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研究

2012-01-06 00:49朱陶李健薄其波孙立臣兰亚佳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模组工人个体

朱陶,李健,薄其波,孙立臣,兰亚佳

(1.川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041;3.山东省胜利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研究

朱陶1,李健1,薄其波3,孙立臣3,兰亚佳2△

(1.川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041;3.山东省胜利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目的:初步探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某油田的107名研究对象测定职业紧张水平。结果:个人工作环境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心理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自我保健及休养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5);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紧张任务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人应对资源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该人群心理紧张反应突出;应对资源以自我保健和休养为主;职业紧张源增强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降低紧张反应。

石油工人;职业紧张;职业紧张量表

传统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着重关注降低或消除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有害因素。但近30年来人们发现,工作中的职业紧张等社会心理因素与工人的身心健康、生产安全密切相关。职业紧张是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群体精神病、精疲力竭症的原因之一[1]。且处于紧张状态下的机体可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内分泌、代谢及免疫过程的变化[2]。在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紧张已成为最普遍的医学心理问题之一[3]。

海洋石油员工处在“人一船一平台一陆”的环境中,其特点是海上平台作业,生产条件艰苦、劳动强度较大、长期离家、轮班作业及缺乏与外界交流,在采油过程中主要接触不良气候、粉尘、噪声、振动、原油等职业有害因素,加之经常面对突发事件和不可预见的因素,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或缺陷。其中典型表现如紧张、焦虑、寂寞、孤独、烦躁和恐惧等,而这些因素均会降低作业工人的职业生命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此次研究旨在了解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的现况,描述职业紧张的特征,进而为从源头控制和减少职业紧张,提高其职业生命质量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某油田所有在班的男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107名作为研究组,平均年龄29.2岁,平均工龄6.9年。根据工作安排,作业人员常连续工作4周,然后回到岸上休息4周,接着是下一工作周期。通常一半作业人员在平台生产,另一半在陆地休息。为保证生产安全顺利进行,管理者会安排适当比例的高年资、有经验和适当文化程度的作业人员上平台;且每个平台的工作岗位固定,故岸上休息和平台上工作的两组作业人员的年龄、工作经验、文化程度和工种构成基本相似。因此,研究组基本能代表该海上平台作业工人,具有代表性。采用技术工人常模[4]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OSI-R,1998)调查评价职业紧张因素、职业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对资源。OSI-R由美国心理测评资源公司研制,经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李健等[5]翻译修订,同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验证,并应用于我国人群研究后表明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OSI-R由3个问卷组成,即职业紧张任务问卷(occupational roles questionnaire,ORQ)、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ersonal strain questionnaire,PSQ)和个体应对资源问卷(personal resources questionnaire,PRQ),共包括14个维度14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职业任务和个体紧张反应两个问卷得分越高,紧张程度越高;个体应对资源问卷得分越高,对紧张的应对资源越强[6]。

1.3 统计学分析

用Access 2003建立数据库,经数据清理后导入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技术工人常模组职业紧张因素比较

由表1可看出,职业紧张任务问卷、任务过重、任务不足、任务模糊及角色界限不清五项得分,研究组均显著低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但个人工作环境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

表1 研究组与技术工人常模组职业紧张因素比较±s)

表1 研究组与技术工人常模组职业紧张因素比较±s)

职业紧张任务(ORQ)152.61±23.33 183.36±22.020.000任务过重(RO)25.02±4.7629.30±5.700.000任务不足(RI)27.38±4.5135.63±4.860.000任务模糊(RA)21.57±6.1137.96±5.360.000角色界限不清(RB)23.25±6.1526.81±4.880.000责任感(R)23.56±6.0124.60±6.110.077个人工作环境(PE)31.82±7.7529.05±8.090.000

2.2 研究组和技术工人常模组职业紧张反应比较

由表2可见,个体紧张反应及躯体紧张反应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业务技术紧张反应及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显著低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而心理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

表2 研究组与技术工人常模组职业紧张反应比较(±s)

表2 研究组与技术工人常模组职业紧张反应比较(±s)

个体紧张反应(PSQ)96.54±22.0897.47±13.770.665业务技术紧张反应(VS)20.80±5.8022.57±3.740.002心理紧张反应(PSY)26.07±7.2524.10±5.290.006人际关系紧张反应(IS)25.98±4.6727.46±3.760.001躯体紧张反应(PHS)23.69±7.4023.34±4.730.624

2.3 研究组和技术工人常模组个体应对资源比较

由表3可见,自我保健及休养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5);而理性处事得分研究组显著低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5)。

表3 研究组与技术工人常模组应对资源比较±s)

表3 研究组与技术工人常模组应对资源比较±s)

