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弱化视角下跨国供应链网络模型研究

2012-03-21 00:15袁裕辉
物流技术 2012年11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供应商供应链

袁裕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1 引言

伴随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采购与贸易,社会责任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独立行为,而是全球供应链包括制造商、供应商、采购商和品牌商共同的责任。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上在华供应商不断出现社会责任事件,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

2 文献综述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弱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已有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利用处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下游位置,通过双重社会责任标准,将责任、价格与利润分割从而获取最大利益的行为[1]。全球供应链中节点在经济收益与社会责任方面具有不对称性,跨国公司受益最多而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小,而一些制造业与服务性质的企业受益最少而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大[2]。当前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弱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跨国公司混淆社会责任与公共关系,将履行社会责任行为作为一种以企业利益为根本目的的公关行为[3]。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东道国社会责任的缺失、法律不健全和市场的不规范以及为了吸引外资提供过多的超国民待遇优惠政策等原因,造成了跨国公司转移社会责任的现象,跨国公司以东道国的环境和劳动者权益为代价实现自己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目的[4]。陈汉辉(2011)认为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弱化根源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在华跨国公司在与国内相关利益群体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5]。所以,应该取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6]。综合以上文献,我们发现已有相关研究几乎没有考虑供应链网络结构特征对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

3 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网络模型

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网络一般包含三个层次: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核心层,以分布全球的供应商(包括制造商)为代表的供应层(这些供应商主要分布在东道国),以分销商、消费者为代表的商务层。供应链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过业务发生相互作用(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大多数产业供应链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节点度服从幂率分布,这使得度很大的节点可以在网络中存在[7],是典型的复杂网络系统。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供应链这条价值链的主要经济租金通常来源于生产外的环节,如设计、品牌和市场等(Kaplinsky& Morris,2001),跨国公司在品牌、市场和设计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已有研究表明在目前全球供应链的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以创新、研发和营销为代表的跨国公司获得的利润占据整个价值链90%以上,而以加工制造为代表的非跨国公司获得的利润只占据整个价值链10%以下[8]。随着全球外包发展,虽然网络中节点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跨国公司数量极少,而处于制造和服务等产业链低端环节的东道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因此,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网络不仅在价值分配上极度不对称,而且有着节点度分布极度不均匀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网络节点(或称顶点)表示企业,节点之间的连接称为边,边表示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实线代表通过线下交易的物理连接,虚线代表通过internet、无线网络等虚拟网络进行的虚拟网络连接。

4 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网络在华社会责任弱化

4.1 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模型的构建

复杂网络理论强调系统的结构并从结构角度分析系统的功能,为研究在华社会责任弱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从复杂理论视角来看,图1描述的全球供应链网络系统和其他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系统一样,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在另外的环节上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冲击。实践中,跨国公司经常利用其核心垄断地位不履行对合作伙伴的供应商责任,居于供应链底端的供应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将风险转移到产品、劳工和环境上,发生包括产品质量责任、劳工权益保障责任、环保责任等多种社会责任缺失风险。在信息不对称或不透明的情况下,供应商就有可能欺骗跨国公司并隐瞒自身应当承担而没有承担的社会责任,将这些社会责任缺失风险以产品、声誉为载体反传导到跨国公司,导致采购商诸如产品质量责任、消费者权益责任缺失风险产生,并通过采购商以产品、声誉、资金为载体进一步传导给下游的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社会责任缺失在供应链不同相关节点企业被不断传导、转换和放大,导致在供应链中出现社会责任缺失等“涌现”现象,最后影响到跨国公司声誉等无形资产下降、销售收入损失、股票市值跳水、资金链断裂、破产等各种后果,严重的甚至波及整个产业集群,如图2所示。

参数说明:V是跨国企业因组织治理风险带来的企业的价值观扭曲程度;X,Y分别是跨国公司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签订的合同/订单的价格、验厂标准,X,Y受跨国公司价值观的影响;P、L、E、Co分别是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生产出来产品的质量、劳工权益、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与社区和谐关系;F、R、Po表示供应链外部环境(消费者、社区、政府等)对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的响应程度,分别是对应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的资金风险、企业对社会慈善不力以及和社区不和谐时企业品牌/企业声誉风险和政策风险。

