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

2012-03-13 07:16许立新曾会明梁小红张利娟韩烈保
草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育种学草坪双语

许立新,曾会明,梁小红,张利娟,韩烈保

(北京林业大学草坪研究所,北京 100083)

《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草学专业草坪管理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草地植物遗传育种的发展概况,充分认识草地植物新品种在草业发展中的意义;并初步掌握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今后从事草地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品种管理、良种繁育和推广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育种事业和草业发展息息相关。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草坪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草坪业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诸如草坪科学研究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但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目前我国草坪草种子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每年仅此一项就有几千万美元流向国外,这极大限制了我国草坪业的健康发展[1]。为了便于交流和主动学习他国经验,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培养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人才,因此,在大学阶段积极开展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草坪草和牧草基础遗传学理论及育种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听说、阅读和口语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获取、了解国外本领域的最新信息,比如,国外经典草坪草育种技术和成果、草坪草抗性育种科研发展的前沿等,实现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笔者经过两年的双语教学实践,提出下面一些提高本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思考和方法,供教学工作者和教学管理人员共同探讨、商榷。

1 正确的课程教学目标

正确的课程目标定位是有效、科学地进行课程教学的基础。尤其是双语教学,正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处理好专业知识教育和语言教育的关系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注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避免过于强调英语词汇和翻译概念,把双语课变成专业外语课或翻译课[2]。《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双语教学的定位,首先是课程的专业教育,其次才是语言教育,即首先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科内容,同时获得专业外语交流能力。因此,双语教学要把专业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不能因双语教学的实施而减少专业知识的传授或降低专业知识考核的标准。如果过分追求双语教学的形式,不切实际地强调英语授课的比重,孤立、片面地强调英语授课对双语教学课程的评价,将不利于开展双语教学,同时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以专业教学质量为中心,综合把握师资、学生素质、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开展。

以此为基础,《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双语教学目标可以分为:1)使学生获得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关键知识和基本技能,2)使学生掌握与国外学者进行本领域基本学术交流的词汇量及口语沟通能力,3)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双语学习的自学能力,能够利用国外的学术资源开展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学习,从而最终掌握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一切有助于以上目标实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可以应用于双语课程的教学,而不是拘泥于语言,一味采用国外教材和教学方法等。

表1 各章节内容层次安排Table 1 Content arrangement for each chapter

2 3个层次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探讨

语言障碍会妨碍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会将较多精力放在语言本身,容易将专业双语课上成外语辅修课[2],这样会导致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有所欠缺。因此,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从3个层次出发,循序渐进,设计、开发教学计划、教学板书、教学多媒体资源等。1)过渡层次:双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中文讲授为主,课堂上穿插英语教学。板书内容以英文为主,穿插中文解释。2)双语层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中英文交互使用,学生体验两种语言在表述方式、思维角度等方面的不同,板书全部为英文撰写,课堂中重视学生参与英文讲解和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中英文讨论和交流。3)英语层次:以英语讲授为主,对个别概念和理论,穿插中文解释,给学生提供英语“听”和“说”的外部环境,及时了解、研究草坪草育种学新进展(表1)。

2.1过渡层次 过渡层次应用于课程的基础性章节,如绪论、遗传学基础和草坪草起源等。在教学PPT的制作和组织上,采用英文为主,辅以中文的方式:对于较容易理解的内容,直接利用英文原版教材和文献中的相关图示、图表和概念及相应的解释;对于抽象和较难理解的内容,附上中文翻译内容和解说部分。在讲授过程中,以中文讲授为主,在每节课的开始和结束部分,采取英语提问和总结式教学,便于学生对英语听说环境有所适应和过渡调整,同时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和英语交流能力的提高。

2.2双语层次 双语教学层次占据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大部分章节,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新技术育种等。在双语教学层次中,板书全部由英文撰写,难点部分增加中文解释,同时采用英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创造“听”英文的环境。在实际的课堂讲授中,中英文交互使用,有些内容侧重于英文讲授,有些内容侧重于中文讲授。让学生体验两种语言在表述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提问和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中英文讨论和交流,提供学习英文“说”的技巧和锻炼机会。例如,结合当前国内外的草坪草抗性育种实践,给学生提前布置篇幅较短、但覆盖课堂教学中相应知识的英文课外文献,并且安排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文简单回答,进行组内和组间的讨论,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在这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中英文在知识点上的重复讲解,因为重复教学会养成学生的听课惰性。阳树英等[3]在教学实践过程也发现,对于英文基础稍差的学生,中英文重复授课时会倾向于听中文部分的讲解,影响专业英语的学习,而对于英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中英文重复讲解则是浪费时间。总的来说,中英文重复授课不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3英语层次 随着学生在课程前期的专业学习和积累,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这一层次中适当提高英语讲授的比例,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多到少地解释专业知识和方法;课件除了个别难点使用中文解释外,其他部分均采用英文。课堂讲授以英语为主,对个别概念和理论,穿插中文解释,给学生提供英语“听”和“说”的外部环境。课后作业及相应部分的考试内容都采用英语方式,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3 选用合适的双语教学材料

