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任危机中的价值重构
——兼谈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2012-04-07 17:10陈建平李卓成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价值

陈建平 李卓成

论信任危机中的价值重构
——兼谈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陈建平 李卓成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着价值理念的逐渐丧失与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正值大学阶段的青年人,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正是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最佳时机。从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实践培养、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举等方面强化信任重拾与价值重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信任危机;价值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个人利益

《不生病的智慧》的热卖以及张悟本的火爆催生了中华大地上的疯狂养生之风,可为何无数国人如此深信这些荒唐的说法或观念呢?2010年12月15日,深圳市福田区78岁的肖雨生老人在自己的小区门口跌倒,无一人积极救助,20分钟后,他被活活憋死。而日本2011年3月大地震之后,在中国各地出现的抢盐潮,更是荒诞之极。处在一个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的时代,处处盛景之余,却依然上演着一出出闹剧。有些高校,如今也大学精神失落、文化品位下降,心浮气燥,急功近利,学术腐败,背信违约,到处弥漫着组织(学校管理制度)信任危机、人格(师生、学生之间)信任危机、知识信任危机(“能力不如权力、知识不如金钱”观念盛行)等。[1][2]凡此种种,让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人们正在丧失彼此的信任、丧失价值的判断。

作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阵地的高校,有着重拾信任与价值重构的社会担当,高校在社会思潮的引领、社会价值的取向及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如今,全球化(经济、政治、文化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如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我们社会希望、民族未来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弘扬“勇于改革、锐意进取、兼容并包”的时代精神,吸取传统文化精髓,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语境下的和谐文化环境建设,[4]为此,高校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具有特别的价值,而这种种现象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警示与思考。

一 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重构滞后的矛盾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也是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较之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本是一种开放的、竞争的、法制的经济,能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规则观念。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的存在及其发展的客观缺陷或不足,其趋利性和排他性本身会在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甚至文化活动中渐次暴露,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体制转换等大变革,使得一些既有的(传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受到怀疑和挑战,原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评价体系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至逐渐丧失了其原有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而新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或价值评价标准)尚未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管理规范、法制条文还没有进入人们的生活,于是,在一些领域出现了伦理道德失范、是非评价混乱、价值取向扭曲等种种丑恶现象。

1.价值理念的缺失。

当今愈演愈烈的全球化首先是信息全球化,也就是意识形态全球化。美国的强势文化在世界各地特别是第三世界(不发达地区或以美国为样板的地区)几乎成了全球化的代名词,美国文化(政治、经济和文化本身)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全世界大举扩张。美国在电影、电视和网络资源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而麦当劳、肯德基以及圣诞节、情人节等都成为美国价值观念传播的载体,几乎把触角伸向了世界有人群居住的各个角落,并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将个人利益至上、美国的国家利益至上等意识形态化为美国式的各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冲击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价值体系,很多人对除个人以外的任何集体价值漠不关心,[5]面临价值理念的逐渐丧失,做事基本以利害得失为原则。一旦人们失去价值理念,几乎等于没有灵魂。而个体没了灵魂,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价值理念的缺失,野蛮的行为势必增多,人们不再需要深度的思考,只追求眼前的利益。三聚氰胺、瘦肉精、张悟本、地沟油,反映的都是人们价值理念的缺失、基本道德底线的滑坡。

2.信仰的空洞。

社会迅猛发展中的市场经济,过去一系列维持价值观的机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原本管理社会的约束规范明显落伍。而更糟糕的是,法制的不健全、管理的不到位,在一部分人那里事实上已经成了种种借口与托词,少数恶性事件(南京彭宇案、郭美美事件、河南的性奴案等)更是扰乱了社会秩序,混淆了是非判断,进而残忍地蹂躏了人们的传统信仰,践踏了公共信仰体系,迷失了公众的方向。

贫穷落后多年的恶梦带来了盲目地追求GDP,唯经济主义至上。在国家层面存在这样的现象,而对于不少个人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足,拜金主义成为不少人的最高原则。这样的直接后果便是,其它一切文化要素(文化核心价值、精神信念和公共伦理)都可以被任意抛弃。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我们的经济总体实力跃居世界第二的同时,三聚氰胺、瘦肉精、张悟本、地沟油、皮革奶等似乎也在与我们玩着不尽的智力游戏,国民迷茫之余又卷进了荒唐的抢盐潮。

二 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与价值理性的背离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韦伯基于哲学上的“理性”概念提出了社会学上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概念,前者强调手段的合适性和有效性而不管目的的恰当与否,而后者强调目的、意识和价值。在韦伯看来,“在科学技术和人类功利追求的双重挤压下,近现代人类理性观念所经历的是一个工具理性不断膨胀,价值理性不断萎缩的演变过程”。[6]由于中国的特殊历史语境(长期落后挨打的苦难历程),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一直在关注着社会历史运动的表层即物质文明的进步,而忽略了现代化的深层文化内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价值选择的功利性(工具理性的膨胀)也就成了预料之中的事了。