4.2 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风险模型分析

4.2.1 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缺失表现。跨国公司社会责任风险主要包括组织治理风险和公平贸易风险。公平贸易风险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因组织治理风险带来的企业价值观扭曲V而导致的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签订的不合理合同/订单价格X、以及不公平验厂标准Y。

一方面,基于市场形象等外部因素的推动力,跨国公司在公司治理、消费者权益、社区发展、慈善、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员工教育机会等方面比较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并每年公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跨国公司利用不对称市场地位,通过不合理订单/合同、不公平供应商“验厂”标准向处于价值链洼地的制造商转移社会责任,忽略甚至挤占供应链上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利益;同时当出现重大社会责任风险的时候,跨国公司往往采取终止合作关系的策略,导致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破产,严重影响到社会就业、损害了劳工权益。

4.2.2 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缺失对在华利益相关方的危害。跨国公司对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采取验厂和SA8000认证审核的方式实施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跨国公司经常性验厂让供应商失去议价能力,利润空间被挤压。但由于跨国公司处于供应链中的强势地位,供应商被迫接受跨国公司不合理的价格契约。一方面,当跨国公司利用供应链中的垄断地位向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转移社会责任成本时,往往会导致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降低发生产品质量风险P、劳工权益风险L、环境污染风险E、与社区冲突风险Co等。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滥用市场地位向在华供应链转移污染,将污染严重、耗费资源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不断出现严重的环保风险E。产品质量风险P、环保风险E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最后会对产品说“不”,然后通过资金风险F、企业品牌/企业声誉R、政策风险Po反作用于跨国公司,给跨国公司带来市场、品牌以及资金方面的冲击。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典型事件包括:肯德基苏丹红事件(2005年)、丰田召回门事件(2010年)、富士康12起员工跳楼事件(2010年)、苹果供应商联建科技员工正己烷中毒事件(2010年)等。以富士康事件为例,该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出口加工企业,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付给民工的工资不仅几乎没有增加。正是10多年不变的低劳工成本,支撑着中国出口企业微薄的利润。事件发生后,富士康被迫提高民工工资,由此带来成本上扬,并形成蝴蝶效应,引起相关行业工资的水平的上涨,珠三角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急剧下降。

4.3 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弱化的实证分析-以苹果公司为例

作为一家全球目前市值最高的企业,苹果公司每年都会发布供应商社会责任报告书,承诺确保供应链有安全的工作条件、工人享有尊严、生产过程对环境负责。为此在苹果供应商行为准则中,对劳工问题、安全保护问题以及其他很多问题都做了详细规定,并声称一旦发现供应商有违规现象,将终止同供应商的合作。然而,据媒体报道,近几年来苹果供应链上企业不断出现社会责任事件。从表1可见,苹果公司供应链社会责任缺失涉及ISO26000标准的人权、劳工实践、环境、社区参与和发展等四大核心议题中的五个方面。

5 复杂网络理论视角下跨国社会责任弱化因分析

对图2的分析表明,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弱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供应链网络内部结构不均衡和供应链网络外部缺乏对跨国公司在华责任的系统规制两个方面。

5.1 供应链网络内部结构不均衡

5.1.1 跨国公司具有极高的度造成供应链社会责任和利益分配失衡。从复杂网络理论的角度来看,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跨国企业通常为寡头垄断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具有极高的度。由于跨国公司掌握了制定供应链上产品方向(What)、产品制造标准(How)以及由谁生产(Who)的“3W”游戏规则,它们通过凭借掌握设计、销售、规则等关键资源控制整条供应链。跨国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具有极高度的特性使得全球供应链的格局是一个利益选择和博弈机制,而并不是价值传导机制。

