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竞争力提升研究
——以唐山师范学院为例

2012-02-15 14:17王淑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唐山师范学院职业规划

王淑娟

(唐山师范学院 资源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竞争力提升研究
——以唐山师范学院为例

王淑娟

(唐山师范学院 资源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高等教育发展在经历了规模扩张之后转入内涵提升期,受多种因素制约,地方高校未来发展将面临招生、就业等严峻挑战。以专业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路径选择。唐山师范学院作为唐山地区唯一一所拥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应在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服务地方等方面彰显办学和人才培养的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在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路径上脱颖而出。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职业规划;创新教学

一、唐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按目前学术界对其定位仍为一个边缘性、实践性的专业,作为地方性师范类高校,唐山师范学院办非师范专业优势明显,劣势也突出。

(一)优势

1. 行业人才需求空间巨大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目前的6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近些年来,我国的旅游企业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人才缺口也日渐扩大。数据显示,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高达800万人,而目前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尤其是旅行社、酒店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旅游教育作为行业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撑,将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提升旅游教育质量工程的建设,从而推动旅游教育快速、健康发展[1]。

2. 唐山明显的区位优势

唐山地处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级”,环渤海、京津,加之曹妃甸工业区的发展,产业链的延伸,将为旅游就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唐山师范学院是唐山地区唯一一所承担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高校,“先入为主,占领市场”的优势显而易见。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站在行业前沿,获取最新行业信息、服务与管理理念、市场需求(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客源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唐山毗邻京津,交通、信息方便快捷,且与国内最早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交通便捷,有利于向兄弟院校学习和进行学术交流。

3. 规范严谨的学风,符合旅游服务的要求

唐山师范学院50多年办学积淀形成了求真、务实、规范、严谨的学风,旅游管理专业是面向服务性行业的专业,规范、严谨是旅游行业的第一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良好教育环境的熏陶下成长,对日后良好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劣势

1. 严谨有余,魄力不足

毋庸置疑,严谨又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发展的视野,束缚了手脚。办好非师范专业需要“解放思想、放眼市场,大胆探索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多年办师范教育过程中因缺乏了解社会与企业,主动“走出去”的能动性较差,致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在与企业沟通过程中缺乏信心。

2. 学科门类有待完备,师资队伍需加强

旅游管理是边缘性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法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而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目前,唐山师范学院这两个学科门类还不具备,各学科专业之间的融通还没有真正实现。另外师资队伍过于年轻化,80后教师占83.3%,结构良好的师资队伍梯队没有形成,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二、应用措施

(一)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就目前中国旅游业人才供需状况而言,一方面,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陷入“饥渴”状态,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又没有大量进入这个行业,这是旅游业面临的一大尴尬。有统计数据显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进入饭店后第一年的流失率竟高达50%,在其后的两年中,流失率为80%,五年后,只有少数人仍留在饭店工作。即使进入这个行业,职业稳定性也较差,人才流失率高。许多学生在报考旅游管理专业时以为旅游行业很风光,也很轻松,可以走南闯北、游山玩水,专业选择具有盲目性,随着对行业了解的深入,加之家长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动摇了毕业后从事服务行业的信心。

针对以上状况,高校应培养并巩固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思想,保持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职业规划教育不断线,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创新职业规划教育形式。在大学一年级应给学生们开设职业规划中的定位讲座,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将来工作的大方向;在大学二年级通过短期的、有针对性地到旅游企业开展实践活动,或参与地方性旅游活动,了解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岗位所需要的任职要求,了解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并以此制订长期的职业规划和短期的学习计划,加深学生对旅游业的印象;在大学三年级,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实习,实行顶岗实践导师制,建立一套量化动态学生心理问题引导管理流程,对各个环节实行动态教学管理,强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对话,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地加以解决,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小范围修改及执行职业规划和学习计划的能力,缩短学生职前、职后差距,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在大学四年级,对学生进行应聘工作的各种指导,如简历的制作技巧、面试礼仪与技巧、沟通技巧等。

