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前后患者血小板的改变及检测结果观察

2012-01-23 16:29李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3期
关键词:血量计数库存

李笋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输血技术和输血水平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先进的手术项目在临床不断涌现,大量输血成为手术顺利进行的有力条件。但大量输血之后,患者凝血功能以及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血小板是否受到影响,本文选择我院需大量输血患者,观察输血前后患者血小板数量的改变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需要大量输血患者共30例,上述患者为非血液系统性疾病,同时排除感染患者、发热患者、败血症患者、肝脾肿大患者、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上述患者24 h内输入血量平均为(5000±430)ml。1U红细胞悬液折算为全血200 ml。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在输血前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数量及在输血后立即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数量。采集静脉血的采血管为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血量为每管1.5 ml。血小板数量检测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输血前血小板计数平均数量为(209±71)×109/L;输血归于血小板计数平均数量为(65±29)×109/L。输血前血小板数量在正常范围值内,输血后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值最低值,输血后和输血前比较,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正常人来说,机体内的血量基本恒定,约占体重的8%左右,如果一次性失血超过全身血量的15%,机体多需要输血。而当患者出现大量急性失血、严重创伤、手术较大等特殊情况时,患者需要大量输血,而输入的血液主要是库存血。对于库存血来说,当血液库存24 h后库存血液中的血小板几乎完全消失,所以当用库存血输血时,进入患者体内的血液血小板数量很少[1,2]。

本文选择我院30例大量输血患者,输血量较多。输血前血小板计数平均数量为(209±71)×109/L;输血归于血小板计数平均数量为(65±29)×109/L。输血前血小板数量在正常范围值内,输血后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值最低值,输血后和输血前比较,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输血前。上述结果提示,当给患者大量输血后,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会显著降低,对血小板造成很大影响。针对血小板减少情况,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 库存血存储时间超过48 h后,库存血内的血小板数量几乎为零,当库存血输注到患者机体后,患者血液内的血小板会出现稀释下降低,这是导致大量输血后血小板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另一方是组织间液发生转移性稀释。其次是血小板的趋附作用发生改变。上述这些因素均是导致大量输血后患者机体内血小板数量降低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于大量输血时,要及时监测血小板数量改变情况,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出血或有无出血倾向,根据患者血小板下降情况,及时补充血小板,避免患者出现血小板却发性出血。在大量输血时还要注意,当把未加温的血液快速输注到患者体内后,机体的体温会下降,血小板活性会降低,从而使凝血功能发生障碍,所以,在大量输血时要注意输入血液的温度,做到保温输血[3-5]。

综上所述,当患者需要大量输血时,输入的库存血能够使机体产生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要及时给予监测,当血小板数量过少时,要注意给患者输入新鲜血小板,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聂咏梅,李志强,徐文皓.大量输血时可能出现的代谢问题.中国输血杂志,2003,16(5):371-374.

[2]金民,周文杰,王峰.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573-2574.

[3]田维涛,张碧霞,张彤.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四项及血小板检测结果分析.西南国防医药,2009,19(2):228-229.

[4]角述兰,陈晴莎,杜斌.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观察.当代医学,2010,16(15):29-30.

[5]陈燕萍,王长奇,朱芳,等.大量输血引起稀释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2例.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12):668-669.

猜你喜欢
血量计数库存
LVEF、NT-proBNP联合cTn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古人计数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为何春眠不觉晓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房地产去库存中的金融支持探究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