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聋哑学生体质健康的运动干预研究

2012-03-06 02:21时元秋楼方芳
军事体育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聋哑肺活量耐力

时元秋 楼方芳

(滁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据统计,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 29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2 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合并为聋哑人口来计算,占残疾人总数的25.69%,成为一个占较大比例的弱势群体。聋哑群体接受合适的教育与培训后,能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并创造一定的社会财富。聋哑学生处于向身体发育高峰过渡的时期,因而,该阶段的健康状况对其今后体质的发展与保持意义非凡。聋哑学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身心健康值得我们去关心[1]。针对聋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出运动处方对其进行干预,旨在提高其健康水平和检验处方的适应性,为聋哑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增进提供量化指导方案。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滁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和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8~16岁能正常参加一般体育活动、无突发性疾病的聋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184名,其中男生95人,女生为89人。

1.2 测试指标

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并针对聋哑学生的身体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指标和方法进行测试。

1.2.1 身体形态指标

实施身高、体重、胸围基本的形态指标测试,此3个指标不仅能反映出聋哑学生身体发育状况,而且适宜测试。

1.2.2 身体机能指标

肺活量。

1.2.3 身体素质指标

遵循 “适宜适度”原则,对50 m跑、立定跳远、握力、坐位体前屈4个项目进行实地测试。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各类有关聋哑学生研究的文献,为本研究提供详实资料。普通学生体质数据来自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专题报告[2]。

1.3.2 专家访谈法

对两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关于聋哑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相关测试指标等内容。

1.3.3 测量法

干预前对所选指标进行实地测量,如实记录所得数据。并于干预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测试。

1.3.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各指标的标准差,数据均采用M±SD表示。

1.3.5 逻辑分析法

对所得数据与普通学生进行对照,对结果分析并得出聋哑学生存在的问题后,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处方。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

根据测量数据显示,聋哑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指标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这符合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经One-Way Anova统计分析,与普通学生无统计学差异。BMI指数与同龄正常学生也无显著差异。这种结果一方面与当前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办学的专业化等各种家庭和社会因素有关;另一方面,由于聋哑残疾对运动的影响较小,聋哑学生能够参加足够多的体育运动,因而不会影响其身体形态的发展。

2.2 身体机能

如表1所示,聋哑学生的肺活量明显比同年龄段的普通学生小,有统计学差异。普通男生与聋哑男生肺活量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与聋哑女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01),普通女生与聋哑男生无差异,与聋哑女生有显著性差异 (p<0.05),聋哑男女生之间并无差异。由于聋哑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身体上存在缺陷,他们不能用有声语言与别人交流,更不会用气来表现,加上户外耐力运动相对较少,肺部功能得不到锻炼,进而影响到肺活量及其与肺活量密切相关的耐力素质。

表1 男女肺活量多重比较 (LSD)

2.3 身体素质

通过对测量数据分析发现,聋哑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握力、立定跳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坐位体前屈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经One-Way Anova统计分析,身体素质的指标数据与同性别普通学生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同年龄段的聋哑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相符合。

3 运动处方设计

3.1 目的

根据聋哑学生的个体体质状况进行有针对地干预,对所有聋哑学生开具以预防和健身为目的的健身运动处方;针对其肺活量低、耐力素质差的问题实施干预,以提高肺活量和耐力素质[3]。

3.2 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

聋哑学生的视觉形象记忆占优势,发展较好;其对简单的机械的动作记忆好,对复杂的、灵活多变的动作记忆比较差;在操作分析和直观分析方面,聋哑生并不感到十分困难,他们甚至比正常人分析得更细致、更具体。在运动项目选择和健身技术设计时,应根据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来体现健身处方的普适性与针对性。

3.3 运动项目

3.3.1 一般健身性运动项目

选择具有针对性治疗聋哑学生效果的健身运动项目,[4]以休闲娱乐性运动为主,在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同时可以娱乐身心。如篮球、足球、跳皮筋、跳绳和广播体操等。

3.3.2 提高肺活量的练习项目

通过耐力运动的方法来提高心肺功能。一些聋哑学生的耳蜗器官是器质性损伤,进而影响到前庭器官的平衡功能,过频的大幅度跳跃或大角度的旋转动作容易引起意外伤害,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选取地势平坦,少跳跃和少旋转的较长时间运动项目。根据学校的运动条件,选取的低强度运动项目为:中长距离健身跑、折返跑和变速跑等。

3.4 运动的强度,时间和频度及其注意事项

锻炼的时间每天通常为45 min,其内容应当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准备部分的热身活动在5~10 min,能够使机体从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适应强度较大的运动状态,主要以慢跑为主;基本部分是运动处方的活动内容。主要模式以肺活量提高项目与一般健身性项目合理组合。即中长距离健身跑(折返跑和变速跑选其一)+篮球(足球、跳皮筋、跳绳和广播体操中选其一),注意局部肌肉疲劳的实时消除,不同肌肉部位之间交替练习,进而防止运动疲劳而影响运动持续和身体的全面发展。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运动强度中等(即心率在130次/min)。结束部分约为5 min,是为了避免在运动后突然停止导致“重力性休克”而进行的放松活动,通常进行韧带牵拉练习、自我按摩和放松体操等活动。运动处方实施3个月,在第一个月,应坚持每周3~4次的锻炼活动。此后,可适当增加到每周5~6次。在运动时应当严格遵循运动处方的要求,运动量适度,运动后积极恢复,此外还应当加强医务监督[5]。

4 运动处方实施效果及调整

聋哑学生在执行运动处方时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

表2 运动处方对聋哑学生肺活量的影响(LSD)

表2显示,在实施运动处方后,男、女聋哑学生的肺活量 (包括不同年龄阶段均值及总均值)与干预前相比都有非常显著性变化 (p<0.01)。通过耐力训练提高了呼吸肌的力量,使心肺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运动处方实施取得一定效果之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做了适当修改。引导学生将针对性运动处方转为健身运动,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例如在耐力性运动上就不需要规定固定的时间跑多少距离或一定距离用多少时间,转为以健身休闲为目的的有氧代谢运动,例如户外运动等。总之运动处方干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保持适趣、适度、适量和持之以恒。

[1]杨志勇,等.张家口市聋哑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6)

[2]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专题报告 [EB/OL].http://www.chinaispo.com.cn/news-news-newshow-33193.html

[3]甄志平,等.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5)

[4]庄静,高玲娣.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 [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

[5]杨静宜,徐峻华.运动处方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猜你喜欢
聋哑肺活量耐力
肺活量的故事
聋哑人罪犯服刑期间的心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两个好朋友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2015年湖北籍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耐力跑水平相关性研究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大学生肺活量与身体素质相关性研究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她用母爱温暖聋哑儿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