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盐酸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

2012-01-22 22:57汪银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4期
关键词:内啡肽学术会议纳洛酮

汪银霞

河南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荥阳 450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来对收治的24h内发病未经溶栓的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盐酸纳洛酮)及对照组(血栓通组)各36例。治疗组男24例,女1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均在24h内入院且均失去溶栓机会和(或)溶栓禁忌。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分级和伴发病以及既往史积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2组脑梗死病人均按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1]确诊,并经CT或MRI证实;病情分度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标准》[2]执行,除外脑出血、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若同时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或空腹血糖越过7.0mmol/L的病例亦不列入研究对象。

1.2 药品 治疗组采用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的盐酸纳洛酮针,对照组采用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血栓通注射液。

1.3 治疗方法 治疗前2组均查β-内啡肽浓度,治疗72h后,复查β-内啡肽浓度。治疗组:盐酸纳洛酮针3.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d,连用72h;对照组:血栓通注射液2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d,连用72h。2组在治疗期间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时,均可加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2组均常规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片(75mg/次,晨服)及脑复新片。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相关部分执行。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3例(8.3%),显效12例(33.3%),好转18例(50%),无效3例(8.3%),总有效率达91.7%。对照组:痊愈2例(5.6%),显效7例(19.5%),好转16例(44.4%),无效11例(30.5%),总有效率达69.5%。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盐酸纳洛酮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至今尚无良好的防治对策,在急性发病期主要由脑组织水肿区半暗带的大脑神经元突触传递障碍所致。动物实验发现,急性期脑梗死的脑脊液中所含β-内啡肽浓度高于对照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能降低脑梗死周围的缺血阴影区的脑血流,随着脑缺血时间延长,组织水肿进行性加重,因而抑制了该区神经元活动,进而加速缺血脑组织梗死坏死发展。而盐酸纳洛酮是合成的氧吗啡酮N-丙烯基衍生物,透过血脑屏障快,其亲和力大于吗啡肽,与脑内吗啡受体结合,成为竞争性吗啡抑制剂,使β-内啡肽失活,故对中枢神经系统吗啡受体具有特异的拮抗作用,尤其是改善突触传递衰竭(failure of synaptic transmission)之前的脑缺血病变效果更佳。因此,早期及时使用纳洛酮等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拮抗剂,可减轻、阻止甚至逆转上述病理过程。此外,纳洛酮本身尚有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防止膜脂质氧化作用,促进细胞内球磷腺体合成,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等作用,均对于防治缺血性神经损害有积极意义,经临床治疗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脑梗死有以下几种特点:(1)早期、大剂量疗效好,起效快。纳洛酮早期应用剂量越大,疗效越明显,据文献报道:最好疗效剂量为3.2mg/次。纳洛酮的药代动力学显示静脉给药2~3 min内即可起作用,维持30~90min。(2)有一定改善脑水肿,催醒作用,减轻β-内啡肽直接参与缺血缺氧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阻断恶性循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损害,促进苏醒。(3)安全系数大,不良反应小,成人单次静脉注射20mg,皮下注射75mg或口服3g均能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1] 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2.

[2] 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4.

[3] 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4.

猜你喜欢
内啡肽学术会议纳洛酮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第十七届CCF 全国嵌入式系统学术会议(ESTC2019) 通知
内啡肽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