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身势语与会话语的主观性冲突*

2012-03-20 09:07程千山
外语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主观性语义冲突

程千山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南京 210039)

论身势语与会话语的主观性冲突*

程千山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南京 210039)

身势语与会话语的语义及情感表达理应和谐一致,但说话人有时会有意使其身势语信息与会话语含义发生冲突,意在传递言外之意或获取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本文试图对身势语与会话语主观性冲突的表征形式及其语用因素加以粗略的分析和论述,从而揭示这一交际语用策略的基本特征。

身势语;会话语;主观性冲突

1 引言

人类的交际形式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之分。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在人们的交际行为中,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仅占35%,而65%的信息则是通过非语言交际(主要是身势语)来传递的,这说明了非语言交际的现实性和普遍性”。(程同春 2005)由此不难想象,人际交往行为若脱离了非语言交际形式,势必将难以获得充分的施展。

身势语作为非语言交际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从生理上来说,身势语其实就是人体生理活动的表征形式,这种人体生理活动通常总是伴随着人们的言语活动自然生成;而就心理来看,身势语实际上又是说话人心理情绪或情感的直接观照,是说话人说话时其主观态度的真实表露。由此可见,身势语与会话语无论从内容还是到情感都应吻合一致。故而人们在交际的多数情况下,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使其身势语与会话语的语义表达乃至情感流露趋向于和谐一致。身势语此时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使言辞表达更为形象、准确和生动,从而有效地提高交际效果。应该说这通常是人们较为理想的交际方式。然而,现实言语活动中的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身势语在交际中所传递的信息与会话语的表达含义有时不仅不吻合,反而截然相反,发生冲突。譬如,面对父母的考试成绩询问,考砸了的孩子谎言成绩不错时,脸色会下意识地变红,眼神也会显得很不自然。再如,情侣约会,姑娘一边说你真坏,一边又会用娇柔的身势动作向对方传递相反的含意。前者属于下意识的客观性冲突,后者却属于有意识的主观性冲突。当说话人有意识地使身势语所传递的信息与会话语所表达的意思不一致时,往往是说话人为获得某种特殊交际效果或意欲传递言外之意而采用的一种交际语用策略。本文拟就此作一粗略分析,重点是这种身势语与会话语主观性冲突的表征形式及其语用因素,客观性冲突则不在探讨之列。

2 身势语与会话语主观冲突的表征形式

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有意使其身势语与会话语的语义及情感发生冲突,其真实用意就在于别有所指。这也是我们从语用学角度来探讨身势语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这种主观性的冲突就其表征形式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2.1 身势语与会话语的语义信息冲突

说话人故意使其身势语的信息内容与其会话语的信息内容相冲突,就是要利用身势语的语义信息来否定他向交际对方所发出的话语信息,或至少令其身势语信息内容不同于所说的话语内容,并让对方意识到,唯有身势语的语义信息才是说话人的真实含意。文学作品中作家常会利用这一点,有意使其笔下的主人公“言行不一”,从而使读者透过主人公的身势语来了解其真实意图。例如:

① Когда в городе разрешали драматический кружок, или читальню, или чайную, то он покачивал головой и говорил тихо: — Оно, конечно, так-то так, все это прекрасно, да как бы чего не вышло. (А. Чехов)

每当城里批准成立戏剧小组,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时,他总是摇着头小声说:这个嘛,当然也对,这都很好,但愿不要惹出什么事端!

② — Я тебя слушаю, видишь! (Девушка крепко заткнула уши.) (А. Акишина)

你看,我在听着呢!(姑娘紧紧地捂住耳朵。)

③ 苏菲(故作娇嗔):还敢犟嘴。

彭方:我不是说过我不讲了吗?

