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多样办合作因地制宜求发展——关于山西省长治市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力量的经验介绍

2012-01-28 06:10赵志强
中国合作经济 2012年11期
关键词:沁县领办联合社

文/赵志强

截至2011年底,长治市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142个,所有县(市区)、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都建立了合作社,带动19万农户生产营销,社员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了7177元。长治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专业合作社171家,入社农户7644户,年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42714.7万元,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0105.6万元。

据初步统计,全市五个县区共有人口94万人,耕地面积212.93万亩,其中:小杂粮种植面积约17.79万亩,干果类种植面积约3万亩。此次调研中,小杂粮专业合作社有28个,干果类专业合作社22个。

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第一,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屯留县岚源油料种植专业合作社、武乡三里湾种植专业合作社、沁县华沁小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较规范,能够做到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销售等,带动引导农户专业化生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强了为农服务功能。

第二,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屯留、武乡、沁县、黎城供销合作社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培育自己的品牌,树立品牌意识,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调研的专业合作社中,共有11个专业合作社为其产品注册了商标,占到调研总数的22%。其余的专业合作社都表示下一步不仅要进行商标注册,而且要申请产品QS认证,让自己的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大型超市销售,扩大产品的影响力,进一步做强做大市场。

第三,运行机制明显规范。屯留10家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态势好,处在良性发展轨道;平顺县的专业合作社在合作方式、经营内容、利益分配上,按照专业合作社章程规范运作;黎城县对专业合作社建章立制,帮助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制度,完善内部利益分配,制订盈余分配方案。

第四,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屯留10家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320户,入股金额7665万元,年销售额达4340万元,年助农增收589.6万元;沁县入社农户451户,入股金额500.5万元,年销售2992万元,帮助农民增收1758万元。

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第一,供销合作社(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办。供销合作社利用当地特色产业,以出资、入股的形式领办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武乡县洪水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了五星种植专业合作社,年推销干果及小杂粮产品1500万元,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000万元。在今年,合作社还申报了全国总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沁县旺旺达茸米开发有限公司由沁县供销合作社领办,是一个集养殖、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该公司年销售小杂粮产品950万元,可助农增收700万元。

第二,聘请能人创办。供销合作社把农村一些市场经济意识强、有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能人聘请到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吸纳农民入社,逐步发展相关产业。武乡县源鑫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选聘武乡故城权店村的梅杏种植大户创办的。该合作社主要从事核桃、梅杏等种植培育,此外还包括干鲜果的销售等。目前,合作社有种植面积280亩,直接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年推销农产品总额可达300万元,助农增收80万元,是当地较有实力的梅杏种植专业合作社。武乡县五龙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聘请当地有种植中药材经验的能人领办。该合作社主要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现已投资50多万元用于中药材育苗、种植、聘请技术人员授课等。现在,合作社有中药材种植面积150亩,年推销产品总额140万元,年助农增收25万元。

第三,干部职工领办。基层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立足当地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自己筹资、吸纳社会资本等方式合作创办合作社,并引导农民入社,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平顺县寺头供销合作社主任魏安根带头组建了天池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经过三年的发展,合作社的社员已从原来10余名社员,发展到目前的100多名社员,中药材基地发展到2000亩。武乡县蟠龙供销合作社下岗职工创办的德鑫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2座荒山共160多亩,用于种植梅杏、小米、核桃和无公害蔬菜。前期已投入30多万元,主要用于引水灌溉和购买苗木等,年推销产品100万元,助农增收10万元。

第四,龙头企业牵头带动。在发展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各级供销合作社本着“开放办社”原则,寻找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牵头领办。万里香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领办了沁县华沁小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引领240多家农户从事小杂粮种植、加工、销售及野山猪、黑土猪的养殖等,并注册了商标“沁家”,年销售38种产品总额达300多万元。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真正形成了一条以“种植+养殖+深加工+销售”的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的良性循环产业链。

专业合作社推进措施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五个县区供销合作社都成立了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机构(业务科)具体负责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服务工作。按照引导、规范、服务、管理的原则去创办并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协调关系,搞好培训,全方位大力度推进专业合作社发展。

第二,注重培训示范,提高发展质量。为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黎城、平顺等县区社积极组织培训班,培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财务人员以及基层社业务骨干,初步解决了农民如何合作,部门如何指导,干部如何管理等问题,有效提高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质量。

第三,严格规范引导,夯实发展基础。专业合作社在建章立制上加强规范,严格按照合作社的原则,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规范运行;在完善内部收益分配上加强引导,建立健全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和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盈余分配方案;在规范产业开发上加强指导,指导农户正确行使社员的权利和义务,创建优质名牌农产品,为构建农业产业化体系打好基础。

第四,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五个县区社将分别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来规范整合各分散的专业合作社。平顺县社计划牵头组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脱毒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黎城县社牵头组建优质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十里香”花椒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武乡计划由三里湾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组建小杂粮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武乡源鑫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组建梅杏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沁县由旺旺达茸米开发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小杂粮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同时将建设5个农产品交易市场,与专业合作社对接,确保农民的利益和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

制约合作社发展问题

第一,经营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弱。除少数发展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外,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在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还难以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其功能作用有限。

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普遍存在附加值低的问题。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主要是初级农产品,缺乏产品精深加工,无法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难以将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如权店梅杏只能保存40天左右,当地没有可供储存和深加工的设备和场所,所以产品的价格很难有所提升。

第三,专业合作社人才匮乏。目前,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沁县旭辉专业合作社的核桃种植基地,成片的核桃树树叶干黄、挂果率很低,负责人介绍,由于合作社受资金制约,没有实力聘请专业人才前来指导、嫁接和修剪,核桃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农户利益遭受到很大损失。

第四,农民合作意识薄弱,部分专业合作社呈现恶性竞争的态势。武乡县权店村盛产梅杏,村里梅杏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5家,此次调研的源鑫种植专业合作社是销量最好的一家。负责人介绍,他曾经提出联合其余4家合作社共同开拓市场,提高销售价格的设想,但是由于农民合作意识薄弱,不愿意联合闯市场,导致目前各家合作社形成了抢顾客、抢市场、压低价格销售等恶性循环态势。

建议

第一,加强合作社自身建设。合作社要继续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独立核算,建立会计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为合作社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壮大发展;宣传引导农民入社,壮大专业合作社队伍。

第二,继续实施品牌战略,扩大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知名度。供销合作社要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普及商标知识,加大对农产品商标的注册指导力度,鼓励和扶持合作社结合区域优势产业,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合作社的品牌知名度、信誉度和市场影响力、竞争力。

第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管理能力。有计划地对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基层干部、重点农户进行培训,强化合作知识、市场经济、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可为农民合作社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骨干,使他们掌握合作原则、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第四,急需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来规范、带动专业合作社朝着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成立联合社来规范合作社运营,以克服分散的合作社带来的弊端,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主导产业规模的目的。同时,这样也利于解决科技推广、资金信贷诚信及与企业密切合作中遇到的问题。

猜你喜欢
沁县领办联合社
土地适度规模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村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见成效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乔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做好粮食种植“大文章”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0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利润表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围绕”在百姓四周——黄陵“代办领办”拓展为民服务
心系老区环卫 扮靓水城市容——记沁县环卫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建军
厚重的沁县文化
沁县南涅水石刻造像的艺术性分析与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