个人应对资源(PRQ)126.69±18.65 128.86±18.450.232休养(RE)28.60±4.4727.72±5.550.045自我保健(SC)31.57±5.8729.83±5.870.003社会支持(SS)34.95±6.8435.60±6.930.331理性处事(RC)31.57±5.8735.71±6.340.000

2.4 研究组职业紧张因素、个体紧张反应及个体应对资源间的相关关系

由表4可看出,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紧张任务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人应对资源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表4 ORQ、PRQ与PSQ及各子项间的相关关系(r)

3 讨论

职业紧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在国内也有1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职业紧张的解释尚未达成共识。但大多数学者均认为职业紧张是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要求与个体适应能力之间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7]。

研究结果发现,与一般技术工人常模职业紧张因素比较,研究组的个人工作环境得分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说明该研究组所处的“人一船一平台一陆”这种特殊的海上平台工作环境,加之在工作中所处的恶劣微小气候、噪声、振动等有害因素是其主要的职业紧张源。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业务技术紧张反应及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得分均显著低于技术工人常模,而心理紧张反应得分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该结果提示该人群的紧张反应以心理紧张反应最为突出,较易出现情感障碍,如沮丧、焦虑、不愉快;易被小事情激怒等心理问题。因此,应注重对该人群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这与王冬迎等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8]。

从个体应对资源看,自我保健及休养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而理性处事得分研究组显著低于技术工人常模组。这可能提示由于研究组特殊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方式,该人群在选择减压的方式时,更多的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学习保健技能等,相对缺乏理性处事的能力。

研究结果发现,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紧张任务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个人应对资源成显著负相关关系。结果提示研究组的个体紧张反应受职业紧张源及个人应对资源的共同影响,职业紧张源增强紧张反应,是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而个人应对资源降低紧张反应,保护机体健康。

综上所述,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其心理紧张反应最突出;职业紧张源增强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降低紧张反应;加强自我保健和自我修养有助于增强职工的应对资源,提高职工的生命质量。

[1]王晨,张茂东,张岩,等.海上石油作业人员职业紧张及控制措施[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29(5):272-273

[2]Eliashof BA,Strettzer J.Therole of“stress”in worker's compensation stress claims[J].J Occup Med,1992,34(3):297-303

[3]李健,朱陶,陈赛男,等.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6):465-468

[4]杨新伟,刘泽军,赵培青,等.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研制[J].卫生研究,2006,35(6):781-784

[5]李健,兰亚佳,王治明,等.职业紧张量表(OSI-R)的信度与效度验证[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2):190-192

[6]Osipow SH.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OSI-R)[M].5th ed,Odessa: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1998.1-10

[7]詹承烈.劳动心理学及其名词概念统一规范的问题[J].劳动医学,1999,16(1):37-38

[8]王冬迎,兰亚佳,唐镠,等.石油钻探工人躯体紧张反应与肌肉骨骼疾病的关系[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1,26(3):134-137

Study on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of oil workers on offshore drilling platforms

ZHU Tao1,LI Jian1,BO Qi-bao3,SUN Li-chen3,LAN Ya-jia2△
(1.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 637000,Sichuan,China;2.Department of Occupational Health,West Chin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3.Center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Shengli Oilfield,Dongying 257000,Shandong,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of oil workers on offshore drilling platforms.Methods:The 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OSI-R)was administered to 107 workers in the Shengli oilfield to analyze their ocuppational stress.Result:①The scores of personal environment(PE)in oil work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echnical workers(P<0.01).②The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strain(PSY)in oil work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fther technical workers(P<0.01).③The scores of self-care(SC)and recreation(RE)in oil work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echnical workers(P<0.05).④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 Strain Questionnaire(PSQ)and Occupational Roles Questionnaire(ORQ)(P<0.05),bu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SQ and Personal Resources Questionnaire(PRQ)(P<0.05).Conclusion:The important occupational stress factors of oil workers on offshore drilling platforms is higher than other technical workers as seen in the PE and PSY scores.The SC and RE are the main personal resources,which occupational roles strain and degrade in personal resources.

Oil worker;Occupational stress;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OSI-R)

1005-3697(2012)04-0348-03

R131

A

10.3969/j.issn.1005-3697.2012.04.012

四川省教育厅课题(08ZA108)

2012-03-06

朱陶(1982-),女,四川德阳人,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流行病学研究。

△通讯作者:兰亚佳,E-mail:lanyajia@sina.com网络出版时间:2012-7-80∶29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254.R.20120708.0029.201204.383_021.html

(学术编辑:高晓凤)

猜你喜欢
模组工人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光学薄膜技术及在背光模组中的应用研究
高速公路表贴透镜模组设计浅谈
浅谈石墨烯材料在LED路灯模组中的应用及该模组的设计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