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江川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12-01-23 05:47刘江伟罗绍德蒋志强
卫生软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年龄组乙肝

刘江伟,罗绍德,李 闽,蒋志强

(江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玉溪 652600)

我国属乙型肝炎高地方性流行区,乙肝病毒(HBV)是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江川县历年HB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2002年为17.3/10万,2006年为38.2/10万,2010年为20.48/10万。母婴围产期传播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疫苗是切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手段[1]。为了解云南省江川县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2011年5月对江川县397名19岁以下人群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在江川县7个乡镇采取分层整群抽样(PPS)方法抽取3个乡镇9个调查点,9个年龄组:<1岁、1岁~、2岁~、3岁~、4岁~、5岁~、7岁~、11岁~、15岁~19岁,共计397名19岁以下人群为调查对象。

1.2 抽样方法

在江川县7个乡镇采取分层整群抽样(PPS)方法抽取2个乡镇6个调查点,第7~9个调查点为县城所在地流动人口聚居区。第一阶段抽取调查乡镇:根据全县各乡镇最近一次调查常规免疫乙肝疫苗接种率数据,按高、低分为两层,每层随机抽1个乡镇为血清抗体水平调查乡镇,全县抽取2个乡镇。第二阶段抽取村级调查点:对每一层确定为调查乡镇的行政村,以乡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由里到外按顺时针方向排序,每一层按等组距抽取3个调查点,全县共抽取6个村级调查点。

1.3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统一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乙肝疫苗接种史及出生地点等。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询问,查阅儿童免疫接种证或接种卡,填写调查表。

1.4 血清学调查

1.4.1 采血

2周岁以上人群均采集静脉血4ml~5ml,对不足2周岁的儿童颈静脉采血3ml~4ml,分离血清,低温冷藏送检。每名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4.2 试剂与仪器

统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2项指标。HbsAg(批号为 201011044)、抗-HBs(批号为201009024) 2项检测试剂均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按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操作。检测仪器为仪器为上海科华酶联仪ST360。

1.5 统计分析方法

1.5.1 定义及分组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定义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为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病毒(HBV)感染阳性:除有乙肝疫苗接种史并且伴有单项抗-HBs阳性者外,HBsAg、抗-HBs等2项指标中,凡任一项阳性均计为HBV感染阳性者。为了评价免疫策略实施后的效果,把调查结果分2组统计,即0岁~6岁和7岁~19岁各为1组。

1.5.2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397名,其中<1岁儿童17名、1岁~儿童45名、2岁~儿童41名、3岁~儿童29名、4岁~儿童45名、5岁~儿童50名、7岁~儿童53名、11岁~儿童66名、15岁~19岁组51名;常住人口298名,流动人口99名,见表1。

2.2 不同人群抗体阳性率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乙肝血清抗体阳性率常住人口为65.4%,流动人口为 54.6%,乙肝血清抗体阳性率两者间无差异(χ2=3.8,P>0.0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常住人口为77.2%,流动人口为17.2%,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两者间存在差异(χ2=113.8,P<0.01),见表1。

2.3 不同年龄抗体阳性率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乙肝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为62.7%,<1岁组最高,阳性率达88.2%(常住人口阳性率高达100%),3岁~和15岁~19岁年龄组人群阳性率低,2岁~组最低仅为39.0%,各年龄组间存在差异(χ2=31.1,P<0.05);1岁~19岁人群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平均为 62.2%,<1岁组最高,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4.1%,7岁~11岁和11岁~组人群及时率低,15岁~19岁组最低仅为15.7%,各年龄组间存在差异(χ2=31.1,P<0.01);9个年龄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1岁组和15岁~19岁组间无差异(P>0.05),其他各年龄组间均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397名被调查者乙肝血清抗体阳性率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2.4 不同年龄段、出生地的首针及时接种率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7岁~19岁组为38.8%,0岁~6岁为79.7%,显著高于7岁~19岁组,两者间存在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医院出生的儿童乙肝首针接种率为 68.1%,非医院出生的儿童乙肝首针接种率为 17.4%明显低于在医院出生的儿童,两者间存在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分娩地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3 讨论

新生儿是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的重点对象,而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是提高接种率的关键[2]。目前我国各地的新生儿乙肝及时接种差别较大,2003年出生儿童的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在10.97%~96.9%之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江川县首针及时接种率0岁~6岁组(2005年~2011年出生)为79.7%,7岁~19岁组(1992年~2004年出生)为52.0%,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其中2006年~2011年出生的常住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均高于90.0%,说明江川县已基本达到卫生部提出的“到2010年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0%”的目标要求;但流动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平均仅为17.2%,其主要原因是:①儿童流动性强,管理人员难以准确、及时掌握迁出、迁入情况;②多数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低,接种意识不强,配合计划免疫工作积极性差,有的甚至拒绝接种;③此次调查的流动儿童大多为计划外生育,生活水平低,对计划免疫工作抵触情绪大;④本次调查的流动儿童36.4%是在家或其他地方出生,也是导致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江川县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3年纳入计划免疫,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本次调查江川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平均为 62.2%,最高为<1岁组,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4.1%,随着年龄的增大及时率下降,15岁~19岁组最低仅为15.7%;0岁~6岁新生儿乙肝及时接种率79.7%,比7岁~19岁52.0%大幅度提高。可以看出,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后首针及时接种率得以迅速提高,说明政府重视,经费投入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的保证供应,是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提高的关键。

研究表明:儿童出生场所、居住地等因素都影响新生儿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3],在本次的调查分析中,按不同的年龄段分成2个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在医院分娩是重要因素,说明儿童出生场所对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有影响;此外,江川县的农村经济建设相对较好,加之入院分娩政策的实施,使得城镇和农村不同居住地没有对新生儿的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造成影响。

免疫后1岁~19岁儿童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平均为62.7%,在调查的9个年龄组中,在免疫接种当年乙肝血清抗体阳性率为 88.2%(常住人口为100%),免疫应答是满意的,随着年龄的上升,抗HBs阳性率逐步回落,呈下降趋势。尽管人群抗HBs阳性率降低,但HbsAg阳性率保持在1.0%以下,并未出现向上的趋势。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2003年~2010年全县共报告乙肝647例,2003年起出生的儿童肝炎病例报告4例,占病例数的0.6%,本次调查1岁~19岁儿童HBsAg阳性2名,感染率为0.5%(均为流动人口)低于全国水平(1.91%)[4],可以认为乙肝疫苗在控制乙肝感染和降低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夏国梁,龚 健,王继杰,等.重组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方案的保护效果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5(5):362-365.

[2]彭国文,骆雄才,韩 轲,等.广东省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评价[J].华南预防医学,2008,34(2):10-12.

[3]王东海,涂秋凤,何 伟,等.江西省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计划免疫,2001,7(4):210-212.

[4]齐小秋,王 宇.全国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年龄组乙肝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叶卫江:为什么用“乙肝携带状态”替代“乙肝携带者”?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乙肝疫苗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