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2-02-26 01:53李万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奥扎格雷血小板

李万英

本研究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观察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缺损、Bather指数(BI)的影响,探讨奥扎格雷注射液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6例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入院疗程<72 h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5岁~75岁(63.5岁±4.0岁);病程(14±1)d;颈内动脉系统梗死、脑叶梗死12例,基底节梗死22例,放射冠梗死14例。对照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5岁~76岁(62.5岁±3.0岁);病程(14±1)d;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基底节梗死21例,放射冠梗死18例,脑叶梗死9例,其中6例为基底节梗死合并放射冠梗死。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及饮酒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诊断[1]。全部经颅脑CT和(或)MRI确诊。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年龄45岁~80岁,有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症状和体征,参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16分~30分[2],病程在72 h内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年龄在45岁以下,80岁以上者,脑卒中后遗症、脑出血、有瘤卒中和外伤性梗死等其他原因卒中,呼吸衰竭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及肾衰竭而影响观察指标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控制血压,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00 m L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12 m L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一个疗程。治疗组用生理盐水200 m L加入奥扎格雷8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一个疗程。

1.6 疗效观察指标 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BI指数评分)。BI<20分为日常活动能力极严重缺陷,24分~45分为严重缺陷,50分~70分为中度缺陷;75分~95分为轻度缺陷;100分为正常。

根据NIHSS减分率及病残程度评定疗效,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级~3级;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17%。

1.7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14 d治疗组 48 22.5±2.6 14.8±3.51)3) 12.6±2.51)2)对照组 48 23.2±2.2 21.4±3.0 16.8±4.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3)P<0.01

2.2 两组BI指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BI指数比较( ±s) 分

表2 两组BI指数比较( ±s)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14 d治疗组 4828.50±3.0561.19±8.101)3) 90.10±9.001)2)对照组 4828.35±2.7642.10±9.50 70.21±9.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3)P<0.01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改变,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出血。

3 讨 论

脑梗死即脑血管的闭塞,血管闭塞的过程,通常为颅内外大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小板常黏附于斑块表面,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化学介质,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和胶原均可促进血小板聚集,活化的血小板释放ADP和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存在时,花生四烯酸被代谢为前列环素与过氧化物,而后者可被血栓素合成酶转化为血栓素A2。与此同时,血管内皮可分泌前列环素,血栓素A2、前列环素以及其他因子之间的平衡影响着血管的舒缩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随着血小板聚集和对斑块周围内皮的黏附,形成了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构成的白色血栓。

奥扎格雷是血栓素合成酶A2抑制剂,能强力抑制TXA2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提高前列环素的浓度,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有效抑制脑血栓的形成[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7 d、14 d,NIHSS评分显著降低,BI指数明显恢复(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2%),说明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通过抑制血栓素A2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血块的形成,从而有效抑制脑血栓的形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6.

[2]陈清堂.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382.

[3]杨磊.奥扎格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1):29-31.

猜你喜欢
奥扎格雷血小板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
疏血通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重症血小板减少时的输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