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体系构建*

2012-02-15 08:58吴红光卢筱琳王林霞
图书馆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课程体系院校

吴红光,卢筱琳,王林霞

(1.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3;2.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0)

1 引言

著名学者Paul Saffo 预言:未来既不属于内容创建者,也不属于渠道传播者,而是属于控制了过滤、查询和使信息变得有意义的人[1]。 还有专家提出:信息改变命运,检索创造未来。 在一个日益信息化的环境里,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现代信息素养、没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必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美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尤其是近年来,美国高校十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我国,1984 年、1985 年和1992 年, 教育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强调信息教育。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基本都开设了信息检索课, 而高职院校在信息检索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课程开设不够规范、教学设计安排不配套、很多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等,缺少有影响的、系统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培养 “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技能水平,应重视系统地对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构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体系。

笔者对江西省47 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设信息检索课的三个文件精神及《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精神为指导,系统考察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本着基础理论“够用为度”和强调“技术应用能力”的原则, 从有用性和有效性角度以及开拓性、 开放性、职业教育性要求出发,就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 以期建立起一个集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团队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于一体的具有较完整环节的高职信息检索课程体系, 提供基于实践的可操作性样例。

2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体系建设

2.1 课程定位

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和技能课程,本门课程的定位应该是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为今后的就业及发展提供帮助。 对信息利用程度高或关系密切的专业, 应将信息检索课程设为职业基础技能必修课, 对其他专业则可设为信息素养选修课。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对学生信息能力需求的提高, 今后可以将信息检索课程设为公共基础课。

2.2 课程目标

开设信息检索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他们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能,在未来的学习、 工作和研究中有独立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独立学习和知识更新及创新能力。 信息检索课程的目标就是重点培养学生任务识别、 设计信息查找策略以及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分析评价能力、信息综合和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解决实际问题。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2.3 课程内容

信息检索课程应分为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目标为:学生根据学习和工作需要,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能有效地进行任务识别并设计信息查找策略;第二模块为信息检索工具和使用,教学目标为: 学生能够利用检索工具快速有效地获取到想要的信息,知道在哪里能够找到所需要的资源,知道使用什么工具能快速有效地获取到需要的信息;第三模块是信息的分析、加工与利用,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以解决实际的问题,使他们具有一定的信息综合和运用能力。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遵行“信息意识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的教学主线,主要出发点是以基础理论够用为度, 强调培养学生技术应用和信息利用能力。

2.4 教学方法

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借鉴其他课程的方法,但还应根据该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合其内在需要的方法, 如制作电子教案、 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网络教程等,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要充分反映最新科技发展和教师丰富多彩的教学成果,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喜爱和支持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

2.4.1 制作电子教案

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制作电子教案,既便于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又便于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更新, 反映最新科技发展成果。

2.4.2 使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与教材配合使用, 更加直观、美观,吸引力更强,有助于学生理解。

2.4.3 采用在线教学

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将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在线实时讲解,呈现动态的、真实的网上检索,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4.4 提供网络教程

使用网络教学平台, 把大量的课件和课程教学资源放到网上,能够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学习时空。 学生随时可以登录教学网站,利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自学或讨论, 也可以通过E-mail 或QQ 向老师提问,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在平台上进行互动。

2.5 教学条件

开展信息检索教学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条件,如:拥有可登录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需要演示操作过程时可以登录网络进行实时演示; 拥有软、硬件条件先进的集成化实训室,尽可能满足一人一机;拥有一定数量的数据资源库(系统),如中国知网、超星公司等提供的资源;拥有信息检索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总体上说,教学条件应满足教学演示和实践的要求, 提供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和弹性时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2.6 教学团队

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授之以渔”的方法和技能课程,时代性强,要求教师既要掌握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又要熟悉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高职院校应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水平和课程地位,全力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队伍。

高校图书馆被教育部定位为 “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以及“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2],长期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具有信息检索技术优势和大量文献信息资源。 因此, 以图书馆为中心、 以图书馆员为主要力量开展信息教育有一定基础和优势。

2.7 教学效果评价

对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要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要着力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体系,不断完善教学,促进该课程健康发展。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效果应以学生能力评价为主。 但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能力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有机结合。

2.7.1 学生能力评价

在对学生能力评价时, 要对学生完成的信息产品质量及学习考试成绩、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学生获得课程对应的院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的多少进行评价。

2.7.2 学生评价

在进行学生评价时, 要引导学生以课程平台网上无记名反馈为主, 兼用召开学生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评价。 课程平台上的反馈可以获得即时教学信息,网上反馈,形式方便,且由于无记名,不与老师碰面,易于获得更真实信息。

2.7.3 同行评价

在进行同行评价时,要以日常检查、校内专家和督导听课为主,也可以进行课堂录像,请有关人员对录像资料进行评价。

2.7.4 社会评价

在进行社会评价时,可采用跟踪调查、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及问卷反馈等形式进行评价。 社会评价是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 但由于其成本高,不方便频繁开展,一般多安排在暑假进行。

3 结束语

信息素质是21 世纪大学生素质结构的基本构成之一[3],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以及在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非常重要, 中国的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要求大学生要具备信息素养。 探索、建立一整套信息检索课程体系,提供基于实践的可操作性样例, 不仅可弥补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体系实证研究方面的不足, 也可以为今后大规模开展和改进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有较强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应该注意的是,在探索、建立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其所具有的开放性特色,要注重根据各个学校及专业特点, 从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进步需要角度, 与时俱进地进行适度调整和再建设, 以真正发挥构建该体系的积极作用,达到预期目的。

[1] 李斌.学科信息导航平台设计策略与实现[J].现代情报,2010(8):55-58.

[2] 吴红光.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30-31.

[3] 张志彬.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7):69-71.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课程体系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