苏菲(一个媚眼):德行!(夏衍等《戏剧春秋》)

例①中的他 (别里科夫)是一个守旧怕新的典型代表。针对城里出现的诸如戏剧小组、阅览室等新生事物,他嘴上说的是“все это прекрасно (这都很好)”,但其身势动作“покачивал головой (摇着头)”却在向别人明白无误地昭示出他“不同意,不赞成”的本意,从而更为加深读者对其人物性格特点的认识。例②中“заткнуть уши (捂住耳朵)”的身势动作令说话人拒听对方说话的意思一览无余,与其话语内容“я тебя слушаю(我在听着呢)”完全“背道而驰”。至于例③中说话人的身势动作“一个媚眼”则不仅将其“德行”这一骂人话的恶意全盘否定,而且还注入了情侣之间才会有的“亲昵”意味。曹合建等在其论文中引用该例时,将这种利用身势语来否定话语含意的用法视为话语意义附加成分(即亲热意味)得以实现的常用方法。(曹合建 林汝昌 1993)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有意识地制造身势语与会话语的冲突,往往是交际者的一种语用策略,即利用身势语含蓄地传递不同于其话语内容的言外之意。

2.2 身势语与会话语的语义指向冲突

在多方参与的交际语境中,有时说话人不便将其意直接传递给某交际对象(假设为听话人A)时,往往会借助于身势语暗将其与在场另一交际对象(假设为听话人B)的话语交流内容传递给听话人A,即表面上是在与听话人B进行话语交流,但其实却是在利用身势语将其关键信息传递给目标对象——实际的听话人A,从而造成会话语的语义指向(听话人B)与身势语的语义指向(听话人A)相冲突。譬如:

④ — А вы сколько в день выручаете, Данило Семеныч?

— Какой день. В иной день на зелененькую выездишь, а в другой раз так и без гроша ко двору поедешь. Дни разные бывают-с. ...А все ж, благодарить бога, не на что жалиться. И сыты, и одеты, и... можем даже другого кого осчастливить... (извозчик покосился на Пелагею)... ежели им по сердцу. (А. Чехов)

达尼洛·谢苗诺维奇,您一天挣多少钱?

什么一天哟。这一天出车能挣它个3卢布,而另一次可能就空手而归。每天都不样。……不过感谢上帝,一切都没什么可抱怨的。又吃得饱,又穿得暖,还……甚至能给另某个人幸福……(车夫瞟了一眼别拉盖娅)……只要合他们的心意。

当厨娘别拉盖娅被介绍给车夫达尼洛·谢苗诺维奇时,车夫利用介绍人的问话借助于身势语间接地向厨娘炫耀了一番自己的优势。表面看来车夫是在回答介绍人“一天能挣多少钱”的问题(会话语的语义指向为问话的介绍人),但其身势动作 “покосился на Пелагею(瞟了一眼别拉盖娅)”却表明,他这番话实际上是在说给厨娘听的(身势语的语义指向为听话人厨娘别拉盖娅),其真实意图在于向厨娘夸耀自己的经济实力条件并表白心意。

有些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人交际身份的转换,并认为这其实是一种玩交际空间的游戏。游戏与否姑且不论,改变语义空间指向的用法倒至少不失为一种可取的交际策略。

2.3 身势语与会话语的情感表达冲突

身势语通常表示的是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和真实感情(刘光准 1992),而情感则是决定话语意义的重要因素。“言语中情感可以通过语气、语调、词语、体态语等多种手段表达。这些手段的非常规使用会导致语句意义的改变”。(李凤琴 2011)身势语与会话语在情感表达上相冲突的非常规使用,便使得说话人有机会改变自己的话语意义,并借助这种身势语手段将其真实的感情或态度传递给交际对方,例如:

⑤ — Доброе утро, — сказал Олег, пожимая Елене руку и задерживая ее в своей.

—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 холодно ответила девушка, отнимая руку. (А. Акишина)

早上好。奥列格说道,握住伊列娜的手不放。

您好。姑娘冷冰冰的回应,并把手抽回。

⑥ — Ах! Что вы? — шептала она.

Но он не обращал внимания на ее слова, неся ее к себе.

— Ах, не надо, пустите, — говорила она, а сама прижималась к нему.(Л. Толстой)

哎呀,您干嘛?她小声嘟哝着。

他并没在意她的话,将她拥入怀中。

哎呀,不要,请放开我。她说道,但身子却紧紧地贴着他。

例⑤中,尽管交际一方伊列娜嘴上说的是“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但表示身势动作的副动词短语“отнимая руку(把手抽回)”再加上答话时的冰冷语气(холодно)却表露出伊列娜对交际对方奥列格的冷淡态度,显然“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这一问候性的话语不过是出于礼貌考虑的敷衍之辞。例⑥中女主人公喊的是“Ах, не надо, пустите(哎呀,不要,请放开我)”,可身势动作却反其道而行之:“сама прижималась к нему(身子却紧紧地贴着他)”。话语表达的是她对男主人公的感情拒绝,然而其身势语却在向男主人公显示爱恋的真实情感。作家在此有意运用女主人公身势语与会话语在情感表达上的冲突这一艺术手法,向读者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一位热恋少女的内心世界:感情虽炽烈,但却带羞涩。

