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糖料甘蔗高产创建活动的做法与成效

2012-01-22 17:54黄治河
中国糖料 2012年3期
关键词:蔗农糖料澜沧

黄治河

(云南省澜沧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澜沧 665600)

甘蔗是澜沧县制糖企业的原料,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左右,生产分布比较广泛,是澜沧县传统的优势经济支柱产业。糖料甘蔗高产创建活动项目是以优良新品种及健康种苗应用为基础,节本增效技术为关键,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保障,极积推广甘蔗机械化,着力提高中低产蔗区的甘蔗生产能力,增加蔗农效益,实现澜沧甘蔗糖料综合保障目标。

澜沧县糖料甘蔗高产创建活动是国家农业部项目,在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及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在县委、政府,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的领导下,活动由澜沧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实施。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活动的实施方案,经两年的实施,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实现了甘蔗产量、产值的增加,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该项目安排在澜沧县上允蔗区上允镇上允村、芒角村、上允农场、下允村和竜浪村。上允镇地处澜沧县西北部,是澜沧县除县城外最大的城镇,东与东河乡、大山乡接壤,南与富邦乡接壤,西与木戛乡、安康乡接壤, 北与文东乡和临沧地区双江县毗邻。 地处东经 100°03′20 ″~ 100°03′25″, 北纬 23°16′~23°20′, 海拔在910~2040m。上允镇政府驻地上允坝,海拔980m,距县城92km,国道214线从南到北贯穿全镇,是通往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市、州的交通要道。

上允镇是澜沧县境内最大的坝子,土地总面积433km2,可利用土地资源有6454.8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91%。中间为若干丘陵组成的平坝,坝区面积42.41km2,占9.79%。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年平均降雨量1020mm,具有光热充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适于水稻、甘蔗、玉米等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是澜沧县的粮食和甘蔗主产区。

上允镇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146个自然村,214个村民小组。全镇有11160户、44307人,其中,农业户9617户、40208人。有汉族、佤族、傣族、拉祜族等13种民族。其中,汉族人口13681人,占总人口的30.88%,佤族人口12731人占28.73%,傣族人口8514人占19.21%,拉祜族人口7650占17.27%,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3.91%。

项目区拥有1座机制白糖厂,日处理甘蔗能力3000t,年可处理甘蔗30万t以上。2010/2011年榨季甘蔗收获面积0.541万hm2,涉及7个乡(镇),种蔗人口4万多人,总入榨甘蔗29.25万t,总产糖量3.84万t,平均出糖率13.10%。2011年上允蔗区甘蔗种植面积0.484万hm2,其中上允镇甘蔗种植面积0.284万hm2,占蔗区面积的58.59%,涉及2.34万人。

2 高产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1 指导思想

以促进糖料甘蔗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在澜沧县甘蔗优势产区,通过项目集约技术集成创建糖料高产优质高效典型,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进一步提升我国糖料生产竞争力。

2.2 目标任务

万亩甘蔗高产创建示范片单产5.5t/667m2,甘蔗含糖分15%,示范片要比非示范片增产10%以上,含糖分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投入产出比1∶1.5以上。

3 主要做法

(1)组织措施。为完成好甘蔗高产创建活动项目,成立了由澜沧县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任副组长,分管副局长,澜沧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上允镇分管领导和中云上允糖业有限公司原料部经理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经作中心并成立了相应的项目技术执行组,抽甘蔗站专业技术人员5人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

(2)扶持措施。一是在澜沧县委、政府,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的大力支持下,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多方筹集资金,在项目区无偿投入60.72万元;二是企业扶持投入资金250.2万元(无息借贷资金239.7万元和无偿资金10.5万元)。旱地甘蔗新植每亩(667m2)无偿补助30元,有偿无息借贷种苗1t,配方肥3包;宿根甘蔗每亩有偿无息借贷配方肥1包。

(3)技术措施。一是推广抗病、抗旱、高产、高糖甘蔗良种。如澜沧县引进项目核心区种植的云引42、58号和桂糖21号等品种;示范区种植的新台糖20号、云引58号、云引3号等品种;展示区种植的新台糖22号、新台糖20号、粤糖93/159、粤糖83/368等品种。使良种覆盖率达100%;二是从播种底肥到追肥使用甘蔗专用配方肥。 如澜沧县底肥 667m2用 2包 80kg,配方 N、P、K 比例为 11∶14∶8,追肥 1 包 40kg,配方 N、P、K 比例为20∶10∶7,推广率达100%;三是甘蔗田间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做到苗前防治,田间观测防治,防控率达100%;四是在项目核心区使用机耕率达100%;五是新植甘蔗使用地膜覆盖率达100%。

