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2-04-01 18:43
城市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阅读者动机词汇

彭 震

当今社会对英文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高效开展阅读活动,快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困扰英语学习者的普遍问题。国外专家对阅读的过程进行了系列研究,先后提出多种阅读模式,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阅读的实现过程。

一、英语阅读的理论基础

(一)英语语言学和多层次因素理论

英语语言学将语言分为语音、句法和语义三个层次,Holmes & Singer认为阅读行为需要多个层次的能力,如阅读者的元认知能力,背景知识、词汇的辨识速度,目光幅度和游移间隔时间等,阅读的优劣表现为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

(二)信息处理阅读模式

信息处理模式,被称为“自下而上”模式,认为阅读是信息解码的过程,阅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单词的辨识速度和注意力。

(三)心理语言学模式和相互作用理论

信息处理模式忽视了读者原有知识所发挥的作用,Smith提出的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阅读是“自上而下”的预测和验证过程,阅读的起点是读者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而不是纸面上的视觉符号。[1]Stanovich和Rumelhart将如上两种理论加以整合并提出了相互作用理论(交互模式),认为阅读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交替发生的复杂心理过程。

(四)现代图示理论

图式被认为是储存在人们大脑中的,根据不同主题或线索组织在一起的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包括语言图示、形式图示和内容图示。Carrell和Eisterhold认为,语篇本身没有意义,它只是引导读者利用原有的知识(图式)来获取或构建语篇意义,当读者的原有知识和文章信息联系起来以后,理解才能出现[3]。读者的图式知识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越准确。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综合提升的发展过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和利用这些理论模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材料的类型,在阅读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对应的发展策略。

二、影响阅读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阅读者因素

1.阅读动机和情感因素。读者的阅读动机与社会经历、心理需求以及以往的阅读体验密切相关。情感因素在阅读中具有支撑、调节、协调、创新的功能。Brown通过大量研究得出结论,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具有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凡是不成功的阅读者都能够归因于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

2.智力因素。阅读过程涉及读者的阅读注意力、阅读记忆、阅读思维、阅读想象、阅读联想等一系列智力因素,与阅读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方式、第一语言的阅读能力等密切相关。

3.英语语言知识技能。语言知识包括词汇、短语知识、语法、句法规则和篇章结构知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写的能力。其中,词汇的发展是阅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词汇技能包括识别基本词意、词干、前后缀、词类,利用上下文线索推断词意等。

4.阅读者的背景知识。读者的背景知识主要表现为三个作用:为语篇内容的解释提供参照和引导;建立语境,克服理解偏差和语义歧义;引导读者预测文章内容,不断提出和验证各种假设,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5.阅读和交互策略。阅读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认识策略三方面。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采用预测、猜测、选择性注意、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等具体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果[4]。

(二)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类型

Krashen的输入理论指出,只有当语言输入具有可理解性时,语言习得才能产生[5]。一般来讲,阅读材料要难度适中,内容生动有趣。为了体现阅读的跨文化交际功能,最好选取英语国家原汁原味的真实材料,语言表达方式地道,反映了西方真实的文化背景。

(三)强阅读者和弱阅读者

Hristine Nuttal(1983)通过对在校学生的典型研究将阅读者区分为“强阅读者”和“弱阅读者”两类,强弱之间的最大差距在于“弱阅读者”常常被困于一个恶性循环中,而强者则能够实现“喜欢读——读的多——读得好”的良性循环。根据阅读效果,也可以把阅读者区分为成功的阅读者和不成功的阅读者,而强阅读者更容易转化为成功的阅读者,这说明阅读者的个体差异是影响阅读效果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对于“弱阅读者”,首先要着力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只有当他们通过了“学习的门槛”后,才能更好地应用更多的阅读策略和技巧[6]。

三、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必须遵循正确的认知发展规律,采用合理的阅读策略。我们认为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阅读动机,强化积极情感

阅读动机分为被动阅读动机和主动阅读动机[7]。Donna Ogle(1986)提出的“Known-Want-Learned”模式指出,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要始终强化动机的作用,主动利用视觉刺激,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或合作学习。桂涛春、袁永芳等学者曾就阅读动机和阅读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阅读能力的强弱与阅读动机的强弱是正相关,而且持有主动阅读动机(欣赏型、成就型)的读者阅读能力往往更强。

这一研究提示我们,阅读需要良好的动机驱动和情感维系。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运用各种情感策略不断将阅读兴趣转换为持续的阅读行为。对于弱阅读者而言,更要充分抓住偶发的兴趣、喜好或自我实现意识引发的阅读动机,树立正确的目标预期,摆脱对阅读的畏难和焦虑情绪,尽快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轨道。例如可以借助网络环境或多媒体工具开展趣味性的阅读活动;或将阅读过程与具体任务或社会交际活动结合起来,获得更加真实的成功体验;或者积极尝试合作阅读学习,在良好的情感氛围和积极的相互依赖中激发阅读潜能,体验阅读价值。