1.个人利益无限膨胀。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资源的最佳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追求高效率、高利润。在市场活动中,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为制度和规范所强力控制的经济利益冲动猛烈爆发,使得人们盲目而无节制地疯狂追求利益,拼命占有物资,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实现交换价值,把本来是手段的效益、利益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来追求,个人利益的无限膨胀,必然导致道德的沦丧、信仰的危机和人生意义的没落。

2.责任意识的淡薄。

湖南卫视一档脱口秀节目《百科全说》的热播,在国内掀起了疯狂的全民养生潮,充满了伪科学的食疗养生理念在中国一度大行其道,而国内“最贵中医”的张悟本也正是在这种荒谬之极的现实语境中大获其利。“如果说张悟本等人的所谓‘养生指南’只不过是‘圈钱’的美好借口和谎言,那我们的电视节目审查人、制作人,图书出版业界的审查人、编辑们为何屡屡让其得逞”。[7]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迅速火爆,带来好看节目的同时,也似乎在宣扬“宁可在宝马里哭”的思想,让不少人在利益(物质的丰厚、金钱的诱惑)面前显得十分丑陋。责任意识的淡薄,价值观念的扭曲,科学精神的缺失,催生了这一出出荒诞之极的闹剧。而三聚氰胺、瘦肉精、张悟本、地沟油、皮革奶等也同样折射出相当一部分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意识的淡薄甚至完全丧失。

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处在大学阶段的青年人,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主力军作用,让他们在科学引导、合理规划中积极主动构建自我的健康价值体系和人生信条。

1.创新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围绕某一主题而形成较为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师道尊严”的过分强调,再加上科学教育思想的片面应用(没有或很少考虑到价值教育的本身特点),高校价值教育一直没能走出过多课堂理论灌输的陈腐老路。在这思想活跃、信息爆炸的多元文化时代,这种封闭的单向模式(缺少或不鼓励交流与互动的教学)远远不能调动大学生学习的激情。“大学生价值教育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价值理论,更要培养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评价能力”。[8]而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评价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价值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被动知晓和理解往往是无济于事的,这一点特别需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它必须落实到各种相关活动之中,具体到学生的行为选择上”。[9]在此,Benjamin Franklin 的话,“Tell me and I forget,teach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learn.”有着特别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为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既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现实愿望,又要贴近大学教育的精神诉求,[10]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应从单一讲授转向复合讲授,积极采用研讨、课题组、辩论、案例、情景、主客体调换等模式。[11][12]

2.强化实践培养。

走入基层,了解实情,感受最真实的社会生活。组织大学生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发挥其主体作用,在现实中体念生活,在实践中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渐形成。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得充分考虑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其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13]以有效促进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智力扶贫、生产劳动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缩短校园(有着育人环境的较多人为创造)与社会现实的距离,增强对社会现实和普通民众的了解,深刻理解不同诉求及其价值本身,进而在较为全面深入的体察之后,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意识,促使大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与价值追求,逐步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推广,已经让不少大学生深入到社会底层,感受到基层人们“原生态”的朴实精神,或多或少改变了他们原有的“利益本位”思维,从而净化了他们的价值观,正如央视“走基层”系列节目呈现给人们另一种真实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3.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举。

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正面灌输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开展隐性教育,可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他们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隐性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靠教育者的专业知识、言谈、举止、风度等影响学生;在宣传窗、纪念碑、名人塑像、校园广场等文化景观的设置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因素。[14]充分培育并利用校园文化载体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寓于校园文化,以进一步强化显性教育价值的培养。

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个人利益至上与盲目崇拜之风(文章开篇之处的社会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很盛行,急功近利的喧嚣浮躁之气也不可避免。这就直接导致了社会以就业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等来衡量大学,以就业情况和各种证书来衡量学生,反而淡化了对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持续发展潜力等传统价值的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学校和学生都不自觉地向社会靠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全方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高校师生作为社会文化价值传承的重要力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应该首先积极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重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用心行为、努力做事,勇于社会担当,勤于理性思考,在积极协调德、智、体、美、劳之间发展关系的同时,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为社会主义改革的全面推进与深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新时期正视信任危机与价值重构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1]陈霞,李丽霞.信任危机时代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8(10).

[2]蔡玲丽,毛成.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任危机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3]陈岸涛.当代大学生文化忧患意识的缺失与培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

[4][7]陈建平,邓波.论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增强——张悟本现象的文化视角解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

[5]黄卫星,蔡志荣.审美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石中英.价值教育的时代使命[J].中国民族教育,2009(1).

[9]周海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10][11]陈必华,王鹏.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12][13]龙一平,高军.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14]孙发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教育与传播探析[J].求实,2010(1).

On Reconstruction of the Value System in the Crisis of Confidence

Chen Jianping Li Zhuocheng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market economy,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fication,China isfacing the transition of society and values system and the expansion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For college students,it is the right time to foster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a reasonable system of values,and it is also the right period to construct thesocialist core valu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new the educational model and the practice-oriented training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dominant and recessive education in regaining trust and re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values.

crisis of confidence;reconstruction of the value system;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personalinterests

G641

A

1672-6758( 2012) 03-0005-3

陈建平,硕士,讲师,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南充。邮政编码:637007李卓成,硕士,讲师,川北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四川·南充。邮政编码:637007

Class No.:G64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价值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