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是双语的教学材料,包括双语教材、课件和课后阅读辅导材料等。选用合适的《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双语课程教材是双语教学基础和重点之一。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在双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通常国外原版教材是国外很多大学采用的经典教材,在知识组织上循序渐进,相对易于接受,并且具备语言优势,便于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语言方面与国际教学接轨。但由于高等教育体系在各方面的差异性,国外大学同类课程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我国的本科教学。因此,开发适合我国教育体系的双语教学材料非常重要[2]。《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并无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因此,教材建设已经成为优化《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双语教学的迫切需要。我们选取国外大学采用的经典植物育种课程教材——Mohanan编写的EssentialsofPlantBreeding[4]和Allard编写的PrinciplesofPlantBreeding[5],两本书内容相似却侧重不同,通过对这些原版教材的章节和内容进行精选和重组,并参考张新全教授主编的《草坪草育种学》[6]一书,制作了本课程的双语教学课件。同时,课件中采用英语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置身于地道的英语“听”和“看”的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英语教学的内容。如本课程的《草坪草起源》一章中,理解植物进化规律是本章的基础,这是本章节也是本课程中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在中文教材中没有这一章的内容,有的原版教材中虽有清楚、简洁的描述,但没有具体例子,因此我们利用国外大学制作的植物进化生物学的视频资料,直观地观看植物演替进化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以及具体的代表植物,使学生形成形象记忆并且提高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此外,收集国外遗传学和育种学方面的课堂教学影音资料,抽取重点和精华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或者安排课后学习,有助于缓解本课程双语教学中遗传学基础理论多,草坪草、牧草育种原理、方法多与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

4 经典英文文献在教学中的应用

辅导材料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可以考验、增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对于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很有益处。但目前,和《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相关的资料不多。因此,我们通过教改项目,积极利用因特网、学校以及校际图书馆等收集各类型的相关材料,例如,图片、报纸、杂志、视频和科学文献等,进行重组和完善,开发了适用于本课程的双语学习辅导材料。其中,利用SCI英文文献资料库,经过筛选和重新编排,使之成为与课件配套的教学资料供学生利用,就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2]。英文文献可以更进一步对英文教材和课堂教学课件的某些知识点进行更深一步的解说,同时可以扩大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广度。文献和课件教学相结合,可以训练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抽象概念和原理,科学地选择植物育种、草坪草和牧草育种的相关文献,在内容上,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保持与教材紧密衔接,在时间安排上,根据难易度和篇幅长短,合理安排文献阅读的时间间隔。在选择文献上,要尽可能选择奠定植物遗传学基本原理和草坪草育种取得重大突破的经典文献;此外,文献的篇幅要适当、内容尽量简明易懂[2]。经典的植物育种和植物遗传学的原始文献内容相对较少,篇幅也较短,往往是一些遗传学知识点的深入浅出的解说和综述,在讲述绪论、遗传学等基础性章节的内容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直接采用,例如,Duvick[7]通过举例跨越孟德尔之前到现代,简洁而又深刻地说明植物育种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理解植物育种的本质,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精读。而草坪草分子育种方面的文献,在知识的覆盖面上,范围教广、交叉学科内容较多、篇幅较长,可以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时应注意提前指导学生把握文献的关键信息。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把握论文中的关键信息——通常设置的问题要与书本知识点联系起来,以此给学生搭建一座理解文献的桥梁。例如在郭振飞[8]的博士论文的课外阅读中,提前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如何鉴定哪些匍匐剪股颖株系转入PR5K序列?如何选择抗病性株系?这些问题在随后的新技术育种章节的课堂教学中也被证实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的学习欲望和多方位的思考能力,有利于生物技术育种的课堂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建立以鼓励、激励为主的互动教学体系

双语教学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它是培养双语人才的教育,是语言教学和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体[9]。实践证明,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两种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然而,从语言的角度上讲,双语教学增加了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的额外英语学习负担,尤其是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课程的学习上。因此,宜因材施教,准确掌握学生群体的英语水平,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对待不同的学生群体或一个群体中不同的学生。

5.1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很容易导致学生疲惫,因此,教师应适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在双语教学中,让学生开口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也是制止学生思想开小差的有效举措。在教学的起步阶段,设置简单问题,请学生自己用英语表达出来,一句话、一个短语,甚至是一个单词也会非常有效地把回答问题的学生甚至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开口的机会多了,就会逐步适应课堂双语教学的模式,重视并投入到英语使用和学习中。在课堂上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英文发言、提问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会有效激发学生使用英语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教学的逐步进行,可以增加问题的难度。这种教学方式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且能真实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10]。

