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

2018-07-16 08:30邓小旭朱杏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血液病手工计数

邓小旭 朱杏梅 丁 磊*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0医院检验科,江苏 苏州 215000;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慈分院,江苏 苏州 215000;3 苏州市吴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苏州 215200)

临床上,很多血液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因为血小板数量或血小板功能异常而引起继发性出血。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各类血液病常用的支持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1]。近些年,由于临床治疗手段的改进,高强度化疗方案应用于各种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的治疗等,使血小板需求量不断增大。尽管血小板质量和输血支持近年来发展较好,血小板仍然是有限的资源,而且其保质期较短(5 d);在血液病患者治疗中,国内和国际在血小板输注方面也制定相关准则[2]。目前,临床上单采血小板的用量较多,但是单采血小板已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尤其是急诊危重患者常需要反复输注血小板,手工浓缩血小板因其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增加及止血效果与单采血小板疗效相似,成为临床输注血小板时的一种有益补充[3]。为了满足患者对血小板的需求,提高输注疗效成为关注的问题。目前有研究报道单采血小板较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好[4],为探讨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在临床急诊应用效果,本研究对苏州市解放军100医院血液科急诊输注血小板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苏州市解放军100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血液病患者60例,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13~69岁,中位年龄为41岁。所有的患者诊断完全符合张之南等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

1.2 血小板采集方法。手工采血小板制作采用离心法:①将全血置22 ℃、2000 r/min的离心机离心8 min(离心力1170 g),取出血液,静置30 min,分离血浆;②将富含血小板血浆置22 ℃、3800 r/min的离心机离心7 min(离心力4120 g),取出血浆,用分浆夹分出上层少血小板血浆至另一袋,原袋保留25~30 mL血浆,及制成手工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是用仪器过滤献血者的血液,让仪器收集血小板,过滤后的血将再送回患者身体。所有血小板均由苏州市血站提供,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10单位为250~300 mL,血小板≥2.5×1011/L;手工浓缩血小板一袋2单位为50~70 mL,血小板≥2.0×1011/L。每次输注手工浓缩血小板前均需进行血小板交叉配血实验。

1.3 血小板输注指征。手术及创伤血小板输注指征: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内科疾病血小板输注指征: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计数在(10~50)×109/L,根据临床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1.4 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临床出血停止或明显减轻,说明效果比较明显;血小板计数未升高,但临床出血症状有明显好转,说明输注后有效但效果不突出;血小板计数未升高,临床出血状况也没有好转,表明输注无效。记录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1 h、24 h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采用CCI,结合临床表现来评价输注疗效。CCI的计算公式如下: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L)×体表面积(m2)]/[输入的血小板总数(1011/L)];体表面积=0.006×身高(cm)+0.012×体质量(kg)-0.015[5]。治疗有效标准为:血小板输注后1 h CCI>7.5×109/L或24 h CCI>4.5×109/L[6]。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A组输注有效率为70%,B组输注有效率为35%,C组输注有效率为5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组、B组和C组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

2.2 两种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率比较:输血不良反应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出现了新的症状或体征,但不能用原来的疾病来解释。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A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B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20%,C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组、B组和C组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率比较

2.3 两种血小板输注后24 h CCI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表3 A组、B组和C组血小板输注后24 hCCI比较(×109/L,±s)

表3 A组、B组和C组血小板输注后24 hCCI比较(×109/L,±s)

注:A组与B组比较,24 h CCI P<0.05;A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

组别 输注(例数)输注前PLT 输注后24 h PLT输注后24 h CCI A 20 10.05±6.44 23.85±12.42 19.32±5.91 B 20 8.82±5.31 19.68±9.76 13.88±4.27 C 20 9.35±6.14 21.03±11.85 16.03±4.64

随着临床医师对成分血输血认识的不断提升,临床应用血小板数量也显著增加,尤其是临床危、急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以及血液病患者,对血小板需求量增大,常规单采血小板已很难满足临床血小板输注的需求[7],所以在临床上特别是在急诊中常会输注手工浓缩血小板,虽然手工浓缩血小板较单采血小板纯度低,但是也缓解了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和预防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措施,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多采用ABO同型单采血小板输注,血小板的输注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高[8]。目前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及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急诊中。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单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具有纯度高、供者单一等优点,临床疗效评价优于其他血小板制剂,无论在同种免疫形成的比例,还是在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上均优于手工浓缩血小板,同时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7]。但单采血小板需要震荡保存且保存时间比较短暂,不宜贮存过多,使用时需提前申请,无法满足临床急诊患者的需求。单采血小板缺乏时,急诊会输注手工浓缩血小板。手工浓缩血小板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欧美国家,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临床使用量占所有血小板种类的40%~50%[3],但是在血小板的制取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其质量,首先手工浓缩血小板一个治疗量至少需要3~5个不同供者,不同供者数量越多增加同种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机会越大,容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和增加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的机会[9];其次浓缩血小板制品的质量受血液保存液、血袋表面光滑度、采血顺畅情况、离心制备、血小板采集前后的保存、运输以及输注过程等多方面的影响,血小板的质量受到损害均可导致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10]。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受输注次数的影响,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成负相关,输注越频繁,发生输血反映的可能性越大,输注效果会降低[11]。与输注手工浓缩血小板相比较,输注单采血小板可以明显提高输注患者的临床止血效果、CCI等疗效指标,同时降低输血反应率,对血小板输注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8]。

本研究显示手工浓缩(2 U)血小板也能缓解需求,但存在较高的输血反应率,手工浓缩(2 U)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10 U)间歇输注在临床输注表现较好,但仍低于单采血小板(10 U)的效果。

总之,两种血小板输注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若要保证输血疗效,主要还是提高血小板的质量。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①提高血小板采集人员的专业素质、操作水平,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②如果临床不是很急,单采血小板最好采后2 d发出,可能由于第2天时血小板已充分解散,所以计数比第1天时高[9]。③明确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④医师在制定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方案时,对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及输注无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患者情况和血小板库存灵活申请血小板用量,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随着白细胞去除术和改良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3]等技术的完善,相信会更为科学、安全的提高血小板质量,对于危重及手术患者科学、合理地使用手工浓缩血小板。

猜你喜欢
血液病手工计数
做手工
古人计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