特。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旧体制下形成的产业结构严重阻碍了吉林省的经济发展。2003年,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吉林省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基于这一形势,科学地总结吉林省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特征,对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

1.1.1 产业结构相似指数 以某一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为标准,通过计算相似指数,将两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比较区域产业结构的同构化程度[13]。其值越大,产业结构趋同越严重。

式中:k表示产业部门,Xik和Xjk分别表示区域i和区域j各产业所占比重。

1.1.2 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差系数 伴随产业结构的转变,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劳动力由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较高的部门转移。运用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φ1衡量区域三次产业的就业产业结构均衡程度,运用就业产业结构偏差系数φ2衡量区域的就业产业结构整体偏离程度[14]。

式中:GDPi/GDP为 第i产 业 产 值 所 占 比 重;Yi/Y为第i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

1.1.3 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方向系数 产业结构转换最直接的原因是区域各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异。区域内部各产业增长速度差异越大,产业结构转换越快;若各产业增长速度相当,则转换速度就较慢[15]。因此,可把区域各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异作为衡量区域产业结构转换速度(V)的指标,同时构建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θ)。

式中:Xi和X是i产业和GDP年均增速,Ki是i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1.2 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是解释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大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确定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16]。具体模型如下:

假设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区域和全国的经济总量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经济总规模为b0,末期(截止年t)为b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j,0、bj,t(j=1,2,…,n)表示区域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分别表示全国在相应时期初始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分别表示全国初始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则区域和全国的任一产业部门j在该时段的变化率为:

式中:W、u分别为结果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

1.3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研究区域涉及吉林省所辖的8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研究时段设定为1978-2009年。1978-2004年全国和吉林省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2005-2009年数据分别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吉林统计年鉴》。

2 吉林省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2.1 产业结构演进总体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吉林省产业结构演进总趋势是:1)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1988年起成为比重最低的产业;2)1978-2009年,第二产业比重一直是三产中最高的,但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1978-1998年其比重持续下降,1999年后开始逐渐回升;3)1978-1984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1985年后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比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3年后趋于平稳,比重略有下降。

图1 1978-2009年吉林省产业结构演进动态过程Fig.1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s in Jilin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09

2.2 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分析

2.2.1 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动态演进 1)第一产业是吉林省产业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978-2000年产值比重均在20%以上,2001年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第一产业各部门发展不均衡,以种植业和牧业为主,林业和渔业发展相对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2)第二产业是吉林省的主导产业,起步于“一五”时期,在国家政策力量的推动下,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重化工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然而,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发展模式的过度单一使得工业结构比例失调,物资消耗高、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比例过大,知识技术密集型和新型工业比例过小,这种附加值较低的工业结构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针对轻工业落后的实际状况,吉林省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了倾斜发展轻工业的“六优先”政策,同时对机械、电子、建材、医药等行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了能源和物质消耗,加快了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为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了基础。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内部结构不合理,产值较大的部门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基于知识和信息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导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低,制约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总之,低层次、内部矛盾的产业结构直接造成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竞争能力不强。

2.2.2 产业结构趋同分析 由式(1)可计算吉林省与全国的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图2)。按照国际惯例,如果系数高于0.9,则说明地区间产业结构存在较严重的同构现象。由图2可见,所有年份的相似指数均在0.97以上,说明吉林省与全国的产业结构几乎完全趋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必然带来产业结构趋同现象。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加速工业化的结构成长阶段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阶段,包括汽车、石化、重型机械在内的重化工业逐渐取代轻纺工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雷同必然带来产业结构趋同。另外,资源结构的相似性、消费结构的相似性、产业生命周期等也是产业结构趋同形成的重要原因。

图2 1978-2009年吉林省和全国产业结构相似指数Fig.2 Similarity index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etween Jilin Province and China from 1978 to 2009

2.2.3 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 由式(2)计算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图3)和偏差系数(图4)。由图3可以得出:第一产业为负值,说明其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反映了第一产业内部存在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在1978-1997年比较稳定,1998年后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间的不均衡程度越来越大;1978-1985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产业偏离度为负值,1986年后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偏离度为正值,就业产业发展均衡度逐渐提高。这种均衡度的提高或降低也可用偏离系数(图4)来表示,1978-2009年吉林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总差距在波动中逐渐变大,调整两者的比例仍然是今后重要的工作。

2.2.4 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动态演进 根据式(3)计算吉林省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方向系数(表1),可以看出:1)1978-1989年的转换速度最快,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吉林省加大了对通讯、金融、保险、卫生、教育等行业的投资,从1984年开始第三年产业产值急剧增加,各行业迅速形成规模,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达到0. 1057;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旧体制下形成的重型产业结构成为吉林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使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进入调整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结构转换速度系数明显下降;进入21世纪,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第二产业增长趋势明显,结构转换速度系数有所回升。2)从产业结构转换方向系数来看,1978-2009年第一产业一直小于1,第三产业一直大于1,第二产业在前两个研究时段方向系数小于1,第三个时段大于1,说明第一产业的增速低于GDP增速,第二、三产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尤其是2000年以来的发展趋势表明吉林省的产业结构正处在向高级演进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合理。研究时段内,第三产业的方向系数逐渐减小,主要是由于吉林省第三产业传统部门过多,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是主因。

表1 1978-2009年吉林省不同时段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方向系数Table 1 Conversion coefficient of rate and direc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Jilin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09