5.2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同时,鼓励学生之间针对特定问题和话题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一部分的环节应该在课前合理指导学生安排。对于新技术育种这一章节,课程结束后,提出现在社会上有争议的一些话题或者问题,例如,如何看待转基因作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觉在课下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查阅资料,获取转基因育种的具体原理和具体基因的功能作用机理,加深并扩展该章节的知识要点。上课时,让学生分组,组内用英语简单交流和讨论,通过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最后,用英文请学生自愿对组内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提高班里一部分学生利用英语获得专业知识的能力,这部分同学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动,各自或共同激发班里其他学生参与双语教学动力和热情,实现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8]。

5.3板书在互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信息容量大,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特点在高校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式的教学手段,也有多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板书的灵活性。尤其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中会出现许多在幻灯片、多媒体等未展示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讲解。而在此时,学生对于板书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图解都予以比平时多几倍的关注,板书上的知识点和内容非常容易被学生掌握。因此,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板书和多媒体二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越性。

6 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改革之前,本课程的考试方式内容上大部分以基础理论为主,题型上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为主。这样的考试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后的综合素质,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顾翠花和王守先[11]指出,这样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考试前大突击、死记硬背典型例题等方式来应付考试,而且最后的总评成绩一般都是以卷面的成绩为主要指标,缺乏对课程实验和综合分析能力指标的考核,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本身的兴趣不大。

通过考试改革,我们把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多样化多指标的改革:卷面考试、平时作业、实验分数、口语交流、自主选题讨论等方面,分别按照不同的比重计入最终的考核成绩中。卷面考试中,将《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中的重要基础原理和育种方法,课程实验的具体步骤原理,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论述题、分析题和附加题的形式,糅合到卷面考试的内容中,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视[12]。同时,增加英文考题的比例,即考题采用英文描述,其内容涉及概念、选择、回答问题、实验等相对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学生用英文回答。口语交流这部分的考核,将促进学生对于综合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重视和学习。自主选题讨论部分,教师提前布置具有争议性的不同选题,例如,如何看待转基因草坪草?植物品种保护的利与弊?等。学生自愿分组和选题,进行PPT展示和汇报,发表见解,并请所有学生进行后续讨论。基本程序为布置报告题目-教师给出打分要求-学生准备研讨资料(讲解提纲、课件)-组织报告-PPT汇报-讨论与交流。学生走上讲台,向老师和所有同学进行汇报,这个过程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演讲和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在回答下面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表2)。

7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本课程为小班授课方式,授课对象为草业专业大四学生。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收集了学生对于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意见。这一举措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做到有效适时沟通,并且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调整[13]。此外,教师也能通过调查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教学效果。例如,从教学方法来讲,96%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自主选题讨论部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大家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调查中也有个别学生提出了其他有益参考意见,如,针对目前有大部分学生复习考研的状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于他们备考的《遗传学》这一章节进行重点和详细讲解,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课堂的教学。从学生调查中吸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有益意见和想法,可以不断为课程教学开辟教学思路。

8 合理安排实验

在实验学时的安排方面,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适当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淘汰一些落后的演示性、验证性和模拟性实验的同时,力求做到精练与详细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14]。为了提高学生育种理论中对于选择方法的认识,在草坪草分子生物学鉴定实验(草坪草DNA和RNA提取实验)和草坪草种子品质测定(例如发芽率、生活力、种子纯度检测)等实验基础上增加草坪草品质形状鉴定技术实验,例如,草坪草抗旱性、抗涝性、耐热性的鉴定(测定抗氧化酶活性、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

表2 学生调查问卷部分数据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some results for students-survey

总之,在《草地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英语水平,不仅要完成本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任务,还应该合理设计、组织、协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英语学习自然融入教学环境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1] 韩建国.加快草坪草育种研究[J].中国花卉园艺,2002(17):27.

[2] 赵祥强,陈曹逸.利用经典文献优化《遗传学》双语教学[J].遗传,2009,31(4):434-438.

[3] 阳树英,刘向华,何飞飞,等.提高《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9(6):99-114.

[4] Mohanan K V.Essentials of Plant Breeding[M].New Delhi:PHI Learning,2010.

[5] Allard R W.Principles of Plant Breeding[M].Second edition.USA:Wiley,1999.

[6] 张新全.草坪草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 Duvick D N.Plant breeding, an evolutionary concept [J].Crop Sciece,1996,36:539-548.

[8] Guo Z,Bonos S,Meyer W A,etal.Transgenic creeping bentgrass with delayed dollar spot symptoms[J].Molecular Breeding,2003,11:95-101.

[9] 邢佳.二语习得理论下双语教学环境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1(8):123-124.

[10] 任小中,胡东方,韩建海.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9(4):211-212.

[11] 顾翠花,王守先.关于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9):133-135.

[12] 张维.从语教学对名核考试制底改革的启示[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98-99.

[13] 刘晓芳,王虹,王天佑.注重学生调查反馈 提高医学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2005(8):86-88.

[14] 陈学森.植物品质性状鉴定技术[A].植物育种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9-99.

猜你喜欢
育种学草坪双语
草坪理发
大草坪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过程中科研反哺教学初探
我们都爱大草坪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实验中的应用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茶树育种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爱护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