3 身势语与会话语主观性冲突的语用因素

引发身势语与会话语主观性冲突的语用因素主要体现在冲突信息的形成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上,以及这两个环节所涉及到的具体要素。简言之,就是指说话人因素、语境因素和听话人因素。

3.1 说话人因素

说话人是“一个语用意义上‘无标记’的话语角色,一般是指在特定言语交际过程中正在说话的那个人”。(崔国鑫 2009)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是造成身势语与会话语发生主观性冲突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说话人有意使其身势语与会话语发生冲突的意图不外乎有以下两种:

其一,有意利用两者冲突唯有身势语传递真实信息这一特点,来间接地传递潜在的会话含意。上述例句已作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其二,有意利用两者冲突来获取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如“玩笑”或“讥讽”等幽默意味:

负面意义的话语却配有愉悦的面部表情会令人产生轻松愉快的“玩笑”感觉。如:

⑦ Зурин смеялся и говорил, пожимая плечами: Нет, тебе не сдобровать! Женишься — ни за что пропадешь!(А. Пушкин)

佐林笑了,耸耸肩膀说:不,你要倒霉的!一结婚,你就会莫名其妙地毁了!

佐林得知其朋友安德烈要成婚时,嘴上虽然说的不太中听:Нет, тебе не сдобровать! Женишься — ни за что пропадешь!(不,你要倒霉的!一结婚,你就会莫名其妙地毁了!),但其身势动作“смеялся(笑了)”和“пожимая плечами(耸耸肩)”却在向交际对方昭示,这不过是朋友式的玩笑话而已。

反之,正面意义的话语却配以不善的面部表情则能令人感受到明显的“讥讽”意味。用礼貌的风度对某人威胁侮骂相加,实是矛盾的: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设想某人这样做是为了反讽对方。不妨看下例:

⑧ Пугачев посмотрел на Швабрина и сказал с горькой усмешкою: “Хорош у тебя лазарет! ” (А.Пушкин)

普加乔夫盯着希瓦卜林,露出刻毒的奸笑,说道:你这病院倒挺不错嘛!

普加乔夫应安德烈的请求前来解救被变节分子希瓦卜林关押的上尉女儿时,看到她备受折磨的样子,对希瓦卜林虽然说的很好听:Хорош у тебя лазарет!(你这病院倒挺不错嘛!),但其面部表情却是“с горькой усмешкою(露出刻毒的奸笑)”。显然,普加乔夫的身势动作已将其话语的辛辣讥讽意味表露无遗。

3.2 语境因素

“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索振羽 2000:22)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境除上下文语境外,还包含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些广义的语境对确定话语的语义具有重要的顺应作用。语境与语义之间的这种顺应关系有时便会导致身势语与会话语主观性冲突的产生。试看下例:

⑨ У Ани еще блестели на глазах слезы, но она уже не помнила ни о матери, ни о деньгах, ни о своей свадьбе, ... и говорила быстро:

—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Как поживаете? (А. Чехов)

安妮亚的眼眶上还挂着晶莹的泪珠,然而无论母亲,钱,还是自己的婚事,她都已经抛置脑后。……她很快地说道:您好!近来过得怎么样?

这是安娜与其丈夫在新婚旅行路上的一个场景。显而易见,轻松的问候语“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Как поживаете?(您好!过得怎么样?)”与沉重的面部表情“блестели на глазах слезы(眼眶上还挂着晶莹的泪珠)”在此极不协调。主人公之所以言行不一,完全是新婚旅行这一特定情景所致:旅行结婚是喜事,与之相呼应,问候的话语自然应是轻松愉快的;然而面部表情则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于是乎,问候的话语便不得不顺应喜庆的语境似轻松愉快,但含泪的面部表情却将说话人沉重的内心世界暴露无遗。

再看曹禺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剧本《家》中的一个场面:

⑩ 冯乐山(一面是竣厉恐怖的目光恶狠狠地盯着她,示意叫她留下,一面又——):去吧,去玩吧。平日也太苦婉姑了。(非常温和的声音)去吧!