2.3 产业结构演进过程

选取1978-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3个时段,依据式(4)~式(11)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表3。从全国份额分量来看,三次产业均为全国性增长部门。结合吉林省的实际发展,第一产业除1978-2009年总增长量小于全国份额分量外,其余两个时段均大于全国份额分量,说明第一产业发展较好,增长快于全国平均速度。1990-1999年是“东北现象”凸显期,东北区的工业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速度,这一时期第二产业的总增长小于全国份额分量。进入21世纪,得益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工业发展开始恢复,增长速度又快于全国平均速度。3个研究时段中1979―1989年第三产业增长高于全国份额分量,其余两个时段均低于全国份额分量,说明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主要是传统部门所占比例过大,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造成,导致吉林省第三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较弱。

从结构偏离分量看,3个研究时段中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说明第一产业在吉林省产业结构演进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二产业在2000-2009年结构偏离分量变为负值,说明工业内部结构失调仍然存在,制约了第二产业发展,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在前两个研究时段的结构偏离分量为负值,第三个时段变为正值,说明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成效,但是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仍然不足。

从竞争力分量看,3个研究时段中第一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经历了从负值到正值的过程,反映了竞争力有所提高,说明农业内部结构比较合理,这与前面分析相一致。第二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在第二研究时段为负值,说明工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后,工业恢复增长,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增大。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且绝对值较大,说明第三产业的竞争力逐渐下降,主要是内部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缺乏竞争力。

从表3看,21世纪以来吉林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所提高,竞争力有所提升;但是,结构效果指数值小于1,说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实际上,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结构性矛盾较大的第二、三产业的带动,未来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表2 1978-2009年吉林省不同时段偏离-份额分析Table 2 SSM analysis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Jilin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09

表3 1978-2009年吉林省不同时段相对增长率L、结构效果系数W及区域竞争系数u值Table 3 Values of relative growth and structural effect and regional competition of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09

3 结论

借助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吉林省1978-2009年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1978年以来,吉林省的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型转变为“二、三、一”型。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和牧业为主,产业化水平较低;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第二产业中轻重结构比例失调,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一般性服务业比重较大,现代服务业专业化与社会化水平较低。

(2)研究期内,吉林省与全国的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均在0.97以上,产业结构趋同严重,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在1998年后越来越大,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化不大。1978-2009年吉林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总差距在缓慢增大。

(3)1978-1989年的产业结构转换速度最快,1990-1999年产业结构进入调整时期,结构转换速度系数明显下降;2003年后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结构转换速度系数有所回升。2000年以来的发展趋势表明,吉林省的产业结构正处在向高级演进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转变方向合理。1978-2009年吉林省的产业结构一直靠着结构性矛盾较大的第二、三产业在发展演进。21世纪以来吉林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所提高,竞争力有所提升。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带动,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1]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2-113.

[2]张文忠.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8-62.

[3]CABALLERO R J,PINDYCK R S.Uncertainty,investment and industry evolution[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6,37(3):641-642.

[4]陈丽蔷.外资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5,25(5):642-648.

[5]钟昌标.贸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0):18-20.

[6]AUDRETSCH D B,THURIK A R.Innovation,Industry Evolution and Employ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15-18.

[7]AUSTER E R.The relationship of industry evolution to patterns of technological linkages,joint ventures and direct investment between U.S.and Japan[J].Management Science,1992,38(6):778-792.

[8]KLEPPER S,KENNETH L S.The making of all oligopoly:Firm survival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U.S.tire industr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0,108:728-760.

[9]彭建,王仰麟,叶敏婷.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5,60(5):798-806.

[10]李培祥,李诚固.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时序阶段分析[J].经济问题,2003(1):4-6.

[11]任建兰,张淑敏,周鹏.山东省产业结构生态评价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思路[J].地理科学,2004,24(6):648-653.

[12]李小建,李国平,曾刚.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4-176.

[13]王文森.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统计,2007(10):47-48.

[14]王春枝.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2):44-47.

[15]罗吉.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4,10(2):11-14.

[16]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4-241.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Jilin Provinc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EN Yan-bin,CHEN Cai
(SchoolofUrbanandEnvironmentalSciences,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vehicle for economic growth,and its evolution relates greatly to the speed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1978 to 2009 and by using evaluation indexes and analysis models,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such as the overall featur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Jilin Province.Using similarity index in industrial structure,deviation degree and deviation factor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employment,conversion speed coeffici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irectional coefficient,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and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employment and production structure,and upgrade and convers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analyzed.Furthermore,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nalysis on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evolution in the three typical periods of 1978-1989,1990-2000 and 2001-2009 by using the Shift-Share Method(SSM).The research shows that since 1978,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Jilin and the whole nation is severely convergent,and all of the similarity indexes are above 0. 97;the asymmetry between the output value structure and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Jilin and the general disparity between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increasing slowly;the conversion rat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descending firstly and then ascending.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late 30 years shows tha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Jilin is under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going to the advanced level,and the conversion orient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reasonable.Since 2000,compared with the whole nation,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Jilin is elevated to some extent and the competitive power is advanced somewhat.However,the economic growth mainly relies on the drive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needs to be further adjusted and optimized.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Shift-Share Method;Jilin Province

F121.3

A

1672-0504(2011)05-0055-05

2011-05- 24;

2011-07-04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110FY300-6-1)

陈延斌(1981-),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E-mail:chenyb483@nenu.edu.cn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时段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分时段预约在PICC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