(二)加强词汇学习,培养英文语感

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人类的意义理解可借助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两种方式,视觉编码速度远远高于语音编码。从单词的识别到词义的通达一般借助语音通道,而对于熟练的单词,则可以通过视觉符号直接进行意义关联,从而节省了认知时间。对强阅读者而言,视觉表征在阅读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对弱阅读者而言,词汇的发展尤为重要。Laufer研究发现,词汇量低于5000的外语阅读者正确率远低于词汇量高于5000的阅读者,5000词汇是解决阅读问题和提升阅读能力的转折点[8]。另一方面,词汇的学习和阅读活动不是完全隔离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借助文章语境来识记重复出现的单词,记忆效果往往更好。

在实际阅读中,要杜绝逐字逐词的阅读方式,应以句子或段落作为一个理解单元,注重阅读的流利性和整体把握,提高对英文信息的整体感知能力,不断培养和提升英语语感。良好的英语语感有助于减少低层次信息的加工时间,减轻认知加工负担,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进入高层次理解过程,从而更好地完成意义归纳和知识建构。

(三)扩大背景知识,选择有效读物

读者的背景知识属于内容图示的范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读者应有意识地学习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了解西方历史、宗教、风俗习惯,领会中西文化在生活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此外,与材料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等知识也属于背景知识的范畴。如果材料内容远远超出了读者的知识水平,读者会由于无法同化新知识而形成认知障碍。

外语学习者应接受大量有趣的、可理解的、与生活相关的信息输入,这些输入不应受到语法框架的束缚。对弱阅读者,阅读材料可以选择时代气息较浓的流行读物或报刊杂志,语言难度要略高于现有的英语水平,新词的出现频率需控制在一定水平,内容最好与自己的兴趣相关,读起来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共鸣。除非有特定的专业学习需求,否则避免选择那些内容晦涩、理论性过强的专业性材料。对于熟练的英文阅读者,则可以选择更具挑战性的综合性材料,着重发展高层次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重视流利阅读,意义理解优先

传统阅读训练过程将重点放在语句的解码和语法的分析上,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阅读训练过程中必须采用先理解篇章意义后学习语言点的模式。英语语言学家Stephen Bax主张内容优先的语言学习原则,即优先以语境为前提做到内容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要保持以正常的语速阅读,着重关注情节发展和篇章大义的理解,遇到词汇或语法障碍时可以通过猜测、联想等方式尽力予以克服,或在阅读后弥补和反馈,而不能影响阅读的流利进行。

在美国一些学校推行了“流利领先法”的语言训练模式,认为阅读训练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流利地阅读,按照正常的语速完成阅读,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理解阅读材料的大部分内容[9],而语言知识的传授需要在具体语境中潜移默化地完成。

(五)拓宽认知维度,强化策略应用

Goodman指出阅读是“体验”、“预测”、“验证”、“肯定或修正”环环相扣不断循环的过程[10]。相互作用理论认为阅读过程中交织着多维度的认知活动,在信息的解码和语言知识的应用之外,读者的预测、联想和推理归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注重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应用。元认知策略具体包括阅读前的预测、联想;阅读中的自我提问和自我控制;阅读后的评价反思和后联想策略。认知策略包括速读策略(略读、查读、寻读)、细读策略(区分主旨和细节,命题推理、消除歧义)等。阅读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语言知识的不足。

阅读时首先要确立阅读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读,通过阅读能够获取那些信息。其次要有自我检测和自我修复的策略。再者,要对自己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后联想)。

阅读不只是对文字的线性解码和释义,还应注意区分主干信息和细节信息,对段落内容进行有意识的总结,对中心思想进行自我归纳和阐释。阅读中可以使用预读、复读、上下文推断等手段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在阅读的后联想阶段,读者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或短文写作,也可以组建协作阅读小组。阅读的后联想过程是很多读者容易忽略的过程,但是其对于阅读能力和英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在实际实践中,阅读策略并不是显性的技巧,而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思维和应用。阅读者一方面要扩大阅读量,另一方面要注重阅读策略的合理使用,最终达到灵活自如的运用。

[1] Goodman, K.S.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A].In H.Singer & R.Ruddel(eds.).Theoretical Model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C].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1976:256-312.

[2] Bernhardt, Elizabeth B.Reading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oretical ,Empirical ,and Classroom Perspectives [M].Norwood, 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1.

[3] Rumelhart, D.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 in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0.

[4] O’Malley, J.M.et al.Learning Strategies in School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 桂涛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 1985.

[6] 陆文军.国外英语阅读研究的新进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9):62-64.

[7] 袁永芳.大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研究[J].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02(2):91-92.

[8] 阎泓.从心理语言学理论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内蒙古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6):112-113.

[9] 冯学芳.流利领先法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J].外语界, 2002(5):56-59.

[10] 冉永平.英语阅读理论与阅读过程[J].重庆大学学报, 1996(2):76-80.

猜你喜欢
阅读者动机词汇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阅读者的春天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阅读者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