婉儿(怯怯地):我去了?(与王氏一同转身)

冯乐山(又是冷峻森森的目光):去吧,去谈谈吧。

婉姑的旧主人王氏想拉她去一边说说话,冯乐山则担心婉姑会揭露其丑事而不想让她去,可又顾及王氏在场这一情景,于是不得不有意识地使其会话语(去吧,去玩吧 / 去吧,去谈谈吧)和身势语(竣厉恐怖的目光恶狠狠地盯着她,示意叫她留下 / 又是冷峻森森的目光)相冲突,一方面用话语来蒙骗王氏,另一方面则用目光将其真实意图传递给婉姑。

3.3 听话人因素

在言语交际中,信息传递和信息接收是交际目的得以实现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可见,利用身势语与会话语的主观性冲突来传递信息,信息的接收者听话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为信息传递的终端就是听话人的推导和解读。诚然,听话人的年龄、学历、生活阅历、心理状况等因素对冲突信息的解读亦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儿童对冲突信息的判断就要比成年人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儿童的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言语方面,而对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不太注视。同样,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其认识水平明显地低于文化人,因此他们对冲突信息的认知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障碍。曹禺剧本《北京人》中的一个场景便能说明这一点:

曾思懿:(本能地厌恶鸽子这一类的小生命,向后躲避,强打着笑容)好,好,好。(对左门喊)文清,陈奶妈又给你带鸽子来啦!

陈奶妈:(不由得随着喊)清少爷。我进门给你们看看!(说着就走)

曾思懿:(连忙)您别进去。

陈奶妈大老远从乡下赶来看望她的曾文清少爷,满心欢喜地要送给他一只鸽子。而曾文清的妻子曾思懿对此的反应则是:嘴上表示非常喜欢(好,好,好),身势动作却流露出厌恶之情(向后躲避)。会话语与身势语在此出现明显的冲突。显然,说话人曾思懿其口头上的称赞不过是出于对陈奶妈养育之恩的考虑而说出的违心话而已,身势语体现出来的才是其真实态度。然而,这一冲突信息的接收者——听话人陈奶妈对此信息却并未做出正确的解读。她忽略了身势语,仅凭会话语所传递的信息来做交际对方态度的判断,从而导致献宝受阻的尴尬局面。

4 结束语

由此可见,交际过程中就听话方而言,不仅要注意获取说话人通过会话语所传递的信息,而且还要关注其身势语信息。尤其是两者在语义及情感表达上发生冲突时,听话人更需要特别关注身势语信息,因为这时往往身势语信息才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表达。否则,仅依据会话语信息有可能导致交际障碍或交际失误,进而影响交际效果。诚然,说话人有意利用身势语与会话语的冲突来表达其交际意图时,其身势语的语义及情感表达应明显而突出,起码应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因为这是听话人对冲突信息做出正确推导和解读的基础。

曹合建 林汝昌. 体势语在确立话语意义中的作用及其类别划分[J]. 现代外语, 1993(4).

崔国鑫. 会话分析的语用研究[J]. 外语学刊, 2009(3).

程同春. 非语言交际与身势语[J]. 外语学刊, 2005(2).

刘光准. 伴随语言手段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J]. 中国俄语教学, 1992(2).

李凤琴. 语句功能变异的语用探源[J]. 外语学刊, 2011(5).

索振羽. 语用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Акишина А. А. и др. Жесты и мимика в русской речи[Z]. М.: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1991.

SubjectivityConflictsbetweenPostureandUtteranceinConversation

Cheng Qian-shan

(Nan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9, China)

In conversation, the posture a speaker uses while making an utterance should conventionally means the same as the utterance so as to make the conversation successful. However, sometimes the speaker intentionally uses posture to mean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what is uttered in order to convey implied meaning, or produce a special effect. In this paper, therefore, the writer intends to discuss aspects of conflicts between posture and utterance in convers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conflicts, and to explore the pragmatic propensities of this type of conversation strategy.

posture; utterance; subjectivity conflict

*对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谢忱。

H030

A

1000-0100(2012)02-0085-4

2011-08-15

【责任编辑薛恩奎】

猜你喜欢
主观性语义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语言与语义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