一方面,跨国公司利用其优势地位挤占供应链伙伴关系利益,通过与供应商签订不合理价格合同以超低的价格采购材料、商品等,转移环境污染,甚至利用各种手段向供应商谋求利润,如某些跨国零售公司向供应商收取不公平的入场费、促销费、上架费、管理费等等,这就使得供应商成为被动的成本和风险承担者。因此,跨国公司获取最为丰厚利润的同时,并不承担对合作伙伴的供应商责任,在整条供应链中的承担的社会责任较小。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贴上“血汗工厂产品”的标签而遭到消费者的抵制,都制订了有关严格的“供应商标准”,通过对供应商“社会责任验厂”转嫁社会责任,导致供应商成为被动的成本和风险承担者。如中国的中小企业成为国际民工,往往利润则较低的同时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常常较大。全球供应链上跨国公司和其他节点企业在社会责任和利益分配方面明显不平衡。

表1 2006年至2011年苹果公司供应链社会责任缺失事件

5.1.2 供应链网络复杂性导致供应链信息不对称。全球供应链网状结构是复杂网络结构。复杂网络理论认为,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结构复杂性、节点复杂性、各种复杂性因素的互相影响。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分布于全球各地,各国、各地复杂的经济、法律、政治环境和企业管理水平造成了网络的结构复杂性,也造成了节点企业管理能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这种地域上的分散性、多样性、复杂性会给企业间信息的传递带来困难,而且有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大愿意透露本身的社会责任管理,社会透明度不高,也造成企业间信息不对称。

5.1.3 供应链网络节点自适应性导致验厂结果失真。在以认证守则及定期验厂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下,频繁的验厂审核加大了企业成本、干扰到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增加了企业经营难度。因此,验厂审核制度往往会引起供应商的反感厌恶感,甚至是抵制情绪。供应链网络中的供应商是自适应性主体,具有学习能力,它们往往会修正自身行为规则以适应环境的需要。供应商可能会采用审核记录中作假、贿赂审核人员等各种手段来消化、转移来自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缺失。

5.2 供应链网络外部缺乏对跨国公司在华责任的系统规制

全球社会责任运动事件表明,跨国公司在欧美和在我国社会责任表现有明显的差异。这与我国缺乏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系统规制有关。

一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不少有关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都对社会责任有一定的约束规定。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却在规范和监督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上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法律监督不力、惩罚力度太小,不足以制约跨国公司触犯社会责任的行为。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大多数是非跨国公司,没有社会责任披露程序。无论是政府、消费者还是跨国企业的其它利益相关者(如机构投资者、劳工组织、环保组织、人权组织等),对社会责任问题的重视和意识都和欧美国家存在一定距离。通常是境外媒体率先披露跨国公司在华不良社会责任等问题以后,才引起国内相关利益方的关注。即使如此,民间团体、行业协会与消费大众等对跨国公司触犯道德的行为也只是以退出合作或拒绝产品的方式加以抵制,而根本谈不上对跨国公司的利益制衡与责任监督。这就导致在华跨国企业容易具有违反劳工环境等法律责任的机会主义倾向。

6 安全控制对策及建议

从上面分析可知,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必须从供应链网络内部均衡和外部制衡两个方面来防治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弱化。具体的对策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6.1 均衡供应链网络结构、鼓励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全球供应链网络无标度特性、复杂性导致社会责任与利润分布不对称、供应链节点信息不对称、验厂结果失真等各种现象,全球供应链网络这些特性是跨国企业在华社会责任弱化的结构性原因。因此,需要改善供应链网络结构、提升供应链网络节点的竞争力,鼓励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等措施来防治跨国企业在华社会责任弱化。

6.2 加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主导作用

近20年来看,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运动不变的主题还是采购商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审核,把劳工问题归结为供应商的过错和发展中国家监管不力,通过工厂审核补充政府监管而迫使工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和减少加班,而回避过问由谁来支付成本这一核心问题。前面分析表明单纯依靠采购商对供应商进行审计不能解决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弱化的现象。实践中,跨国公司对采购商本身不合理采购合同、采购腐败、向供应商转嫁社会责任行为、转移环境污染和第三方审核机构不道德行为等等都是造成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弱化的因素。