(二)创新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

为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具备学习型知识结构、适应型能力结构、综合型素质结构和创新型发展能力,需要构建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的“7:3模式”+“3:5:2模式”。“7:3”即理论课占70%,实践课占30%;“3:5:2”即基础教育课程群占总课时的30%,专业教育课程群占50%,创新发展教育课程群占20%,其中,实践课的80%、创新发展教育课程的50%应在旅游企业或由旅游企业完成。

充分利用唐山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加强与高层次旅游企业合作,在与企业合作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走出去”是指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和教师送到旅游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同时,吸纳部分高星级饭店、旅行社、知名旅游景区、会展场馆,作为学生实践基地,根据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的安排和要求,将学生送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践,包括课程实践、专业见习、调研和专业实习,实践期间以旅游企业培训和管理为主,学校与企业充分沟通,确定学生的实践岗位,跟踪实践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进入实习角色。在实践环节中,专业实习是时间最长、份量最重的环节,应分为三阶段:企业培训——岗位实习——实习考核,实习考核应由实习单位部门领导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完成。“请进来”是指将旅游业的一线优秀业界人士请进校园指导教学,这是由专业的实践性和学科的边缘性特点所决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要紧跟市场,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为此,学校可以通过与旅游企业搭建的平台,就近聘请旅游企业界优秀人士作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部分实践课程及创新教育课程,或聘为学校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以专题报告形式为师生带来旅游界最新动态和管理理念,帮助高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结合旅游业发展需要开展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

(三)加强师资培训,增强教学和科研的面向性

旅游学是一个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学科,也被称为“边缘性学科”,因此在旅游教育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各学科纷纷介入,各专业教师纷纷转型和改造进入旅游教育师资行列。唐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历史专业开办,其原始师资由历史专业教师组成,后与地理科学专业整合,先后引进10余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但师资队伍过于年轻化,面对旅游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和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难度较大。解决此问题,一是专任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同样深入旅游企业进行实习。教师实习可以收到三个方面效果:配合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培训、管理和考核;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反馈信息,便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优化培养方案;了解旅游业最新动态,增强教师科研服务地方旅游业的面向性。二是加强学术交流与信息沟通,通过定期举办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同时到其他高校访学或到企业兼职等形式,拓宽专业视野。加强各高校旅游专业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旅游最新信息,关注旅游最新动态,进行网上互动、沟通与交流。

地方院校在科学研究方面受人才、条件限制,难以承担基础性、前沿性重大课题研究,要将积极拓展社会服务职能作为发展的首要选择,努力拓宽社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2]。拓展其科学研究的职能,唯有与企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为区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取得更具现实意义的科研成果,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是地方院校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来源,也是其获得地方政府、企业各方面支持的保证。

旅游业是关联性极强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将日益凸显,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只有准确进行办学目标定位,加强与地方旅游企业的合作,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对接社会需求,服务地方旅游业,才能增强地方高校旅游教育的竞争力。

[1] 马勇,吴娟子.中国高等旅游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创新战略[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11.

[2] 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6-17.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On the Raising Competitiveness of Local Graduates in Tourism Management——A Case Study of Graduates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WANG Shu-juan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Management,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face severe challenges in student admission and employment because of different restrictions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from scale expansion to quality enhancement. Cultivating talents to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society and sever for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way out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survive and to develop.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he only college with qualification of fostering tourism management graduates in Tangshan, should highlight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raining goal, strengthen practice and service for the local needs, so that a professional brand can be created and the college can excel in serving for local economy.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areer planning; innovative teaching

G642.0

A

1009-9115(2012)04-0152-03

201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103035)

2011-10-06

王淑娟(1971-),女,河北定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与区域旅游。

猜你喜欢
唐山师范学院职业规划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唐山香酥饹馇圈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洛阳师范学院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