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临床观察

2012-03-17 01:59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4期
关键词:甘露醇脑水肿电解质

蒋 灿

河南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 永城 476600

近年来,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目前脑出血的治疗除了外科手术治疗外,内科保守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手段[1]。治疗脑水肿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一个重要方面。甘露醇是治疗脑水肿的主要用药,但是甘露醇常常引起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白蛋白治疗脑出血,以期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我院于2008-05—2011-12应用白蛋白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2],经头颅CT确诊,发病24h内开始治疗,伴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入选,有外科手术指征者不入选。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2岁,平均(63 ±8.2)岁。基底节出血21例,丘脑出血19例,脑叶出血10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1~73岁,平均(61±6.7)岁。基底出血22例,丘脑出血20例,脑叶出血8例;2组间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稳定血压,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防治并发症,及早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减少一次甘露醇用量并且给予人血白蛋白针10g/d,连用7d,之后间断应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根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判定疗效,并观察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的比较。

2 结果

见表1、2、3。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组别 n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减少分数治疗组50 26.45±2.14 13.95±2.15 9.55±2.16对照组50 25.6±2.15 15.75±2.14 7.2±2.15

表2 2组疗效的比较 [n(%)]

表3 肾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的比较 [n(%)]

由表1、表2可以看出,2组病情相似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神经缺失分数减少程度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由表3可以看出治疗组的肾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对神经的损害主要来自血肿对脑组织直接压迫,血液的分解产物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加重脑水肿,加速细胞凋亡,以至于导致神经功能缺失。近几年研究[3]发现,脑出血应用白蛋白可显著改变预后。白蛋白可以提高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颅内压,作用缓和,有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疝的发生,减少病死率。还有人研究[4]认为白蛋白可以扩张容量血管,防止脑损伤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还可以使SOD变得更稳定,有利于SOD清除自由基。白蛋白还可结合毒性物质,使之减少或丧失毒性,使机体的内环境保持稳定,从而保护和修复损伤的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在应用白蛋白同时减少了甘露醇的量,减少了甘露醇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组资料显示白蛋白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方面、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肾功能和电解质紊乱影响较小,说明白蛋白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由于本品价格昂贵,来源于血液制品,所以笔者仍建议谨慎使用。

[1] 黄中杰.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93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0):76-77.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刘晓容,吴江,夏晓平.白蛋白佐治脑出血时,血清SOD、LPD含量变化[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1):55-56.

[4] 韦继政,余利平,钟秀珍,等 .白蛋白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4,2(6):484-485.

猜你喜欢
甘露醇脑水肿电解质
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NASICON型微晶玻璃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脑钠肽的动态变化与脑水肿的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