已有研究表明,企业不同社会责任表现决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9],因此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符合自身利益,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享受着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善投资环境、推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改革而给与的诸多待遇,这些都要求跨国公司不得不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10]。因此,跨国公司有责任发挥主导作用,协调与供应商的成本和利益,平衡供应链关系。

6.3 协调与供应商的成本和利益,平衡供应链关系

供应链的成本与利益协调是各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在国际供应链中,由于跨国公司主导了供应链,导致了供应链中的谈判能力、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分布过于不对称。其他处在微笑曲线底端的企业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不合理的审核与验厂标准、不公平的价格等,成为被动的成本和风险承担者。跨国公司因主动协调与供应商的成本利润关系,适当分担一部分供应商接受认证和验厂而产生的一些直接支出成本,如评估、认证费用、验厂费用等以及企业为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而推行社会责任产生的改进成本。

6.4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供应链社会责任长鞭效应可以放大社会责任的实施效应。长鞭效应的存在可以使得采购商的采购活动需要与供应商在社会责任方面建立一定的基于协商和市场环境的动态关联,才能使责任链上的长鞭效应不产生破坏性。因此,必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合理的信息共享,提高企业间的透明度,避免牛鞭效应。

第一,要将供应链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有效披露,准确地传递于各利益相关方,鼓励企业改进其态度,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之间的透明度,加强供应链成员间的联系,建立双方信任机制。第二,跨国公司应将非跨国公司纳入企业组织结构,使得非跨国公司在制定统一的社会责任准则中享有一定的决策权,促进信息共享。

6.5 改进社会责任审计方法

社会责任审计(socialaudit)是跨国公司运用来监督和管理供应链上供应商的社会人权和环境状况,以避免供应链风险的最主要工具。但跨国公司的验厂结果却存在失真造假现象,社会责任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因此,改善社会责任审计方法,强化供应链社会责任的评审机制,防止跨国公司滥用其在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做到公平、公正、透明的审查,是非常必要的。

在制定审计方法和实施过程中,应该保证工人的充分参与,这有利于提高审计方法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为防止审计结果造假,应从道德层面和技术层面加强对社会审计人员的培训,并对违规、违法人员严厉惩戒,促使其严格遵守规则,诚信审核;给与审核未通过的供应商一定的改正期,避免这些供应商因为跨国公司推行社会责任而导致工人生存境遇进一步恶化;健全审计管理体系,成立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供应商进行培训、帮助供应商在管理体系、劳动合同、工作时间、薪酬福利、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查找问题。

6.6 建立和完善跨国公司在华责任的系统规制

我国需要在法律、法规上建立和完善跨国公司在华责任的系统规制。第一,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法律体系,为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法律依据。第二,加强监管力度和处罚机制、完善监测体系。监管部门需建立投诉系统,更新监控设施,畅通举报渠道,并定期对跨国公司违反社会责任进行披露,向社会发布违背社会责任的黑名单。第三,加强第三方组织在供应链社会责任实施中的作用,尤其是加强媒体监督。

[1]陶菁.全球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价值分配[J].开发研究,2009,4(4): 79-81.

[2]容庆,湛红晖.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10(24):180-184.

[3]王铁山.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与公关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医药企业为例[J].预测,2009,(4):16-21.

[4]任荣明,朱晓明.企业社会责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陈汉辉.基于SCP范式下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弱化分析-产业组织及战略博弈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1,(3):28-32.

[6]郭立银.强化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1,(12):163-166.

[7]张纪会,徐军芹.适应性供应链的复杂网络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9,(4):76-79.

[8]李辰.金融危机背景下“微笑曲线”再探[J].技术与市场,2010,17(9):142.

[9]李海芹,张子刚.CSR对企业声誉及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J].市场营销,2010,13(1):90-99.

[10]刘恩专.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J].国际贸易问题,1999,(3):24-28.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供应商供应链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