(4)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广大蔗农种蔗意识。根据省农业厅组织的相关技术指导专家组到我县实地检查指导的要求,开展了旱地甘蔗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甘蔗田间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甘蔗使用地膜覆盖等技术的专题培训。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培训,对技术的掌握熟练程度显著提高,为进一步做好科技推广工作打牢了基础。

(5)开展宣传活动,提高蔗农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树立标牌,组织观摩,利用报刊信息,电视等形式,将我县的甘蔗高产创建活动的相关事项及时宣传到千家万户,提高广大农户对甘蔗高产创建活动的认识,为项目实施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4 取得的成效

4.1 高产创建目标基本完成。两年来,项目实施面积完成1333.33 hm2,完成计划的100%,涉及4个村,1个上允农场,6826户。其中核心区面积13.33 hm2,涉及51户,主要品种为桂糖21号;示范区面积133.33 hm2,涉及170户,主要品种为新台糖20号、云引58号、云引3号;展示区面积1186.67 hm2,涉及6605户,主要品种为新台糖22号、新台糖20号、粤糖93/159、粤糖86/368。

4.2 产量指标完成情况。根据全国糖料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要求,我县结合实际,按测产程序、测产方法对项目区进行甘蔗产量和甘蔗糖分测定。测得项目区2010年度甘蔗综合平均单产量为88.35t/hm2,产量比非项目区的74.55t/hm2增13.80t/hm2,项目区甘蔗平均糖分为13.56%,比非项目区甘蔗平均糖分13.01%提高0.55个百分点,投入产出比为1∶1.7(公顷投入按1.2万元计算,收入每吨230元);2011年度甘蔗综合平均单产量为90.75t/hm2,产量比非项目区的68.25t/hm2增22.50t/hm2,项目区甘蔗平均糖分为13.68%,比非项目区甘蔗平均糖分13.17%提高0.51个百分点,投入产出比为1∶2.11(公顷投入按1.8万元计算,收入每吨420元)。

4.3 科技培训情况。在省农业大学和省甘科所专家的指导下,在上允镇组织涉及项目农户进行甘蔗技术集中培训8期,共计2010人。现场指导28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500份。培训主要内容为旱地甘蔗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通过培训使广大蔗农掌握技术要领,提高科学种蔗意识。

4.4 项目效益

4.4.1 经济效益 全县实施甘蔗高产创建项目1333.33 hm2,2010年度666.665 hm2,甘蔗综合平均单产量为88.35t/hm2,产量比非项目区的74.55t/hm2增13.80t/hm2,按当年糖厂甘蔗良种收购价230元/t计算,新增产值66.7万元,项目区4500户,户均增收148.22元。2011年度666.665 hm2,甘蔗综合平均单产为90.75t/hm2,产量比非项目区的68.25t/hm2增22.50t/hm2,按当年糖厂甘蔗良种收购价420元/t计算,新增产值630万元,项目区2326户,户均增收2708.51元。项目区甘蔗平均糖分为13.68%,比非项目区甘蔗平均糖分13.17%提高0.51个百分点。

4.4.2 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项目实施加大了甘蔗种苗化肥农药农膜的扶持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蔗农的生产投入;二是甘蔗产量普遍提高,有效地促进了蔗农增产增收;三是进一步提高了蔗农科技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提高了蔗农种蔗积极性,有效带动了甘蔗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为加快甘蔗高产创建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4.3 生态效益 高产创建技术集成应用了选用高产高糖抗旱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机械作业、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技术,减少了化肥农药等的施用量,提高了甘蔗品质和产量,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地促进了蔗农增产增收。

5 存在的问题

一是作物间竞争激烈,争地严重,单产值与香蕉等作物比还偏低;二是随着物价的上涨,劳力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项目实施中有一定的困难;三是我县属边疆贫困县,蔗农对甘蔗生产投入不足;四是地方财力有限,增加甘蔗生产投入困难,加大了落实甘蔗增产增收措施的难度。

6 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是组织措施保障有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二是根据项目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好项目实施方案;三是项目实施要依靠广大蔗农,让广大蔗农得到更多的实惠;四是依靠科技进步,使广大蔗农认识到科技进步的重要性,通过项目科技的应用,促生产发展,促经济增收。

7 建议

一是加大甘蔗高产高糖新良种繁育扶持,推进适应本地的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推广力度;二是加大甘蔗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三是加大甘蔗集成节约技术的推广力度;四是加强与企业合作,争取企业加大对万亩甘蔗高产创建项目的扶持力度。

[1]张跃彬,郭家文.甘蔗高产创建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2]云南省2010年科技增粮测产验收工作手册[Z].

[3]2010年全国糖料高产创建工作方案[Z].

猜你喜欢
蔗农糖料澜沧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2022年广西糖业工作要点
——加快提升糖料蔗生产现代化水平
“澜沧号”动车组运抵老挝万象 即将投入中老铁路动态检测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边境地区蔗农甘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台湾“二林蔗农事件”始末
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